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罪意识与忏悔意识的起源及宗教学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摩罗 《中国文化》 2007年第2期51-60,共10页
原罪意识与基督教的原罪论 中国学人论及原罪意识和忏悔意识时,总是把它放在基督教背景下来讨论,因为在我们的知识领域内,这是基督教哲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这种看法大致无错却又未必完全准确。在基督教哲学之中,这两个概念也有个... 原罪意识与基督教的原罪论 中国学人论及原罪意识和忏悔意识时,总是把它放在基督教背景下来讨论,因为在我们的知识领域内,这是基督教哲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命题。这种看法大致无错却又未必完全准确。在基督教哲学之中,这两个概念也有个发展过程。有人指出,《圣经》中并没有原罪概念,是奥古斯丁创造了“原罪”(peccatum originale)这个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罪意识 忏悔意识 教学分析 基督教哲学 起源 知识领域 《圣经》 原罪
下载PDF
论《传奇》 被引量:22
2
作者 于青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6-53,共8页
1943年的现代文学史上,应该毫不犹豫地记录下《传奇》的名字。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年应是“传奇”年。 当然,关于这一年应该大张旗鼓地记录下张爱玲《传奇》这本杰作的原由和意义,是需要时间和文明的演进来证实的。随着时间的流逝... 1943年的现代文学史上,应该毫不犹豫地记录下《传奇》的名字。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年应是“传奇”年。 当然,关于这一年应该大张旗鼓地记录下张爱玲《传奇》这本杰作的原由和意义,是需要时间和文明的演进来证实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正在证实这件“悬案”。《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传奇》 《金锁记》 女性解放 《红楼梦》 《倾城之恋》 女性文学 原罪意识 曹七巧 失落者
下载PDF
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的原罪意识 被引量:14
3
作者 宋剑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原罪”意识是曹禺早期戏剧创作的中心主题之一,同时也是他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曹禺早期的戏剧作品中,他不仅以艺术化的手法演绎了基督教文化的“原罪”理念,同时也将人性无法完全克服的根本弱点带入“原罪”意识中... “原罪”意识是曹禺早期戏剧创作的中心主题之一,同时也是他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曹禺早期的戏剧作品中,他不仅以艺术化的手法演绎了基督教文化的“原罪”理念,同时也将人性无法完全克服的根本弱点带入“原罪”意识中加以解剖,最终提出了人类灵魂拯救与自救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精神 侍萍 曹禹 周朴园 陈白露 原罪意识 艺术形象 原罪意识
原文传递
“忏悔”释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瑞成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5-91,共7页
文章从词源学入手 ,分析了基督教信仰之核心内容的“忏悔”行动之理念与结构 ,进而研究了“完全忏悔”与“不完全忏悔”之区分 ,以及围绕这个区分的神学论争及其现代性后果。
关键词 基督教 “忏悔”思想 词源学 教义思想 原罪意识
原文传递
希望是不可言说的──从竹内好的《鲁迅》谈鲁迅的文学精神(札记) 被引量:6
5
作者 吴俊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8-31,共4页
在我看来,竹内好的《鲁迅》无疑是同类著作中最能激发想像力的一本书,它虽然称得上是一部少见的潜思冥想之作,却并非是学者书斋中的从容产物,毋宁说,它诞生在一种最为动荡、不幸的时代和最为动荡、不幸的环境之中。竹内后来如此说... 在我看来,竹内好的《鲁迅》无疑是同类著作中最能激发想像力的一本书,它虽然称得上是一部少见的潜思冥想之作,却并非是学者书斋中的从容产物,毋宁说,它诞生在一种最为动荡、不幸的时代和最为动荡、不幸的环境之中。竹内后来如此说:……这本《鲁迅》对我来说,是值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学精神 竹内好 原罪意识 表现方式 价值信仰 鲁迅文学 终极性 绝对价值 宗教性
下载PDF
《求乞者》:先觉者的“罪感”——鲁迅《野草》解读之一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玉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4-76,92,共4页
