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孔隙介质波传播理论与地震响应实验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巴晶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98-1409,共12页
为调查非均匀流-固双相介质中的弹性波传播规律,本文推导了双重孔隙介质中的波传播方程,从双孔模型的设计、波动方程的推导、速度频散与衰减规律的分析、岩石物理实验的验证四个方面讨论了双孔波动理论的数学物理基础与实际意义.速度频... 为调查非均匀流-固双相介质中的弹性波传播规律,本文推导了双重孔隙介质中的波传播方程,从双孔模型的设计、波动方程的推导、速度频散与衰减规律的分析、岩石物理实验的验证四个方面讨论了双孔波动理论的数学物理基础与实际意义.速度频散与衰减分析显示,双孔波动理论能兼容前人理论的所有特点.在岩石实验的验证中,本文与前人理论的对比显示,双孔波动理论能较好解释岩石内部地震波在中低频带的速度频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介质 局域流 速度频散 本征衰减
原文传递
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裂缝井不稳态产能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波涛 李清泉 +5 位作者 张福祥 王新海 李国亮 卢冲 岳海玲 王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8-142,共5页
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吉木萨尔(JMSE)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P2l)是致密油储层主要层位。为提高单井产能,目前多采用多级分段压裂技术。以往对于水力压裂的研究多集中于压裂缝为垂直裂缝的情况,但目前已认识的垂直裂缝模型不能解释... 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吉木萨尔(JMSE)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P2l)是致密油储层主要层位。为提高单井产能,目前多采用多级分段压裂技术。以往对于水力压裂的研究多集中于压裂缝为垂直裂缝的情况,但目前已认识的垂直裂缝模型不能解释该区块实际资料,且通过理论及实验研究表明,由于天然裂缝方位与地应力的匹配关系,该区块在实际压裂过程中易产生水平裂缝。因此,目前的研究导致该储层在实施压裂生产而形成水平裂缝时缺乏理论指导。文中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在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性及有限导流压裂缝的情况下,建立了双孔单渗油藏中多级压裂水平裂缝井的无因次数学模型,采用隐式差分法和共轭梯度算法对无因次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依次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地层非均质系数、窜流系数、压力敏感系数、压裂缝导流能力、压裂缝条数对不稳态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参数及地层参数均对产能曲线有影响,故而在优选该类油藏的压裂方案时不仅要考虑裂缝参数,还要考虑到在地层压力降落时地层参数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压力梯度 双孔介质 多级压裂 水平裂缝 产能分析 致密油藏
下载PDF
层间窜流的双孔介质双层油藏渗流模型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烈辉 王海涛 +1 位作者 贾永禄 刘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8-182,共5页
针对目前对层状油藏渗流规律的研究普遍集中在均质油藏方面,忽视对双孔介质层状油藏研究的现状,在Bourdet对具有层间窜流的单孔介质双层油藏渗流模型和Warren-Root对单层油藏双孔介质渗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具有层间窜流的双... 针对目前对层状油藏渗流规律的研究普遍集中在均质油藏方面,忽视对双孔介质层状油藏研究的现状,在Bourdet对具有层间窜流的单孔介质双层油藏渗流模型和Warren-Root对单层油藏双孔介质渗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具有层间窜流的双重孔隙介质双层油藏的复杂渗流机理,经过认真、严格、详细的推导,首次合理地建立了该类油藏的渗流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正确求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和计算机编程,绘制了井底流压的典型曲线,最后从渗流机理和渗流过程上分析了地层参数对曲线形态的影响。所获得的结果有助于正确地认识此类复杂油藏的渗流机理,可用于试井分析、油藏产能研究等,为合理开发此类油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 窜流 双孔介质 压力动态 数值反演
