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旅游的本质 被引量:35
1
作者 杨振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0-152,共13页
文章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深入地探讨旅游的本质问题。从发生学、源动力上探讨旅游的源起、发生、生成机制和目标。让旅游重新回到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中认识旅游的本质;让旅游回到人的存在性,从生活世界“烦”的生存机制中探讨旅游的... 文章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深入地探讨旅游的本质问题。从发生学、源动力上探讨旅游的源起、发生、生成机制和目标。让旅游重新回到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中认识旅游的本质;让旅游回到人的存在性,从生活世界“烦”的生存机制中探讨旅游的源起和动力;旅游是去远,去远本质上不是空间的移动,是因去远而获得诗意地栖居,去远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本质,从而揭示了去远与诗意地栖居的关系;旅游的终极目标是寻找到本真的自我,在旅游中,人显现自身,澄明自身,获得自我的觉悟,认识到自我存在于世的价值。该文提出旅游的世界人诗意地栖居模型,将旅游的目标分成3个层级,即诗意的生活、诗意的人生和诗意的存在,最终追问到了旅游的价值,旅游的价值已超越了旅游本身,关系到人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价值,从而成就了旅游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的本质 诗意地栖居 生活世界
下载PDF
作为意向性的旅游:兼论旅游世界的时空构造 被引量:23
2
作者 赵刘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86,共9页
从纯粹客观论角度研究旅游世界可能会遮蔽这一重要概念的研究潜力。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从主观视角出发研究旅游世界的时空维度经由体验而构造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世界的空间经由旅游者感知意识和旅游客体共同生成,旅游者经由&q... 从纯粹客观论角度研究旅游世界可能会遮蔽这一重要概念的研究潜力。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从主观视角出发研究旅游世界的时空维度经由体验而构造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世界的空间经由旅游者感知意识和旅游客体共同生成,旅游者经由"去远"使得旅游世界上到眼前,其空间呈现为一种感知场域的扩充;(2)旅游世界的时间经由内时间意识流构造而成,呈现为"期待-当下感知-回忆"三重维度的叠加融合,表现为与意识生活相勾连的延展;(3)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意向性,是人类在自由的意识状态下朝向世界的方式。旅游世界由旅游者主体和旅游客体相互作用而共同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世界 意向性 现象学 时空构造
下载PDF
外推:生态困境的奥秘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森林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主体对客体的统治秩序以两者适当的距离为前提。把需要的存在者拉到近处(去远),与把主体难以忍受、无法处理的东西推到足够远的隐匿处(去近,外推),一同构成主体性统治的秘密。随着现代性空间延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制度、技术水平的日... 主体对客体的统治秩序以两者适当的距离为前提。把需要的存在者拉到近处(去远),与把主体难以忍受、无法处理的东西推到足够远的隐匿处(去近,外推),一同构成主体性统治的秘密。随着现代性空间延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制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外推空间愈来愈大,外推逻辑愈来愈隐蔽。制度难以规约的自然界,特别是外地、外国的遥远自然,构成最远和最有效的外推空间,此即生态困境不断恶化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推 主体性 统治 生态困境
下载PDF
生存论视阈下的技术和空间 被引量:1
4
作者 包国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160,共6页
在海德格尔前期思想中,人这种此在的存在论表现为生存论。虽然没有明确地涉及技术问题,但技术已经作为背景发挥作用。从生存论立场来看,技术在生存"在世"中显现,技术显示为对器具等世内存在者的上手性的揭示,技术是此在的存... 在海德格尔前期思想中,人这种此在的存在论表现为生存论。虽然没有明确地涉及技术问题,但技术已经作为背景发挥作用。从生存论立场来看,技术在生存"在世"中显现,技术显示为对器具等世内存在者的上手性的揭示,技术是此在的存在与世内存在者的存在之间的关联环节。世内存在者和此在的在世都显示出具有空间性。世内存在者的空间显示为位置关联,此在的空间显示为"去远"近化的接近的环围。世内存在者的空间和此在的空间,都是通过技术而被设置的和被给予的,技术参与了空间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论 技术 空间 揭示
下载PDF
此在空间性中的“远”与“近”——兼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空间观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亚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24,共8页
