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芝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 被引量:25
1
作者 吴小平 刘方 +3 位作者 谢玉荣 王政龙 何桥兰 谢宝贵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64-69,共6页
由于灵芝孢子难以在人工条件下萌发,因此灵芝无法通过常规的担孢子萌发的方法获得灵芝杂交育种所需的单核菌株,这使灵芝的育种进展缓慢。利用生物统计软件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选择遗传距离较远和农艺性状互补的G.l0006、G.l0012、G.l0024... 由于灵芝孢子难以在人工条件下萌发,因此灵芝无法通过常规的担孢子萌发的方法获得灵芝杂交育种所需的单核菌株,这使灵芝的育种进展缓慢。利用生物统计软件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选择遗传距离较远和农艺性状互补的G.l0006、G.l0012、G.l0024、G.l0030+2和G.l0003+1作为亲本菌株。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了81株灵芝单核菌株,对此单核菌株进行了交配型测定,获得了7种不同交配型的型芝。单原根核生据菌质灵株体芝。单单从核核理菌菌论丝丝上的的说2生,类双长交核速配菌度型丝,的选体比择经例原8株并生单非质核1体∶菌1单,株有核作的化为菌后杂丝2交种体育交经种配原材型生料的质,比体将例单筛应核选为化出1的后∶1,单只但核找结菌到果株1显种进示交行,灵配两两配对,根据锁状联合的有无,共得到24株杂交菌株,通过拮抗反应验证,证实24株杂交菌株是真正的杂交菌株。结果表明:灵芝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原生质单核 杂交育种 交配型因子
下载PDF
灵芝原生质体单核菌株的制备及形态特性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丛倩倩 崔晓 王庆武 《食用菌》 2019年第2期34-36,共3页
对3个灵芝菌株分别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从中筛选不同交配型单核菌株,并进一步比较了不同交配型单核菌株间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泰山赤灵芝1号(TL-1),获得了两种交配型单核菌株,两种交配型分离比例为16∶5,灵芝4895(4895)和野... 对3个灵芝菌株分别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从中筛选不同交配型单核菌株,并进一步比较了不同交配型单核菌株间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泰山赤灵芝1号(TL-1),获得了两种交配型单核菌株,两种交配型分离比例为16∶5,灵芝4895(4895)和野生灵芝2(YSL-2)均只获得了一种交配型单核菌株,三个灵芝菌株两种单核体的分离比例均不符合1∶1的理论值。此外,三个灵芝共得到四种交配型单核体的菌丝形态特征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原生质单核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在白灵菇菌种提纯复壮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莎 刘宇 +3 位作者 马康 马元伟 李明 许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8-250,共3页
为了探索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在白灵菇菌株提纯复壮中的应用,用退化的白灵菇菌株白10进行原生质体单核化,得到121个原生质体单核菌丝,通过平板对峙试验,选取2个菌落中间有突起的部位转接至新PDA平板,镜检保留有锁状联合的菌株,最后得到1... 为了探索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在白灵菇菌株提纯复壮中的应用,用退化的白灵菇菌株白10进行原生质体单核化,得到121个原生质体单核菌丝,通过平板对峙试验,选取2个菌落中间有突起的部位转接至新PDA平板,镜检保留有锁状联合的菌株,最后得到1株菌丝洁白、浓密的菌株,命名为自交45×49。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活性对复壮菌株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自交45×49菌株与白10菌株在液体PDB培养基中培养10 d后的菌丝生物量分别为1.58、0.90 mg/m L;一级种与二级种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未达0.01显著水平;自交45×49菌株的漆酶活性比白10强43.47%。由此证明原生质体单核技术在白灵菇菌株的提纯复壮中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退 白灵菇 原生质单核 提纯复壮
下载PDF
灵芝新品种‘芝102’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新锐 柯斌榕 +1 位作者 吴小平 谢宝贵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51-1952,共2页
灵芝新品种‘芝102’是以‘南韩灵芝’和‘G8-2’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筛选获得的杂交菌株,抗杂菌能力较强,朵形好,出芝整齐,产量高。
关键词 灵芝 原生质单核 杂交育种 品种
原文传递
茯苓的交配系统与杂交育种体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寿建 董彩虹 《菌物研究》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43-150,共8页
茯苓Wolfiporia hoelen是我国传统中药,使用和栽培历史悠久,由于其配伍率高,在中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茯苓菌核在我国广泛栽培,但是存在菌种同质化、退化和基质利用率低等多种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其交配系统不明确,缺乏杂交育种体系。近年... 茯苓Wolfiporia hoelen是我国传统中药,使用和栽培历史悠久,由于其配伍率高,在中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茯苓菌核在我国广泛栽培,但是存在菌种同质化、退化和基质利用率低等多种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其交配系统不明确,缺乏杂交育种体系。近年来,相关研究建立了茯苓的同核体菌株鉴定方法,确认了其二极性交配系统,发现了同核体类型不同的茯苓群体,并基于单孢和原生质体同核体建立了茯苓的杂交育种体系和杂交菌株鉴定方法。文中对茯苓的交配系统和杂交育种体系进行总结,以促进茯苓育种工作的开展和茯苓产业的良性发展,并基于茯苓的特性和目前产业相关问题对其育种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实 二极性 同核菌株 原生质单核 rpb2 SSR
