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楚文字中的“垔”字 被引量:2
1
作者 程燕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93,共3页
楚文字中有这样一类字和偏旁,上部写得像"甶",下部写成"壬"形。根据字形比勘和分析,我们认为这些字或偏旁应释作"垔"。依据今本《尚书·金縢》可知,清华简《金縢》篇"垔"读"威"... 楚文字中有这样一类字和偏旁,上部写得像"甶",下部写成"壬"形。根据字形比勘和分析,我们认为这些字或偏旁应释作"垔"。依据今本《尚书·金縢》可知,清华简《金縢》篇"垔"读"威"。上古音"威",影纽微部;"垔",影纽真部,二者声纽相同,韵部相近可通,文献中亦有例证。清华简《祭公》篇"■"可分析为从"皿","寅""垔"皆声的双声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上博简 声符
下载PDF
东巴文双声符现象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白小丽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7-153,共7页
汉字中存在双声符,东巴文也有类似现象。东巴文双声符有表示多音节词中的部分音节和表示单音节语素两种形式。双声符音符在用字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理据。从双声符的形成途径看,有假借符号上附加音符、双声符形声字的意符脱落和假借注音式... 汉字中存在双声符,东巴文也有类似现象。东巴文双声符有表示多音节词中的部分音节和表示单音节语素两种形式。双声符音符在用字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理据。从双声符的形成途径看,有假借符号上附加音符、双声符形声字的意符脱落和假借注音式形声字三种情况。随着文字系统的发展,双声符会朝两个方向演变:一是凝固为一个字,二是其中一个音符脱落。由于所发现的双声符均为东巴文发展下游鲁甸经书用字,其形成的原因是使表音表义更加明确和东巴求新奇故意改造记录形式,说明东巴文双声符是文字意音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研究对汉字等意音文字同类现象的深入研究也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文 声符 音符 假借
原文传递
新出燕陶文选释
3
作者 徐在国 《中国文字学报》 2018年第1期108-115,共8页
《战国燕齐陶文》是一部有关燕齐陶文新材料的著录书,内容重要。本文就其中所著录的燕陶文中的个别释文提出新的看法,并对个别残存的陶文与已公布的完整陶文相互比对,做出补释。
关键词 《战国燕齐陶文》 燕陶 倒置 声符
原文传递
论双声符字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6
4
作者 叶玉英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双声符字是指由音同或音近的两个声符构成的字,包括两个部件都只表音而不表义的纯双声符字和一个或两个部件都兼义的双声符字。其逐渐增多是汉字音化趋势的必然结果。双声符字的来源主要有:"造字之初就是双声符字"、"在... 双声符字是指由音同或音近的两个声符构成的字,包括两个部件都只表音而不表义的纯双声符字和一个或两个部件都兼义的双声符字。其逐渐增多是汉字音化趋势的必然结果。双声符字的来源主要有:"造字之初就是双声符字"、"在只表读音的假借字上累加声符而成"、"在表意初文上再添加声符,原来的表意初文也表音"、"在造字时有意选用一个构件即充当意符又作声符"、"两个音义均相同或相近的构件组成一个双声符字"、"由于语音的变化而形成的双声符字"、"方言字"、"讹变、饰笔、类化等原因形成的双声符字"等八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符 二重形声 古文字 方言
下载PDF
说双声符字“■”
5
作者 卢义乐 刘洪涛 《汉字文化》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陶文图录》著录的3.490.1号陶文上有一“■”字,文章根据出土文献及传世古书中“行”与“黄”两声系字经常互相通假的现象,认为“■”是一个双声符字,其来源有两种可能,一是由“行”与“黄”两字作为偏旁组合而成;二是由“衡”字变形... 《陶文图录》著录的3.490.1号陶文上有一“■”字,文章根据出土文献及传世古书中“行”与“黄”两声系字经常互相通假的现象,认为“■”是一个双声符字,其来源有两种可能,一是由“行”与“黄”两字作为偏旁组合而成;二是由“衡”字变形音化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符
原文传递
清华简中的几个双声符字
6
作者 刘洪涛 卢义乐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3期60-72,170,171,共15页
文章考释清华简中的几个双声符字。一是《成人》17号简“”字,“■”“主”皆声,简文“窃义■”应读为“窃义抇庸”;上文之“道■”当读为“道拖阊曳”。二是《乃命二》10号简“”字,“去”“于”皆声,简文“盍不善”应读为“弆盖不善... 文章考释清华简中的几个双声符字。一是《成人》17号简“”字,“■”“主”皆声,简文“窃义■”应读为“窃义抇庸”;上文之“道■”当读为“道拖阊曳”。二是《乃命二》10号简“”字,“去”“于”皆声,简文“盍不善”应读为“弆盖不善”。三是《五纪》89、91号简“”字,“十”“惪”皆声,简文用作“十”;《汤在啻门》“惪以光之”当读为“十以广之”。四是《成人》26号简“”字,“”旁是一个双声符字,所从“矛”“夢”皆声,“矛”或是“柔”之省,“夢”或是“夒”之讹,简文“秀一时”应读为“抽柔一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声符
