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内—跨语言教学策略与外语教学 被引量:19
1
作者 任素贞 《外语界》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26,共6页
本文根据语言内教学策略和跨语言教学策略的主要特征、相应的应用范围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揭示了L1-L2之间的关系 ,论述了外语教学中应如何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策略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等 ,认为语言内... 本文根据语言内教学策略和跨语言教学策略的主要特征、相应的应用范围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揭示了L1-L2之间的关系 ,论述了外语教学中应如何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策略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等 ,认为语言内—跨语言教学策略在外语教学中同样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内—跨语言教学策略 参照框架 结合
原文传递
语境的分层研究与话语理解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放成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2,F003,共4页
在话语的理解方面,语境识别是课堂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本文从语境框架中的逻辑层、心理层和背景层三个平面来探讨话语的语境意义及其动态特征。通过语境化参照框架的建立,以促进学习者话语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话语理解 逻辑语境 心理语境 背景语境 参照框架
下载PDF
时间隐喻中的空间参照框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晓红 张志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共9页
在时间隐喻研究早期,研究者多将时间隐喻分为"自我移动"和"时间移动"两类,关注的是"自我移动"和"物体移动"空间参照框架向时间概念的系统映射。最近,有研究者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由其他... 在时间隐喻研究早期,研究者多将时间隐喻分为"自我移动"和"时间移动"两类,关注的是"自我移动"和"物体移动"空间参照框架向时间概念的系统映射。最近,有研究者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由其他空间参照框架映射而来的新的时间参照系,并确立了新的理论,其中以自我参照点和时间参照点理论、三大参照系理论最具代表性。文章对"自我移动"和"时间移动"隐喻方面的最新研究及目前空间-时间隐喻方面一些新的参照点/系理论和相关实证研究进行了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隐喻 参照框架 自我和时间移动 自我和时间参照 三大参照
下载PDF
趋向动词与空间移动事件的概念化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月华 白解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9-102,共4页
从参照与突显两个认知机制入手对10个简单趋向动词所表达的基本趋向概念形成的动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趋向概念的形成一方面基于不同的空间移动经验,另一方面则主要基于不同的参照结构以及对不同空间移动要素的突显。
关键词 趋向动词 参照框架 突显
原文传递
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模式论研究札记之三 被引量:4
5
作者 钟启泉 《全球教育展望》 1984年第3期13-20,共8页
迄今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两种潮流或倾向。一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一种是现代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方式。在现代教育学者中,对前者批判最烈的,要数以伊利奇(Ilich,I.,)为代表的"非学校... 迄今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两种潮流或倾向。一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一种是现代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方式。在现代教育学者中,对前者批判最烈的,要数以伊利奇(Ilich,I.,)为代表的"非学校论"(或译"无学校论")了。他说,"现代的产业社会是追求不知限度的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消费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杰斯 现代教学模式 创造性 学习者为中心 指示性咨询 课堂教学 参照框架 非合理性 教育教学工作 顾客中心
原文传递
空间描述的主观性与参照框架的选择 被引量:4
6
作者 肖燕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6,共5页
"主观性"在语言研究中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空间语言的主观性常常被忽视。本文认为,空间语言是说话人对物体空间关系识解的符号象征,空间描述的主观性与说话人对空间关系的识解和参照框架的使用分不开。在空间认知过程中... "主观性"在语言研究中开始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空间语言的主观性常常被忽视。本文认为,空间语言是说话人对物体空间关系识解的符号象征,空间描述的主观性与说话人对空间关系的识解和参照框架的使用分不开。在空间认知过程中,说话人的识解方式影响到空间参照框架的选择和话语形式,同时,参照框架本身具有的主、客观性特征也隐含在空间描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认知 主观性 视角 参照框架 空间描述
