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未成年人“双向保护原则”的实践困境及破解之策 被引量:7
1
作者 邓泉洋 汪鸿波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106,共7页
"双向保护原则"在实践中表现出重视涉罪未成年人的权利维护,弱化社会利益保护的倾向。现代社会的法律个人导向使得刑事司法实践日趋保护个体权利,而使得法律实践的社会效能在逐步弱化。以权利保护为导向的法律完善,造成法律&q... "双向保护原则"在实践中表现出重视涉罪未成年人的权利维护,弱化社会利益保护的倾向。现代社会的法律个人导向使得刑事司法实践日趋保护个体权利,而使得法律实践的社会效能在逐步弱化。以权利保护为导向的法律完善,造成法律"内卷化"的困境,也使得法律个人原则在实践中遭遇多重瓶颈。回归法律的双重原则,通过不断平衡权利保护和惩戒教育、恢复性司法实践的关系修复以及社会监护体系建设的完善,以期实现对未成年人"双向保护原则"实践困境的超越。刑事司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仍需置于具体情境中深入地分析,实现权利保护和秩序维护的双重目标,优化法律实践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保护原则 法律合作 法律个人 权利保护
下载PDF
未成年人双向保护的法律规制困境及其完善
2
作者 唐子艳 吴国锋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5-63,共9页
双向保护是我国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在我国强调既要保护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也要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其设置初衷是为了追求未成年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近年来,低龄儿童犯罪的恶性... 双向保护是我国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在我国强调既要保护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也要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其设置初衷是为了追求未成年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近年来,低龄儿童犯罪的恶性案件屡见不鲜,犯罪手段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我国对未成年人的双向保护工作似乎遭遇“瓶颈”。司法实践中强调保护罪错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而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的保护则显得不足,对未成年人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存在失衡现象。在法律上,一方面,对罪错未成年人的矫正存在行政、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不协调、未成年人轻缓化刑事责任承担方式欠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存在校园侵害学校责任模糊、未成年人精神损害的差异性未被重视的困境。为此,本文提出了在罪错未成年人的责任承担方面下调行政责任年龄、创新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立法建议,与此同时,在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方面,提出应完善校园侵害各方责任的认定以及未成年人精神损害赔偿重构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保护原则 罪错未成年人 未成年被害人 责任承担 损害保护
下载PDF
刑法中未成年人双向保护原则的基本范畴
3
作者 李想 《法学学刊》 2024年第4期55-59,共5页
近年来,未成年人作为犯罪对象和犯罪行为人的案件逐渐增多,作为弱势群体的未成年人,在刑事案件中理应得到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双向保护原则由此诞生。但是,学界对于未成年人双向保护原则的涵义存在一定的争议,争议焦点在于双向保护的内容... 近年来,未成年人作为犯罪对象和犯罪行为人的案件逐渐增多,作为弱势群体的未成年人,在刑事案件中理应得到特殊保护,未成年人双向保护原则由此诞生。但是,学界对于未成年人双向保护原则的涵义存在一定的争议,争议焦点在于双向保护的内容是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还是未成年被害人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利益,因此,厘清未成年人双向保护原则的内涵迫在眉睫。从刑法角度来看,基于未成年被害人认知能力不充分、未成年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不完全,刑法中的双向保护应当是指对未成年被害人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行为人进行保护,即在切实维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注重保障未成年犯罪人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保护原则 未成年被害人 认知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
下载PDF
双向心理干预机制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平衡的适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庞春子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5年第1期86-89,共4页
双向心理干预是贯彻和实现少年司法的首要原则——双向保护原则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从介绍双向心理干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双向心理干预机制在北京市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的具体适用情况,阐述如何在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平衡适用双... 双向心理干预是贯彻和实现少年司法的首要原则——双向保护原则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从介绍双向心理干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双向心理干预机制在北京市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的具体适用情况,阐述如何在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平衡适用双向心理干预机制继而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和社会利益的双向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心理干预 双向保护原则 平衡适用
