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庆召 李国新 +2 位作者 罗专溪 张娴 颜昌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9-875,共7页
研究了厦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Cd,Hg和As和16种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Cu,Pb和As平均含量均介于效应浓度区间低值(ERL)和效应浓度区间中值(ERM)之间,而大多数站位Zn,Cr,Cd和Hg平均含量则低于ERL... 研究了厦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Cd,Hg和As和16种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Cu,Pb和As平均含量均介于效应浓度区间低值(ERL)和效应浓度区间中值(ERM)之间,而大多数站位Zn,Cr,Cd和Hg平均含量则低于ERL值;(2)沉积物多环芳烃(PAHs)以石油或油料燃烧来源为主,PAHs的总量远低于ERL值(4000μg.kg-1);(3)重金属与低环PAHs相关性显著,易发生交互作用;(4)利用沉积物平均效应区间中值商法(mERM-Q)进行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发现,筼筜湖表层沉积物对海洋底栖生物可能存在较强的生物毒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多环芳烃 沉积物 生态风险评价 厦门
下载PDF
厦门湾海滩微塑料污染特征 被引量:31
2
作者 刘启明 梁海涛 +2 位作者 锡桂莉 胡欣 葛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7-1221,共5页
以厦门湾6个典型海滩为工作区,分析海滩微塑料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①厦门湾6个海滩的微塑料丰度数据范围介于(28. 1±9. 4)~(312. 7±35. 2) n·kg^(-1)之间.②厦门湾海滩微塑料分为碎片类、发泡类、薄膜类和纤维类等4种... 以厦门湾6个典型海滩为工作区,分析海滩微塑料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①厦门湾6个海滩的微塑料丰度数据范围介于(28. 1±9. 4)~(312. 7±35. 2) n·kg^(-1)之间.②厦门湾海滩微塑料分为碎片类、发泡类、薄膜类和纤维类等4种类型.各站位点均以碎片类和发泡类为主,占总数量的80%左右,薄膜类和纤维类所占比例较少.③厦门湾海滩粒径<1 mm的微塑料占最大比例,超过60%.粒径为1~3 mm和3~5 mm的微塑料所占比例较小.④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认厦门湾海滩微塑料碎片类和纤维类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发泡类和薄膜类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⑤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大部分微塑料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带有明显裂痕.整体而言,厦门湾海滩微塑料污染处于中等偏下的程度,陆源污染是厦门湾海滩微塑料污染的最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海滩 微塑料 丰度 污染
原文传递
海湾资源开发的累积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林桂兰 左玉辉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2-440,共9页
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了地形地貌环境、水动力环境、水质和沉积质量环境、生物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以及对灾害的潜在诱发效应共六大类作为海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指示因子;然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对各指示因子的累积效应... 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了地形地貌环境、水动力环境、水质和沉积质量环境、生物生态环境、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以及对灾害的潜在诱发效应共六大类作为海湾资源开发累积生态效应的指示因子;然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对各指示因子的累积效应深入分析;最后应用灰色评估模型对海湾常见资源开发类型的累积生态影响效应进行赋值评估。结果表明,六大类指示因子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累积效应与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海湾资源开发利用的累积生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海湾资源与环境体系的结构,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破碎,影响了自然海湾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最终将影响沿海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开发利用强度较大的海湾,借鉴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理念,布局合理的生态源、生态嵌块、生态廊道,防止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加大而导致海域生态沙漠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开发 累积生态效应 灰色评估 厦门
下载PDF
厦门湾潮、余流及其对泥沙、污染物质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陈金泉 傅子琅 +3 位作者 何发祥 柯雪惠 刘敏士 尤清美 《台湾海峡》 CAS 1985年第1期16-20,共5页
