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24
1
作者 赵玉芳 毕重增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4,共5页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 ,指在职业环境中 ,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以中学...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 ,指在职业环境中 ,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以中学教师为被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 ;教龄 6-1 0年是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 ;职称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性别、所在学校是否重点以及是否班主任对教师职业倦怠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教师 职业倦怠 个性化 成就感 影响因素 职称
下载PDF
医生职业倦怠研究 被引量:120
2
作者 赵玉芳 张庆林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37-1138,1153,共3页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 ,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用经过信效度分析后的职业倦怠问卷 (MBI)对 2 53名医生的调查发现 ,医生的职业倦怠感整体上比较严重 ;工龄 1 6~ 2 0年...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 ,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用经过信效度分析后的职业倦怠问卷 (MBI)对 2 53名医生的调查发现 ,医生的职业倦怠感整体上比较严重 ;工龄 1 6~ 2 0年是医生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 ;不同科室、职称的医生职业倦怠程度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 职业倦怠 情感衰竭 成就感 个性化 工作时间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胡洪强 刘丽书 陈旭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3-237,共5页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本研究以288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经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严重;初中教师职业倦怠值要明显高于小学教师...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本研究以288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经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严重;初中教师职业倦怠值要明显高于小学教师和高中教师;婚姻状况与教师职业倦怠具有明显相关性;女性教师职业倦怠高于男性教师,男女教师教龄在11到15年时职业倦怠均非常严重;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职业倦怠 情绪枯竭 个性化 低个人成就感
下载PDF
集群行为:界定、心理机制与行为测量 被引量:40
4
作者 弯美娜 刘力 +1 位作者 邱佳 杨晓莉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3-730,共8页
集群行为有两个特征:以群体行为的姿态出现;行为的目的在于提升群体的利益。集群行为理论、精细化社会认同理论和去个性化理论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集群行为的形成、发展及维持进行了解释。其中,社会认同、愤怒情绪以及效能感描述了集... 集群行为有两个特征:以群体行为的姿态出现;行为的目的在于提升群体的利益。集群行为理论、精细化社会认同理论和去个性化理论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集群行为的形成、发展及维持进行了解释。其中,社会认同、愤怒情绪以及效能感描述了集群行为发生前的心理准备状态;群际间不良的互动模式以及志同道合者的出现,是大规模集群行为得以引爆的重要条件;而在集群行为爆发后,群体内所形成的暂时性的、情境性的"规则"则是集群行为得以维持的关键。目前集群行为研究常用的方法有:特定情境下的参与行为意向测量和对历史数据的回溯。西方集群行为的理论与研究对于探讨我国群体性事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行为 情绪 效能感 社会认同 个性化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龚娴静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4期14-15,17,共3页
高校辅导员是当前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工作情况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采用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MBI)对88名福建省高校的辅导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 高校辅导员是当前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工作情况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采用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MBI)对88名福建省高校的辅导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并不严重,去个性化水平较低,但个人成就感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倦怠 情绪衰竭 个性化 个人成就感
下载PDF
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 被引量:30
6
作者 兰玉娟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7-472,共6页
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deindividuation effects,SIDE)是从去个性化理论发展而来,它挑战了去个性化是一定条件下个体失去自我而做出反规则、反社会行为的观点。SIDE从认知维度和策略维度对去个性化现象... 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deindividuation effects,SIDE)是从去个性化理论发展而来,它挑战了去个性化是一定条件下个体失去自我而做出反规则、反社会行为的观点。SIDE从认知维度和策略维度对去个性化现象作了新的解释。新近研究为SIDE提供了证据,也在认同行为表达、网络交流等方面对理论进行了拓展和应用。SIDE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合现代社会心理学对群体影响和群体行为的研究,同时也需要在更加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DE 个性化 匿名性 社会认同 社会分类
下载PDF
从网络社会的去个性化现象看网络道德建设 被引量:14
7
作者 侯晓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8-50,78,共4页
随着网络的普及 ,在网络中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 ,网络伦理道德建设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分析网络主体自我意识的混沌、道德体验的丧失及网络负道德成本低下等几方面 ,认为网络主体的去个性化状态是网络道德失范的症结 。
关键词 个性化 网络道德 自我同一性
下载PDF
高校教师评价的困惑、归因及超越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秀丽 何云峰 张丽 《高等农业教育》 2015年第4期50-53,共4页
高校教师评价存在着评价标准的趋同化、评价指标的单一化、评价内容重数量、重形式、评价实施中"怯权力、顾人情"等问题,这与教师应然个性、学术创新特质、评价标准与规范相背离。基于此,从政治、文化和经济视角分析原因,并... 高校教师评价存在着评价标准的趋同化、评价指标的单一化、评价内容重数量、重形式、评价实施中"怯权力、顾人情"等问题,这与教师应然个性、学术创新特质、评价标准与规范相背离。基于此,从政治、文化和经济视角分析原因,并从理念上强调规范化与个性化的融合、绩效评价与内涵发展的结合、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同,以实现高校教师评价的融合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评价 个性化 行政 标准 评价标准