下载PDF
钻孔钻进期间瓦斯涌出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钧 赵东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84,共8页
为了分析钻孔钻进瓦斯涌出规律,建立流—固耦合双孔介质模型,并模拟分析了瓦斯压力、孔径、基质解吸时间及Klinkenberg因子对钻孔钻进瓦斯涌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位置孔壁暴露时间不同,压力降幅不等,瓦斯渗流速度不同;瓦斯流量呈现... 为了分析钻孔钻进瓦斯涌出规律,建立流—固耦合双孔介质模型,并模拟分析了瓦斯压力、孔径、基质解吸时间及Klinkenberg因子对钻孔钻进瓦斯涌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位置孔壁暴露时间不同,压力降幅不等,瓦斯渗流速度不同;瓦斯流量呈现增长趋势,且增长速度不断减缓,使用单孔模型则会严重高估瓦斯流量。瓦斯压力是影响钻进瓦斯涌出的关键性因素;孔径增大促使瓦斯流量及涌出量增高;基质瓦斯解吸时间增大减少了对裂隙瓦斯的补充;Klinkenberg因子能够显著促进渗透率的增大进而提高渗流速度,增大瓦斯涌出量,但瓦斯涌出量存在一个极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瓦斯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钻孔钻进 顺层钻孔 双孔介质
下载PDF
考虑热损失稠油热采双孔介质不稳定试井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荣灿 刘彬 +2 位作者 贾永禄 余佳 李龙云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45,共4页
注蒸汽吞吐热采技术已经成为开发稠油油藏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蒸汽波及范围外的油层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因而油藏流体物性可以分为两个区。针对双孔介质中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热采井蒸汽波及区和未波及区流体的流动性质的差别,提出了试... 注蒸汽吞吐热采技术已经成为开发稠油油藏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是蒸汽波及范围外的油层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因而油藏流体物性可以分为两个区。针对双孔介质中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热采井蒸汽波及区和未波及区流体的流动性质的差别,提出了试井问题所必须采用的径向流体复合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蒸汽在上下盖层的热损失问题。建立了内区考虑热损失的径向流体复合模型,求得了无限大地层情况下的拉氏空间解,并通过数值反演方法作出了相应的样板曲线,并且对样板曲线作了相应的敏感性分析,为稠油开发油藏压力动态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双孔介质 试井 热损失 解释模型
下载PDF
三孔双孔介质径向复合油藏模型与试井曲线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方方 贾永禄 《油气井测试》 2008年第4期1-4,7,共5页
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内区为三孔介质、外区为双孔介质的径向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的解,绘制了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样板曲线,从物理渗流机理上对曲线形... 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内区为三孔介质、外区为双孔介质的径向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的解,绘制了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样板曲线,从物理渗流机理上对曲线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划分了流动阶段。研究表明,当外区的渗透性较好时,表现为外区压力导数曲线出现下倾;当内区渗透性较好时,表现为外区压力导数曲线出现上翘;内区半径主要影响压力传播到交界处的时间早晚;窜流系数决定窜流段出现的早晚;弹性储能比影响窜流的强弱程度和时间的长短。通过对此类典型曲线特征的分析,为认识和改造三重介质油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所获得的结果可用于研究三孔双孔介质复合油藏渗流规律,进行压力动态和试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孔介质 双孔介质 复合油藏 数学模型 试井分析
下载PDF
