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气泡旋流气浮+微滤技术处理含聚污水小型试验研究
1
作者 武云龙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2年第1期21-25,共5页
为解决现有生化及物化工艺处理含聚污水效果较差的问题,开展了双微组合工艺处理试验。该工艺包括微气泡旋流气浮和微滤两套装置。微气泡旋流气浮集旋流和气浮选技术于一体,增大了气泡与杂质的碰撞概率,从而提高处理效率;微滤采用密度较... 为解决现有生化及物化工艺处理含聚污水效果较差的问题,开展了双微组合工艺处理试验。该工艺包括微气泡旋流气浮和微滤两套装置。微气泡旋流气浮集旋流和气浮选技术于一体,增大了气泡与杂质的碰撞概率,从而提高处理效率;微滤采用密度较石英砂滤料小的活性镀膜滤料,表面布满微孔使得其比表面积增大,吸附能力增强,从而可以高效吸附污水中的杂质。在含聚污水处理站开展的现场试验表明:对于含聚浓度低于300 mg/L、含油浓度低于630 mg/L、悬浮物浓度低于120 mg/L的聚驱采出污水,经过双微技术处理后,含油及悬浮物浓度均达到5 mg/L以下,去除效率都较高,优于现有生化工艺;微气泡旋流气浮最佳工况为气液比1∶10,回流比15%;微滤技术最佳滤速为8 m/h,反冲洗周期24 h,最佳的气洗强度为10 L/(s·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污水 技术 反冲洗周期 气液比 回流比 滤速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浦毅 羊正祥 +3 位作者 喻永涛 邵云 缪伟锋 俞向荣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7年4月至2013年3月间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法治疗的18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18例复杂动脉瘤中宽颈动脉瘤9例,不规则动... 目的 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7年4月至2013年3月间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法治疗的18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18例复杂动脉瘤中宽颈动脉瘤9例,不规则动脉瘤8例,1例椎-基联合处夹层动脉瘤采用双股动脉入路,一侧予支架辅助,另一侧予微导管辅助,成功栓塞后双侧椎动脉保持通畅.动脉瘤有少许残留,半年后再补圈栓塞后痊愈.结果 18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随访6个月-2年,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双微导管技术是一种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适应证广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导管技术 血管内栓塞
原文传递
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昌伟 王朝华 +2 位作者 徐丁 胡利刚 向守卫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4-136,140,共4页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且运用双微导管技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19.284,P=0.016),ADL评分高于对照组(t=22.105,P=0.043)、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16.926,P=0.038),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x^2=6.947,P=0.032),致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x^2=7.015、5.306、6.391,P=0.025、0.019、0.026),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7.031,P=0.033)。结论与手术夹闭治疗相比,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时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技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 颅内宽颈动脉瘤 临床效果 安全性 老年人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附58例报告) 被引量:12
4
作者 喻博 洪杨 +5 位作者 陈亮宇 奚卓 于明军 郑健 阙中有 刘云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3-697,共5页
目的评估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在“中等”颈宽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8例颅内动脉瘤,瘤颈/瘤体为0.5—1.0,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人路,应用1个四相Y形阀通过指引导管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根据瘤体形态,两管... 目的评估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在“中等”颈宽颅内动脉瘤栓塞中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8例颅内动脉瘤,瘤颈/瘤体为0.5—1.0,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人路,应用1个四相Y形阀通过指引导管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根据瘤体形态,两管头端的深浅和位置进行合适的调整,通过微导管先后、同时或交替地将弹簧囤填塞入动脉瘤,始终有一弹簧圈起稳定作用暂不解脱,待致密填塞动脉瘤后,解脱全部弹簧圈。结果58例应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的病例,即时50例致密栓塞,8例大部分(〉95%)栓塞。临床随访,缺血并发症2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双微导管技术对于某些“中等”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相对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圈 宽颈动脉瘤 导管技术
原文传递
Enterprise支架在宽颈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粱旭光 杜崇颖 +2 位作者 朱迪 董晓峰 姜除寒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68-1270,共3页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有几种不同的治疗策略可防止弹簧圈进人载瘤动脉,如双微导管技术、球囊辅助技术以及支架辅助技术等。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技术扩大了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适应证¨0。近年来,Ente...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有几种不同的治疗策略可防止弹簧圈进人载瘤动脉,如双微导管技术、球囊辅助技术以及支架辅助技术等。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技术扩大了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适应证¨0。近年来,Enterprise支架的应用为自膨式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研究在新型颅内专用支架辅助下对19例颅内宽颈动脉瘤行栓塞治疗,其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颈颅内动脉瘤 自膨式支架 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 应用 颅内宽颈动脉瘤 导管技术 载瘤动脉
原文传递
双微导管技术结合3D-DSA治疗颅内临界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再玉 马廉亭 +2 位作者 李俊 杜浩 张戈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9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临界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应用双微导管辅助技术结合3D-DSA的多次应用治疗12例复杂难治性颅内临界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造影... 目的探讨颅内临界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应用双微导管辅助技术结合3D-DSA的多次应用治疗12例复杂难治性颅内临界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造影示100%栓塞7例,>90%栓塞5例,载瘤动脉均通畅,无缺血并发症发生。11例病人恢复良好,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双微导管技术结合术中3D-DSA应用可有效治疗颅内复杂的临界宽颈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技术 3D-DSA 临界宽颈动脉瘤 可脱弹簧圈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不规则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高歌 张扬 +6 位作者 晁迎九 陈昱 余舰 顾大群 魏建军 牛朝诗 傅先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治疗颅内不规则形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7例颅内不规则形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行... 目的总结应用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治疗颅内不规则形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7例颅内不规则形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治疗,其中单纯以双微导管技术治疗33例,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治疗4例。以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患者预后。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37例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致密栓塞35例,近全栓塞2例。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GOS分级V级),无并发症,无一例死亡。6个月后DSA随访24例,显示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无复发。13例失随访。结论双微导管技术对于颅内不规则形复杂动脉瘤疗效较好,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导管技术 血管内操作
