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楼梦》电视连续剧评论综述 被引量:9
1
作者 胡开敏 《红楼梦学刊》 1987年第4期221-231,共11页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已然息屏,这部长达三十六集的电视巨制的推出,再一次在全国上下掀起了“红学”热潮,街谈巷议争说红楼。据中央电视台一次抽样调查,仅春节期间试播,《红》剧前六集在北京地区的收视率就达62.92%,正式播放后上升到70...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已然息屏,这部长达三十六集的电视巨制的推出,再一次在全国上下掀起了“红学”热潮,街谈巷议争说红楼。据中央电视台一次抽样调查,仅春节期间试播,《红》剧前六集在北京地区的收视率就达62.92%,正式播放后上升到70%。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 评论者 评论文章 中国电影 原著精神 中央电视台 收视率 人物形象塑造 电视艺术 红楼梦
原文传递
从《白鹿原》改编看电影与文学的非良性互动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宜君 高涵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71-74,共4页
从小说《白鹿原》到改编成电影《白鹿原》,时间相隔19年。在电影《白鹿原》中,由于改编者的急功近利、理解偏差与原作者迁就、失语,因而出现忽视原著精神内核、审美价值的非良性互动现象。电影改编应坚持对文学原著精神内核的尊重与借鉴... 从小说《白鹿原》到改编成电影《白鹿原》,时间相隔19年。在电影《白鹿原》中,由于改编者的急功近利、理解偏差与原作者迁就、失语,因而出现忽视原著精神内核、审美价值的非良性互动现象。电影改编应坚持对文学原著精神内核的尊重与借鉴,文学也应坚守以保有艺术独创性为前提的良性互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电影改编 影视与文学互动 原著精神
下载PDF
清新流畅 达意传神——评张经浩先生的译作《爱玛》 被引量:3
3
作者 左自鸣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1-34,共4页
在奥斯汀的小说中,《爱玛》是艺术上最为成熟的一部,它结构精巧,妙趣横生,喜剧气氛笼罩全书,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早在四十年代,刘重德教授就已经把它译成中文,外语界前辈罗皑岚教授以及吴景荣教授等都对其作了高度评价,认为“译文畅达,颇... 在奥斯汀的小说中,《爱玛》是艺术上最为成熟的一部,它结构精巧,妙趣横生,喜剧气氛笼罩全书,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早在四十年代,刘重德教授就已经把它译成中文,外语界前辈罗皑岚教授以及吴景荣教授等都对其作了高度评价,认为“译文畅达,颇能传达原著精神。”刘老的译本广为流传,受到读者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意传神 《爱玛》 人物形象 拘泥于原文 文学作品 原著精神 译本 译文 喜剧气氛 独立主格结构
原文传递
不是发展了原著,而是背离了原著——从影片“祝福”中祥林嫂砍门槛等问题谈起 被引量:4
4
作者 舒若 竹山 +1 位作者 孟蒙 刘超 《电影艺术》 1957年第4期9-11,共3页
影片“祝福”说明,把鲁迅先生的名著搬上银幕,是一件极其光荣同时也是极其艰巨的工作。剧本和影片的成就是无疑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不想全面地讨论这些问题,只想举出其中的几个人物,几个细节,拿来和原著相对照,试着探讨一下有... 影片“祝福”说明,把鲁迅先生的名著搬上银幕,是一件极其光荣同时也是极其艰巨的工作。剧本和影片的成就是无疑的,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我们不想全面地讨论这些问题,只想举出其中的几个人物,几个细节,拿来和原著相对照,试着探讨一下有关现实主义的问题。必须声明:在我们所谈的问题中,有的早有人提出过了,但或者因为论点上有根本的分歧,或者论点虽无不同,但提出问题的角度和分析问题的深度有所不同,仍然禁不住要谈一谈。我们想,这对如何正确地对待鲁迅先生名著的改编工作,也许不无好处的吧。首先从祥林嫂砍门槛这个问题谈起。这在剧本和影片中是一个有关祥林嫂性格发展的关键性细节,并且曾被某些评论家视为剧作者对原著的创造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祥林嫂 现实主义 原著精神 鲁迅 影片 典型性格 背离 名著 创造性发展 成就
原文传递
舞诗弄情──漫谈编导舞剧《边城》 被引量:2
5
作者 谢晓泳 王小元 王瑞仪 《舞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2-23,共2页
舞诗弄情──漫谈编导舞剧《边城》谢晓泳,王小元,王瑞仪很久以前就读了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很久以前就有了这样一个冲动:舞剧──《边城》!沈老先生笔下的《边城》,写的是二十世纪初叶湘西一小镇的人与事。时至今日,... 舞诗弄情──漫谈编导舞剧《边城》谢晓泳,王小元,王瑞仪很久以前就读了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很久以前就有了这样一个冲动:舞剧──《边城》!沈老先生笔下的《边城》,写的是二十世纪初叶湘西一小镇的人与事。时至今日,在那墨山黛水间仍可见民风古朴,人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舞剧编导 沈从文 表情语 翠翠 舞蹈艺术 时空布局 原著精神 章回小说 散文诗
原文传递
忠于原著 有所创造——鲁迅作品电影改编座谈会纪实 被引量:3
6
