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力衰竭左束支起搏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阿不都瓦合甫·艾山 帕尔哈提·吐尔逊 《兵团医学》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绝大部分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慢性心衰的治疗不断发展进步,心衰治疗将更加趋于多元化,多靶点,个体化。心衰QRS间期增宽患者心功能减退的机制(尤其左束支阻滞)是电机械延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 慢性心力衰竭是绝大部分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慢性心衰的治疗不断发展进步,心衰治疗将更加趋于多元化,多靶点,个体化。心衰QRS间期增宽患者心功能减退的机制(尤其左束支阻滞)是电机械延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生理性起搏模式,因LBBP克服了HBP的许多局限,且同样可获得生理性的心室激动,故受到越来越多临床电生理医生的青睐。现就LBBP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进展及现状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起搏 左心起搏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随访 被引量:4
2
作者 陶四明 韩明华 +2 位作者 郭涛 李易 李建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随访的相关技术细节。方法22例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男14例、女8例),年龄59.5±7.8(47~74)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按常规方法置入双室起搏器...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随访的相关技术细节。方法22例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男14例、女8例),年龄59.5±7.8(47~74)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按常规方法置入双室起搏器后,按一定程序对起搏系统及患者的临床综合反应随访观察,根据患者反应及时对起搏系统参数进行优化。结果随访22±13.01(1~48)个月,双室起搏辅以优化的起搏参数及药物治疗。心衰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心脏重塑进程延缓,因心衰住院事件减少。结论CRT必须从置入起搏器的即刻开始进行动态随访、优化起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 心力衰竭 随访
下载PDF
扩张性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双室同步起搏治疗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肖立中 杜作义 +3 位作者 马绍椿 江志平 徐新 赖少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3期184-186,共3页
观察双室同步起搏对扩张性心肌病并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选择1 5例扩张性心肌病并顽固心衰患者 ,置入双室起搏器 ,观察心功能、HRV及血浆丙二醛、一氧化氮、内皮素 1、血管紧张素 Ⅱ的变化。结果 ... 观察双室同步起搏对扩张性心肌病并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选择1 5例扩张性心肌病并顽固心衰患者 ,置入双室起搏器 ,观察心功能、HRV及血浆丙二醛、一氧化氮、内皮素 1、血管紧张素 Ⅱ的变化。结果 :心功能NYHA分级从术前 3.32± 0 .31级提高为 2 .1 8± 0 .33级 ,左室射血分数由 0 .2 9± 0 .0 3增至 0 .36± 0 .0 3(P <0 .0 5 ) ;2 4h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相邻RR间期差值 >5 0ms占正常RR间期数的百分比、总功率、低频及高频波段功率分别由 73± 8.1ms、4 1± 8.0ms2 、5 .3%± 1 .5 %、1 0 2 4± 4 1 3ms2 、1 1 5± 35ms2 及 4 8± 1 5ms2 增至 1 0 7± 1 3ms、70± 1 1ms2 、1 1 .3%± 3.4 %、1 92 1± 4 84ms2 、1 94± 35ms2 及 91± 2 9ms2 (P均 <0 .0 1 ) ;血浆丙二醛、内皮素 1分别由 4 31± 37nmol/L、83.1± 2 1ng/L降至 32 3± 2 9nmol/L、6 7.3± 1 6ng/L ,一氧化氮由 38.1± 7.6 μmol/L增至 5 1 .3± 9.2 μmol/L(P均 <0 .0 1 ) ,血管紧张素 Ⅱ无变化 (P >0 .0 5 )。结论 :同步起搏改善扩张性心肌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及HR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 扩张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功能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1例CRT-D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孔小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17期128-128,F0003,共2页
关键词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护理 D型 心力衰竭患者 自动阈值管理 转复除颤器 起搏 起搏
下载PDF
双室同步起搏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5
作者 任洁 刘娟 +1 位作者 王智勇 赵沁 《现代医学》 2007年第4期318-319,共2页
目的了解双室起搏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顽固性心衰经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安装埋藏式三腔双室人工心脏起搏器,观察其临床症状及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13例安装三腔双室起搏器后临床症状好转,EF提高15%~34%。结论... 目的了解双室起搏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顽固性心衰经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安装埋藏式三腔双室人工心脏起搏器,观察其临床症状及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13例安装三腔双室起搏器后临床症状好转,EF提高15%~34%。结论三腔双室起搏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力衰竭 起搏 三腔人工心脏起搏
