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总皂甙对去大脑皮层血管后成年大鼠前脑侧脑室室管膜下层Nestin和bFGF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程龙 朱培纯 +2 位作者 司银楚 吴海霞 许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中药三七是否能够促进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丝裂原bFGF的合成、分泌以及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去大脑皮层血管后以及给予三七总皂甙后成年大鼠前脑室管膜下层 (SVZ)神经前体细胞标记Nestin和神经... 目的 探讨中药三七是否能够促进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丝裂原bFGF的合成、分泌以及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去大脑皮层血管后以及给予三七总皂甙后成年大鼠前脑室管膜下层 (SVZ)神经前体细胞标记Nestin和神经营养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 给予三七总皂甙后去大脑皮层血管成年大鼠前脑侧脑室SVZ中Nestin标记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多 ,bFGF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三七总皂甙能促进脑内bFGF合成及分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甙 神经干细胞 细胞增殖 室管膜下层 大脑皮层血管
原文传递
去大脑皮层血管促进成年大鼠脑内室管膜下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司银楚 程龙 朱培纯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5年第2期65-71,共7页
研究去大脑皮层血管对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增殖分化为新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作用和机制。以去大鼠脑皮层血管为模型,以Nestin,BrdU,Tuj1,vimentin,bFGF为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方法,研究去大脑皮层血管对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 研究去大脑皮层血管对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增殖分化为新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作用和机制。以去大鼠脑皮层血管为模型,以Nestin,BrdU,Tuj1,vimentin,bFGF为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方法,研究去大脑皮层血管对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增殖分化为新的神经元的作用和机制。去皮层血管后大鼠侧脑室各水平SVZ的Nestin,BrdU,Tuj1,vimentin,bFGF阳性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多,形态显著改变。模型组15天、30天侧脑室前角外侧壁SVZ的Nestin,BrdU,Tuj1,vimentin阳性细胞计数均多于正常组,差异性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15天和30天前角外侧壁SVZ的bFGF阳性细胞的面密度和光密度均高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去皮层损伤刺激可引起脑内bFGF水平上调,促进SVZ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分化新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可能参与大脑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血管 神经干细胞 室管膜下层 增殖
下载PDF
去大脑皮层血管成年大鼠前脑bFGF和PCNA的表达及三七总皂甙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程龙 朱培纯 +2 位作者 司银楚 许红 吴海霞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5期687-689,共3页
目的:研究去皮层血管后前脑内bFGF和PCNA的表达,以及三七总皂甙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去除大脑左侧皮层血管成年大鼠前脑内bFGF和PCNA的表达,以及给予三七总皂甙后其表达的变化。结果:去大脑皮层血管后bFGF和... 目的:研究去皮层血管后前脑内bFGF和PCNA的表达,以及三七总皂甙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去除大脑左侧皮层血管成年大鼠前脑内bFGF和PCNA的表达,以及给予三七总皂甙后其表达的变化。结果:去大脑皮层血管后bFGF和PCNA在病灶及病灶周围、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侧脑室室管膜下层和室管膜层等均有表达,给予三七总皂甙后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反应增强、细胞着色加深,经图象分析阳性细胞的面密度和光密度及细胞记数,并统计处理,作用明显,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七总皂甙促进去大脑皮层血管后成年大鼠前脑内bFGF和PCNA的表达,bFGF可能通过多种分泌方式及转运途径促进神经元存活、损伤神经组织的修复、血管增生以及脑内细胞的增殖,其中包括促进脑内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甙 大脑皮层血管 BFGF PCNA
下载PDF
去大脑皮层血管痴呆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25
4
作者 司银楚 朱培纯 +1 位作者 吴海霞 许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5-49,共5页
目的 :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方法 :采用 Wistar成年大鼠 ,去除大鼠脑左侧皮层血管建立模型。并结合行为学、神经组织病理学、Ach E组化染色和 Ch HAT、BDNF、trk B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此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 :去除脑左侧皮层血管后 ,... 目的 :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方法 :采用 Wistar成年大鼠 ,去除大鼠脑左侧皮层血管建立模型。并结合行为学、神经组织病理学、Ach E组化染色和 Ch HAT、BDNF、trk B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此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 :去除脑左侧皮层血管后 ,大鼠跳台及水迷官成绩显著下降。HE及 Nissl染色观察到损伤侧皮质、海马 CA1~ CA4区的锥体细胞层及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层细胞呈萎缩或呈空泡状的变性。大细胞基底核以及丘脑等处细胞也呈萎缩变性。大鼠损伤侧皮质 Ach E阳性纤维分布稀疏 ,数量明显减少 ,海马 CA1~CA4区 Ach E阳性纤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CA1区减少最明显。大鼠皮质、海马 BDNF、tr KB表达降低 ,大细胞基底核 Ach E、Ch AT、BDNF、trk B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 ,神经元明显萎缩。结论 :去大鼠脑皮层血管痴呆模型 ,能充分模拟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改变 ,且损害部位恒定 ,损及学习、记忆功能 ,实验结果重复性强 ,是研究血管性痴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大脑皮层血管痴呆模型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