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0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97
1
作者 林晓珠 沈云 陈克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98-800,共3页
目前,用于临床的能量CT设备,一种是以瞬时双kVp为核心技术的能谱CT,另一种是以双X线管技术为核心技术的双源CT。纵观能量成像的发展,经历了双能量成像和能谱成像两个阶段,前者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实现了早期双能量... 目前,用于临床的能量CT设备,一种是以瞬时双kVp为核心技术的能谱CT,另一种是以双X线管技术为核心技术的双源CT。纵观能量成像的发展,经历了双能量成像和能谱成像两个阶段,前者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实现了早期双能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之后由于技术的原因又沉寂了多年。近年来,由于能量成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需求的增加,能量CT的研究重新成为了热点,特别是2009年出现的以瞬时双kVp为核心技术的能谱CT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 ct设备 能谱 能量 2009年 ct ct成像
原文传递
双源CT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06
2
作者 张宗军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16-418,共3页
双源CT具有双球管和双组探测器,其单扇区重建时间分辨率可达83m s,可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同时,双球管可同时输出不同能量的X线,提高了CT对不同组织的鉴别能力,拓展了CT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对病变诊断的正... 双源CT具有双球管和双组探测器,其单扇区重建时间分辨率可达83m s,可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同时,双球管可同时输出不同能量的X线,提高了CT对不同组织的鉴别能力,拓展了CT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对病变诊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能量ct
下载PDF
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83
3
作者 潘春球 武钢 +5 位作者 周望梅 余壁湘 曾灿辉 王达 罗超 胡罢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21-1224,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DSCT)3种影像检查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8月因腹痛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最后手术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且术前均行腹部B超、X线平片及DSCT 3种... 目的比较研究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DSCT)3种影像检查技术在结肠肿瘤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8月因腹痛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最后手术证实为结肠肿瘤性肠梗阻且术前均行腹部B超、X线平片及DSCT 3种检查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DSCT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P〈0.01)与X线平片(P〈0.001),对梗阻部位的判断正确率也优于超声(P〈0.01)和X线平片(P〈0.001)。DSCT在完成常规肠梗阻检查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双能成像,取得患者的血管信息。结论与超声和X线平片相比,DSCT因其可通过三维重建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更为有效,尽管价格相对昂贵,但是不失为临床医生值得考虑的检查手段。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检查手段,既能快速、准确解决肠梗阻的诊断问题,又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肠道梗阻 三维重建 超声检查 腹部X线
下载PDF
X线CT研究与发展之展望 被引量:42
4
作者 王革 俞恒永 +2 位作者 勃鲁努.德.曼 庄天戈 赵俊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57-169,共13页
在过去十年中,CT理论、技术与应用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鉴于CT的实用性,无疑,CT技术将继续推动生物医学应用和非生物医学应用。在这篇展望中,发表关于CT研究与开发的若干观点,着重提出未来十年内关键性的12个论题,它们是:解析重建、迭代... 在过去十年中,CT理论、技术与应用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鉴于CT的实用性,无疑,CT技术将继续推动生物医学应用和非生物医学应用。在这篇展望中,发表关于CT研究与开发的若干观点,着重提出未来十年内关键性的12个论题,它们是:解析重建、迭代重建、局部/内重建、基于平板检测器的CT、双源CT、多源CT、新扫描模式、能(量)敏(感)CT、纳米CT、伪影消除、模式融合和相衬CT等。文中还列出了CT的若干典型生物医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析重建 迭代重建 局部 内重建 基于平板检测器的ct ct ct 能(量)敏(感)ct 纳米ct 伪影消除 模式融合 相衬ct
下载PDF
双源CT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46
5
作者 郑玲 顾海峰 +4 位作者 杨刚 李林 周长圣 张龙江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04-407,411,共5页