古潜山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发育机制及地质建模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立安 曹龙 +2 位作者 崔名喆 吴穹螈 穆朋飞 《复杂油气藏》 2020年第4期39-45,共7页
渤海BZ28油田为下古生界潜山裂缝性油气藏,各井钻遇碳酸盐岩储层厚度0~350 m。针对油田储层展布认识不清、单井厚度差异大、生产动静态矛盾等突出问题,综合录井岩屑、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岩矿分析、非常规测井(成像测井、核磁测井)及... 渤海BZ28油田为下古生界潜山裂缝性油气藏,各井钻遇碳酸盐岩储层厚度0~350 m。针对油田储层展布认识不清、单井厚度差异大、生产动静态矛盾等突出问题,综合录井岩屑、岩心观察、岩石薄片、岩矿分析、非常规测井(成像测井、核磁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总结古潜山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发育机制及地质模式。结果表明:平面上,白云岩发育区带决定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展布范围;垂向上,下油组地层主要为内幕溶蚀型储层,上油组地层主要为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在此基础上应用Petrel软件建立双孔介质储层地质模型。该研究成果可为28-1油田及其他相似油田的开发方案调整及挖潜提供更可靠的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古潜山 裂缝储层 双孔介质 三维地质模型
下载PDF
通过地质建模剖析古潜山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地质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立安 王少鹏 +2 位作者 张岚 吴春新 袁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5期688-693,共6页
针对渤南海域Q油田地质模式认识不清、储层发育非均质性强、生产动态规律复杂等诸多难题,综合运用录井、钻井取心、岩石薄片、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总结古潜山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和裂缝发育规律。研究表明:岩溶斜坡和岩溶高地是白云岩主要... 针对渤南海域Q油田地质模式认识不清、储层发育非均质性强、生产动态规律复杂等诸多难题,综合运用录井、钻井取心、岩石薄片、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总结古潜山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和裂缝发育规律。研究表明:岩溶斜坡和岩溶高地是白云岩主要发育区,岩溶作用强烈,溶蚀孔隙发育,容易产生裂缝形成优质储层,岩溶洼地主要发育灰质泥岩或泥质灰岩,储层物性较差;上油组储层厚度大、裂缝发育,主要为裂缝性储层,下油组主要发育溶蚀性储层。在此认识基础上总结地质模式,动静结合建立双孔介质储层地质模型。该项成果在本油田实际开发中得到较好应用,对类似裂缝性油藏的精细高效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双孔介质 属性模型 地质建模 古潜山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新型固液双重致孔球形离子交换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蕾 甘一如 孙彦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1-666,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 ,采用固液联合致孔方式 ,通过一步悬浮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双孔高分子球形载体 .经化学修饰后 ,得到含二乙胺羟丙基的阴离子交换剂 (介质A) .优化了制备条件 .并与用相同方法制备的但仅含有机溶剂致孔剂的...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 ,采用固液联合致孔方式 ,通过一步悬浮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双孔高分子球形载体 .经化学修饰后 ,得到含二乙胺羟丙基的阴离子交换剂 (介质A) .优化了制备条件 .并与用相同方法制备的但仅含有机溶剂致孔剂的介质B进行了比较 .介质A和B均具有较高的静态吸附容量和机械强度 .由于介质A内含有流动相可以对流通过的大孔 ,因此其动态吸附容量远高于介质B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介质 悬浮聚合 离子交换剂 制备 性能 吸附 蛋白质 分离
下载PDF
高探1井储层评价与产能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超峰 孙刚 +3 位作者 毛新军 胡广文 封猛 咸玉席 《油气井测试》 2020年第5期61-67,共7页
