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接动词及其构成的句式 被引量:38
1
作者 范晓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6年第3期19-34,共16页
“交、给、送、教、告诉、接、收、欠”等动词,就是交接动词。又称“给取动词”或“双宾动词”。交接动词为数不多,但在言语表达中的作用相当重要。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此类动词及其构成的句式作进一步的探索。
关键词 句式 谓语动词 交接动词 “给” 构成 言语表达 句子 双宾语 老舍 “送”
原文传递
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德熙 《中国社会科学》 1980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本文讨论由动词"给"组成的三种句式("我送给他一本书""我送一本书给他""我给他写封信"),以及与这三种句式密切相关的双宾语句式("我送他一本书");由此划分出三类不同的动词:Va表示给... 本文讨论由动词"给"组成的三种句式("我送给他一本书""我送一本书给他""我给他写封信"),以及与这三种句式密切相关的双宾语句式("我送他一本书");由此划分出三类不同的动词:Va表示给予(卖,送),Vb表示取得(买、娶),Vc不表示给予,也不表示取得(画、炒)。这三类动词以Va为一方、Vb和Vc为另一方在上述四种句式中表现出明显的对立。文中特别指出兼属Va和Vc的一部分动词(写、寄)的意义带有不确定性,即有时包含给予的意义,有时不包含给予的意义。采取这种观点,可以对Va类动词在这四种句式里的分布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句式 不确定性 密切相关 语义成分 句法 意义 双宾语 介词 直接宾语
原文传递
理论的改善和事实的支撑——关于领属性偏正结构充当远宾语 被引量:16
3
作者 邢福义 沈威 《汉语学报》 2008年第3期2-11,共10页
有学者认为双宾结构里的远宾语排斥领属性偏正结构,本文认为这一结论未能全面反映语言运用的客观事实。领属性偏正结构可以充当远宾语的现象,尽管频率不太高,但从古代到现当代都有使用,而且当前在某个范围内还相当活跃。在远宾语位置上... 有学者认为双宾结构里的远宾语排斥领属性偏正结构,本文认为这一结论未能全面反映语言运用的客观事实。领属性偏正结构可以充当远宾语的现象,尽管频率不太高,但从古代到现当代都有使用,而且当前在某个范围内还相当活跃。在远宾语位置上有时使用领属性偏正结构,具有特定的不可取代的语用价值。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反例的问难;2)判断的分寸;3)句式的变换和语用的需求;4)古汉用法。末尾有个结束语。本文的主旨在于说明:任何理论,都不会一开始就十分完善。理论的改善,需要事实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语 宾语 偏正结构 领属性 理论 事实
下载PDF
《尚书》和甲骨金文中人称代词的“格”问题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世举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7-90,共4页
1在先秦汉语里,人称代词是否存在着“变格”现象?这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早在二十年代,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其《原始中国语为变化语说》一文中,就断定古汉语中存在着变格现象,认为“吾”和“汝”只用于主格和领格,“我”和“尔”只... 1在先秦汉语里,人称代词是否存在着“变格”现象?这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早在二十年代,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其《原始中国语为变化语说》一文中,就断定古汉语中存在着变格现象,认为“吾”和“汝”只用于主格和领格,“我”和“尔”只用于宾格。胡适之的《吾我篇》、《尔汝篇》附和了高本汉的说法。王力先生在其《汉语史稿》中似乎也倾向于“变格”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金文 人称代词 《尚书》 变格 双宾语 定语 主语 盘庚 领格 先秦汉语
下载PDF
“V+给”中“给”的词性及相关句法结构 被引量:7
5
作者 蒋瑾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2-63,66,共3页
对于“V +给”(动词 +给 )中“给”的词性 ,有的语法书认为是介词 ,有的认为是动词 ,还有的认为“给”虽是介词 ,但“V +给”结合紧密 ,可看成一个整体 ,作用与一个动词相当 (有的甚至说“V +给”是一个词 )。由于上述分歧 ,各种语法书... 对于“V +给”(动词 +给 )中“给”的词性 ,有的语法书认为是介词 ,有的认为是动词 ,还有的认为“给”虽是介词 ,但“V +给”结合紧密 ,可看成一个整体 ,作用与一个动词相当 (有的甚至说“V +给”是一个词 )。由于上述分歧 ,各种语法书对“V +给 +N1+N2 ”(“V +给”后带上两个名词性成分 )的分析也就不同 ,有的认为是双宾结构 ,有的认为不是。文章认为 ,“V +给”中的“给”是动词 ,“V +给 +N1+N2 ”是双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语法 句法结构 双宾语 动介复合词