随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发展,如何合理迅速地开发利用厦门湾,已成为厦门市急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其中,港口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等等无不与潮、余流情况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潮、余流的调查研究是关系到厦... 随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发展,如何合理迅速地开发利用厦门湾,已成为厦门市急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其中,港口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等等无不与潮、余流情况密切相关。由此可见,潮、余流的调查研究是关系到厦门湾开发利用的基本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流 污染物质 海堤 惯性流 海塘 堤防 物质迁移 厦门 泥沙
下载PDF
1989~2010年间厦门湾滨海湿地人为干扰影响评价及景观响应 被引量:28
5
作者 陈鹏 傅世锋 +2 位作者 文超祥 吴海燕 宋志晓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201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选择厦门经济特区成立后的2个关键时段为监测期,利用1989~2010年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建立了3个时间节点的厦门湾湿地与非湿地景观类型数据库.基于景观生态学与地统计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人为干扰度及其动态模型,评价了过去22a间滨海湿地... 选择厦门经济特区成立后的2个关键时段为监测期,利用1989~2010年的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建立了3个时间节点的厦门湾湿地与非湿地景观类型数据库.基于景观生态学与地统计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人为干扰度及其动态模型,评价了过去22a间滨海湿地人为干扰影响及其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景观格局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厦门湾滨海湿地退化程度不断加剧.自然湿地的面积从1989年的275.82 km2降至2010年的238.60 km2;非湿地从1989年的590.61 km2上升至2010年的637.09 km2.在城市化不同阶段,滨海湿地经历着从以向人工湿地转化为主,过渡到以向非湿地转化为主的过程.干扰度及其动态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城市空间拓展模式与人为干扰影响的空间响应关系.人为干扰影响正逐渐扩大其规模和强度,并且呈现出由陆地向海洋扩展的趋势.在第一时段,环西海域海岸线成为厦门城市化空间发展的重要方向,滨海湿地资源空间成为城市化扩展、海水养殖业占用的重要目标.在第二时段,人为干扰度变化的高值区已经沿着海岸线向东部转移,形成了新的干扰带;中高值区在整个区域蔓延,滨海湿地资源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干扰度动态变化高值区是滨海湿地退化最显著的区域,也是未来进行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边缘密度、斑块密度与分离度综合起来能较好地反映出景观格局信息与人为干扰之间响应关系.研究区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景观异质性程度升高,景观破碎度增大.非湿地景观类型逐渐居于主导地位,滨海湿地的优势景观控制力下降.人为干扰已成为厦门湾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滨海湿地 人为干扰度 半方差函数 景观响应 厦门
下载PDF
河口区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三维荧光光谱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6
作者 韩宇超 郭卫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46-1653,共8页
结合在厦门湾九龙江口的现场调查与实验室分析,对目前河口区CDOM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分析的一些影响因素(主要是离子强度、浓度效应、不同孔径滤膜过滤)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DOM的EEMS与样品... 结合在厦门湾九龙江口的现场调查与实验室分析,对目前河口区CDOM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分析的一些影响因素(主要是离子强度、浓度效应、不同孔径滤膜过滤)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DOM的EEMS与样品中离子强度关系不大,说明在河口区河海水混合过程中,仅仅由于水体盐度的变化不会造成CDOM光学特征的明显变化.河端CDOM的荧光强度随物理稀释倍数的增大成相应比例的减小,稀释对EEMS的影响仅仅体现在荧光强度上,显示河口区的CDOM样品不存在荧光淬灭效应.九龙江口河流端样品中共含有类腐殖质(C、A)及类蛋白质(T1、T2)4种荧光团,随着混合样品中海水体积分数的增大,样品荧光强度逐渐降低,代表海洋来源的类腐殖质荧光峰M逐渐显露,T1峰逐渐高于A峰.这说明从河端至外海CDOM的组成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来源上逐渐完成了以陆源为主到海源为主的转变;性质上逐渐完成了以类腐殖质荧光团为主到类蛋白质荧光团为主的转变.在中、高盐度区,0.2μm的Millipore聚碳酸酯滤膜可以很好地去除水体散射对EEMS的干扰,EEMS(0.2μm)比EEMS(0.7μm)更为规则,各峰的显示更加清晰,不同荧光基团的划分更加容易.无论高、中、低盐度站位,0.7μm滤膜过滤的样品,其CDOM荧光强度都要略高于0.2μm滤膜过滤的样品,2种不同孔径滤膜过滤对CDOM荧光测定带来的差异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河口 厦门
下载PDF
厦门湾富营养化程度趋势变化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林辉 张元标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7-355,共9页