原文传递
网络游戏直播语言的空间关系及其表达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7
作者 邓嘉琦 李慧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9期60-65,共6页
近年来,网络游戏直播的发展十分迅猛,其中关于游戏内空间关系的新词新语有其特点。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空间关系理论探讨新兴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现象,对不断发展的语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Talmy的空间关系和Levinson的参照框架为基本... 近年来,网络游戏直播的发展十分迅猛,其中关于游戏内空间关系的新词新语有其特点。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空间关系理论探讨新兴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现象,对不断发展的语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Talmy的空间关系和Levinson的参照框架为基本理论,从网络游戏的空间参照与定位和网络游戏的空间与视角两个角度出发,提出观点与见解。认为游戏内的空间定位可分为参照物定位、游戏内标记定位、肢体转喻定位和综合定位;游戏内的视角可分为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和上帝视角。通过网络游戏的空间关系和日常生活的对比,了解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中空间关系的异同,分析网络游戏新词新语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直播语言 认知语言学 空间 空间关系 参照框架 视角
下载PDF
空间语法中的空间关系表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肖燕 邓仕伦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76,共6页
空间是人类认知的基础范畴,而理解空间关系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认知能力。本文依据Levinson的空间语法理论,分析空间认知与空间关系的语言表征。通过对这个体系中的空间参照框架、拓扑空间、运动空间与空间语言表征关系讨论,揭示空间认知... 空间是人类认知的基础范畴,而理解空间关系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认知能力。本文依据Levinson的空间语法理论,分析空间认知与空间关系的语言表征。通过对这个体系中的空间参照框架、拓扑空间、运动空间与空间语言表征关系讨论,揭示空间认知和空间语言表征的一般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语法 空间表征 参照框架 拓扑空间 运动
下载PDF
空间语言的要素及其对诗词风格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邵军航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25,共5页
对空间和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描述就是空间语言。空间语言的构成要素有认知主体、视靶、参照框架。认知主体涉及视点、视角、视域、视距。视靶分为实靶和虚靶。认知主体、视靶、参照物共同构成坐标体系。按照坐标体系的不同,空间参照框... 对空间和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描述就是空间语言。空间语言的构成要素有认知主体、视靶、参照框架。认知主体涉及视点、视角、视域、视距。视靶分为实靶和虚靶。认知主体、视靶、参照物共同构成坐标体系。按照坐标体系的不同,空间参照框架分为内部、相对、绝对三类。空间语言在视点、视角、视域、视距、视靶运动状态等方面的差异是语义差异的根源,对诗词风格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语言 认知主体 视靶 参照框架 作用
下载PDF
显化科学方法的高中物理教材编写研究——以“向心加速度”一节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扬洋 石尧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17,共3页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一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依据科学方法显化的思路,提出了显化两种科学方法、感性材料选择性呈现、彻底的小量近似法推导公式、以科学方法为媒介推广到一般曲线运动等四点教材编写的改进建议。最后提出了教学的一...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一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依据科学方法显化的思路,提出了显化两种科学方法、感性材料选择性呈现、彻底的小量近似法推导公式、以科学方法为媒介推广到一般曲线运动等四点教材编写的改进建议。最后提出了教学的一般流程,并对向心加速度理解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心加速度 科学方法 参照框架 小量近似法 物理教材编写
原文传递
中国文本的跨文化诠释:扬弃与境界的诠释研究
11
