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事不法与行政不法的差异:量差说的辩护与拓展 被引量:7
1
作者 黄小飞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132,共15页
“质·量差异”理论原本是形塑行政罚与刑罚关系的立法政策理论,若作为解释理论框架,应当先明确刑事不法与行政不法的实在法差异以及这种差异背后的立法理念。行政犯的规范结构以及“行刑衔接”的制裁模式,反映刑事不法与行政不法... “质·量差异”理论原本是形塑行政罚与刑罚关系的立法政策理论,若作为解释理论框架,应当先明确刑事不法与行政不法的实在法差异以及这种差异背后的立法理念。行政犯的规范结构以及“行刑衔接”的制裁模式,反映刑事不法与行政不法的确是一种量差关系。量差格局的出现,根源于立法者采取的量差立法理念,即根据行为轻重不同“阶段性”地分配力度不同的两种处罚。具体到应用层面,量差说具有限制行政犯成立范围的“双向”解释机能,一方面明确行政犯的限制解释方向,另一方面明确应当根据行政犯的构成要件来反向制约行政不法的构成;而且,结合犯罪论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发现量差说具有树立理想的行政犯类型的立法指导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差说 可刑的行政不法 双向解释 理想的行政犯
原文传递
“双向解释学”视阈的《资本论》文本意义重置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维平 韩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29,219,共11页
在试图探寻《资本论》可以被哲学解释学解读诠释的意义上,可以采用"双向解释学"研究法,即一是从哲学解释学的视阈对《资本论》进行当代性解读,以解释学原理寻求文本理解的"当代性"经验,让哲学对话在"重新理解&... 在试图探寻《资本论》可以被哲学解释学解读诠释的意义上,可以采用"双向解释学"研究法,即一是从哲学解释学的视阈对《资本论》进行当代性解读,以解释学原理寻求文本理解的"当代性"经验,让哲学对话在"重新理解"中发生;二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观点论述中探寻其所蕴含的解释学方法,在"实践哲学"的本质中寻求自身的理论生长点,让哲学对话在"深入挖掘"中开展。但必须指出,这种解读并非马克思主义向哲学解释学的趋同,而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原则出发,寻求研究方法的"内在"包容性,以一种平等的、互相理解的姿态,把对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文本研究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推进向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双向解释 当代性 哲学对话
原文传递
保险刑法规范解释路径新探——基于双向对应性解释模型的展开
3
作者 曹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89-95,共7页
双向对应性解释模型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上双向对应,实现立法的类型化向司法的个罪定型化转变,以明确空白刑法规范规定之构成要件,从而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指引下,妥当化解空白刑法规范的规范弹性和构成要件明确性之间的紧张,最大限度实现了... 双向对应性解释模型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上双向对应,实现立法的类型化向司法的个罪定型化转变,以明确空白刑法规范规定之构成要件,从而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指引下,妥当化解空白刑法规范的规范弹性和构成要件明确性之间的紧张,最大限度实现了空白刑法规范的设置初衷。不论保险刑法的规范弹性与构成要件明确性的协调,抑或保险犯罪违法性判断对行为违反保险行政法律规范的强调,本质上都要求保险刑法规范的解释采用双向对应性解释模型,即保险犯罪构成要件中某些构成要件要素的理解需要以保险行政法律规范的规定为标准、保险犯罪构成要件中实行行为的解释需要以保险行政法律规范的规定为补充、保险行政法律规范变动时解释保险刑法规范应参照对行为人有利的保险行政法律规范、解释保险刑法规范应当注意区分外延不同的“违反国家规定”与“违反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刑法规范 空白刑法 解释路径 双向对应性解释模型
下载PDF
双向国家解释框架下的农民权利逻辑——以东北地区N县H镇S村为例
4
作者 冯耀云 《政治人类学评论》 2020年第1期-,共34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成绩斐然,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城市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东北N县H经济开发区成立,S村处在开发区规划的工业区腹地,土地征收工作(以下简称"征地")陆续展开。伴随农业赋税逐渐减...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成绩斐然,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城市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东北N县H经济开发区成立,S村处在开发区规划的工业区腹地,土地征收工作(以下简称"征地")陆续展开。伴随农业赋税逐渐减轻、乡镇企业式微、征地价格逐年上涨,土地越来越值钱;加之2006年农业税完全取消,各种惠农的直补、补贴等政策,使农民真正意识到土地的价值。在发展主义逻辑下H经济开发区开始大规模征地,这与以地为宝的村民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博弈,形成了持续的冲突。从"结构-行动"视角来看,征地持续冲突源于权利维护动力、结构制度限制与话语建构争夺三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发展,核心关键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政府与农民双向的"国家的解释框架"是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权利不同于西方土地私有逻辑,所以解决的途径可以表现为确立征地补偿价格的合法性、建立有效土地管理的监督和处理机制、逐步推行土地产权明晰化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 冲突持续性 结构-行动 双向国家解释框架 农民权利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