《电影艺术》 1981年第10期21-26,43,共7页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为此,电影艺术工作者们怀着对鲁迅先生崇敬的心情,根据鲁迅的小说改编、摄制了《伤逝》、《药》等影片。为了探讨把鲁迅先生的作品搬上银幕的成败得失,八月十一日—...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为此,电影艺术工作者们怀着对鲁迅先生崇敬的心情,根据鲁迅的小说改编、摄制了《伤逝》、《药》等影片。为了探讨把鲁迅先生的作品搬上银幕的成败得失,八月十一日——十三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子君 小说 原著精神 影片 电影改编 涓生 主题思想 个性解放 辛亥革命
原文传递
忠实原著前提下的名著改编——以巴金《家》的改编为个案 被引量:2
7
作者 金宏宇 原小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9-42,45,共5页
忠实原著是名著改编中的主流倾向。在改编名著时,应准确把握原著精神并对原著进行艺术形式方面的创造性转换。曹禺和吴天对巴金小说《家》进行话剧改编的成败,具有借鉴意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改编史上的典型个案。
关键词 名著 改编 巴金 《家》 原著精神 创造性转换 曹禺 吴天
下载PDF
谈《啼笑因缘》的影视改编艺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古耜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80-83,共4页
在近年来影视艺术对文学或戏剧作品的改编中,有两种艺术取向并非鲜见:一种取向是把原著视为经典,在改编中以忠实于原著为目的。用这种原则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固然较为准确完整地体现了原著精神,但却明显缺乏艺术改编应有的创造特征。另... 在近年来影视艺术对文学或戏剧作品的改编中,有两种艺术取向并非鲜见:一种取向是把原著视为经典,在改编中以忠实于原著为目的。用这种原则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固然较为准确完整地体现了原著精神,但却明显缺乏艺术改编应有的创造特征。另一种取向是在改编中仅把原著的题旨、情节、人物作为素材或触媒,而着重表现改编者的主体意识,全不受原著的限制,这样拍成的影视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啼笑因缘 影视改编 原著精神 影视艺术 影视作品 改编者 艺术途径 张恨水 准确把握 艺术追求
下载PDF
《包氏父子》从小说到电影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士杰 《电影艺术》 1984年第1期48-51,共4页
由谢铁骊编导、根据张天翼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包氏父子》。我认为是一部较为成功的改编影片。影片《包氏父子》的成功之处,在于编导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原著的精神,真实地再现并丰富了原著所反映的时代风貌和风土人情,丰富和深化了原著... 由谢铁骊编导、根据张天翼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包氏父子》。我认为是一部较为成功的改编影片。影片《包氏父子》的成功之处,在于编导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原著的精神,真实地再现并丰富了原著所反映的时代风貌和风土人情,丰富和深化了原著的人物形象,在保留原著艺术风格的同时,编导的艺术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张天翼的小说《包氏父子》写于一九三四年。作家用讽刺的笔法写了一个充满喜剧意味的悲剧。在公馆里做了三十年听差的老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风格 张天翼 影片 艺术个性 原著精神 人物形象 讽刺 三十年 改编 小包
原文传递
理性保护与良性发展——从昆剧的折子戏、缩编戏、改编戏谈起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建华 《艺苑》 2006年第8期4-10,共7页
关键词 良性发展 折子戏 上海昆剧团 改编本 缩编 创新 改编者 保护与发展 原著精神 理性
下载PDF
一次值得研究的尝试——谈影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改编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洛非 《电影艺术》 1982年第5期20-24,共5页
周克芹同志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分别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成两部同名电影,同期上映。这在我国电影史上是少见的,而且两厂都运用了自己编导、演员方面的优势,自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看了拍成的影片后,... 周克芹同志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分别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成两部同名电影,同期上映。这在我国电影史上是少见的,而且两厂都运用了自己编导、演员方面的优势,自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看了拍成的影片后,我感到的是:各具特色,都有不足。从改编角度看,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一我读过周克芹、肖穆同志发表在去年一月《电影新作》上的电影文学剧本。作为一个文学剧本,读起来使人感到是一种艺术享受。它忠实于原著,并且弥补了原著艺术上的某些不足,故事情节比较完整,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教训 改编者 周克芹 影片 原著精神 长篇小说 电影制片厂 电影史 电影文学剧本 情节比较