原文传递
不同品种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单核化及单核体的特性
6
作者 周峰 杨焕玲 +5 位作者 赵妍 姜淑霞 陈明杰 李正鹏 查磊 李玉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2期33-37,共5页
大球盖菇是我国近年来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了获得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单核体,主要进行了不同品种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单核化试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原生质体总数,挑取再生原生质体的单个菌落,25℃倒... 大球盖菇是我国近年来广泛栽培的一种食用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了获得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单核体,主要进行了不同品种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单核化试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原生质体总数,挑取再生原生质体的单个菌落,25℃倒置黑暗恒温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菌丝锁状联合情况,筛选获得大球盖菇单核体。结果表明: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再生率均较高,‘土肥’品种再生率最高,达1.37%,‘高邮’品种再生率次之为1.13%,‘大T’品种的再生率最低为0.90%;单核化率‘大T’品种高达85.2%,‘土肥’的单核化率次之为66.0%,‘高邮’的单核化率最低为59.8%。对不同大球盖菇品种的单核体表观形态特性进行观察分析表明:利用大球盖菇原生质体技术选育新品种提供单核体,可丰富食用菌原生质体单核体资源,为研究遗传及育种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原生质再生 原生质单核 单核
下载PDF
茯苓原生质体单核化及同核体杂交
7
作者 李寿建 董彩虹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8-1272,共15页
茯苓Wolfiporia hoelen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长期无性繁殖,导致菌种退化,栽培产量下降,严重影响产业发展。为解决茯苓育种的难题,我们前期建立了茯苓同核体鉴定方法,明确了其交配系统,建立了单孢同核体... 茯苓Wolfiporia hoelen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长期无性繁殖,导致菌种退化,栽培产量下降,严重影响产业发展。为解决茯苓育种的难题,我们前期建立了茯苓同核体鉴定方法,明确了其交配系统,建立了单孢同核体杂交育种体系,但是部分茯苓菌株子实体形成困难或子实体贴生,导致担孢子收集困难,因此原生质体单核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两株存在较大遗传差异且同核体类型不同的菌株776和775为材料,核荧光染色表明超过60%的原生质体具有细胞核,原生质体再生率分别为11.0%和7.6%,不易生长的再生菌株中既有同核也有异核菌株。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了两个菌株的同核体菌株,比例可达到10%以上,菌株776获得了两种交配型的同核体菌株(5:3),不存在偏分离(χ~2=0.5),但菌株775原生质体单核化仅获得了一种交配型的同核体菌株,表现出严重的交配型偏分离。通过杂交菌株与两亲本对峙试验及基于rpb2的杂合位点验证,证实获得了原生质体同核体杂交菌株25株,原生质体同核体与单孢同核体杂交菌株50株,表明茯苓原生质体同核体杂交育种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单核 交配型因子偏分离 原生质核荧光染色 rpb2
原文传递
茯苓菌丝原生质体最佳条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程水明 周导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651-4651,4666,共2页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茯苓原先质体制备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茯苓原体质体制备最适条件为酶解温度41℃,酶液浓度2.0%,酶解pH值5.5~6.0,酶解时间3h。
关键词 茯苓 菌丝 原生质单核 条件
下载PDF
六妹羊肚菌原生质体单核化再生菌株的杂交分析
9
作者 刘彬 周伏忠 +3 位作者 刁文涛 陈晓飞 郭恒 宁萌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3-78,共6页
该研究在对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原生质体单核化再生菌株分离及交配型鉴定的基础上,对单交配型原生质体再生菌株进行对峙培养杂交实验制备杂交菌株。以菌株交配型、生长势、抗鞣酸能力和菌核产生能力为技术指标,对单核化再... 该研究在对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原生质体单核化再生菌株分离及交配型鉴定的基础上,对单交配型原生质体再生菌株进行对峙培养杂交实验制备杂交菌株。以菌株交配型、生长势、抗鞣酸能力和菌核产生能力为技术指标,对单核化再生菌株及杂交菌株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对杂交菌株的交配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株MAT1-1-1单交配型及17株MAT1-2-1原生质体再生菌株表现较好,其菌丝带宽度均≤10 mm,褐变圈直径分别为25~34 mm、23~34 mm;从63组杂交菌株中得到40株(占63.50%)双交配型(MAT1-2-1/MAT1-2-1)杂交菌株,杂交菌株的菌丝带宽度均≥10 mm,褐变圈直径为32~54 mm,杂交菌株的交配型电泳结果表明,成功获得40株具有双交配型的杂交菌株(两条扩增带)。因此,双交配型杂交菌株在生长势、抗鞣酸能力方面存在杂交优势,而菌核产生能力与菌株交配型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妹羊肚菌 原生质单核 再生菌株 多态性 杂交