通过压力恢复数据及储层岩石特性,建立符合高探1井地层真实状况的双孔介质部分射开“U”形边界数学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及分离变量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利用Stechfest数值反演绘制出压力及其导数双对数试井曲线,对高探1井压力恢复资... 通过压力恢复数据及储层岩石特性,建立符合高探1井地层真实状况的双孔介质部分射开“U”形边界数学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及分离变量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利用Stechfest数值反演绘制出压力及其导数双对数试井曲线,对高探1井压力恢复资料进行解释分析;采用瞬时IPR曲线预测产能,采油指数高达22.73 m^3/(d·MPa)。结果表明,高探1井储层物性好,压力高,污染小,具备高产且长期稳产的能力。高探1井在试油期间录取的大量动态数据,可为油气开发制度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介质 数值试井 解释模型 LAPLACE变换 产能分析 储层评价 采油指数
下载PDF
呼图壁地区双孔介质岩石物理建模与裂缝预测——以准噶尔盆地呼探1井区为例
11
作者 钦黎明 程志国 +4 位作者 郑伟 陈勇 苏艳丽 沈建文 宋建国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6期723-734,共12页
呼图壁地区深层目标合层系白垩系清水河组与侏罗系喀拉扎组、头屯河组(K1q、J3k、J2t)具有规模储层且油气资源丰富,但传统孔隙介质岩石物理建模无法有效区分油气甜点与泥岩。本文在系统分析目标段测井曲线特征基础上,通过微分等效介质... 呼图壁地区深层目标合层系白垩系清水河组与侏罗系喀拉扎组、头屯河组(K1q、J3k、J2t)具有规模储层且油气资源丰富,但传统孔隙介质岩石物理建模无法有效区分油气甜点与泥岩。本文在系统分析目标段测井曲线特征基础上,通过微分等效介质岩石物理模型进行横波速度校正,通过Gassman方程流体置换恢复纵横波速度比和纵波阻抗曲线原状地层响应特征,突出甜点储层与泥岩区分度;引入线性滑动理论,建立双孔介质裂缝型储层岩石物理模型。将原生孔隙的微分等效介质岩石物理模型与各向异性次生裂缝的线性滑动模型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呼1井-呼6井区孔缝型储层各向异性介质岩石物理建模,构建岩石物理量板。结合叠前OVT域地震数据各向异性反演,有效进行叠前AVAZ裂缝预测。本文形成一套完整的深层甜点预测方法技术流程,为类似探区深层目标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反演 双孔介质 岩石物理 裂缝预测
下载PDF
多层双孔介质储层水平井压力求解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超 李相方 +2 位作者 李彦兰 徐兵祥 蔡喜东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6-443,共8页
为分析层状双孔介质储层水平井的压力动态特征,采用不稳定渗流理论和层状介质波动方程研究了该类复杂储层水平井的不稳定渗流问题.基于Laplace变换和双重Fourier余弦变换,首先求得点汇问题的Green函数,然后通过叠加原理和双重Fourier逆... 为分析层状双孔介质储层水平井的压力动态特征,采用不稳定渗流理论和层状介质波动方程研究了该类复杂储层水平井的不稳定渗流问题.基于Laplace变换和双重Fourier余弦变换,首先求得点汇问题的Green函数,然后通过叠加原理和双重Fourier逆变换推导出Laplace空间多层双孔介质储层水平井的压力响应,并基于反射透射方法(RTM)提出了相应的压力求解方法.以两层储层为例,计算了垂向水平渗透率比值、储层厚度、窜流系数和储容比对水平井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层储层的层间窜流导致流动早中期水平井压力导数曲线呈现不同的台阶,不考虑层间窜流的多层合采模型的压降比窜流模型大,两者具有明显不同的曲线形态;水平井所在层厚度越小,储容比越大,导数曲线层间窜流特征越完整;窜流系数对导数曲线上"凹子"出现的时间和深度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储层 双孔介质 水平井 层间窜流 GREEN函数
原文传递
阿姆河右岸麦捷让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检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光成 巴晶 +3 位作者 李劲松 于豪 唐刚 王德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07-1515,共9页