下载PDF
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剑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2期154-156,共3页
近年研究提示 ,起搏器可以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联合治疗的一部分 ,提高CHF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起搏器对CHF患者治疗作用的机制有 :心肌整体活动的重新同步化 ,抗心律失常作用以及神经内分泌调整。起搏器在CHF患者中应用应有... 近年研究提示 ,起搏器可以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联合治疗的一部分 ,提高CHF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起搏器对CHF患者治疗作用的机制有 :心肌整体活动的重新同步化 ,抗心律失常作用以及神经内分泌调整。起搏器在CHF患者中应用应有相应的选择 (包括对患者和起搏器的选择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研究进展 起搏 起搏器模式
下载PDF
双心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对QRS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可 郭涛 +3 位作者 蒲里津 赵玲 李淑敏 华宝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2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探索接受抗心衰起搏治疗的患者,通过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力求QRS波进一步变窄的可能性和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一附院心内科收住人院,确诊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CRT—P/D适应证并成功植入抗... 目的探索接受抗心衰起搏治疗的患者,通过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力求QRS波进一步变窄的可能性和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一附院心内科收住人院,确诊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CRT—P/D适应证并成功植入抗心衰三腔起搏器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3.87±9.29)岁。术后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分别给予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和传统双室起搏两种CRT工作模式。比较兼顾模式和传统模式在心电图QRS波宽度上的差异。结果60例患者的CRT系统在静息状态下均可借助程控仪和12导体表心电图监测,实现传统和兼顾两种CRT工作模式(成功率100%),且两种CRT工作模式的QRS波平均宽度均分别小于CRT术前[(115.78±19.30)ms、(137.03±19.76)ms比(155.72±28.78)ms,P均〈0.01]。静息状态下,兼顾模式的QRS波平均宽畸程度低于传统模式,QRS波平均时限短于传统模式[(115.78±19.30)ms比(137.03±19.76)ms,P〈0.01]。兼顾模式的QRS波平均宽度较传统模式减少15.5%。结论传统CRT工作模式强调100%双室起搏夺获,弃用自身房室传导,造成QRS波偏宽畸,可能是部分患者对CRT无应答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起搏 结优先 QRS
下载PDF
左室起搏电极置入的实践经验
8
作者 陶四明 韩明华 +2 位作者 郭涛 李易 李建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4期322-324,共3页
探讨提高左室起搏电极的置入成功率,降低相关并发症的方法学及技术细节. 2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59.5±7.8 (47~74)岁,所有患者均有双室起搏的适应证.按一定程序及方法置入导引导管及造影球囊导管.根据造影显... 探讨提高左室起搏电极的置入成功率,降低相关并发症的方法学及技术细节. 2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59.5±7.8 (47~74)岁,所有患者均有双室起搏的适应证.按一定程序及方法置入导引导管及造影球囊导管.根据造影显示的冠状静脉解剖特点,选择合适的起搏电极、起搏静脉通路.结果: 左室起搏电极置入成功率91.7%(22/24).左室电极置入时间35.4±13.0 min,X线曝光时间19.4±5.2 min.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生死亡、心包压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室起搏时按照一定的程序及方法置入左室电极,既可提高置入成功率,又可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 起搏电极 置人方法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双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冬梅 韩雅玲 +4 位作者 荆全民 王祖禄 王守力 苗志林 臧红云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6期445-446,共2页
为进一步观察双室起搏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治疗的效果 ,对 10例充血性心衰病人置入InSync(三腔 )起搏器 ,并观察术前及术后 3个月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的情况。结果 :置入起搏器术后 3个月 ,心功能明显改善 ,从 3.4 4± 0 ... 为进一步观察双室起搏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治疗的效果 ,对 10例充血性心衰病人置入InSync(三腔 )起搏器 ,并观察术前及术后 3个月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的情况。结果 :置入起搏器术后 3个月 ,心功能明显改善 ,从 3.4 4± 0 .5 2级降至 1.5 0± 0 .72级 (P <0 .0 1) ,心衰症状评分从 8.1± 3.2 9分降至 1.4± 1.74分 (P <0 .0 1)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从 6 7± 6 .6 8mm减至 6 2 .75± 5 .92mm(P <0 .0 5 ) ,射血分数从 0 .35± 0 .0 7增至 0 .4 3± 0 .10 (P <0 .0 5 )。结论 :双室起搏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逆转左室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重塑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下左室电极导线植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立刚 华伟 +4 位作者 牛红霞 顾敏 刘志敏 樊晓寒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冠状静脉窦插管经验。