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参芪膜肾颗粒对膜性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
12
1
作者
蔡小凡
邓跃毅
+3 位作者
钟逸斐
郑蓉
张志刚
赵仲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852-855,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参芪膜肾颗粒对膜性肾病大鼠的疗效,探讨其对足细胞保护方面的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10只空白对照组和20只造模组,利用兔抗大鼠Fx1A抗血清建立被动型海曼肾炎(PHN)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20只造模大鼠随机均分成模型组...
目的:观察参芪膜肾颗粒对膜性肾病大鼠的疗效,探讨其对足细胞保护方面的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10只空白对照组和20只造模组,利用兔抗大鼠Fx1A抗血清建立被动型海曼肾炎(PHN)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20只造模大鼠随机均分成模型组、参芪膜肾组。其中参芪膜肾组予每日一次性灌服参芪膜肾颗粒,共4周。于治疗前(0周后)、2周后、4周后留取24 h尿,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4周后处死大鼠取双肾,行光镜HE、PASM染色,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一般病理形态学及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情况。RT-PCR检测肾组织Podocin、Podocalyxin和Nephrin的mRNA表达量。结果:治疗2周及4周后,参芪膜肾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GBM)可见弥漫不规则增厚伴上皮侧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消失;参芪膜肾组上述病理损伤有一定程度减轻。经治后参芪膜肾组Podocin、Podocalyxin的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参芪膜肾颗粒可以通过上调Podocin、Podocalyxin等的mRNA表达量,从一定程度上缓解PHN大鼠足细胞足突融合、GBM增厚等病理损伤并降低患病大鼠的24 h尿蛋白,具有一定的足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
性
肾
病
足细胞
被动型海曼
肾
炎
参芪
膜
肾
颗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肠道MAPK通路探究参芪颗粒改善C-BSA诱导膜性肾病大鼠肠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郭小平
吴燕升
+3 位作者
魏丽凤
雍军
徐睿
王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04-2107,共4页
目的探究参芪颗粒对C-BSA诱导的膜性肾病大鼠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膜性肾病大鼠模型(SD),造模成功后将实验组分为模型组(Mod)、环孢素组(CsA),中药组(SQ);选不造模小鼠另设为正常组(Con)。干预4周...
目的探究参芪颗粒对C-BSA诱导的膜性肾病大鼠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膜性肾病大鼠模型(SD),造模成功后将实验组分为模型组(Mod)、环孢素组(CsA),中药组(SQ);选不造模小鼠另设为正常组(Con)。干预4周后,PAS染色查看肾脏肠道病理,免疫组化查看肠道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肠道E-cadherin、ZO1、P-ERK、ERK、p-p38、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Mod组动物PAS肾脏病理出现明显肾小球肿胀、肾小球基底膜缎带样、空泡样改变,肠道PAS病理发现杯状细胞肿大,免疫组化发现肠道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升高;Western blot结果发现E-cadherin、ZO1、P-ERK/ERK、p-p38/p38表达降低。与Mod组相比SQ组与CsA组肾脏肾小球肿胀程度减轻、小球基底膜缎带样、空泡样损伤程度改善,肠道杯状细胞肿胀程度减轻,肠道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降低,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升高、肠道粘附蛋白E-cadherin、信号通路蛋白p-ERK/ERK、p-p38/p38表达升高。结论SQ可以改善C-BSA诱导的膜性肾病大鼠肾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肠道炎症因子、激活肠道MAPK通路调节ERK、p38蛋白的磷酸化、维持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改善受损的肠道黏膜屏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
膜
肾
颗粒
肠
肾
损伤
MAPK通路
紧密连接蛋白
E-钙粘蛋白
原文传递
参芪膜肾颗粒辨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3
作者
张廷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2S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参芪膜肾颗粒辨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洛汀新20mg/次,1次/d。潘生丁150mg/次,1次/d。胰激肽原酶360U/次,1次/d。高血脂加服立普妥10mg/...