阿姆河右岸麦捷让地区碳酸盐岩气藏非均质性强,储层横向厚度变化大,前期研究多结合地震波场模拟进行储层预测,气藏流体检测工作较少,新钻井情况表明内部流体关系复杂,需要开展流体检测工作对气藏内部流体分布进行全面认识.本文从岩石物... 阿姆河右岸麦捷让地区碳酸盐岩气藏非均质性强,储层横向厚度变化大,前期研究多结合地震波场模拟进行储层预测,气藏流体检测工作较少,新钻井情况表明内部流体关系复杂,需要开展流体检测工作对气藏内部流体分布进行全面认识.本文从岩石物理模型入手,分析石灰岩纵横波速度、弹性参数与岩石基本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寻找对流体敏感的弹性属性,认为纵横波速度比能较好地识别气水分布.通过测井弹性参数交会和流体替换,以实际资料验证岩石物理分析结果并选择气藏敏感参数,建立了适合本地区的气藏预测模版.利用叠前时间偏移得到的共反射点道集,开展三维叠前同时反演,利用反演结果进行了储层流体识别.预测结果与验证井吻合良好,且含气分布范围揭示了两个气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河 流体检测 岩石物理 碳酸盐岩 双孔介质
下载PDF
试井解释在塔里木盆地塔东碳酸盐岩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小云 张伟菊 《油气井测试》 2013年第4期30-33,36,共5页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由于井深高温,往往导致一些井取不成芯和无法测电成像,无法识别裂缝及其定量参数计算以及洞穴有效性评价,缺少了对储层特征的直接评价手段,并且由于碳酸盐岩除简单评价动态储量外,更需要对其稳产特征参数进行分析。... 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由于井深高温,往往导致一些井取不成芯和无法测电成像,无法识别裂缝及其定量参数计算以及洞穴有效性评价,缺少了对储层特征的直接评价手段,并且由于碳酸盐岩除简单评价动态储量外,更需要对其稳产特征参数进行分析。而试井是储层评价和生产动态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评价井的产能、碳酸盐岩稳产特征、改造措施效果以及求取地层参数等方面都必不可少。本文主要介绍试井解释在塔东碳酸盐岩中识别油气藏地质模型、精细评价地层渗流状况、优选措施井及评价措施效果和对动态控制储量评估做出补充和校正的应用,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也使试井解释技术得到拓展和深化,为下步塔东勘探提供有利的技术保障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双孔介质 试井解释 储能比 窜流系数 压裂效果 动态储量
下载PDF
青西油田双孔介质储层建模 被引量:2
15
作者 万小刚 方晨 韦德强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12期147-148,共2页
通过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依次建立三维的数字化构造模型、岩相模型,结合油田地质情况,利用沉积相和储层反演成果及沉积微相研究成果作为地质建模的软约束。通过对三维属性模型的研究分析对青西油田储层的有利区块分布特点作... 通过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依次建立三维的数字化构造模型、岩相模型,结合油田地质情况,利用沉积相和储层反演成果及沉积微相研究成果作为地质建模的软约束。通过对三维属性模型的研究分析对青西油田储层的有利区块分布特点作出评价,为青西油田的进一步开发作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西油田 油藏模型 储层建模 双孔介质
下载PDF
高含硫气藏双孔介质试井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婧 郭肖 程昌慧 《油气井测试》 2014年第3期13-16,75,共4页
伴随高含硫气藏的开发,可能会产生硫颗粒并沉积,形成硫沉积污染区和未污染区。针对高含硫气藏双孔介质渗流特征,考虑基质向裂缝中流动为非稳态流动、硫沉积对渗透率影响以及地层关于硫沉积的分区,建立了双重介质封闭高含硫气藏非稳态复... 伴随高含硫气藏的开发,可能会产生硫颗粒并沉积,形成硫沉积污染区和未污染区。针对高含硫气藏双孔介质渗流特征,考虑基质向裂缝中流动为非稳态流动、硫沉积对渗透率影响以及地层关于硫沉积的分区,建立了双重介质封闭高含硫气藏非稳态复合模型,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和Matlab计算了井底拟压力的双对数典型曲线,分析了含硫饱和度、污染半径、弹性储容比、窜流系数和边界半径对曲线的影响,同时对比了基质向裂缝流动拟稳态和非稳态的双对数曲线。该试井模型研究为实际生产过程中压力动态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藏 试井模型 双孔介质 压力动态
下载PDF
双孔介质油藏多层合采油井产能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晶晶 张烈辉 +1 位作者 王海涛 孟雅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04-712,共9页