下载PDF
先秦双宾语结构考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宋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68-72,共5页
本文根据15种文献对先秦时期双宾语结构作了考察,发现先秦有180来个动词带了双宾语,用例总量有2800来个,认为:双宾语结构中述语一般由三向动词担任,在特殊语境中,可由双向动词担任,它们同双宾语在语义关系上具有交接和... 本文根据15种文献对先秦时期双宾语结构作了考察,发现先秦有180来个动词带了双宾语,用例总量有2800来个,认为:双宾语结构中述语一般由三向动词担任,在特殊语境中,可由双向动词担任,它们同双宾语在语义关系上具有交接和移位的特点;由于交接和移位上的具体差异,形成了双宾语结构的8个不同类型;根据用量和普遍性来断定,其中给与、取得、告示、称谓、为动是先秦5个主要的双宾语结构类型;8个类型的共同结构形式是“述动+宾1+宾2”,另外3种结构形式各有条件限制,只为少数类型所特有;各类型中的述动、宾1、宾2在语法性质和作用上也各有同异,其同异是有条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双宾语 结构 类型 述语动词 语义关系 语法特点
下载PDF
论《水浒全传》的被动句 被引量:6
7
作者 许仰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4-77,90,共5页
《水浒全传》(以下简称《全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是用近代汉语写作的一部重要著作,从对《全传》被动句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代汉语被动句的概况及其在汉语发展史上的地位。 《全传》的被动句有两大类:意念被动句与被动句式。意... 《水浒全传》(以下简称《全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是用近代汉语写作的一部重要著作,从对《全传》被动句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代汉语被动句的概况及其在汉语发展史上的地位。 《全传》的被动句有两大类:意念被动句与被动句式。意念被动句是贯穿古今的。例如: (1)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第10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念被动句 《水浒全传》 被动句式 “被”字 近代汉语 “吃” 偏正词组 动补结构 双宾语 “着”
下载PDF
先秦的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佐丰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87-296,共10页
最早提出古代汉语中动词可以区分为及物和不及物两类的是马建忠。马氏区分这两类动词的标准是能否带止词(受事宾语):不及物动词不带止词,但可以带转词(表示处所、对象、原因等的宾语),及物动词可以带止词。后人大体沿袭了马氏的观点,其... 最早提出古代汉语中动词可以区分为及物和不及物两类的是马建忠。马氏区分这两类动词的标准是能否带止词(受事宾语):不及物动词不带止词,但可以带转词(表示处所、对象、原因等的宾语),及物动词可以带止词。后人大体沿袭了马氏的观点,其中,引人注意的是陈承泽。陈氏在区分这两类动词时,还提出了另外一个标准;不及物动词可以构成致动(使动),及物动词不可以。在以往的古汉语研究中,止词、转词及致动主要是根据个人对语义的理解判定的。本文试图利用变换(又叫"转换""转成"等)的方法来确定止词、转词和致动等,从而为这两类动词的区分确定一个尽可能易于操作的标准。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及物动词 直接宾语 使动宾语 自动词 间接宾语 双宾语 中动词 他动词 补语 宾语
原文传递
由介词“为”的兼容用法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伟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103-107,共5页
本文从介词“为”引进给予类动词句与事出发讨论了两个问题 :(1 )双宾语的结构层次。双宾语句中的两个宾语是并举单位 ,分别与动词发生关系 ,而不是所谓“结构带宾语”。 (2 )“为”字句与双宾语句的变换关系。“为”字句与双宾语句有... 本文从介词“为”引进给予类动词句与事出发讨论了两个问题 :(1 )双宾语的结构层次。双宾语句中的两个宾语是并举单位 ,分别与动词发生关系 ,而不是所谓“结构带宾语”。 (2 )“为”字句与双宾语句的变换关系。“为”字句与双宾语句有相互变换关系 ,但不是自由变换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事 双宾语 结构层次 “为”字句 变换关系
下载PDF
从研究成果看方言学者笔下双宾语的描写 被引量:8
10
作者 邢福义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共8页
