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交接动词及其构成的句式 |
范晓
|
《语言教学与研究》
|
1986 |
38
|
|
2
|
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 |
朱德熙
|
《中国社会科学》
|
1980 |
14
|
|
3
|
理论的改善和事实的支撑——关于领属性偏正结构充当远宾语 |
邢福义
沈威
|
《汉语学报》
|
2008 |
16
|
|
4
|
《尚书》和甲骨金文中人称代词的“格”问题 |
赵世举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4
|
|
5
|
“V+给”中“给”的词性及相关句法结构 |
蒋瑾媛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2004 |
7
|
|
6
|
先秦双宾语结构考察 |
刘宋川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11
|
|
7
|
论《水浒全传》的被动句 |
许仰民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6
|
|
8
|
先秦的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 |
李佐丰
|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2
|
|
9
|
由介词“为”的兼容用法引发的思考 |
陈伟琳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4
|
|
10
|
从研究成果看方言学者笔下双宾语的描写 |
邢福义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1
|
粤方言中的虚词“亲、住、翻、埋、添” |
詹伯慧
|
《中国语文》
|
1958 |
9
|
|
12
|
“兼语式”存废之争 |
杨成凯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1984 |
7
|
|
13
|
景颇语的连动式 |
戴庆厦
|
《民族教育研究》
|
1999 |
9
|
|
14
|
从“其”替换“之”看上古-中古汉语的兼语式 |
李明
|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15
|
说“给” |
杨欣安
|
《中国语文》
|
1960 |
7
|
|
16
|
动词后的“给”的词性和双宾语问题 |
胡竹安
|
《中国语文》
|
1960 |
6
|
|
17
|
关于复杂谓语的几个问题 |
吴延枚
|
《语言教学与研究》
|
1988 |
5
|
|
18
|
论《金瓶梅词话》的被动句 |
许仰民
|
《殷都学刊》
|
1990 |
5
|
|
19
|
再论双宾语的结构层次 |
陈伟琳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20
|
关于形容词的宾语 |
沈锡伦
|
《汉语学习》
|
1984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