本文根据2003~2006年厦门湾水质调查资料,研究了水体中化学耗氧量(COD)、溶解态无机氮(DIN)和磷酸盐(PO4^3--P)的含量分布及该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a来,厦门湾COD平均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水体的DIN和PO4... 本文根据2003~2006年厦门湾水质调查资料,研究了水体中化学耗氧量(COD)、溶解态无机氮(DIN)和磷酸盐(PO4^3--P)的含量分布及该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a来,厦门湾COD平均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水体的DIN和PO4^3-P平均含量呈增加趋势、厦门湾水体中平均N/P大于16,主要表现为磷限制特征,而马銮湾海区则表现为“丰磷”状态.厦门湾水体富营养化指数由1.1增加至5.4,增加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趋势变化 厦门
下载PDF
厦门湾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光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猛 郭卫东 +2 位作者 夏恩琴 韩宇超 胡明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4,共6页
研究了厦门湾九龙江河口区、西海域、同安湾及东侧水道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吸收特性,分析了CDOM的河口行为,并讨论了CDOM光吸收特性与其荧光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厦门湾表层海水CDOM光吸收系数a(355)的水平分布表现为... 研究了厦门湾九龙江河口区、西海域、同安湾及东侧水道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光吸收特性,分析了CDOM的河口行为,并讨论了CDOM光吸收特性与其荧光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厦门湾表层海水CDOM光吸收系数a(355)的水平分布表现为河口区最高、东侧水道最低、西海域和同安湾介于两者之间,底层水a(355)的分布与表层基本相似,表明陆源河流输入是厦门湾CDOM的主要来源;a(355)的垂直分布为表层高于底层,主要受水文和生物因素控制。厦门湾表层水CDOM光谱斜率S的平均值介于0.014—0.018nm-1,但河口低盐度区S值较小,反映陆源腐殖质的影响。a(355)在河口混合中呈保守行为,表明CDOM具有良好的保守性质。CDOM的吸收系数a(355)与其荧光强度之间表现为较好的相关关系,指示可以用灵敏度更高的荧光方法来研究CDOM的分布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 吸收系数 光谱斜率 荧光 厦门
下载PDF
围(填)海工程对厦门湾潮流动力累积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陆荣华 于东生 +1 位作者 杨金艳 顾静媛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利用2007年厦门湾岸线和地形,对数学模型的参数进行验证,在验证结果达到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对厦门湾5个典型历史时期岸线和地形下的潮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期间围(填)海工程对厦门湾潮流动力的累积影响.到2009年... 利用2007年厦门湾岸线和地形,对数学模型的参数进行验证,在验证结果达到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对厦门湾5个典型历史时期岸线和地形下的潮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不同期间围(填)海工程对厦门湾潮流动力的累积影响.到2009年,通过嵩鼓断面和厦鼓断面的潮量分别减少了54.9%和24.5%,而通过同安湾湾口断面的潮量减少了23.7%.围(填)海工程对厦门湾湾内流速大小的影响比较明显,厦门西海域和同安湾海域的主要航道及湾口流速变化尤为明显.嵩鼓水道流速减少了40%以上,厦鼓水道流速减少了20%以上.结果表明:由于诸多围(填)海工程建设,致使海域面积大量缩小,进而引起了厦门湾纳潮量显著减少,潮流动力条件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潮流 围(填)海工程 厦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厦门湾海域营养盐时空分布与富营养化状况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欧阳玉蓉 王翠 +1 位作者 李青生 蒋金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88-93,共6页
根据2010年8月厦门湾海水水质监测资料,阐述氮磷营养盐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厦门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厦门湾表层COD、DIN和 PO4-P分布趋势大致从厦门西海域、马銮湾和九龙江口向湾外递减;相关性分析说明调查海域... 根据2010年8月厦门湾海水水质监测资料,阐述氮磷营养盐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并探讨厦门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厦门湾表层COD、DIN和 PO4-P分布趋势大致从厦门西海域、马銮湾和九龙江口向湾外递减;相关性分析说明调查海域COD、DIN和PO4-P主要来源是厦门湾沿岸陆源排放和九龙江河流营养盐的输入;COD、PO4-P与N H4-N的来源可能相同,有着相似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而NO3-N可能主要来源于九龙江。厦门湾的N/P值变化范围为2.26~117.30,其中九龙江口、东南部海域和大嶝海域的大部分地区的 N/P均大于16,从N/P值来看,营养盐结构为磷限制。而西海域北部、同安湾和马銮湾则属于氮限制海域。厦门湾海域富营养化指数(E )范围为0.013~118.168,马銮湾、西海域北部和高集海堤附近海域的富营养化指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营养盐 N P值 富营养化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九龙江口CDOM的荧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郭卫东 夏恩琴 +3 位作者 韩宇超 吴芳 李猛 吴易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9-357,共9页