双源CT是CT史上的新革命,开创了CT成像的新纪元。其核心技术有:零兆金属球管、电磁直接驱动技术、静音扫描技术、特殊散射线校正、重建技术及特殊的射线剂量调控技术,特别是适应性心电图门控剂量调控技术。双源CT具有两套数据采集系统,... 双源CT是CT史上的新革命,开创了CT成像的新纪元。其核心技术有:零兆金属球管、电磁直接驱动技术、静音扫描技术、特殊散射线校正、重建技术及特殊的射线剂量调控技术,特别是适应性心电图门控剂量调控技术。双源CT具有两套数据采集系统,且呈垂直状态分布于机架内,机架只需旋转90°就能完成数据采集,实现了83 ms的恒定时间分辨率,可对不同心率的患者在不行任何心率干预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另外,独特的双能量成像技术可用于去除骨骼及钙化、评价组织血流灌注以及鉴别组织成分,显示韧带和软骨等,拓宽了CT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冠状动脉成像 能量成像 数据采集系统 时间分辨率
下载PDF
双源CT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中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6
6
作者 郭华 张龙江 +4 位作者 江时森 王立军 钟勇 汤沂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727-730,785,共5页
目的:通过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对比,评价双源CT(DSCT)在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系统分析其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男44例,女8例,平均年龄70.59岁,分别予以SCA和DSCT检查。由两位医... 目的:通过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对比,评价双源CT(DSCT)在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系统分析其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男44例,女8例,平均年龄70.59岁,分别予以SCA和DSCT检查。由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DSCT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评价的敏感性为92.31%,特异性为99.82%,阳性预测值为90.57%,阴性预测值为99.32%。结论:提示DSCT可以用于判断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尤其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筛查、冠状动脉手术患者术前评价和术后随访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 冠状动脉造影 图像对比
下载PDF
双源CT原理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7
作者 张宗军 卢光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7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CT的结构、原理及其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和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西门子双源64层螺旋CT的结构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双源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与常规多层CT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 目的:探讨双源CT的结构、原理及其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和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西门子双源64层螺旋CT的结构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双源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与常规多层CT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双源CT的双球管探测器结构具有时间分辨率高,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的优点;其双能技术可以用于鉴别组织成分、显示特定的组织,评价增强时组织的碘含量及其血流灌注和去除骨及钙化等。结论:双源CT能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和CT对不同组织的鉴别能力,为CT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能量ct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 被引量:42
8
作者 贾飞鸽 彭珂文 +5 位作者 汪春荣 高慧 古治梅 高德宏 谭四平 沈比先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6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进行双能量扫描,所得数据采用Dual Energy软件处理得到肺灌注图像,同时得到肺动脉CTA图像,将肺组织灌注状态按肺叶、肺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进行双能量扫描,所得数据采用Dual Energy软件处理得到肺灌注图像,同时得到肺动脉CTA图像,将肺组织灌注状态按肺叶、肺段、肺亚段与CTA上所示肺动脉栓塞进行记录,对比分析肺灌注与肺动脉栓塞之间的关系。结果 CTA共检出21个肺叶、47个肺段、37个亚段内有血栓存在。DEPI检出肺叶灌注稀疏或缺失20个,符合率为95.2%;肺段灌注稀疏或缺失42个,符合率为89.4%;亚段灌注稀疏或缺失33个,符合率89.2%。当肺段、亚段动脉栓塞完全栓塞时,相应DEPI的灌注缺失主要是以肺段或亚段分布;当肺动脉部分栓塞时,DEPI以灌注稀疏为主,少数表现为无灌注缺失;7个肺段区显示灌注缺失,而CTPA未见到血栓。结论 DEPI能够显示肺动脉栓塞导致肺血流改变的肺灌注异常,与CTPA联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能量肺灌注成像 肺栓塞
下载PDF
双源CT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9
作者 蒋瑾 付凯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年第5期89-90,共2页