作者 罗亚娜 廖志华(译)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4-80,共17页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文本跨文化诠释的多重可能性和存在的种种问题,凸显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考虑不同文化条件下范式的不可通约性。鉴于不同文化产生不同的参照框架,而参照框架反过来又与感知现实、理解现实和解释现实的不同方法息息相...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文本跨文化诠释的多重可能性和存在的种种问题,凸显跨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原则,考虑不同文化条件下范式的不可通约性。鉴于不同文化产生不同的参照框架,而参照框架反过来又与感知现实、理解现实和解释现实的不同方法息息相关,因此,当不同思想史中涌现出不同哲学话语时,参照框架所关涉的问题尤其明显,这是因为概念和范畴不能从一种社会文化背景直接照搬到另一种社会文化背景中。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对哲学文本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的新方法,即哲学所谓的扬弃。因此,在对中国文本进行跨文化诠释时,本文主张改变西方传统的诠释学方法,尝试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即用中国的境界融合取代西方的视域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弃 境界 跨文化哲学 参照框架
原文传递
纳苏彝语的空间位移 被引量:1
12
作者 普忠良 杨翠英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0-47,共8页
动态空间主要指语言表达中焦点(F)的空间位移,常用位移动词、词缀、连动结构等表示。纳苏彝语的空间位移主要有表达人体空间、动物体空间,以及无生命物体的不同位移形式。纳苏彝语的不同位移,一是通过动词前加方向前缀构成,表示相对于... 动态空间主要指语言表达中焦点(F)的空间位移,常用位移动词、词缀、连动结构等表示。纳苏彝语的空间位移主要有表达人体空间、动物体空间,以及无生命物体的不同位移形式。纳苏彝语的不同位移,一是通过动词前加方向前缀构成,表示相对于说话者或地势来说行为所表示的是空间进行的方向。其次是连动结构表示位移,即在行为动词或位移动词后加方向动词"来"或"去"表示位移,表达空间位移的向心和离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苏彝语 参照框架 动态空间 空间位移
下载PDF
汉语方位词在时空上的“前”“后”矛盾及其认知分析
13
作者 江雨馨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47,共8页
汉语方位词“前”“后”在空间与时间的指示上均存在“矛盾”与“不对称”的现象。在对已有空间和时间参照框架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分布事实的考察和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本文认为不论是在空间还是在时间方面,“前/后”方位判... 汉语方位词“前”“后”在空间与时间的指示上均存在“矛盾”与“不对称”的现象。在对已有空间和时间参照框架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分布事实的考察和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本文认为不论是在空间还是在时间方面,“前/后”方位判断均是外源方位线索(甲类)与主体方位施加(乙类)权衡的结果,前者来自外部环境中的方向指示,后者来自言者的主观心理认知距离。这两类线索中的“前”均指向“高交互度”的显面,区别仅在于甲类线索固化程度高,具有强制性,而乙类线索固化程度低,具有灵活性。这表明在方位判断中,“交互价值”始终是调节时间与空间指示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语义 参照框架 空间 时间
原文传递
内在参照框架的构建规则研究——以方位概念“前”为例
14
作者 宋方 刘振前 《德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4,13,共5页
在静态环境中,外部内在参照框架中的参照物的外部投影特点与其形状、维度和功能相关;内部内在参照框架中的参照物在定位自身的某个区域时需要首先进行内部前后分区。外部投影和前后分区在静态环境中都以参照物的固有"前"方位... 在静态环境中,外部内在参照框架中的参照物的外部投影特点与其形状、维度和功能相关;内部内在参照框架中的参照物在定位自身的某个区域时需要首先进行内部前后分区。外部投影和前后分区在静态环境中都以参照物的固有"前"方位特征为前提,而在动态的场景中,物体的移动可以使没有固有"前"方位特征的参照物临时获得"前"的赋值,使其外部投影、内部分区以及对目标物的定位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照框架 方位赋值 外部投影 内部分区
下载PDF
彼得·伯格的“方法论上的无神论”
15
作者 刘鹤亭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8-53,共6页
作为社会学家们研究宗教时所采取的一种立场,彼得·伯格的"方法论上的无神论"被广为接受,但亦不乏争议。该文研究发现,"方法论上的无神论"概念的结构可简单表述为在社会学理论化的参照框架之内,研究者们必须把&... 作为社会学家们研究宗教时所采取的一种立场,彼得·伯格的"方法论上的无神论"被广为接受,但亦不乏争议。该文研究发现,"方法论上的无神论"概念的结构可简单表述为在社会学理论化的参照框架之内,研究者们必须把"超自然者"、"宗教对真理的诸种声称"和"涉及到非经验的实在的宗教经验"严格地加上括号;并且,宗教必须被看成是人类的投射和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 伯格 方法论上的无神论 参照框架 加括号 投射
下载PDF
隐喻认知视角下的“N的V”
16
作者 张梅雨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71-76,共6页