原文传递
双微导管技术及LVIS支架辅助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易田康 王政 +1 位作者 伍业 伍博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及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探讨其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茂名市中医院外二科收治的5...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及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探讨其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茂名市中医院外二科收治的50例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手术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SICAM-1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9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时的各项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SICAM-1、S100β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分别为(142.32±13.89)mg/L、(1.89±0.31)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74±14.76)mg/L、(2.21±0.4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微导管技术与LVIS支架辅助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效果相当,但双微导管技术更能有效调节血清SICAM-1、S100β表达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颈动脉瘤 急性期 导管技术 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 疗效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程安林 冯雷 潘力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使用LEO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5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其中支架...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使用LEO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5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其中支架辅助43例,双微导管技术辅助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本组5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3例(76.8%),遗留轻度神经功能障碍5例(8.9%),中度神经功能障碍6例(10.7%),死亡2例(3.6%);64个动脉瘤中61个行血管内治疗,其中致密栓塞51个(86.3%),90%栓塞8个(13.1%),部分栓塞2个(3.3%),3个动脉瘤未治疗。结论应用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可以提高单纯弹簧圈栓塞的致密率、栓塞率,且创伤小、安全可靠、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辅助 导管技术 宽颈动脉瘤 栓塞 血管内
原文传递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6
10
作者 庞志宏 王文犀 郭立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总结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的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对象为瘤颈/瘤体比为1/3至1/1。结果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致密栓塞59例,大部... 目的总结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的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对象为瘤颈/瘤体比为1/3至1/1。结果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致密栓塞59例,大部分栓塞6例。所有病例栓塞过程中没有发生弹簧圈游离出动脉瘤的现象。39例出院后随访6个月,36例行CTA检查,3例行DSA检查,均没有发现动脉瘤复发。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非常实用且较安全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导管技术 栓塞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11
作者 杨云飞 李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105-108,共4页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由于获得性病理因素或先天异常所引起的血管壁局部隆突和扩大的疾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将逐渐变差,可引起动脉瘤破裂。随着脑血管介入手术和材料的发展,临床逐渐将其应用于动脉瘤治疗,其具有手术...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由于获得性病理因素或先天异常所引起的血管壁局部隆突和扩大的疾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将逐渐变差,可引起动脉瘤破裂。随着脑血管介入手术和材料的发展,临床逐渐将其应用于动脉瘤治疗,其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且创伤较小等优势。明确不同类型显微外科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效果和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提升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锁孔显外科术 神经内镜辅助显外科夹闭术 外科血管架桥术 球囊辅助弹簧圈术 导管技术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五中 王衍刚 +5 位作者 张俊杰 杜顺利 殷建军 付兵舰 王永 辛艳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7期421-422,共2页
目的总结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治疗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双微导管技术治疗39例瘤颈/瘤体比为0.5~1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结果 39例动脉瘤均获得致密栓塞,即时DSA复查示动脉瘤均无显影。术后血管痉挛致脑缺血3例,经治疗... 目的总结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治疗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单侧股动脉穿刺双微导管技术治疗39例瘤颈/瘤体比为0.5~1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结果 39例动脉瘤均获得致密栓塞,即时DSA复查示动脉瘤均无显影。术后血管痉挛致脑缺血3例,经治疗后改善。34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均复查CT血管造影示32例无显影,2例部分复发,无出血等发生。结论双微导管技术对瘤体瘤颈比为0.5~1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动脉瘤 导管技术 可解脱弹簧圈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治疗颅内不规则复杂动脉瘤的疗效 被引量:5
13
作者 魏文锋 袁雪松 +1 位作者 刘平 卞晓星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23期2558-2560,I0001,共4页
目的总结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治疗颅内不规则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颅内不规则复杂动脉瘤患者25例,均实施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其动脉瘤栓塞、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 2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22例完全致密栓... 目的总结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治疗颅内不规则复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颅内不规则复杂动脉瘤患者25例,均实施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其动脉瘤栓塞、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 2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22例完全致密栓塞,3例接近完全栓塞,无大部分栓塞者。术后6个月均获随访。GOS评价结果:1例植物状态,其余24例为5级且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率为96.0%。结论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治疗颅内不规则复杂动脉瘤具有良好的栓塞效果,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技术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颅内复杂动脉瘤
原文传递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13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清平 李宝民 +6 位作者 魏强国 秦国强 谈山峰 刘欣民 罗杰 宋伟健 胡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75-678,共4页