双源CT(DSCT)特别是对心脏与冠状动脉等具有再次重新定义的价值,它使CT技术在临床应用领域又迈上了一个更高台阶。DSCT是在目前成熟的64层CT技术上加装两个“Station”零兆金属球管与两套探测器系统,特殊的射线剂量调控技术(适应ECG门... 双源CT(DSCT)特别是对心脏与冠状动脉等具有再次重新定义的价值,它使CT技术在临床应用领域又迈上了一个更高台阶。DSCT是在目前成熟的64层CT技术上加装两个“Station”零兆金属球管与两套探测器系统,特殊的射线剂量调控技术(适应ECG门控剂量调控技术)已实现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射线剂量调控技术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头颈动脉一站式CT血管成像:低剂量技术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6
10
作者 向春林 骆磊 +4 位作者 胡珊 邹乾 舒红格 胡军武 夏黎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10-1617,共8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在冠状动脉、头颈动脉一站式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怀疑冠状动脉和/或头颈动脉疾病的连续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A组)30例和常规剂量组(B组)30例。两组均采用...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在冠状动脉、头颈动脉一站式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怀疑冠状动脉和/或头颈动脉疾病的连续6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低剂量组(A组)30例和常规剂量组(B组)30例。两组均采用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大螺距模式行冠状动脉、头颈动脉一站式CTA检查,A组采用70 kV管电压、30 mL对比剂的低剂量模式,B组采用100 kV管电压、40 mL对比剂的常规剂量模式。将A、B两组图像采用MPR、CPR、MIP和V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两组的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以节段为单位测量冠状动脉、头颈动脉的CT值、图像噪声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组间比较。比较两组中辐射剂量指标值(CTDIvol、DLP、ED)的差异。结果:A、B两组之间冠状动脉和头颈动脉的主观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Z=-0.257,P=0.797;头颈动脉:Z=-0.961,P=0.337);两组间SNR和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升主动脉SNR:t=-1.203,P=0.234;升主动脉CNR:t=-1.845,P=0.070;左冠状动脉主干SNR:t=-0.132,P=0.895;左冠状动脉主干CNR:t=-0.324,P=0.747;右冠状动脉SNR:t=-1.058,P=0.294;右冠状动脉CNR:t=-1.251,P=0.216;颈总动脉SNR:t=-0.796,P=0.429;颈总动脉CNR:t=-0.561,P=0.577;椎动脉V1段SNR:t=0.407,P=0.685;椎动脉V1段CNR:t=0.521,P=0.604;颈内动脉SNR:t=-0.616,P=0.540;颈内动脉CNR:t=-0.516,P=0.608;基底动脉SNR:t=-0.442,P=0.660;基底动脉CNR:t=-0.325,P=0.746;大脑中动脉M1段SNR:t=0.790,P=0.443;大脑中动脉M1段CNR:t=-0.938,P=0.325);A组辐射剂量低于B组(CTDIvol:t=-20.40,P=0.000;DLP:t=-20.19,P=0.000;ED:t=-19.49,P=0.000)。结论:第三代双源CT低剂量在冠状动脉、头颈动脉一站式CT血管成像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并能大幅减小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血管成像 低剂量 冠状动脉 头颈动脉 图像质量
下载PDF
新CT新技术——“后64排CT”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34
11
作者 石明国 杨勇 +4 位作者 郑敏文 尤志军 张劲松 彭勇 魏梦琦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1期1-2,4,共3页
在2008年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上推出的高端新CT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后64排CT",其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Z轴覆盖范围都有明显的提高,进一步拓展了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双源CT对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的成像足... 在2008年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上推出的高端新CT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后64排CT",其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Z轴覆盖范围都有明显的提高,进一步拓展了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双源CT对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的成像足以满足诊断要求,射线剂量也明显降低。文章综述了高端CT(如宝石CT、320排CT)的性能及发展,随着X线管和高压发生器、探测器、原始影像重建后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高端CT及其伴随的软硬件技术也将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率 宝石ct ct
下载PDF
CT能谱曲线及碘含量测定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1
12