方法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适应证患者分入电生理导管指导组(电生理组)和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组(造影组),对比两组冠状窦插管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及射线剂量以及并发症发... 目的总结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冠状静脉窦插管经验。方法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适应证患者分入电生理导管指导组(电生理组)和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组(造影组),对比两组冠状窦插管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及射线剂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0例均成功植入左室电极导线。造影组较电生理组在冠状窦插管时间、透视时间及射线剂量有下降趋势,但统计学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指导冠状静脉窦插管安全、有效,可作为电生理导管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学 起搏 冠状窦 插管 Amplatz/MPA导管
原文传递
调整心房感知纠正远程监测发现的双室起搏比例下降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宿燕岗 柏瑾 +1 位作者 秦胜梅 葛均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第2期182-184,共3页
患者女性,因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Ⅰ类适应证而植入带有Home Monitoring功能的双室同步起搏器(CRT-P)。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通过远程监测及时发现患者双室起搏比例下降,心房起搏比例增高。后及时通过程控分析仪发现其原因为心房感知问题... 患者女性,因符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Ⅰ类适应证而植入带有Home Monitoring功能的双室同步起搏器(CRT-P)。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通过远程监测及时发现患者双室起搏比例下降,心房起搏比例增高。后及时通过程控分析仪发现其原因为心房感知问题,通过调整感知设置恢复了高比例的双室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远程监测 起搏 心房感知
下载PDF
右室起搏升级为双室起搏后心功能改善1例报告
12
作者 杜荣增 钱骏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1年第1期66-67,共2页
患者男性,78岁。反复胸闷,乏力9年。患者于入院前9年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胸闷,心慌,无明显胸痛,无黑朦,未曾晕厥,无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无耳鸣耳聋。曾入院治疗,临床诊断:"①老年退行性心脏病;
关键词 心功能改善 起搏 起搏 退行性心脏病 反复胸闷 恶心呕吐 耳鸣耳聋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左束支区起搏治疗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何忠勇 谭建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7-9,共3页
探讨左束支区起搏治疗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以下简称CLBBB)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课题针对我院心内科2017年—2020年内收治的相关疾病患者开展临床研究,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出其中的46名患者将其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双... 探讨左束支区起搏治疗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以下简称CLBBB)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课题针对我院心内科2017年—2020年内收治的相关疾病患者开展临床研究,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出其中的46名患者将其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双盲法将上述患者分为A组和B组,前者采用左束支区起搏治疗,后者采用双室起搏治疗,并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无论是临床还是各项超声指标均有得到改善,两组患者各项参数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研究发现无论是左束支区起搏还是双室起搏对于CLBBB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均有积极的效果,并且两者在治疗效果方面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起搏 起搏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力衰竭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双室起搏即刻血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4