目的评价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2 月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 13 例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技术优势。 13 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 目的评价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2 月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 13 例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其技术优势。 13 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 6 例,后交通动脉瘤 4 例,大脑中动脉瘤2 例,脉络膜前动脉瘤 1 例。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治疗成功 12 例,其中 10 例动脉瘤完全致密栓塞, 2 例大部分栓塞,载瘤动脉及其正常分支血管血流通畅;1 例栓塞失败,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6 个月复查造影显示 10 例动脉瘤完全治愈,2 例复发。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导管技术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替罗非班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三平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3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以及尼莫地平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漳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均开展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通...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以及尼莫地平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漳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均开展双微导管技术介入栓塞治疗,通过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摸红球为常规组(30例),摸蓝球为研究组(30例)。予以常规组患者替罗非班治疗,予以研究组患者替罗非班以及尼莫地平治疗。对比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治疗效果、急性血栓事件出现情况。结果用药后,研究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常规组,血小板计数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NFI得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急性血栓事件出现率分别为0.00%、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双微导管介入栓塞治疗中使用替罗非班和尼莫地平,能够延长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降低血小板水平,提升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导管技术 颅内动脉瘤 替罗非班 尼莫地平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小辉 黄戈 +4 位作者 冯正健 姜盛强 何锦浪 李智斌 伍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224-225,共2页
目的总结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34例颅内动脉瘤(多发颅内动脉瘤2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34例栓塞结束后即刻行造影检查,按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28例,Ⅱ级6例。术... 目的总结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34例颅内动脉瘤(多发颅内动脉瘤2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34例栓塞结束后即刻行造影检查,按改良Raymond分级Ⅰ级28例,Ⅱ级6例。术后死亡3例。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4例,玻璃体出血2例,脑积水2例,短暂性呼吸暂停1例。31例随访3~36个月,未出现动脉瘤再出血或新发梗死病例。按GOS评分5分26例,4分4例,3分1例。行DSA复查24例,MRA复查2例,CTA复查3例,发现瘤颈复发2例,予加用支架辅助栓塞。结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相对宽颈动脉瘤是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 血管内治疗 导管技术 栓塞 弹簧圈 栓塞 支架
下载PDF
“篮筐”及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光杰 相毅 孙昭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28期3141-3142,共2页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及"篮筐"技术在栓塞治疗颅内宽颈、不规则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 1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前均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确诊,采用单侧股动脉入路,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由微导管内先后交替送入弹簧...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及"篮筐"技术在栓塞治疗颅内宽颈、不规则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 1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术前均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确诊,采用单侧股动脉入路,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由微导管内先后交替送入弹簧圈,待弹簧圈稳定后解脱,逐步达到致密填塞。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地采用双微导管及"篮筐"技术进行栓塞治疗,动脉瘤内弹簧圈填塞率76%~93%,复查造影见动脉瘤腔闭塞98%以上,无术中破裂出血、瘤颈残留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1 a,1例动脉瘤复发,经二次栓塞治疗后痊愈。结论双微导管及"篮筐"技术栓塞治疗宽颈且不规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既能使弹簧圈在动脉瘤体内保持相对稳定,又能很好地保持动脉瘤体内各部位的压力均衡,操作相对简便,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可解脱弹簧圈 栓塞 导管技术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近远期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海亮 李翠君 +4 位作者 刘吉祥 李建华 裴献光 史艳梅 牛丽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84-87,91,共5页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支架辅助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介入手术,术后即刻造影显示,两组患者填塞密度和栓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APTT、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再出血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近远期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技术 颅内动脉瘤 疗效 血管痉挛 凝血功能 血栓
下载PDF
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在治疗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卫仲军 张保臣 +3 位作者 朱家宝 候晋生 原睿智 李孟凯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6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在治疗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27例,均采用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治疗后2年,DSA结果显示动脉瘤瘤腔闭塞效果...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在治疗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患者27例,均采用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治疗后2年,DSA结果显示动脉瘤瘤腔闭塞效果良好。结论:双微导管血管内介入栓塞在治疗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技术 血管造影术 栓塞治疗 动脉瘤
下载PDF
用双微导管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的效果评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国然 胡秀玉 +1 位作者 张秀和 赵树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3期73-74,共2页
目的 :探究用双微导管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庆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这15例患者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介入性... 目的 :探究用双微导管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庆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这15例患者均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 :这1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动脉瘤被完全栓塞的患者有10例(占66.67%),动脉瘤被大部分栓塞的患者有4例(占26.67%),动脉瘤被部分栓塞的患者有1例(占6.67%)。这15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对这15例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显示,其中有13例患者痊愈,有1例患者遗留有轻度的残疾,有1例患者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而死亡,其痊愈率为86.67%。结论 :用双微导管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技术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介入性血管内栓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