利用荧光光度计对2001—2003年期间九龙江口4个航次水样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荧光性质、荧光强度的分布与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河口行为进行了分析,同时与厦门岛周边海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输入九龙江口... 利用荧光光度计对2001—2003年期间九龙江口4个航次水样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荧光性质、荧光强度的分布与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河口行为进行了分析,同时与厦门岛周边海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输入九龙江口的CDOM荧光强度季节变化明显,夏高(17.16QSU)冬低(5.73QSU)。所有站位表层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底层,与河口区垂直分层一致。南支CDOM荧光强度随盐度的变化率高于北支,说明九龙江河水主要沿河口南岸入海。4个航次CDOM荧光强度都呈保守混合趋势,但观测到CDOM表观荧光效率随盐度增加而降低,暗示在低盐度区可能有胡敏酸的絮凝沉降。厦门周边海域CDOM荧光强度以西海域北部最高,西海域南部和同安湾次之,厦门东侧水道最低。各水域表层CDOM荧光强度与盐度均呈反相关关系,但不同水域回归曲线的斜率有差异,九龙江口、厦门西海域南部及厦门东侧水道三个海域具有同一相关趋势线,表明西海域南部和东侧水道主要受九龙江水输入控制,而西海域北部有不同的趋势线,这主要受污水输入的影响,由此很好地证实了CDOM的水团示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可溶有机物 荧光强度 河口行为 九龙江口 厦门
下载PDF
厦门湾底栖生物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与环境意义 被引量:15
12
作者 石谦 郭卫东 +3 位作者 胡明辉 杨逸萍 吴玉梅 弓振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7-94,共8页
用ICP-MS法测定了厦门湾及邻近海域底栖大型藻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中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研究了底栖生物稀土元素的组成及其分布与生态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大型藻类稀土含量介于0 780~49 1μg/g,其中绿藻类的稀土总量最高,平均为24 3... 用ICP-MS法测定了厦门湾及邻近海域底栖大型藻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中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研究了底栖生物稀土元素的组成及其分布与生态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大型藻类稀土含量介于0 780~49 1μg/g,其中绿藻类的稀土总量最高,平均为24 3μg/g.软体动物稀土元素含量在0 365~21 6μg/g,以双壳类的稀土总量最高,平均为12 9μg/g.节肢动物稀土元素含量最低,范围是0 154~0 807μg/g.各类底栖生物的稀土配分特征总体上都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的富集,其中铈、镧、钕在总稀土元素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多数底栖生物的北美页岩归一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具4分组效应,但不同类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底栖生物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分布模式表现出种类之间及地理分布上的差异,这对生态环境监测中种类的选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 稀土元素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厦门
下载PDF
厦门湾城市化过程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调控 被引量:13
13
作者 林桂兰 左玉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首先剖析城市化过程PRED演变的“五律协同”原理和PRED演变轨迹的数学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湾地区城市化过程PRED演变的“六位一体”宏观调控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和灰度评估模型;然后从规划的角度设计海湾地区“六位一体”的调控方案... 首先剖析城市化过程PRED演变的“五律协同”原理和PRED演变轨迹的数学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海湾地区城市化过程PRED演变的“六位一体”宏观调控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和灰度评估模型;然后从规划的角度设计海湾地区“六位一体”的调控方案框架,通过“六位一体”指标的评估和调控,确保海湾地区PRED遵循“五律协同”原理有序协调地演进;最后以厦门海湾为例。厦门城市已进入较高级的发展阶段,第一产业已基本为第二、第三产业所替代,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当密集,湾内有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等海洋珍稀物种,还有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海洋生态湿地;经分析评估,其城市化过程PRED演变“六位一体”的灰度值为75.725;保持PRED协调演进应加强调控的主要方面是:保护重要的生态源和海陆之间的生态廊道、防止深水港口岸段和航道的淤积、“控源导流”缩减陆源污染、塑造海湾特色景观和岛链景观、保持港口航运业和滨海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并选择性地发展临海工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D调控 城市化过程 地区 厦门