作者 宿东升 邱春光 +3 位作者 王玺 韩战营 卢文杰 陈晓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343-345,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双室起搏即刻有创血压变化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7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ICM)9例(ICM组),扩张型心肌病(DCM)18例(DCM组)。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术中记录双室起搏前后的心电...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双室起搏即刻有创血压变化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7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ICM)9例(ICM组),扩张型心肌病(DCM)18例(DCM组)。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术中记录双室起搏前后的心电图及有创血压,并测量双室起搏前后QRS波时限。观察两组患者对双室起搏反应的差异。结果:①双室起搏即刻所有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P<0.05),QRS波时限均缩短(P<0.05);②双室起搏即刻患者血压升高水平与左室舒张末内经、左室舒张末容积、QRS波时限缩短程度、起搏时QRS波时限及NYHA心功能水平相关(P<0.05);③术后即刻DCM组患者在收缩压升高水平和QRS波时限缩短程度方面较ICM组显著(P<0.05);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RT-P/D术中双室起搏即刻收缩压升高程度与心功能和起搏即刻QRS波时限缩短程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双室起搏即刻血压改善与急性期心脏再同步改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血压 重构 起搏
下载PDF
双室起搏治疗心衰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李琳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07-208,共2页
目的 探讨双室起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观察相关数据。结果 四例患者置入起搏器后心脏各腔室均有缩小 ,左室射血分数增加。结论 双心室同步起搏可以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 。
关键词 起搏 扩张型心肌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
下载PDF
三腔自动复律除颤器除颤能量确定
16
作者 Schuger C Ellenbogen KA +2 位作者 Faddis M 王钰(摘译) 郭涛(校)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679-680,共2页
关键词 自动复律除颤器 能量 三腔 起搏 安全边界 除颤阈值 相关性
下载PDF
双室起搏器 被引量:1
17
作者 Jarcho AJ. 彭瑛(译) 罗俊(校)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807-808,共2页
关键词 起搏 左束支传导阻滞 LBBB 心衰患者 年死亡率 心力衰竭 临床调查
下载PDF
重症心功能不全的心脏再同步疗法
18
作者 朱云云 潘伟民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2期182-184,共3页
20%以上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室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可造成心室收缩不协调、收缩效率下降,而后者是导致心功能不全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纠正此类心室不同步,提出双室起搏疗法。因其有效性高,故以心... 20%以上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室内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可造成心室收缩不协调、收缩效率下降,而后者是导致心功能不全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纠正此类心室不同步,提出双室起搏疗法。因其有效性高,故以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名称迅速普及,很快成为治疗重症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CRT增加了除颤和各种监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脏再同步治疗 同步疗法 重症 内传导阻滞 收缩 起搏疗法 有效性
下载PDF
心力衰竭
19
作者 大草知子 吕田 《日本医学介绍》 2003年第7期296-298,共3页
本专辑选译自临床杂志《内科》2 0 0 2年第 90卷第 6期特集 :内科———この 1年の。专辑报道了内科各领域 2 0 0 2年一年来的进展 ,内容丰富 ,颇具参考价值。本期刊登 8篇 ,包括心血管、呼吸、肾疾病、变态反应与风湿性疾病。值得... 本专辑选译自临床杂志《内科》2 0 0 2年第 90卷第 6期特集 :内科———この 1年の。专辑报道了内科各领域 2 0 0 2年一年来的进展 ,内容丰富 ,颇具参考价值。本期刊登 8篇 ,包括心血管、呼吸、肾疾病、变态反应与风湿性疾病。值得内科医生一读。本期译文主要由大连医科大学内科医师翻译 ,柯若仪教授主审 ,其中部分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姚桢教授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神经体液因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Β阻断剂 内皮素受体阻断剂 起搏疗法
下载PDF
不同位点组合同步双室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做功效率的影响
20
作者 刘晓堃 傅向华 +7 位作者 马宁 李世强 吴伟力 谷新顺 刘君 李亮 苗青 郝国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07-809,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位点组合同步心室起搏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做功效率的影响。方法  1 4只慢性心力衰竭猪模型被随机组合为右房 -近希氏束起搏组 (RA- c His B)、右房 -右室心尖 -左室后侧壁起搏组 (RA- RVA- LVPL)和右房 -近希氏束 -... 目的 探讨不同位点组合同步心室起搏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做功效率的影响。方法  1 4只慢性心力衰竭猪模型被随机组合为右房 -近希氏束起搏组 (RA- c His B)、右房 -右室心尖 -左室后侧壁起搏组 (RA- RVA- LVPL)和右房 -近希氏束 -左室后侧壁起搏组 (RA- c His B- LVPL)。分别比较起搏后各组心排血量 (CO)和心脏做功效率 (CWE)。结果  RA- c His B- LVPL三腔起搏的 CWE、CO分别较 RA- RVA- LVPL三腔起搏、RA-c His B房室顺序起搏显著提高 (P均 <0 .0 5) ,而 RA- RVA- LVPL三腔起搏和 RA- c His B房室顺序起搏之间 CWE、CO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RA- c His B- LVPL三腔起搏的各项参数指标优于其它组合模式起搏 ,在保持房室激动顺序的同时 ,双室同步起搏更有利于提高心脏做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位组合同步起搏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做功效率 动物模型 气管插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