关于"N的V"中"V"动词性与整个词组的名词性的复杂句法冲突问题,学界多有争论。从认知语言学隐喻模式出发,该过程分为两个步骤:(1)"隐喻性地"将V动词摄入物体/空间位置伴生体系,其动态性便被内化为N"... 关于"N的V"中"V"动词性与整个词组的名词性的复杂句法冲突问题,学界多有争论。从认知语言学隐喻模式出发,该过程分为两个步骤:(1)"隐喻性地"将V动词摄入物体/空间位置伴生体系,其动态性便被内化为N"这本书"的物体/空间属性状态。(2)在物体/空间位置伴生体系中将V动词(tr)的动态性与"这本书的"(Lm)进行参照框架上的视角转换,其整个组合就会呈现名词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的V” 隐喻 参照框架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与意识形态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洪艳青 张辉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共5页
本文探讨认知语言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认知语言学所研究的人的认知结构和其在语言中的表现应包括人的社会认知,即意识形态和这一意识形态在语言中的表现.通过分析范畴化,隐喻和图解参照框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笔者认为范畴化和隐喻等认... 本文探讨认知语言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认知语言学所研究的人的认知结构和其在语言中的表现应包括人的社会认知,即意识形态和这一意识形态在语言中的表现.通过分析范畴化,隐喻和图解参照框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笔者认为范畴化和隐喻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成为我们甄别和描写语言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为意识形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意识形态 范畴化 隐喻 图解参照框架
下载PDF
空间关系及其语言表达的认知语言学阐释 被引量:33
18
作者 张克定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空间参照框架理论和图形-背景关系理论探讨空间关系及其语言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空间关系是人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中的方位、存现或运动状态的能动认知的结果。在空间关系所涉及的三要素中,目的物和参照物是基本的...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空间参照框架理论和图形-背景关系理论探讨空间关系及其语言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空间关系是人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中的方位、存现或运动状态的能动认知的结果。在空间关系所涉及的三要素中,目的物和参照物是基本的,是人观察和认识的基础,而人则是赋予事物以空间关系的关键。空间关系并不是存在于客观世界的自然之物,而是人类的能动识解使然。人们在识解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时,总是以一事物为参照来确定另一事物的空间方位。不同的识解方式和参照点形成了三类空间参照框架:相对参照框架,内在参照框架和绝对参照框架。人们在运用语言表达空间关系时,总是把目的物看做图形,把参照物看做背景,并以后者为参照来确定前者的空间位置。看做图形的目的物具有未知性和凸显性,看做背景的参照物具有已知性和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空间关系 语言表达 空间参照框架 图形-背景关系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图形—背景论视角下的汉语存现构式 被引量:25
19
作者 张克定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2,共5页
按照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关系,汉语存现构式可视为GtF构式,其中,背景G为时空参照框架,用以确定图形F在时空中的存现位置,图形F则是依据背景G确定其时空存现位置的对象,t则具有标明背景G和图形F之存现关系的作用。背景G具有时空参照... 按照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关系,汉语存现构式可视为GtF构式,其中,背景G为时空参照框架,用以确定图形F在时空中的存现位置,图形F则是依据背景G确定其时空存现位置的对象,t则具有标明背景G和图形F之存现关系的作用。背景G具有时空参照性,图形F则具有焦点突显性。从信息结构的角度来看,背景G传递已知信息,图形F传递新信息。而在语篇建构中,图形F还具有为语篇的发展提供话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关系 GtF构式 时空参照框架 注意焦点
下载PDF
空间参照框架:语言与认知研究的新理论 被引量:14
20
作者 马林 李洁红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33,共5页
本文主要描述Levinson(2003)最近提出的空间框架理论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在参照框架、相对参照框架和绝对参照框架。Levinson的理论颇具新意,开辟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但他的某些观点过分强调人类空间思维的差异性。本文通过... 本文主要描述Levinson(2003)最近提出的空间框架理论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在参照框架、相对参照框架和绝对参照框架。Levinson的理论颇具新意,开辟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但他的某些观点过分强调人类空间思维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对英汉语句的对比分析,提出不同语言背景的人在空间思维方面有着显著的相似性,人类认知存在普遍的空间认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参照框架 内在 相对 绝对 普遍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