《求乞者》也是指向鲁迅自我的,而非对于外在的社会现象的批判。这个自我首先是一个现实生存者,一个束缚于历史和现实关系中的具体而卑微的"角色",它源自于鲁迅的原罪意识,是其对人(自我)的相对性有限性的体味。但是诗人又不... 《求乞者》也是指向鲁迅自我的,而非对于外在的社会现象的批判。这个自我首先是一个现实生存者,一个束缚于历史和现实关系中的具体而卑微的"角色",它源自于鲁迅的原罪意识,是其对人(自我)的相对性有限性的体味。但是诗人又不甘于这种现实处境和现实角色,他以一种决绝的挑战姿态开始了某种"抵抗",并力图在这种抵抗中把握自我及其存在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生存者 原罪意识 抵抗
下载PDF
鲁迅精神与新批判主义 被引量:5
7
作者 邓晓芒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5期5-6,共2页
鲁迅精神与新批判主义邓晓芒谈人文精神和价值重建,绕不开一个“五四”,一个鲁迅。当前许多人对“五四”很反感,说鲁迅太偏激,以为可以用两三句话就把这段历史打发掉,回到传统去吃那些发霉的“资粮”,这未免太天真,也是中国文化... 鲁迅精神与新批判主义邓晓芒谈人文精神和价值重建,绕不开一个“五四”,一个鲁迅。当前许多人对“五四”很反感,说鲁迅太偏激,以为可以用两三句话就把这段历史打发掉,回到传统去吃那些发霉的“资粮”,这未免太天真,也是中国文化人“没出息”的表现。不过,对“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精神 “五四”精神 文化保守主义 新批判主义 忏悔意识 “五四”新文化运动 反传统 原罪意识 中国文化 现实生活
下载PDF
基督精神与曹禺戏剧的结构模式 被引量:4
8
作者 宋剑华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27-35,共9页
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精神人格有着广泛的影响, 这既体现在曹禺戏剧的创作模式中, 也体现在其戏剧的人物类型上。曹禺戏剧的创作模式可分为: 原罪意识与《雷雨》的创作模式, 世界末日情绪与《日出》的创作模式, 爱的教义与《原野》... 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精神人格有着广泛的影响, 这既体现在曹禺戏剧的创作模式中, 也体现在其戏剧的人物类型上。曹禺戏剧的创作模式可分为: 原罪意识与《雷雨》的创作模式, 世界末日情绪与《日出》的创作模式, 爱的教义与《原野》的创作模式, 人性重构与《北京人》的创作模式。其戏剧的人物类型可分为: 贪婪型、淫乱型、仇恨型、使徒型、市侩型、无辜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精神 曹禺 戏剧 结构模式 人物类型 文学评论 原罪意识 世界末日情绪 《雷雨》 《日出》
全文增补中
论中国现代作家的“原罪”意识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海彦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1期31-36,共6页
五四“人的发现”之后,一些中国现代作家由对个体自我的自省自觉上升为对本阶级的理性观照,浓重的历史宿命式的“原罪”意识随之诞生。作家的“原罪”意识有一个较稳固的动态系统。其稳固性表现于,负载者的阶级构成一律是小资产阶级... 五四“人的发现”之后,一些中国现代作家由对个体自我的自省自觉上升为对本阶级的理性观照,浓重的历史宿命式的“原罪”意识随之诞生。作家的“原罪”意识有一个较稳固的动态系统。其稳固性表现于,负载者的阶级构成一律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人格构成一律是现代与传统的二重组合,精神构成一律具有清醒理智的自我意识,行为构成一律是苦难无奈的生命消耗。其动态性表现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内涵。其现实效应表现为,作家在对外在理念信仰痴迷与加固的基础上产生的真诚的嗜苦受难意识和梦幻般自我飞升的渴望,最终导致作品中知识青形象强烈的自我批判色彩。中国现代作家的原罪”意识对其人民化、时代化进程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拷问 理性观照 中国 现代作家 原罪意识 心理分析 嗜苦意识
下载PDF
论艾青早期诗歌的悲剧精神 被引量:4
10
作者 佘明 《怀化师专学报》 1996年第2期177-181,共5页
艾青早期诗歌的悲剧精神体现为对个体命运、阶级压迫与民族危机的悲剧性感语,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关怀和面对苦难敢于用生命去殉道的悲壮精神。本文将其悲剧精神放在中西文化的座标系上予以考察,论述其丰富内涵、形成原因及其对中西文化... 艾青早期诗歌的悲剧精神体现为对个体命运、阶级压迫与民族危机的悲剧性感语,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关怀和面对苦难敢于用生命去殉道的悲壮精神。本文将其悲剧精神放在中西文化的座标系上予以考察,论述其丰富内涵、形成原因及其对中西文化的承传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诗歌欣赏 悲剧精神 个体命运 阶级压迫 民族危机 内涵 生命本体 原罪意识 忧患意识 现实悲剧感
全文增补中
浅论曹禺《雷雨》的基督教意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再元 《镇江高专学报》 2008年第2期18-20,共3页