下载PDF
汉魏六朝碑刻中的双形符字和双声符字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继刚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9-75,共7页
汉魏六朝碑刻双形符字、双声符字既有历时传承字,又有共时新造字,是汉字意音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比较研究表明,双形符字是汉字形声字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双形符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是形声字形义优先的反映;双声符字是汉字表音化的... 汉魏六朝碑刻双形符字、双声符字既有历时传承字,又有共时新造字,是汉字意音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比较研究表明,双形符字是汉字形声字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双形符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是形声字形义优先的反映;双声符字是汉字表音化的体现和文字讹变的结果。研究这两类文字现象对于丰富汉字结构理论,探讨汉字形体结构理据,考释古文字与隶变之后异体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碑刻 形符字 声符 汉字性质
下载PDF
《新编传奇漫录》中的双声符喃字
8
作者 聂槟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3年第2期49-53,共5页
双声符字是越南喃字中极为独特的一类,可分为联合结构和偏正结构两小类。《新编传奇漫录》中的双声符字数量不多,却充分体现了这类字"声符+声符"的构造特点。此类字既与汉字密切相关,又展现了越南在发展民族文字方面所作的努力。
关键词 喃字 联合结构声符 偏正结构声符 新编传奇漫录
下载PDF
“嘏”读音考辨
9
作者 崔新颖 《保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一个异读词,《辞源(第三版)》明确了唯一的读音"jiǎ"。探析"嘏"和"叚"的同源词身份,并进一步指出"嘏"是两个构字部件音义兼顾的双声符字。从"嘏&qu... "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一个异读词,《辞源(第三版)》明确了唯一的读音"jiǎ"。探析"嘏"和"叚"的同源词身份,并进一步指出"嘏"是两个构字部件音义兼顾的双声符字。从"嘏"的语音发展过程,可以看出"jiǎ"是语音正常演变的结果,"嘏"ɡǔ读音当是语音讹变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嘏” 同源词 声符 语音演变 语音讹变
下载PDF
战国“注音形声字”声符加注探析
10
作者 孙合肥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战国文字在原有形体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孳乳产生新的形体的现象时有发生。从出土文献看,战国文字注音形声字所加注的声符与原字之间的语音关系比较密切,而且有明显的规律性。战国文字大量注音形声字的产生应该是由于原字语音发生了变化,... 战国文字在原有形体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孳乳产生新的形体的现象时有发生。从出土文献看,战国文字注音形声字所加注的声符与原字之间的语音关系比较密切,而且有明显的规律性。战国文字大量注音形声字的产生应该是由于原字语音发生了变化,从而对原字加注声符以利于更好地标示读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音形声字 声符 战国文字 上古音
下载PDF
复辅音声母:一个并不可信的假说——谐声字“一声两谐”现象新探 被引量:7
11
作者 蔡永贵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2期5-11,共7页
复辅音声母的假说在上古音研究中是一个关系到全局意义的问题。但是,复辅音声母的提出,只是一个并不可靠的假说,谐声字“一声两谐”现象所反映的并不是复辅音声母的问题,而是上古汉语中存在双音节或多音节字的问题。由于存在单音节或多... 复辅音声母的假说在上古音研究中是一个关系到全局意义的问题。但是,复辅音声母的提出,只是一个并不可靠的假说,谐声字“一声两谐”现象所反映的并不是复辅音声母的问题,而是上古汉语中存在双音节或多音节字的问题。由于存在单音节或多音节字,则必然导致双音节或多音节字也可作谐声字的声符,必然存在双音节声符。双音节或多音节字作声符时,往往根据表音的需要而选择其中一个音节作为声符在不同谐声字中的表音指向,这便形成了谐声字声符相同,而声母不同的现象,即一声两谐或一声多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声字 一声两谐 复辅音声母 音节字 音节声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