作者 王芳 高剑波 梁盼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曲线及碘含量测定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6月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检测的21例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及38例正常胃的影像资料,测量... 目的:探讨双源CT能谱曲线及碘含量测定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6月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检测的21例经胃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及38例正常胃的影像资料,测量胃癌病灶动脉期和静脉期碘浓度,胃正常者的胃小弯侧胃壁碘浓度及同层主动脉碘浓度,比较早期胃癌病灶与正常胃壁标准化碘浓度(NIC)的差异;分析胃癌病灶能谱曲线及正常胃壁胃小弯侧能谱曲线的特征。结果早期胃癌病灶动脉期和静脉期NIC与正常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21比0.09, P=0.000;0.72比0.26,P=0.000)。早期胃癌及正常胃壁动脉期和静脉期能谱曲线均呈下降型,早期胃癌能谱曲线位于正常胃壁上方,对应的能谱曲线更为陡直;两者于40~70 keV时差异较大;于80~140 keV对应的曲线差异变小。结论 NIC及能谱曲线走行趋势有助于对早期胃癌进行定性及定量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早期 ct 标准化碘浓度 能谱曲线
原文传递
双能量CT去除颅骨和硬化斑块定量分析钙化颈动脉狭窄的应用及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照性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K.Uotani Y.Watanabe +4 位作者 M.Higashi T.Nakazawa A.K.Kono Y.Hori 郭雪梅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9年第5期519-520,共2页
本研究对双能(DE)CTA和双能去除颅骨和硬化斑块(DE硬化斑块去除)定量钙化性颈动脉狭窄进行了评价,并将其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了对照。18条有致密钙化的狭窄颈动脉血管(13例)接受了双源CT的双能量模式(管电压1... 本研究对双能(DE)CTA和双能去除颅骨和硬化斑块(DE硬化斑块去除)定量钙化性颈动脉狭窄进行了评价,并将其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了对照。18条有致密钙化的狭窄颈动脉血管(13例)接受了双源CT的双能量模式(管电压140kV和80kV)检查。采用商用软件从双能量影像上去除颅骨和硬化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颈动脉狭窄 能量ct 颈动脉斑块 ctA
下载PDF
CT成像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石明国 张振荣 +1 位作者 尤志军 郑敏文 《中国医学装备》 2007年第4期56-60,共5页
近年来,CT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从非螺旋CT到螺旋CT、从单层螺旋CT到多层螺旋CT、从单源螺旋CT到双源螺旋CT。CT主要的硬件技术发展表现在其探测器、球管、采样重建系统以及3D锥形束反投影重建法的不断进步上。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在... 近年来,CT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从非螺旋CT到螺旋CT、从单层螺旋CT到多层螺旋CT、从单源螺旋CT到双源螺旋CT。CT主要的硬件技术发展表现在其探测器、球管、采样重建系统以及3D锥形束反投影重建法的不断进步上。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多层螺旋CT进入临床应用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临床诊断带来了新的立体诊断模式,使CT的临床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可以实现心脏冠脉的无创成像、血管的曲面跟踪重建、CT功能学分析和CAD技术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并且程序化,更加丰富了影像学的信息,将医学影像学技术推向一个更广阔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技术 ct 探测器 发展
下载PDF
对影响双源CT图像质量的各种扫描参数的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杨刚 李林 +1 位作者 良泉 朱智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通过对双源CT各种扫描参数的设置并扫描来分析与探讨这些参数是如何影响图像质量。方法:在西门子生产的型号为SOMATOM Definition的双源CT上设置相关扫描参数对受检者或体模进行扫描,并对扫描结果加以分析与探讨。结果:体现双源CT... 目的:通过对双源CT各种扫描参数的设置并扫描来分析与探讨这些参数是如何影响图像质量。方法:在西门子生产的型号为SOMATOM Definition的双源CT上设置相关扫描参数对受检者或体模进行扫描,并对扫描结果加以分析与探讨。结果:体现双源CT图像质量的性能参数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通过设置相关扫描参数得以改变。结论:双源CT各种扫描参数的设置与图像质量密切相关,有时某种设置在提高图像某方面质量的同时却有可能降低图像另1方面质量,所以必须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图像质量 扫描参数 分析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福庄 陶红 +7 位作者 王永梅 王文川 高秀莹 袁仙仙 李彭 张兆琪 周迎生 赵怡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通过双源64排CT对心外膜脂肪(EAT)进行三维立体重建,并测量其体积,探讨与冠心病发生、病变程度、斑块类型及早期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CAD)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男性93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6±10)岁,收集... 目的:通过双源64排CT对心外膜脂肪(EAT)进行三维立体重建,并测量其体积,探讨与冠心病发生、病变程度、斑块类型及早期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临床疑诊冠心病(CAD)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男性93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56±10)岁,收集所有病例一般临床资料,静脉取血行血脂、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明确左心功能情况。