基督教是青年曹禺悟解人生经验的一条路径,是他寻求个人出路、社会出路的一支航标。在其处女作《雷雨》中,作者通过人物、场景、情节全方位的安排,显示出强烈的基督教的原罪意识、忏悔意识与复活意识。
关键词 《雷雨》 原罪意识 忏悔意识 复活意识
下载PDF
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玉明 《山东社会科学》 2004年第12期20-24,共5页
出于“看清自己”、调整自我的需要 ,鲁迅写作《野草》 ,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痛苦寂寞的心灵搏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展露出鲁迅繁复而沉厚的精神和心理趋向 ,原罪意识就是这诸多倾向之一。它包含着这样的内容 :因为现实的变动和刺激 ... 出于“看清自己”、调整自我的需要 ,鲁迅写作《野草》 ,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痛苦寂寞的心灵搏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展露出鲁迅繁复而沉厚的精神和心理趋向 ,原罪意识就是这诸多倾向之一。它包含着这样的内容 :因为现实的变动和刺激 ,鲁迅看到了自我局狭的现实存在和悲剧命运 ,这造成了鲁迅的自我失落和分裂 ,并因此引起了鲁迅对自我的反复拷问和审判 ,———这是一个困缚于现实中的自我 ,不仅与旧世界有着内在的关系和联系 ,而且简直就是它的“同谋” ,由此产生了鲁迅的原罪意识 ,———一个社会叛逆者对一个社会生存者的审判。对《野草》原罪心理的分析 ,是被漠视的 ,几乎没有人触及 ,因而也就没有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灵魂 自我存在 原罪意识 审判
下载PDF
论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原罪与赎罪意识 被引量:3
13
作者 席战强 《河池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36-38,46,共4页
贵族地主阶级的荒淫、冷酷、不人道,是19世纪俄国社会之原罪,而贵族地主通过自身道德完善、爱人如己,则可赎回自身及本阶级的罪恶,这是托尔斯泰的原罪与赎罪意识,也是他一生痛苦的思想探索和精神内省的结果,并且贯穿其整个创作。... 贵族地主阶级的荒淫、冷酷、不人道,是19世纪俄国社会之原罪,而贵族地主通过自身道德完善、爱人如己,则可赎回自身及本阶级的罪恶,这是托尔斯泰的原罪与赎罪意识,也是他一生痛苦的思想探索和精神内省的结果,并且贯穿其整个创作。原罪意识使他在创作中清醒、真实、不加粉饰地反映俄国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而赎罪意识则是他对消除社会丑恶,实现理想社会的探索,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不可简单地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原罪意识 赎罪意识 文学创作 俄国 十九世纪 贵族地主阶级
下载PDF
纷纷坠叶飘香阶 浮沉女子多悲凉——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旭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B06期18-21,共4页
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曾风靡文坛,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作品。她在小说中写了大量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无论是母亲角色还是年轻女子,都构成了一批民国时期残存的女奴群像,她们有着女性的原罪意识。作者通过写这些女性形象,表达了深深的悲凉感... 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曾风靡文坛,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作品。她在小说中写了大量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无论是母亲角色还是年轻女子,都构成了一批民国时期残存的女奴群像,她们有着女性的原罪意识。作者通过写这些女性形象,表达了深深的悲凉感,体现了张爱玲强烈的悲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女奴群像 原罪意识 悲剧意识
下载PDF
新文学知识分子的原罪意识:内涵与成因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康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81-85,共5页
新文学知识分子的原罪意识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1) 从对自身道德境界的否定进而扩展到对自身人生境界的否定。(2)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原罪意识 政治原罪 新文学 道德
下载PDF
化不开的情结——张洁爱情观破译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昭晖 《钦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5-67,共3页
