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白膜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梁若鹄 黄彦 +4 位作者 邓金莲 龚慧英 陈龙菊 符雪丽 李诗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24 h内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去白膜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将本站2016年5月~2017年2月采用五联袋(CPDA-1)采集贮存于22℃的400mL全血180袋,分成A1、A2、B1、B2、C1、C2六组,每组30袋。A1组于采血后8 h内,A2、B1、B2、C1、C... 目的探讨24 h内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去白膜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方法将本站2016年5月~2017年2月采用五联袋(CPDA-1)采集贮存于22℃的400mL全血180袋,分成A1、A2、B1、B2、C1、C2六组,每组30袋。A1组于采血后8 h内,A2、B1、B2、C1、C2组于采血后20~24 h内采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分离出白膜上层的血浆速冻作为制备冷沉淀的原料血浆。用血凝分析仪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Ⅷ因子(FⅧ)、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比较采血后不同制备时间(A1组、A2组)、不同速冻方法(B1组、B2组)、不同冷沉淀制备方法(C1组、C2组)对冷沉淀FⅧ、FIB含量和合格率的影响。结果两种保存时间对冷沉淀FⅧ、FIB质量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速冻机的速冻效果和冷沉淀制备方法对去白膜血浆制备的冷沉淀FⅧ质量的影响较大,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1、A2、B1、B2、C1、C2六组FIB均合格,但C1、C2组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血后22℃、24h内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去白膜血浆可作为冷沉淀原料血浆,确保冷沉淀FⅧ、FIB质量的关键是血浆中心温度和冷沉淀制备方法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冷沉淀 Ⅷ因子 纤维蛋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不同时间段的去白膜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坤 肖达玲 +4 位作者 黄新宝 韦家寿 林国奎 陶珏宇 何永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评价室温(20~24)℃新鲜全血在不同时间段分离白膜后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的质量,找出制备冷沉淀的最适时间,以提高血液综合利用率。方法随机抽取本站2020年10—12月采用六联袋(CPDA⁃1)采集后于(20~24)℃条件下保存的... 目的评价室温(20~24)℃新鲜全血在不同时间段分离白膜后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的质量,找出制备冷沉淀的最适时间,以提高血液综合利用率。方法随机抽取本站2020年10—12月采用六联袋(CPDA⁃1)采集后于(20~24)℃条件下保存的全血250袋为实验组,按制备时间分为A1(0~8 h)、A2(8~10 h)、A3(10~12 h)、A4(12~14 h)、A5(14~16 h)5组,每组50袋,分离出白膜上层的血浆冻作为制备冷沉淀的起始血浆。同时另随机选取(2~6)℃常规保存0~16 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50袋作为对照组(B组),将其作为起始血浆制成冷沉淀。检测凝血因子Ⅷ(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FIB);比较不同制备时间和不同保存温度对Ⅷ因子和FIB含量及合格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4、A5组Ⅷ因子含量明显降低,A4、A5、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时间段制备去白膜血浆对冷沉淀FIB质量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去白膜血浆制备冷沉淀Ⅷ因子含量≥60 IU/袋的占96.4%(1.5 U)。结论采集后全血在(20~24)℃条件下12 h内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去白膜血浆适合用于制备2 U的冷沉淀凝血因子,(12~16 h)内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去白膜血浆适合用于制备1.5 U的冷沉淀凝血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冷沉淀凝血因子 Ⅷ因子 纤维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