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网络技术对社会政治发展的几点作用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闫增武
郑庆久
-
机构
南京政治学院
第二炮兵驻宁办事处
-
出处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58,共5页
-
文摘
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必将作用于社会政治领域 ,给社会政治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它为社会政治结构的调整和功能改善提供了技术手段 ,使政府组织结构从垂直化走向扁平化 ,并有助于政府管理的法治化。同时 ,网络技术影响民众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观念和方式 ,为民众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新的信息通道 ,并使个人作为参政主体的地位得到提升。
-
关键词
网络技术
互联网
社会政治结构
制度实施
参政主体
-
Keywords
network
sociopolitical structure
system implementation
-
分类号
D035.39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北欧妇女参政:一个政治学维度的分析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肖莎
陈敏
-
机构
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人文学院
东华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75,共4页
-
文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女权运动出现以争取妇女选举权为主题的第一次高潮,此后,北欧五国的妇女一直以高涨的参政热情和斐然的政治地位为世人瞩目。本文试图从参政主体素质及参政途径、参政客体中妇女的地位及作用等方面对北欧妇女参政进行政治学维度的考察,分析北欧妇女参政中蕴涵的政治学涵义,以期对我国的妇女参政有所启迪。
-
关键词
北欧
妇女参政
参政主体
女权运动
-
分类号
D51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辛亥革命与民初政治参与的扩大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何新
-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理论观察》
2010年第3期28-30,共3页
-
文摘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不但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而且在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民初政治参与的扩大是中国在政治现代化道路上迈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这主要体现在人们参政意识的提高,参政主体的增加,参政方式的多样化。
-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政治参与
参政意识
参政主体
参政方式
-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寇准的“恋阙情怀”及其政治得失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惠冬
-
机构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114,共3页
-
文摘
寇准以其性格的"刚直"而著称于世,然而在其从政的后期,却越来越多地掺杂了投机的成分。随着仕途的磨砺,寇准对权力之追逐愈加明显,为其政治生涯抹上了污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寇准的"恋阙情怀",其所体现的广阔社会背景则是宋朝士人作为参政主体积极性的高涨而导致的对于权力的普遍向往与追求。
-
关键词
寇准
刚直
恋阙情怀
参政主体
-
分类号
K244.05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近代以来我国公民概念和相关概念使用的流变及其检视
- 5
-
-
作者
左晶
艾依曼.艾尼瓦尔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
-
出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2期68-71,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新疆违法流浪儿童预防
救助
+1 种基金
回归研究(14XJJC820003)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新疆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FHB110063)
-
文摘
自我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至1947《中华民国宪法》的宪法性文件中的主权归属、参政权主体、基本权利主体均不一致,最显著的相同点是主权归属均"国民",基本权利主体为"人民",不同点是规范文本中参政权主体由""人民"演变为"国民"成为主流,"公民"在宪法及法律文本的使用较少。新中国成立后承袭苏联的立法范例,我国54、75、78、82宪法的主权归属、参政权主体、基本权利主体规定较为一致,均采用"人民"作为主权归属、参政权主体为"公民",基本权利主体为"公民"的单一主体体例。在国际人权背景下,世界各国宪法文本中主权归属主要是"人民",但基本权利主体中"任何人"与"公民"的两分将成为人权保障的主流,专属公民的权利呈现限缩的发展趋势,也正符合了公民作为参政权的本质内涵。
-
关键词
公民
主权归属
基本权利主体
参政权主体
-
Keywords
citizen
sovereign
subject of the basic rights
subjects of political power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