原文传递
烟台市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晓刚 张海燕 《管理观察》 2006年第12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烟台市 高校辅导员 工作倦怠 体验 职业倦怠 一个核心 纬度 个性化 情感衰竭 疲劳状态 描述 工作热情 工作能力 工作环境 工作对象 工作成就 工作成绩 低成就感 症状 学者
下载PDF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莉 廖全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77,共3页
文章在对245名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总体来说,高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情况并不严重;性别对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个人成就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女性辅导员的个人成就感极其明显低于男性辅导员;婚姻状况对去个... 文章在对245名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总体来说,高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情况并不严重;性别对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个人成就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女性辅导员的个人成就感极其明显低于男性辅导员;婚姻状况对去个性化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力,已婚辅导员的去个性化问题极其明显地多于未婚辅导员;职称、专业对去个性化状况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初级职称辅导员去个性化问题明显多于中、高级职称辅导员,艺体专业毕业的辅导员的去个性化问题明显少于其他专业毕业的辅导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倦怠 个性化 高职辅导员
下载PDF
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现象调查及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刚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状况、成因及应对策略。方法:采用改进版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参试人员总体情绪衰竭现象较严重,去个性化、低成就感情况较好;②男性组情绪衰竭现象较女性组严重;③研究生学历组... 目的:探讨高校基层行政人员职业倦怠状况、成因及应对策略。方法:采用改进版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参试人员总体情绪衰竭现象较严重,去个性化、低成就感情况较好;②男性组情绪衰竭现象较女性组严重;③研究生学历组情绪衰竭现象较严重,与大专学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助理研究员职称组情绪衰竭现象较严重,与副研究员职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职业倦怠主要出现在学历较高或职称较低的高校基层行政人员中;②管理层重视、必要的激励措施、加强个体心理疏导是应对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基层行政人员 职业倦怠 情绪衰竭 个性化 低成就感 应对策略
下载PDF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甘雄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7-8,75,共3页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玛勒诗编著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对12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纬度是递进关系:情感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不同因素如性别、教龄等对职业倦怠的各个纬... 目的: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玛勒诗编著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对120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纬度是递进关系:情感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不同因素如性别、教龄等对职业倦怠的各个纬度均有影响。结论:高校职业倦怠情况已经比较严重,应引起学校管理者和有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应加强教师保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倦怠 情绪衰竭 个性化 成就感
下载PDF
社交媒体时代的从众效应研究——以拼趣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沈玢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8,共9页
围绕网络匿名性(online anonymity)对网民从众心理的影响,学界一直存在着各种争议。其中,最为凸显的议题是网络匿名性和网络中物理线索(physical cues)以及社会线索(social cues)的缺失是否从根本上强化了社群内部的民主性。这一议题随... 围绕网络匿名性(online anonymity)对网民从众心理的影响,学界一直存在着各种争议。其中,最为凸显的议题是网络匿名性和网络中物理线索(physical cues)以及社会线索(social cues)的缺失是否从根本上强化了社群内部的民主性。这一议题随着层出不穷的社交媒体类型变得更为复杂。在新兴的社交互动平台上,媒体内容不仅可以与完全匿名的陌生人分享,还可以与关系一般的熟人或是生活中的亲密好友共享。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以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Social Identity Model of Deindividuation Effects,SIDE)和自我构念(Self-construal)为理论基础,以拼趣为研究平台,利用实验法检验了拼趣用户对于画面的选择是否会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本研究重点探讨了不同层次的个人信息披露(person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成员认同感(group identification)、信息处理集中度(impersonal task-focus)、和信息处理忧虑度(evaluation concern)这四个变量在从众效应中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对220个实验对象进行数据分析,该研究肯定了信息处理集中度和信息处理忧虑度的统计显著性,并对研究发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 从众心理 个人信息披露 信息处理集中度 信息处理忧虑度
原文传递
网络情境中去个性化现象浅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椿阳 杨鹏 李春莉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8-50,共3页
去个性化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情境中的去个性化现象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章首先分析了网络情境中去个性化产生的条件,然后着重分析了网络情境中去个性化状态下个体的表现和行为特点,最... 去个性化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网络情境中的去个性化现象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章首先分析了网络情境中去个性化产生的条件,然后着重分析了网络情境中去个性化状态下个体的表现和行为特点,最后探讨了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情境中去个性化现象,以减少其消极影响和发挥其积极影响,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匿名 个性化
下载PDF