原文传递
名著的关键情节不能改——谈电视连续剧《风雪夜归人》的改编 被引量:1
12
作者 佟婷 《当代电视》 1999年第6期46-47,共2页
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剧,通过大众媒体传播到千家万户,让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领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感受其丰富的艺术底蕴,实在是难得的艺术享受。名著改编可以在充分开掘原著主题思想的前提下,增添新人物、新情节,可以深入细腻地展现错... 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剧,通过大众媒体传播到千家万户,让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领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感受其丰富的艺术底蕴,实在是难得的艺术享受。名著改编可以在充分开掘原著主题思想的前提下,增添新人物、新情节,可以深入细腻地展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及其微妙的心理、情感变化,甚至可以大幅度扩充剧作容量,但是其中表现原著基本精神的关键性情节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否则将会淹没或损害原著的艺术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雪夜归人》 原著精神 改编本 电视连续剧 名著改编 王新 关键性情节 电视剧 吴祖光 艺术底蕴
原文传递
封面设计的角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雪华 《编辑之友》 1985年第4期98-104,共7页
画家的笔只有一个倾刻莱辛封面设计是构成装帧艺术的最根本元素之一。封面设计是表达原著精神的媒介。一旦从文学形象转化为视觉绘画形象,总要选择一个角度,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着眼处和入手处。一部内容丰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反... 画家的笔只有一个倾刻莱辛封面设计是构成装帧艺术的最根本元素之一。封面设计是表达原著精神的媒介。一旦从文学形象转化为视觉绘画形象,总要选择一个角度,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着眼处和入手处。一部内容丰富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反映在封面上设计家的入手处是一支烛光与一页稿子,从而引伸,展开遐想……。装帧艺苑,绚丽多彩。既有简洁鲜明,又有浑厚朴质;既有飘逸洒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面设计 设计者 设计角度 文学形象 装帧艺术 原著精神 外国文学作品 角度选择 人物形象 内容丰富
下载PDF
读《唐代的外来文明》札记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焓 《重庆社会科学》 1998年第1期41-43,共3页
美国汉学家薛爱华《谢弗》先生的名著《撒马尔罕的金桃》前不久被吴玉贵先成译成了汉文。为明快醒目起见,吴先生将译著更名为《唐代的外来文明》。对此,陈高华先生在序言中已予肯定。笔者也觉得将原书名如此变通后仍不失原著精神且有点... 美国汉学家薛爱华《谢弗》先生的名著《撒马尔罕的金桃》前不久被吴玉贵先成译成了汉文。为明快醒目起见,吴先生将译著更名为《唐代的外来文明》。对此,陈高华先生在序言中已予肯定。笔者也觉得将原书名如此变通后仍不失原著精神且有点睛之妙。——原作者薛爱华先生凭借雄厚的学问功底,使众多材料为我所用。书中正文部分体例明晰,内容丰繁,旁征博引,仅涉及的汉文史料就多达百种以上,而且大都驾御自如。注释部分同样能体现薛氏善于融合众长而又能独辟蹊径的治学特点;从中国的张星烺、向达到日本的白鸟库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文明 札记 汉学家 治学特点 汉文史料 白鸟库吉 原著精神 原作者 张星烺 日本
下载PDF
论冯小刚电影“与众不同”的改编艺术
15
作者 高涵 《艺苑》 2013年第3期66-68,共3页
长期以来,学界对冯小刚在电影改编上的贡献一直关注不多。实际上,冯小刚的改编电影至少在两个方面做出了独辟蹊径、别具一格的努力:第一、巧妙地将原著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从而对原著的精神内核进行了丰富与升华。第二、向原著中注入... 长期以来,学界对冯小刚在电影改编上的贡献一直关注不多。实际上,冯小刚的改编电影至少在两个方面做出了独辟蹊径、别具一格的努力:第一、巧妙地将原著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从而对原著的精神内核进行了丰富与升华。第二、向原著中注入浓厚的"冯氏温情"、为其铺垫上温暖的底色,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动观众、教育观众,并给予观众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冯小刚电影这种"与众不同"的改编艺术不仅奠定了冯小刚在中国影坛上独一无二的地位,也为中国的电影改编开辟了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刚 改编 与众不同 原著精神 时代精神 温情
下载PDF
读马王堆帛书《要》篇谈《易经》的若干问题
16
作者 谢宝笙 《船山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94-98,共5页
关键词 《易经》 马王堆帛书 《易传》 《易》 孔子 周文王 《损》 原著精神 《序卦传》 六十四卦
下载PDF
林黛玉之死如何安排才合情理?