张洁的爱情作品里有一些化不开的情结:不能释怀的恋父情结,她塑造关于理想爱情、美满婚姻的男性伴侣是融情人与父兄角色为一体;内化于心的原罪意识,她以其深刻的思考反观女性与爱情、与婚姻、与整个男权社会的关系。
关键词 爱情观 恋父情结 原罪意识
下载PDF
威廉·福克纳终极意识的表白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03-105,共3页
本文基于荒诞意识、死亡意识及原罪意识几个角度分析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来揭示福克纳对现代人内心思想的思考。福克纳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作家,他通过对传统、对物质文明的否定、对现代世界的怀疑... 本文基于荒诞意识、死亡意识及原罪意识几个角度分析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来揭示福克纳对现代人内心思想的思考。福克纳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作家,他通过对传统、对物质文明的否定、对现代世界的怀疑与荒诞、死亡、原罪进行对位,来寻找人类精神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意识 死亡意识 原罪意识
下载PDF
快与慢的辩证法——论东西的长篇新作《篡改的命》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篡改的命》中通过讲述一个农民为改变自己"原罪"式的农民身份而付出的惨重代价,呈现并表达了作者对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对立格局的深入思考。对于农民来说,其农民身份所指涉的不仅仅是自身的经济状况,更多是一种涉及文化身... 《篡改的命》中通过讲述一个农民为改变自己"原罪"式的农民身份而付出的惨重代价,呈现并表达了作者对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对立格局的深入思考。对于农民来说,其农民身份所指涉的不仅仅是自身的经济状况,更多是一种涉及文化身份及其认同在内的诸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一问题更是同空间上的错综等级关系纠缠一起,因而也就越加显得复杂而多变。某种程度上,以几何数字的方式递增的全球化时代节奏,不仅没有带来文化认同差异的消弭,反而是持续发酵且愈演愈烈。小说中主人公汪长尺最后无奈的奋力一跳,其显示出来的正是这一悖论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篡改的命》 农民身份 原罪意识 全球化
原文传递
罪的定义:从旧约圣经到新约圣经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建明 《中国天主教》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34,共3页
罪的观念和教义是天主教的核心教义之一,在跨文化和跨宗教的比较研究中,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精神与天主教精神的对话和比较,罪的观念常常被中国人误解和曲解,以致轻率地得出两者是“乐感精神”与“罪感精神”的对立,并认为中国人无法... 罪的观念和教义是天主教的核心教义之一,在跨文化和跨宗教的比较研究中,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精神与天主教精神的对话和比较,罪的观念常常被中国人误解和曲解,以致轻率地得出两者是“乐感精神”与“罪感精神”的对立,并认为中国人无法接受“人人有罪”的天主教说法。本文从圣经文本入手,对罪的观念进行疏解,以期对这一误解有所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约圣经 新约圣经 基督教 原罪意识
下载PDF
基督教“善恶一体”观念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体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玉柱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5-38,共4页
基督文化"善恶一体"(或"善恶同源")观念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莎士比亚在自己的悲剧、喜剧创作中,如《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奥赛罗》中奥赛罗、苔斯狄蒙娜等都是... 基督文化"善恶一体"(或"善恶同源")观念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莎士比亚在自己的悲剧、喜剧创作中,如《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奥赛罗》中奥赛罗、苔斯狄蒙娜等都是具有双重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基督文化"善恶一体"(或"善恶同源")观念仍然是深入理解莎士比亚戏剧人物及主题的一种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善恶一体 原罪意识 莎士比亚戏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