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伐沙班联合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支架置入术后边支狭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海涛 马翠 王彬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5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患者边支狭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80例CB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9...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患者边支狭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80例CB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90例。常规组患者于支架植入术中采取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边支狭窄率和边支闭塞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和心功能指标〔包括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边支狭窄率、边支闭塞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vWF、AngⅡ水平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BNP、cTnT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LVEF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BNP、cTnT低于常规组,LVEF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评分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双导丝边支保护技术可有效降低CBL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边支狭窄率及边支闭塞发生风险,减轻血管内皮损伤,降低血栓形成风险,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架置入术 利伐沙班 保护技术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