下载PDF
厦门湾有色溶解有机物光漂白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程远月 郭卫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90-993,共4页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研究了厦门湾九龙江河口中、低盐度区表层水样中有色溶解有机物在秋季天然太阳辐照下的光化学漂白。结果表明,光漂白未引起水样中类腐殖质(C,A,M)和类蛋白质(T...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研究了厦门湾九龙江河口中、低盐度区表层水样中有色溶解有机物在秋季天然太阳辐照下的光化学漂白。结果表明,光漂白未引起水样中类腐殖质(C,A,M)和类蛋白质(T,B)荧光峰位置的移动。5个峰的荧光强度均随辐照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其中低盐度水样的降低幅度更大,并以指示陆源河流输入的特征荧光峰C的光漂白程度最大。根据漂白速率可将各荧光团区分出易漂白和难漂白两类组分。光漂白导致T、C峰及A、C峰之间的荧光强度比值增加,说明光漂白可引起海水中溶解有机物性质的明显改变,并且也是近海类蛋白质荧光相对类腐殖质荧光占优势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对于探究陆源有机物在近海的转化及去除过程以及海洋光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物 光漂白 三维荧光光谱 厦门
下载PDF
厦门湾黄鳍鲷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13
15
作者 江兴龙 黄永春 +4 位作者 黄良敏 郑伟刚 翁忠钗 熊萍 刘骑绮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161-166,共6页
采用黄鳍鲷挂牌标志放流和流刺网探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厦门湾黄鳍鲷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于2011年在厦门五缘湾增殖放流97万尾黄鳍鲷苗种,其中放流标志黄鳍鲷苗种15 036尾.结果表明,一年标志鱼回捕率为0.612%;放流标志鱼主要回捕海域... 采用黄鳍鲷挂牌标志放流和流刺网探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厦门湾黄鳍鲷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于2011年在厦门五缘湾增殖放流97万尾黄鳍鲷苗种,其中放流标志黄鳍鲷苗种15 036尾.结果表明,一年标志鱼回捕率为0.612%;放流标志鱼主要回捕海域为厦门湾大离浦屿—后田—刘五店—欧厝—小嶝岛邻近海域;放流黄鳍鲷在海区的生长情况良好,平均生长速度约0.56 g/d;经1 a时间,放流黄鳍鲷平均尾重约0.27 kg,形成资源量约263 t,形成捕捞产量约1.61 t;从2006到2011年每年进行增殖放流,结果使厦门湾黄鳍鲷种群的相对资源量比例提高了约3.83%.表明,黄鳍鲷增殖放流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增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鳍鲷 标志 放流 厦门
下载PDF
厦门湾沉积物中有害有毒甲藻休眠孢囊及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潜在危害 被引量:11
16
作者 蓝东兆 方琦 +1 位作者 顾海峰 李超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3-457,i005,共6页
本工作通过分析厦门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甲藻休眠孢囊,发现了1种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休眠孢囊,及两种有害甲藻休眠孢囊: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具刺膝沟藻(Gonyaulaxspinifera).对塔玛亚历山大藻进行... 本工作通过分析厦门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甲藻休眠孢囊,发现了1种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休眠孢囊,及两种有害甲藻休眠孢囊: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具刺膝沟藻(Gonyaulaxspinifera).对塔玛亚历山大藻进行了培养,并初步研究了该藻的毒性及贝类对其毒素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沉积物中的塔玛亚历山大藻是有毒的.它的较适宜生长环境条件是:水温20~25℃,盐度为25~30,光照度为3000~5000lx.塔玛亚历山大藻在每年的4月26日至6月10日、10月11日至11月20日可能会形成有害藻华,危害厦门海域的海洋生物并可能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眠 甲藻 孢囊 生长环境 贝类 水温 毒素 塔玛亚历山大藻 厦门 厦门海域
下载PDF
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动力响应 被引量:12
17
作者 左书华 韩志远 +1 位作者 赵洪波 杨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79,共6页