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64排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评价冠状动脉内斑块类型及稳定性,应用Vitrea FX(Vital Images)工作站的cardiac fat软件对EAT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其体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冠心病,并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病变部位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冠心病组(n=63)EAT体积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n=68,P=0.003);冠状动脉3支病变者EAT体积,较1支及2支病变者明显增多(P<0.05);冠状动脉单纯低密度斑块者EAT体积较无斑块和单纯钙化者明显增大(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AT体积与腰围成正相关(r=0.475,P<0.001),与BMI成正相关(r=0.386,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体积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8,95%CI 1.004~1.033,P=0.011)。2组中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者EAT体积均明显增加(P<0.05),EAT体积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正相关(r=0.331,P<0.001),与室间隔厚度正相关(r=0.195,P=0.031)。结论:EAT含量的增多与冠心病的发生、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易损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参与了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损伤过程,可能是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将可能是评价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新的无创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ct 心外膜脂肪 左心室舒张功能 易损斑块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6
17
作者 侯新民 胡俊 王海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选取72例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32例炎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72例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比较不同病变容积平均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值、平...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选取72例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32例炎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72例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比较不同病变容积平均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值、平均容积CT增强值、容积CT净增值以及在不同keV下CT值衰减曲线,并计算不同标准化碘含量(NIC)阈值下CT检查的敏感度。结果:1观察组肿块体积、容积平均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值、平均容积CT增强值、容积CT净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keV下腺癌和鳞癌CT值明显低于炎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腺癌与鳞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变CT值曲线斜率分别为(-1.07±0.51)、(-1.12±0.41)及(-2.18±0.52),腺癌与鳞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大于炎性病变(P<0.05);3观察组NIC值为(0.273±0.089)mg/mL,明显低于对照组(0.417±0.107)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NIC取值0.408mg/mL时,双源CT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0.862,特异度为0.626,曲线下面积为0.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能对肺部良恶性病变在体积上进行鉴别,并且能通过不同keV CT值曲线斜率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肺疾病
下载PDF
双低剂量对比剂和最佳单能谱成像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帅 石磊 +5 位作者 郑敏文 李剑 姜文龙 刘从伟 王栋 石明国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7期9-11,15,共4页