17
作者 陆尚遵 《学术论坛》 1988年第4期76-77,共2页
要续好《红楼梦》,演好《红楼梦》,十分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对林黛玉之死怎样安排才合情理。既要符合曹氏原著精神,又要打动读者的心,确乎不易,目前争议较多的有三种情况。一是高氏续书的写法,让宝玉丢失了“通灵玉”,任由凤姐、贾母、王... 要续好《红楼梦》,演好《红楼梦》,十分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对林黛玉之死怎样安排才合情理。既要符合曹氏原著精神,又要打动读者的心,确乎不易,目前争议较多的有三种情况。一是高氏续书的写法,让宝玉丢失了“通灵玉”,任由凤姐、贾母、王夫人等采用“调包计”摆布,在同一时间内,一边是“苦绛珠魂返离恨天”,一边是“薛宝钗出阁成大礼”,宝钗怀着胜利者的喜悦坐上盼望已久的宝二奶奶的宝座。这样写一悲一喜,对比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著精神 戏剧 林黛玉 红楼梦 宝玉 王夫人 薛宝钗 续书 贾母 胜利者
下载PDF
正确地理解和评价“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一哲学命题
18
作者 刘嵘 《学术研究》 1980年第2期73-77,共5页
哲学界就如何理解和评价“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一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早在一九七四年,张江明同志就提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精辟概括和生动表述”,... 哲学界就如何理解和评价“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一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早在一九七四年,张江明同志就提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精辟概括和生动表述”,“既包括对世界总的看法的本体论,又包括正确反映物质世界的认识论”的看法,作为编写广东省高等院校哲学教材的指导思想。对此,我曾提出不同的意见。近一年多来,在讨论中又阅读了张江明同志写的《物质变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著精神 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力量 哲学命题 认识论 本体论 毛泽东同志 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周易》原著精神真相大白
19
作者 谢宝笙 《周易研究》 1993年第2期1-12,共12页
《易经》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历史和人生经历表达“易道”。所谓“易道”,就是这四千九百多字及六十四卦排列所表达的中心哲理,这个哲理由三个因素组合而成:一、波浪起伏原理;二、事物发展的连贯性或叫做因果性;三、世界总是不停地演化的,... 《易经》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历史和人生经历表达“易道”。所谓“易道”,就是这四千九百多字及六十四卦排列所表达的中心哲理,这个哲理由三个因素组合而成:一、波浪起伏原理;二、事物发展的连贯性或叫做因果性;三、世界总是不停地演化的,或叫做变易。要证实这就是原著的中心哲理并不太困难,作者已很有心地将它们同时安放在三个重要的地方:(一) 卦画的排列,(二) 卦爻辞中不同程度,不同吉凶方向的判断辞,(三) 卦爻辞中频繁出现的哲理警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原著精神 六十四卦 哲理 周文王 作者 主题思想 波浪 周武王 易道
下载PDF
《孙子兵法》邮票琐谈
20
作者 乐军 《上海集邮》 1996年第3期21-22,共2页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著作,怎样在邮票中体现出原著精神,正如邮票作者所说“其难度是相当大的”。然而,不少集邮爱好者看到邮票以后,对邮票的图案看不懂,集邮爱好者看不懂邮票图案。
关键词 《孙子兵法》 邮票 军事著作 原著精神 集邮 图案 公元前 孙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