在各种类型的科学空间观以及哲学史上主流的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空间理论之外,海德格尔揭示出了以此在的生存论建构为视野的空间性新维度。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认为,此在本质上是空间性的,它有着求近的本质倾向,“去远”(Ent-fernu... 在各种类型的科学空间观以及哲学史上主流的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空间理论之外,海德格尔揭示出了以此在的生存论建构为视野的空间性新维度。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认为,此在本质上是空间性的,它有着求近的本质倾向,“去远”(Ent-fernung)结构即体现着这种重要特征。“去远”刻画着此在总是将事物以各种方式“带到近前”的行为本质,它同时预示着其中所蕴含的“有所朝向”的源始意向性结构。用具这种上手之物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在于它提供并决定着许多事物被带到近前的可能方式和样态。此在的空间性归根结底指向的是此在于真理中存在的必然命运,此在的求近倾向实际是一种求真,即解蔽着的“让存在者存在”。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遥远”才能真正显露为求近(求真)的未完成,并被揭示为一种于世界之中的“未至”或“未达”。当下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正是由于遗忘了远近之源始意义;同样,在如今科学占据主导的时代,我们更需反思科学空间观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此在 空间 切近
下载PDF
世界的去远与哲学的进步 被引量:1
6
作者 强以华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9,共7页
若从系统性和典型性两个指标来看,旧形而上学、康德哲学和海德格尔哲学世界理论所阐释的世界形态,可以被看成是西方哲学史上三种最有代表性的世界形态。基于哲学是第一哲学之哲学观的传统分析把这三种世界形态的发展过程看成是世界形态... 若从系统性和典型性两个指标来看,旧形而上学、康德哲学和海德格尔哲学世界理论所阐释的世界形态,可以被看成是西方哲学史上三种最有代表性的世界形态。基于哲学是第一哲学之哲学观的传统分析把这三种世界形态的发展过程看成是世界形态不断主观化、非理性化并且越来越远离真实的原始世界的过程,它意味着哲学(形而上学)的不断衰败。我们赞同康德、海德格尔本人的观点。他们把自己所阐释的世界理论看成是面对传统哲学认识论的挑战且通过方法革命对于更真实的原始世界形态进行的探索,也是对新的哲学定位的探索。其实,三种世界形态的发展历程乃是世界逐步"去远"亦即逐步走向人生存中的生活世界的历程,从"发生"而非"存在"的标准看,它也越来越走向了真实而原始的世界本身,并为哲学如何定位以及哲学如何超越自然科学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在世界 内在世界 生存世界 进步
原文传递
文旅融合背景下吉林省工业旅游路径探索
7
作者 张金霞 高冬萌 《中国商论》 2022年第18期69-71,共3页
文旅融合背景下,国家和地方都提出对工业旅游的发展规划,对重新规划和设计的文旅融合项目,解决既有问题具体的应对措施:第一,文旅融合供给端工作重心应从向受众劝导和推销自身的文旅资源内容和优势,转变为将工业符号营造成具有意义、承... 文旅融合背景下,国家和地方都提出对工业旅游的发展规划,对重新规划和设计的文旅融合项目,解决既有问题具体的应对措施:第一,文旅融合供给端工作重心应从向受众劝导和推销自身的文旅资源内容和优势,转变为将工业符号营造成具有意义、承载信息、能提供游历体验的场域;第二,吉林省文旅融合的供给侧,要营造以工业符号构建的非惯常场景叙事,让游客有“去远”的身心体验;第三,从活动、体验项目设计和实施上,以工业基因为“唤醒”,引起游客共鸣和体验维度的沉浸感;第四,重新规划和建立具有市场化导向明确的市场主体,用以实施文旅项目的规划、运营、活动和基础设施管理、品牌塑造和营销推广、游客服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工业旅游 沉浸
下载PDF
败坏的去远性之形而上学灾难——维利里奥的《解放的速度》解读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一兵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8-46,共9页
在数字化资本主义的网络信息技术建构起来的远程登录中,我们面对的世界已经龟缩为一个电视-电脑屏幕和手机显示屏的间接光建构起来的电子窗口,人将不再真实地踏上道路,而当光速的远程在场消除了存在论上的景深时,基于路途性之上的一系... 在数字化资本主义的网络信息技术建构起来的远程登录中,我们面对的世界已经龟缩为一个电视-电脑屏幕和手机显示屏的间接光建构起来的电子窗口,人将不再真实地踏上道路,而当光速的远程在场消除了存在论上的景深时,基于路途性之上的一系列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体系都会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处。甚至,彻底颠覆形而上学的海德格尔的思想在路上的深刻构境也被光速瞬间击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利里奥 《解放的速度》 存在论 程在场
原文传递
乡村教育的位育之道:基于加速逻辑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桂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加速逻辑形成了一种流动加快的社会状态,使乡村学校与场所、传统的位置关系发生急剧变化,导致了乡村教育的“失位”。乡村学校不仅在地理上越来越疏远乡村,而且在时间上远离了与乡村传统的历史联系。乡村教育的“失位”阻碍了乡村儿童... 加速逻辑形成了一种流动加快的社会状态,使乡村学校与场所、传统的位置关系发生急剧变化,导致了乡村教育的“失位”。乡村学校不仅在地理上越来越疏远乡村,而且在时间上远离了与乡村传统的历史联系。乡村教育的“失位”阻碍了乡村儿童实现栖居成长的可能性,也造成了乡村儿童在学校与社会中的“失位”。乡土位育理论有助于乡村教育重新找到恰当位置,并且帮助乡村儿童避免移位中的失位,使其能够在学校中入位,在位置中栖居成长。作为建构位置秩序的原型与范例,乡村儿童在乡村学校的栖居成长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进入更广阔的社会后能否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继续繁育滋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逻辑 位育 乡土教育 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