[目的]观察参芪膜肾颗粒辨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洛汀新20mg/次,1次/d。潘生丁150mg/次,1次/d。胰激肽原酶360U/次,1次/d。高血脂加服立普妥10mg/次,1次/d。治疗组200例参芪膜肾颗粒。湿热较重加清热膜肾冲剂;肾气虚加固肾颗粒;肾阳虚加益肾颗粒;脾虚腹泻加补脾益肠丸;低蛋白血症或严重浮肿加黑料豆颗粒;严重水肿加黄芪注射液。连续治疗2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生存率、肾功能(24h尿蛋白、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86例,缓解83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84.50%,生存率93.00%。对照组完全缓解41例,缓解110例,无效49例,总有效率75.50%,生存率85.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膜肾颗粒辨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
膜
性
肾
病
参芪
膜
肾
颗粒
清热
膜
肾
冲剂
固
肾
颗粒
益
肾
颗粒
补脾益肠丸
黑料豆
颗粒
黄芪注射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参芪膜肾颗粒对膜性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
12
1
作者
蔡小凡
邓跃毅
钟逸斐
郑蓉
张志刚
赵仲华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病科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852-855,I000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973725
81573891)
文摘
目的:观察参芪膜肾颗粒对膜性肾病大鼠的疗效,探讨其对足细胞保护方面的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10只空白对照组和20只造模组,利用兔抗大鼠Fx1A抗血清建立被动型海曼肾炎(PHN)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20只造模大鼠随机均分成模型组、参芪膜肾组。其中参芪膜肾组予每日一次性灌服参芪膜肾颗粒,共4周。于治疗前(0周后)、2周后、4周后留取24 h尿,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4周后处死大鼠取双肾,行光镜HE、PASM染色,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一般病理形态学及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情况。RT-PCR检测肾组织Podocin、Podocalyxin和Nephrin的mRNA表达量。结果:治疗2周及4周后,参芪膜肾组24 h尿蛋白定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GBM)可见弥漫不规则增厚伴上皮侧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消失;参芪膜肾组上述病理损伤有一定程度减轻。经治后参芪膜肾组Podocin、Podocalyxin的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参芪膜肾颗粒可以通过上调Podocin、Podocalyxin等的mRNA表达量,从一定程度上缓解PHN大鼠足细胞足突融合、GBM增厚等病理损伤并降低患病大鼠的24 h尿蛋白,具有一定的足细胞保护作用。
关键词
膜
性
肾
病
足细胞
被动型海曼
肾
炎
参芪
膜
肾
颗粒
Keywords
Membranous nephropathy Podocyte Passive heymann nephritis Shenqi moshen granule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肠道MAPK通路探究参芪颗粒改善C-BSA诱导膜性肾病大鼠肠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郭小平
吴燕升
魏丽凤
雍军
徐睿
王琳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04-210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730)
上海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领计划[ZY(2021-2023)-0403]
+1 种基金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项目(23KFL078)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SHDC2020CR2048B)。
文摘
目的探究参芪颗粒对C-BSA诱导的膜性肾病大鼠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膜性肾病大鼠模型(SD),造模成功后将实验组分为模型组(Mod)、环孢素组(CsA),中药组(SQ);选不造模小鼠另设为正常组(Con)。干预4周后,PAS染色查看肾脏肠道病理,免疫组化查看肠道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肠道E-cadherin、ZO1、P-ERK、ERK、p-p38、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Mod组动物PAS肾脏病理出现明显肾小球肿胀、肾小球基底膜缎带样、空泡样改变,肠道PAS病理发现杯状细胞肿大,免疫组化发现肠道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升高;Western blot结果发现E-cadherin、ZO1、P-ERK/ERK、p-p38/p38表达降低。与Mod组相比SQ组与CsA组肾脏肾小球肿胀程度减轻、小球基底膜缎带样、空泡样损伤程度改善,肠道杯状细胞肿胀程度减轻,肠道炎症因子IL-1β、TNF-α表达降低,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升高、肠道粘附蛋白E-cadherin、信号通路蛋白p-ERK/ERK、p-p38/p38表达升高。结论SQ可以改善C-BSA诱导的膜性肾病大鼠肾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肠道炎症因子、激活肠道MAPK通路调节ERK、p38蛋白的磷酸化、维持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改善受损的肠道黏膜屏障有关。
关键词
参芪
膜
肾
颗粒
肠
肾
损伤
MAPK通路
紧密连接蛋白
E-钙粘蛋白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参芪膜肾颗粒辨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3
作者
张廷友
机构
安乡县人民医院中医内科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2S期40-41,共2页
文摘
[目的]观察参芪膜肾颗粒辨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洛汀新20mg/次,1次/d。潘生丁150mg/次,1次/d。胰激肽原酶360U/次,1次/d。高血脂加服立普妥10mg/次,1次/d。治疗组200例参芪膜肾颗粒。湿热较重加清热膜肾冲剂;肾气虚加固肾颗粒;肾阳虚加益肾颗粒;脾虚腹泻加补脾益肠丸;低蛋白血症或严重浮肿加黑料豆颗粒;严重水肿加黄芪注射液。连续治疗2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生存率、肾功能(24h尿蛋白、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86例,缓解83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84.50%,生存率93.00%。对照组完全缓解41例,缓解110例,无效49例,总有效率75.50%,生存率85.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膜肾颗粒辨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
特发性
膜
性
肾
病
参芪
膜
肾
颗粒
清热
膜
肾
冲剂
固
肾
颗粒
益
肾
颗粒
补脾益肠丸
黑料豆
颗粒
黄芪注射液
Keywords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The Shenqi film kidney particles
The heat film renal granules
Gushen particles
Kidney particles
Pill of Bupiyichang
Black materials beans particles
Astragalus injection
TCM
Random parallel control study
分类号
R277.5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参芪膜肾颗粒对膜性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初探
蔡小凡
邓跃毅
钟逸斐
郑蓉
张志刚
赵仲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肠道MAPK通路探究参芪颗粒改善C-BSA诱导膜性肾病大鼠肠肾损伤的作用机制
郭小平
吴燕升
魏丽凤
雍军
徐睿
王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参芪膜肾颗粒辨证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张廷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