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州湾双斑蟳栖息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栾静 张崇良 +2 位作者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901,共13页
为了解双斑蟳栖息分布规律,实验根据2011—2016年多个季度航次在海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广义可加模型(GAM)以及随机森林3种物种分布模型(SDMs)方法,结合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 为了解双斑蟳栖息分布规律,实验根据2011—2016年多个季度航次在海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广义可加模型(GAM)以及随机森林3种物种分布模型(SDMs)方法,结合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累积偏差解释率和交叉检验等评判指标筛选和构建了双斑蟳栖息分布模型,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双斑蟳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模型在解释因子与响应变量间的关系上基本一致;其中GAM在模型拟合上具有优势,而随机森林的预测性能明显高于传统的GLM和GAM。双斑蟳相对渔获量在年份和月份间的变异性最为显著,两个因子的解释率分别在18%和3.8%以上。水深和表层盐度对双斑蟳资源分布的影响较大,均与双斑蟳相对丰度呈正相关关系;双斑蟳分布总体呈现冬季相对较高,夏季东北部海域高、西南部低的特点,与海州湾水深分布特点基本一致。本研究还根据FVCOM(finite-volume coasta ocean model)模拟环境数据,利用随机森林分布模型估计了双斑蟳在海州湾海域2011年各个季节的空间分布,为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线性模型(GLM) 广义可加模型(GAM) 随机森林 模型比较 交叉检验
下载PDF
浙南沿岸产卵场春季双斑蟳生物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潘国良 朱增军 +1 位作者 张洪亮 周永东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482-486,共5页
根据2011年春季(4月、5月与6月)对浙南沿岸产卵场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双斑蟳生物量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6月双斑蟳的生物量呈逐月递增的趋势,6月的生物量显著高于4月与5月(P<0.05),各月... 根据2011年春季(4月、5月与6月)对浙南沿岸产卵场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双斑蟳生物量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6月双斑蟳的生物量呈逐月递增的趋势,6月的生物量显著高于4月与5月(P<0.05),各月相对高生物量站位主要为岛礁附近与近大陆岸线的站位;4月双斑蟳的生物量主要分布于水温11.0~13.0℃、盐度30.0~32.0、水深20.0~40.0 m的水域,5月主要分布于水温16.0~20.0℃、盐度32.0~35.0的水域,6月主要分布于水温19.0~21.0℃、盐度31.0~34.0、水深10.0~20.0 m的水域;4月水深20.0~40.0 m之间水域的生物量与其它水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1<0.01)。6月的平均生物量及各站位的生物量明显高于4月与5月,这是其对鱼类饵料需求大幅提高的一种响应。春季各月等温、等盐线生物量集中水域与其它水域的生物量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这与其广温广盐生态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南沿岸产卵场 生物量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东海和黄海双斑(虫寻)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学变异研究
3
作者 郑伟 贾翠华 韩志强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81-88,共8页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对双斑日照、胶南、吕泗和舟山渔场4个群体的形态学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4个取样点双斑群体未达到亚种差异水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日照渔场群体和胶南渔场...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对双斑日照、胶南、吕泗和舟山渔场4个群体的形态学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4个取样点双斑群体未达到亚种差异水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日照渔场群体和胶南渔场群体的欧氏距离最小,胶南渔场群体与舟山渔场群体间的欧氏距离最大,黄海群体与东海群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判别分析结果支持聚类分析所得出的结论.由此认为,东海与黄海双斑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形态学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