普通话和方言双宾语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句子意思相同,两个宾语的句法组造状态却有所不同。两种不同的句法组造状态,分别显示了普通话和方言双宾句类型的基本面貌。然而,"普一方"的双宾句类型并非完全对立,而是互有浸润,互有交... 普通话和方言双宾语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句子意思相同,两个宾语的句法组造状态却有所不同。两种不同的句法组造状态,分别显示了普通话和方言双宾句类型的基本面貌。然而,"普一方"的双宾句类型并非完全对立,而是互有浸润,互有交叉。这正好反映了"整体汉语"中二者的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亲缘关系。本文通过对方言语法研究成果的考察,指出具有离析性的一类双宾语最为方言语法学者们所认可,是在宾语使用上凸显汉语特色的句法结构。全文包括四个部分:(1)前后换位;(2)同义分管;(3)宾后续动;(4)笔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语 离析性 方言学者 研究成果
下载PDF
粤方言中的虚词“亲、住、翻、埋、添” 被引量:9
11
作者 詹伯慧 《中国语文》 1958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粤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它的语法特点,表现在句法上面的如双宾语的位置(“我给钱你”之类),比较句的特殊构造(“狗大过猫”之类),某些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我食先”之类)等一些比较显着的特点,稍为留意就... 粤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它的语法特点,表现在句法上面的如双宾语的位置(“我给钱你”之类),比较句的特殊构造(“狗大过猫”之类),某些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我食先”之类)等一些比较显着的特点,稍为留意就可以觉察出来,在一些有关粤方言的书中也都已经提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方言 虚词 语法特点 双宾语 比较句 汉语 句法 句子
原文传递
“兼语式”存废之争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成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4年第1期64-69,共6页
本文论述了语法学界围绕“兼语式”句[(S)V_1NV_2)的争论的实质,分析了N的语法功能,逐一讨论了把V_1归入状语,V_2归入单句的特殊成分、单句的普通成分(宾语、补语等)和另一分句的谓语等不同主张的本质差异和得失比较,认为“兼语式”的... 本文论述了语法学界围绕“兼语式”句[(S)V_1NV_2)的争论的实质,分析了N的语法功能,逐一讨论了把V_1归入状语,V_2归入单句的特殊成分、单句的普通成分(宾语、补语等)和另一分句的谓语等不同主张的本质差异和得失比较,认为“兼语式”的定义不够明确,如进一步分析这类句子的句法和语义特点,将发现它可能构成一个跨单、复句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语式 双宾语 存废之争 复杂谓语 复句 句子 分句 补语 主语 关联词语
原文传递
景颇语的连动式 被引量:9
13
作者 戴庆厦 《民族教育研究》 1999年第S1期1-8,共8页
关键词 连动式 景颇语 动作行为 助动词 语法结构 主要动词 支配关系 并列关系 连动关系 双宾语
下载PDF
从“其”替换“之”看上古-中古汉语的兼语式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明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共33页
一般所说的兼语式,兼语位置上,先秦本用"之",但从战国末期始,"之"可以为"其"替换。本文意在从此现象入手,利用历史的资料以及历时的演变,对兼语式、控制结构、使役句等复杂问题进行探讨。对于这种替换,王... 一般所说的兼语式,兼语位置上,先秦本用"之",但从战国末期始,"之"可以为"其"替换。本文意在从此现象入手,利用历史的资料以及历时的演变,对兼语式、控制结构、使役句等复杂问题进行探讨。对于这种替换,王力(1980,1989)暗示:中古"其"在兼语位置,是充当包孕句的主语;而魏培泉(2004)等认为仍作宾语。其实答案并非如此简单。本文视上古-中古汉语的兼语式为控制结构,在将其与其他类似结构——小句宾语、紧缩式、连动式、双宾语——进行区分之后,我们将上古-中古汉语中的兼语式分解为4类,并逐一说明各类的结构,以及兼语位置"其"替换"之"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语式 控制结构 双宾语 上古-中古汉语
原文传递
说“给”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欣安 《中国语文》 1960年第2期66-68,共3页
“给”这个词的词性问题比较复杂,底下分开谈一下: (一)“给”是动词还是介词?先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1)春玲给父亲一条手巾。 2)春玲给父亲揩汗。 这两个句子,只看前半截都是“春玲给父亲”,但1)的“给”是动淘,2)的“... “给”这个词的词性问题比较复杂,底下分开谈一下: (一)“给”是动词还是介词?先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1)春玲给父亲一条手巾。 2)春玲给父亲揩汗。 这两个句子,只看前半截都是“春玲给父亲”,但1)的“给”是动淘,2)的“给”是介词。在1)里,“给”的词汇意义是“给予”的意思。“给”这类动词经常带有双宾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 词汇意义 父亲 双宾语 介词 动词 句子