网络恶意传播的个体心理探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忆春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43-148,共6页
恶意传播是近年来在网络传播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并泛滥成为一种网络诋毁文化,甚至形成具有杀伤性目的的网络战略。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编辑的刻意为之的作用是显见的。网络与现实环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行为主体的匿名性,在一个具有道德... 恶意传播是近年来在网络传播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并泛滥成为一种网络诋毁文化,甚至形成具有杀伤性目的的网络战略。在这个过程中,网络编辑的刻意为之的作用是显见的。网络与现实环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行为主体的匿名性,在一个具有道德与伦理共同约定的接受氛围中,适当的或者与受众接受情感方向一致的恶意传播就易于被放大、再传播和完全接受。网络恶意传播一般刻意为之,以追求"尖叫效应"。这类恶意传播,有时不尽是个体私媒体的传播,除了个人外,许多媒体(包括主流网站)也会根据自己的政治或商业目的,通过制造新闻热点议题,操纵公众眼球,达到恶意传播的目的。由此可见,网络的社交匿名性给网络使用者提供了不用顾忌后果而任意宣泄的途径,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的心理呈现出明显的去个性化和去抑制性特点,这是网络恶意传播的重要原因。网络编辑应该注重对于恶意传播的管理,而不是参与再传播;网络编辑可以通过加强对网络传播者的道德教育、培养健康人格,规范网络传播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实行分众传播等办法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恶意传播 网络编辑 个体心理 个性化 抑制性 分众传播 小众传播
下载PDF
普通高校公体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贺 《浙江体育科学》 2007年第5期115-117,共3页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分析了普通高校公体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结果表明:普通高校公体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状况比较严重;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3个维度存在教龄、性别和职称差异,教龄越长,情感衰竭越严重,成就感越高;...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分析了普通高校公体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结果表明:普通高校公体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状况比较严重;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3个维度存在教龄、性别和职称差异,教龄越长,情感衰竭越严重,成就感越高;中级以下职称情感衰竭程度和成就感均低于高级职称;女性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程度轻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体教师 职业倦怠 情感衰竭 个性化 成就感
下载PDF
足球比赛中观众的去个性化行为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宏伟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8年第4期20-22,共3页
足球比赛中观众的暴力行为属于去个性化的研究范畴。观众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表现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为匿名诱因、责任分散、本我的释放、群体的同一性等原因强化了观众的去个体化行为发生。应该从体育比赛门票采用实名制、减少群... 足球比赛中观众的暴力行为属于去个性化的研究范畴。观众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表现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为匿名诱因、责任分散、本我的释放、群体的同一性等原因强化了观众的去个体化行为发生。应该从体育比赛门票采用实名制、减少群体内个体的匿名性、加强赛场的管理力度、加强立法、正确引导球迷文明看球等方面,对观众中的去个性化行为进行正确的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比赛 观众 个性化 观众暴力
下载PDF
医学活动中的去人性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锦亚 魏镜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16-220,共5页
在人们日常争吵中经常听到一句话"真不把人当人看",其出现于一个人感到被侮辱、被贬低或者受到不公正对待时,潜台词可能是指把人当"牲口""机器""工具""标本"等看待。这在心理学意义上就是一种"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 在人们日常争吵中经常听到一句话"真不把人当人看",其出现于一个人感到被侮辱、被贬低或者受到不公正对待时,潜台词可能是指把人当"牲口""机器""工具""标本"等看待。这在心理学意义上就是一种"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也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为人的特性的全部或部分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个性化 人格 职业耗竭 医患关系 以患者为中心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中momo群体的匿名行为研究
19
作者 焦婧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8期50-53,共4页
作为系统为新用户自动生成的默认昵称,momo们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文章通过网络民族志法辅以半结构化访谈法,对小红书与豆瓣平台“momo大军”群体匿名行为的研究发现,“momo大军”的群体匿名行为主要基于反连接、反规训与反驯化三... 作为系统为新用户自动生成的默认昵称,momo们似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言。文章通过网络民族志法辅以半结构化访谈法,对小红书与豆瓣平台“momo大军”群体匿名行为的研究发现,“momo大军”的群体匿名行为主要基于反连接、反规训与反驯化三个心理动机,以及momo现象可能带来信息真实性、情感膨胀表达及网络暴力等隐忧。因此把握好匿名性的自由与规范之间的边界与底线,在自由发表言论和维护网络环境之间寻找平衡点,始终是构建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应有之义,需要用户、平台、法律三方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匿名行为 momo群体 隐私保护 个性化 网络自由与规范
下载PDF
网络文化对青年道德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盟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对时代的精神状况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对青年的道德认知,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必须承认网络的虚拟化也引发了当代青年道德行为的异化。对此,我们要积极面对,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方...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对时代的精神状况发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对青年的道德认知,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必须承认网络的虚拟化也引发了当代青年道德行为的异化。对此,我们要积极面对,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借助新闻媒体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媒进行有机结合,同时还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更有效地约束青年网民的不良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 青年道德 个性化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