目的评估采用低对比剂用量和最佳单能谱成像进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组30例行0.7 m L/kg对比剂,流率5.0 m L/s,低剂量组30例行0.5 m L/kg对比剂,流率3.0 m L/s。两组其余扫... 目的评估采用低对比剂用量和最佳单能谱成像进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行头颈部双能量CT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组30例行0.7 m L/kg对比剂,流率5.0 m L/s,低剂量组30例行0.5 m L/kg对比剂,流率3.0 m L/s。两组其余扫描参数一致。扫描后重建图像并将数据传到工作站进行分析,进行最佳单能量重建图像。分别测量两组主动脉弓,两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双侧大脑中动脉3个层面动脉血管的强化CT值和图像噪声,并比较两组间的统计差异性。结果在55 ke V重建图像中,低剂量组重建图像在主动脉弓层面,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层面,大脑中动脉层面,强化CT值,对比噪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源CT头颈部双能量血管成像,采用30m L在对比剂并重建最佳单能量60±5 ke V图像,其强化CT值,图像噪声都已达到影像诊断标准,可以满足临床要求,比常规扫描对比剂用量减少近40%,降低了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系统相关副作用和对比剂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ct 头颈部ctA 单能谱成像 造影剂
下载PDF
双源能谱CT虚拟平扫替代常规平扫评估食管癌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郑星星 冯峰 +2 位作者 丁勇生 李月玥 李瑞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探讨双源能谱CT虚拟平扫(VNC)替代常规平扫(TNC)评估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病人46例,所有病人均行TNC及双能量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经双能后处理软件获得动脉期VNC影像。由2名观察者分析TNC... 目的探讨双源能谱CT虚拟平扫(VNC)替代常规平扫(TNC)评估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病人46例,所有病人均行TNC及双能量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经双能后处理软件获得动脉期VNC影像。由2名观察者分析TNC和VNC影像上病灶形态学特征(管壁是否增厚、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淋巴结肿大等),并对影像质量进行评分;2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观察者间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TNC与VNC影像的辐射剂量及其他定量评价参数。结果TNC和VNC影像上显示病灶形态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名观察者对TNC和VNC影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均较好(均κ>0.75),且对2种影像的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影像上测得的食管癌病灶处管壁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影像上降主动脉、皮下脂肪CT值高于TNC(P<0.05),但食管癌病灶、椎体后肌肉和空气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NC相比,VNC影像具有较高的SNR和较低的噪声(均P<0.05)。双能量动、静脉期扫描有效辐射剂量小于常规三期扫描(P<0.05),其有效辐射剂量降低了(3.46±0.87)mSv。结论双源能谱CT可为食管癌病人提供与TNC影像质量相似的VNC影像,并降低了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常规平扫 虚拟平扫 食管癌
下载PDF
双源CT与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价值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岳军 闫继锋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血管重塑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31例,均于入院后先行DSCT,并于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血管重塑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31例,均于入院后先行DSCT,并于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同时行IVUS检查,判定斑块性质,测量狭窄处血管横断面积、血管管腔面积、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血管重构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对31例患者36支血管(左前降支18支、左回旋支9支、右冠状动脉9支)的75个节段进行了检测,在发现病变的55个节段中,选择其中48个斑块进行统计分析;DSCT检出软斑块17个,纤维型斑块11个,钙化斑块8个,混合斑块12个;IVUS检出软斑块17个,纤维型斑块12个,钙化斑块8个,混合斑块11个,2种方法在判定斑块性质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检出负性重构节段8个,无重构节段29个,正性重构节段11个,斑块偏心指数为(0.50±0.06)%;IVUS检出负性重构节段6个,无重构节段33个,正性重构节段9个,斑块偏心指数为(0.53±0.08)%,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测量狭窄处血管横断面积[(17.50±2.33)mm^2]、血管管腔面积[(8.99±0.85)mm^2]、斑块面积[(7.47±1.28)mm^2]、面积狭窄率[(55.90±10.01)%]、血管重构指数[(1.04±0.12)%]与IVUS测量结果[(16.95±2.55)mm^2、(8.52±0.89)mm2、(8.45±1.77)mm2、(64.85±11.10)%、(1.06±0.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IVUS检测结果为标准,DSCT检测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85.2%、92.0%、92.0%。结论 DSCT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定量分析及血管重塑评价中有较高价值,是一种无创的筛查冠心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管重塑 ct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