原文传递
动词后的“给”的词性和双宾语问题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竹安 《中国语文》 1960年第5期222-224,共3页
张涤华先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上册)中说:“双宾语的近宾语,连同它上面的介词(当指“给,与”——笔者按),组成介词结构(介词虽有时省去,但可以补出),其实只是状语(应该说补语——笔者按),所以双宾语这... 张涤华先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上册)中说:“双宾语的近宾语,连同它上面的介词(当指“给,与”——笔者按),组成介词结构(介词虽有时省去,但可以补出),其实只是状语(应该说补语——笔者按),所以双宾语这个名目尖际上是可以不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给” 词性 动词 《现代汉语》 介词结构 状语
原文传递
关于复杂谓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延枚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8年第2期70-83,共14页
一、复杂谓语可以取消吗?近几年来,取消复杂谓语的呼声很高。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
关键词 谓语句 词组 双宾语 主语 句子 复杂谓语 主谓关系 语法教学 《现代汉语》 延伸
原文传递
论《金瓶梅词话》的被动句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仰民 《殷都学刊》 1990年第2期95-101,共7页
长期以来,《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以其多有性描写而被列为禁书。但是,从语言学角度去看,不仅它的文句优美,更以其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语言风貌而闪现出它熠熠的光彩。《词话》在近代文学史上有它独特的地位。在汉语史上,也是... 长期以来,《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以其多有性描写而被列为禁书。但是,从语言学角度去看,不仅它的文句优美,更以其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语言风貌而闪现出它熠熠的光彩。《词话》在近代文学史上有它独特的地位。在汉语史上,也是近代白话小说的一部惊世骇俗的力作。无论是词汇、方言,还是语法结构,我们窥《词话》之一斑,便可见近代汉语之全豹,本文所要论及的被动句,自然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被动句 被动式 被动介词 语法结构 现代汉语 双宾语 语言学角度 古代汉语 偏正词组
下载PDF
再论双宾语的结构层次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伟琳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61-163,共3页
双宾结构的层次分析,现行的强势分析法是二分法。二分双宾语结构层次的结果,与传统语法和配价语法对双宾语的认识不一致,因而产生一些混乱现象。语言事实要求我们不应固守层次分析法的二分原则,让对象迁就方法;而应让方法为对象服务,坚... 双宾结构的层次分析,现行的强势分析法是二分法。二分双宾语结构层次的结果,与传统语法和配价语法对双宾语的认识不一致,因而产生一些混乱现象。语言事实要求我们不应固守层次分析法的二分原则,让对象迁就方法;而应让方法为对象服务,坚持三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语 结构层次 二分法 三分法
下载PDF
关于形容词的宾语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锡伦 《汉语学习》 1984年第5期1-4,65,共5页
一 1.1形容词作谓语,通常是对主语作静态的描写,表明主语的特点、状态和性质,这类谓语即形容词谓语。 由于有些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性质相似,因此,当这些形容词作谓语时,后面可以(不是必须)带上名词性成分。这时形容词和后面的名词性... 一 1.1形容词作谓语,通常是对主语作静态的描写,表明主语的特点、状态和性质,这类谓语即形容词谓语。 由于有些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性质相似,因此,当这些形容词作谓语时,后面可以(不是必须)带上名词性成分。这时形容词和后面的名词性成分之间的关系,从结构上看,跟不及物动词和它的宾语的关系十分接近。我们把这些名词性成分称为形容词的宾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容词 间接宾语 谓语 不及物动词 名词性成分 静字 宾语 双宾语 宾语 性质相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