下载PDF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审判要点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祥青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4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冲击社会道德良知底线,只要明知或应当明知对方是幼女,就应当认为性行为是违背幼女真实意愿的,对于行为人就要以强奸罪从严惩治。但是,对于被告人和被害人都是未成年人,且在谈恋爱期间发生性关系的,应当实行双向保护原... 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冲击社会道德良知底线,只要明知或应当明知对方是幼女,就应当认为性行为是违背幼女真实意愿的,对于行为人就要以强奸罪从严惩治。但是,对于被告人和被害人都是未成年人,且在谈恋爱期间发生性关系的,应当实行双向保护原则,审慎作为犯罪处理。由于未成年被害人不仅身体受伤,更为严重的是精神、心理受损,故在整个追诉、审判过程中,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对被害人实施特别、优先保护,避免被害人受到"二次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未成年人 双向保护原则 明知 嫖宿幼女罪 二次伤害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志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3年第10期15-21,共7页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并未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质条件作出规定,但是从设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目的与保护社会利益的角度分析,目前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中“五年有期徒刑”的“一刀切”式的形式条件已经不能...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并未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质条件作出规定,但是从设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目的与保护社会利益的角度分析,目前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中“五年有期徒刑”的“一刀切”式的形式条件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建议从罪错未成年人的犯罪主观动机、罪质、考验期表现等更为实质的方面考察其是否能够适用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实质条件 双向保护原则
原文传递
试论双向保护原则在刑法“两小无猜”条款中的运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雅健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9年第4期57-64,共8页
“两小无猜”条款指司法解释规定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但因其内容简单,司法实践处理结果不易统一。为明确“两小无猜”条款的具体构成要件,本文首先探... “两小无猜”条款指司法解释规定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但因其内容简单,司法实践处理结果不易统一。为明确“两小无猜”条款的具体构成要件,本文首先探究强奸幼女罪所保护的法益,再结合“双向保护”原则作为刑事政策的指导性作用,以确定司法裁量权的边界。奸淫幼女罪的客体是不满14周岁幼女的身心健康,即使是两小无猜条款所涵盖的行为,也构成对法益的侵犯。《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第4条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应当坚持双向保护原则。据此,认定未成年人犯罪时,对出罪条款适宜进行扩大解释.“偶尔”可以比照“偶犯”泊概念来进行,严重结果应当是与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相当的后果,“情节轻微”则给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留出合理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强奸幼女 两小无猜条款 双向保护原则
下载PDF
贯彻双向保护原则的体系化立法进路——以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为楔
8
作者 刘扬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7-92,共6页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呈现低龄化、恶性化的趋势,部分个案造成的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双向保护原则的贯彻与平衡受到挑战。应客观评价学界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调整的降低论、维持论和弹性论,并理性看待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局限性。在此...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呈现低龄化、恶性化的趋势,部分个案造成的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双向保护原则的贯彻与平衡受到挑战。应客观评价学界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调整的降低论、维持论和弹性论,并理性看待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未成年人犯罪治理需要衔接非刑罚化的处遇措施,应当提倡少年刑法的体系化建构,通过刑法典和附属刑法的二元立法模式整合未成年人犯罪相关法律规范,并通过具体化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评估标准,进而明确适用专门矫治教育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保护原则 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少年刑法 专门矫治教育
下载PDF
转化型抢劫罪的解释立场及认定规则——以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为视角
9
作者 李紫阳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79-86,共8页
《2016年抢劫案件指导意见》重申《刑法》第269条适用不以盗窃、诈骗及抢夺罪成立为前提,自此,追究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转化型抢劫罪刑事责任不再存有法律障碍。该修正值得提倡,其合理性可经由"文义、体系、目的"三重解释予以... 《2016年抢劫案件指导意见》重申《刑法》第269条适用不以盗窃、诈骗及抢夺罪成立为前提,自此,追究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转化型抢劫罪刑事责任不再存有法律障碍。该修正值得提倡,其合理性可经由"文义、体系、目的"三重解释予以证成。司法审判时还应注意研析"涉案数额"与"暴力程度"对司法认定的影响。前者主要考察"明显低于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及"数额减半入罪方法"是否可适用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转化型抢劫情形;后者主要考察脱逃行为与主动暴力造成轻微伤、轻伤以上两种结果时的司法定性问题。对未成年双向保护原则的坚守,确保定性准确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对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使用非监禁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 转化型抢劫 双向保护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