此文在分析多层双孔介质油藏渗流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各层具有不同的物性参数和原始地层压力,建立了考虑井储和表皮影响的无窜流多层双孔介质油藏渗流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求解得到了拉氏空间内的井底压力和各层产量的解析解,并根据数... 此文在分析多层双孔介质油藏渗流规律的基础上,考虑各层具有不同的物性参数和原始地层压力,建立了考虑井储和表皮影响的无窜流多层双孔介质油藏渗流模型。通过Laplace变换,求解得到了拉氏空间内的井底压力和各层产量的解析解,并根据数值反演方法编程绘制了各层产量的理论变化曲线,分析了分层产量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此文的研究结果可以指导现场的油井合理配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合采 双孔介质 分层产量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裂缝型有水气藏动态储量确定新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军 杨浩珑 +2 位作者 王川杰 胡晓芸 马青松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57-58,66,共3页
对于裂缝和孔隙具有相同规模储集能力的裂缝型有水气藏,计算气藏储量时必须考虑双重孔隙介质和生产井产水对气藏储量估算的综合影响。针对小体积边水水体影响的某井区,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并考虑气藏双重孔隙介质和气井产水的特征,推导了... 对于裂缝和孔隙具有相同规模储集能力的裂缝型有水气藏,计算气藏储量时必须考虑双重孔隙介质和生产井产水对气藏储量估算的综合影响。针对小体积边水水体影响的某井区,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并考虑气藏双重孔隙介质和气井产水的特征,推导了裂缝型有水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实例分析表明对裂缝-孔隙型气藏而言,该方法计算的气藏地质储量更接近实际气藏的地质情况,为裂缝型有水气藏动态分析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动态储量 物质平衡法 双孔介质
下载PDF
高含硫气藏双孔介质硫沉积试井解释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晏中平 刘彬 +3 位作者 周毅 刘永良 胡吉 卫俊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5-357,共3页
在高含硫天然气藏中,随着地层能量不断下降,多硫化氢发生分解,硫析出。当分解出的硫量达到临界值后且流体水动力不足以携带固态颗粒的硫时,硫可直接在地层孔隙中沉积并聚集起来,形成硫污染区。基于油气藏渗流理论和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建... 在高含硫天然气藏中,随着地层能量不断下降,多硫化氢发生分解,硫析出。当分解出的硫量达到临界值后且流体水动力不足以携带固态颗粒的硫时,硫可直接在地层孔隙中沉积并聚集起来,形成硫污染区。基于油气藏渗流理论和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建立了双孔介质中高含硫气井硫污染区和未污染区两区复合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利用Stehfest反演算法计算了井底压力响应典型曲线,进行了相关参数对井底压力动态的敏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双孔介质 试井 模型
下载PDF
海上礁灰岩油田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及精准挖潜新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平 《化工管理》 2022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L油田为南海珠江口盆地大型生物礁灰岩稠油底水油田,由于储层发育裂缝,非均质性强,储层精细描述难度大,导致后期挖潜困难。针对目前油田生产中出现井间调整井钻遇储层含油性好,而投产后开采效果差异大、80 m处储层未动用等问题,结合密... L油田为南海珠江口盆地大型生物礁灰岩稠油底水油田,由于储层发育裂缝,非均质性强,储层精细描述难度大,导致后期挖潜困难。针对目前油田生产中出现井间调整井钻遇储层含油性好,而投产后开采效果差异大、80 m处储层未动用等问题,结合密闭取心资料,以生产动态为导向,根据基质和裂缝双孔介质渗流理论,建立理论的双孔介质油藏数值模型开展剩余油分布和挖潜策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储层发育裂缝且原油稠,底水沿着裂缝系统快速锥进井底,裂缝系统水淹,而基质系统近井地带得到动用,井间基本未动用,从而总体上形成“基质系统富集剩余油,裂缝系统已网状水淹”的分布规律;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于常规以寻找剩余油为主的思路,礁灰岩油藏应该遵循“精准挖潜开采效果好的区域”的策略,该创新性策略在L油田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从而对未来改善类似礁灰岩油田挖潜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双孔介质 剩余油分布规律 网状水淹 精准挖潜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