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数据时代的认知转向及其对科研管理的影响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闫奎铭
孙雍君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校团委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01-106,共6页
-
文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一系列人类认知层面的转向,突出表现在人类从以往观察有限视角中的世界,转向更为全面地表征世界的大数据,从而实现了认知视角的平等化;并且大数据时代让经典和权威受到更为空前规模的洗礼,使得以往的知识等级受到冲击,实现了认知身份的平等化;而对于知识生产而言,由于每个人提供的数据都可以平等地成为未来知识的元数据,这又实现了知识创造的平等性。大数据时代人类认知的"去等级化"转向,客观上要求科研管理工作对科技创新、创新人才等基本概念进行反思,并调整其管理科技创新事业的思路和政策导向。
-
关键词
大数据
认知转向
去等级化
知识创新
科研管理
-
Keywords
Big Data
The Cognitive Turn
Go to the Grading
Knowledge Innov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
分类号
G311
[文化科学]
-
-
题名从现代旗袍流行浅析中国服饰的去等级化
- 2
-
-
作者
杨群蜂
苏航
彭思茹
-
机构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
出处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
文摘
随着社会体制的变革,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重大变化,日常生活服饰也由古代严苛的等级属性演变为现代服饰去等级化的流行属性,而在这个流变的过程中,催生了始于1920年代的典型服饰旗袍。
-
关键词
服饰
社会属性
去等级化
旗袍
-
Keywords
clothing
social attributes
degrading
cheongsam
-
分类号
TS941.717.8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
-
题名场域论观照下的女性文学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凌菁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6-90,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媒介素养与性别意识重建>(项目编号:10YJC860020)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考察女性文学特性和发展逻辑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通过对场域文化特性的分析探讨女性文学作为文学场中的一个次场,它具有自主逻辑性、去等级化、批判实践等特点。
-
关键词
场域
女性文学
自主性
去等级化
批判性
-
Keywords
Field Theory
FemaleLiterature
Independence
Degradation
Critical
-
分类号
I109.9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事实的降格:《皮男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特征
- 4
-
-
作者
龙云
杨玫芳
-
机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
-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41,共9页
-
基金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IT&TCD201304011)
2013年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面上项目(项目编号SM201310031003)
+2 种基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多元文化中的文学
文化
翻译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PXM2013_014221_000026)
-
文摘
美国后现代作家多克托罗擅于运用"拼贴"手法展现后现代作品片段性、凌乱性、边缘性和分裂性的特点。《皮男人》中,他通过视角和话语的拼贴、历史事件的拼贴、小说人物的拼贴三个角度表达了对美国现代社会的关注,揭示"被压制的真实",通过"事实的降格"来揭露和抨击权力政治的谎言,达到"去权威化"的效果。多克托罗借助"拼贴"手法有意唤醒读者去了解和发现历史真相和社会现实,让读者意识到文本意义和历史真相都是社会性的语境建构,是一种基于特定利益的"谋划的事实"。
-
关键词
《皮男人》
拼贴
谎言
异化
去等级化
分裂
-
Keywords
"The Leather Man", collage, lie, dissimilation, degrading, disunity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典型城镇化模式与中国城镇空间结构适用性分析
- 5
-
-
作者
罗锦泽
廖和平
李靖
范宣辉
-
机构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西南大学国土资源研究所
-
出处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5,共7页
-
文摘
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典型城镇化模式,是中国城镇空间结构的主要借鉴。本文概述了其特点、成因,并做典型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分析中国城镇化趋势及合理途径。研究认为,典型城镇化模式的形成存在地理、历史和体制的规律性因素,模式适用应做尺度和地缘的相似性分析,省域尺度是典型模式的适用尺度,多层次集聚模式是中国城镇空间结构的应有模式。应放宽特大城市发展限制,在改革中"去中心化"而不"去等级化",建立产业、人口、土地联合指标体系。
-
关键词
典型城镇化模式
尺度
体制
适用性分析
反去等级化
-
分类号
F299.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