根据2008年9月采集的九龙江口-厦门湾大范围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收集到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研究九龙江口-厦门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同时在应用GSTA模型对沉积物进行输运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该区域泥沙运移趋势.结果表明:九龙江口... 根据2008年9月采集的九龙江口-厦门湾大范围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收集到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研究九龙江口-厦门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同时在应用GSTA模型对沉积物进行输运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该区域泥沙运移趋势.结果表明: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沉积类型较多,主要以黏土质粉砂为主,显示出该区域以细颗粒物质沉积为主的沉积特性,同时不同区域沉积物分布特征又略有差异,揭示了九龙江口-厦门湾各海区沉积物颗粒的粗细、水动力条件以及沉积环境的不同.应用GSTA模型对表层沉积物运移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九龙江径流的物质一部分在九龙江口受到潮流作用沉积,一部分通过厦门湾口往外海输运,还有少量在涨潮流的作用下进入厦门西海域,该趋势与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江口 厦门 表层沉积物 粒度特征 动力响应
下载PDF
海洋CDOM光吸收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韩宇超 郭卫东 程远月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本文结合在厦门湾的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对目前海洋CDOM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从空白扣除、吸收系数和光谱斜率S值的估算方法、不同粒径滤膜对CDOM光学性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河口混合过程中S值理论保守行为的判断进行了分析.结... 本文结合在厦门湾的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对目前海洋CDOM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从空白扣除、吸收系数和光谱斜率S值的估算方法、不同粒径滤膜对CDOM光学性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就河口混合过程中S值理论保守行为的判断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定水样时,应以过滤后的纯水作为空白.CDOM的吸收系数应进行校正以消除样品中非CDOM信号的影响.进行CDOM的S值估算时,不论是高浓度的河流端还是低浓度的海端水样,当波长范围相同时,非线性回归所得S值均大于线性回归.当波长范围不同时,对任何一种回归方法,S值随长波区成分增多而降低,线性回归方法其降低程度尤其明显.总之波长范围对非线性回归处理的影响很小,S值通过对校正后的吸收系数进行非线性回归处理,同时波长范围选300~500nm较为适宜.决定河口混合时S值变化的因素不仅仅是河海两个端元CDOM的S值,还有它们CDOM浓度的相对大小.滤膜对近海Ⅱ类水域CDOM光吸收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以采用0.2μm左右的滤膜过滤水样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CDOM 光吸收 光谱斜率 调查分析 厦门
下载PDF
福建厦门湾和东山湾海域柳珊瑚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晖 李秀保 +3 位作者 练健生 杨剑辉 李元超 邹仁林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8,共7页
2005年7月,分别对福建厦门湾和东山湾海域柳珊瑚进行了调查,厦门湾共得到柳珊瑚9种,分别属于4科7属,东山湾共得到柳珊瑚8种;其中中国新记录属两个,冷柳珊瑚属(Iciligorgia)和弱柳珊瑚属(Leptogorgia).根据柳珊瑚群体颜色及骨针的形态学... 2005年7月,分别对福建厦门湾和东山湾海域柳珊瑚进行了调查,厦门湾共得到柳珊瑚9种,分别属于4科7属,东山湾共得到柳珊瑚8种;其中中国新记录属两个,冷柳珊瑚属(Iciligorgia)和弱柳珊瑚属(Leptogorgia).根据柳珊瑚群体颜色及骨针的形态学特征系统地阐述了福建厦门湾和东山湾海域柳珊瑚的系统分类关系.研究表明厦门湾和东山湾柳珊瑚在物种多样性和个体大小方面较为相似,在较强海流的海域柳珊瑚生长较好,资源量也比较丰富.本研究结合国际上最新的柳珊瑚分类系统,对国内原有的分类系统做了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珊瑚 系统分类 物种多样性 分布 厦门 东山
下载PDF
厦门湾常风浪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20
作者 林毅辉 潘伟然 +1 位作者 张国荣 马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8-301,共4页
通过采用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型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实现厦门湾常风浪场的数值模拟.先分别计算平潭、崇武、东山3个海洋观测站16个风向的多年平均风场,实现台湾海峡常风浪场的数值模拟,再将模拟结... 通过采用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型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实现厦门湾常风浪场的数值模拟.先分别计算平潭、崇武、东山3个海洋观测站16个风向的多年平均风场,实现台湾海峡常风浪场的数值模拟,再将模拟结果嵌套入厦门湾,根据实测风场,进行厦门湾常风浪场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厦门湾常风浪场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风的作用,二是从台湾海峡传进港湾的波浪.厦门湾湾口的有效波高和有效周期均大于湾顶.在主风向风作用下,湾口区有效波高可达1.8 m,有效周期可达6 s,湾顶则约为0.2 m和2.1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N 厦门 常风浪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