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囊泡表面分子间通讯交流体系的构建:利用受体的分子识别行为调控酶的活性 被引量:8
1
作者 田文杰 神前健嗣 +4 位作者 佐佐木善浩 岳秀丽 金黎明 范圣第 菊池纯一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847-1853,共7页
在人工双层膜囊泡表面,构建了一个通过人工受体的分子识别行为控制酶反应活性的超分子体系.体系以生物体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为模拟原型,由作为受体的烷基胺、被受体识别的信号分子吡哆醛衍生物、乳酸脱氢酶、受体和酶之间的媒介物Cu2+以... 在人工双层膜囊泡表面,构建了一个通过人工受体的分子识别行为控制酶反应活性的超分子体系.体系以生物体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为模拟原型,由作为受体的烷基胺、被受体识别的信号分子吡哆醛衍生物、乳酸脱氢酶、受体和酶之间的媒介物Cu2+以及作为体系载体的合成肽脂囊泡五个成分构成.通过UV-vis光谱法及动态光散射测定对体系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受体疏水参数增大,其对信号分子的识别能力增强,二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信号分子与囊泡表面静电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信号分子具有选择性;媒介物与信号分子–受体可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2的配合物,其形成能力比媒介物与酶的结合能力更强.作为结论,体系中烷基胺受体对磷酸吡哆醛信号分子的识别有效控制了处于囊泡表面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间通讯 分子识别 双层囊泡 受体
下载PDF
囊泡表面氨基酸信号分子与维生素B_6衍生物受体反应平衡常数的估计
2
作者 刘俏 王剑锋 +1 位作者 赵明明 范圣第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317,共5页
为了构建一个新的以维生素B_6衍生物(PL^+C_(16))为受体、氨基酸为信号分子的人工细胞信号转导超分子体系,测定在40℃、pH值分别为7.0、8.0及9.0的缓冲液体系下,4种信号分子(甘氨酸、β-丙氨酸、γ-氨基丁酸、天冬氨酸)在不同初始浓度... 为了构建一个新的以维生素B_6衍生物(PL^+C_(16))为受体、氨基酸为信号分子的人工细胞信号转导超分子体系,测定在40℃、pH值分别为7.0、8.0及9.0的缓冲液体系下,4种信号分子(甘氨酸、β-丙氨酸、γ-氨基丁酸、天冬氨酸)在不同初始浓度下与受体PL^+C_(16)反应的吸光度,通过用MATLAB模型拟合工具包将其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估计反应的平衡常数K,定量考察了4种信号分子到达人工细胞膜载体表面与受体分子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不同pH值下,同一氨基化合物与受体PL^+C_(16)反应的平衡常数K有明显差异,而在同一pH值下,不同氨基酸与受体的K值也有很大差别,其中pH值为9.0时,天冬氨酸的K值最大,与受体PL^+C_(16)的结合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细胞信号转导 双层囊泡 PL+C_16受体 氨基酸信号分子 反应平衡常数估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