下载PDF
金针菇褐化病毒(FvBV)脱毒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俊玲 章炉军 +3 位作者 刘建辉 李亮 尚晓冬 谭琦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52-1961,共10页
【目的】评价5种不同脱毒方法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的脱毒效果,筛选出脱毒率高和脱毒后金针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性状改善明显的脱毒方法。【方法】以栽培金针菇菌株F-4889为研究材料,从菌丝体中提取... 【目的】评价5种不同脱毒方法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株的脱毒效果,筛选出脱毒率高和脱毒后金针菇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性状改善明显的脱毒方法。【方法】以栽培金针菇菌株F-4889为研究材料,从菌丝体中提取大小约2.0 kb的病毒dsRNA,经RT-PCR鉴定该病毒为金针菇褐化病毒(FvBV)。采用菌丝尖端分离、原基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单核化、有性生殖和核迁移5种脱毒方法对金针菇菌株进行脱毒处理,利用dsRNA技术和RT-PCR检测脱毒效果。【结果】菌丝尖端分离脱毒后得到1株脱毒菌株;原基组织分离法未能脱毒;原生质体单核化脱毒法得到3株脱毒单核菌株和2株原单杂交脱毒菌株;有性生殖脱毒法获得脱毒孢子单核菌株23株和单孢杂交脱毒菌株8株;核迁移脱毒后得到5株核迁移脱毒菌株。脱毒率依次为25.0%、0、7.5%、57.5%和100%。脱毒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均优于出发菌株、菌丝尖端和原基组织分离菌株。【结论】这5种方法中原生质体单核化、有性生殖和核迁移脱毒法脱毒效果较佳,均能有效脱除Fv BV,脱毒率高,脱毒后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漆酶活力等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RNA技术 反转录PCR FvBV 脱毒 原生质单核 有性生殖 核迁移
原文传递
新疆野生阿魏菇原生质体的再生与单核菌株交配型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罗影 +5 位作者 郝敬喆 祁颢萱 裴龙英 孙春花 贾文捷 贾培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45-1251,共7页
【目的】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新菌种,为新疆野生阿魏菇新品种的保育及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原生质体制备技术获得阿魏菇单核菌株并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酶解3.5 h时... 【目的】利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阿魏菇(Pleurotus ferulae)新菌种,为新疆野生阿魏菇新品种的保育及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原生质体制备技术获得阿魏菇单核菌株并进行交配型测定。【结果】酶解3.5 h时,PL01、PL163与PL176等3株野生阿魏菇亲本菌株的原生质体释放量最大,浓度最高达20.6×10^(5)个/mL,通过优化的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最终获得50个单核菌株,亲本菌株PL163、PL01、PL176原生质体单核化率分别为25.68%、12.8%、10.8%,获得率较低。对其进行了交配型测定,每株亲本菌株得到2种交配型的单核菌株。其中,菌株PL01与PL163、2种交配型获得比例均为1∶3,而PL1762种交配型获得比例为1∶4。每个亲本菌株与获得的单核菌株在菌丝长速、菌落形态方面均具有差异。以不同交配型的单核菌株PL01-P16、PL01-P49、PL163-7、PL163-24、PL176-23、PL176-39作为杂交育种材料进行配对,获得12株性状优良的杂交菌株。拮抗反应表明,12株杂交菌株与亲本之间形成明显隆起的拮抗带,与亲本菌株显著不同。【结论】3株阿魏菇野生菌株在原生质体再生单核获得率、长速、形态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获得的杂交菌株为新疆阿魏菇新品种的保护奠定了基础,并为选育优良阿魏菇杂交品种提供了良好的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阿魏菇(P.ferulae) 原生质单核 杂交育种 交配型测定
下载PDF
斑玉蕈‘闽真5号’的选育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佳欢 金文松 +3 位作者 孙淑静 陈利丁 张海洋 胡开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1-323,共3页
斑玉蕈‘闽真5号’品种系以‘闽真3号’与‘白玉-01’作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获得。该品种菌盖白色,呈半球形,表面斑纹少而小。鲜菇蛋白质含量2.1%,氨基酸总量1.43%。示范栽培表明,‘闽真5号’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0... 斑玉蕈‘闽真5号’品种系以‘闽真3号’与‘白玉-01’作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获得。该品种菌盖白色,呈半球形,表面斑纹少而小。鲜菇蛋白质含量2.1%,氨基酸总量1.43%。示范栽培表明,‘闽真5号’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0–27℃,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12–17℃,袋栽菌包培养周期为110 d,出菇周期为28 d,平均单袋产量635.17 g/袋。该品种具有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商品性状好等优良性状,适用于袋栽工厂化周年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玉蕈 原生质单核 袋栽工厂周年栽培
原文传递
灵芝杂交子液体发酵三萜、总糖含量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娇娇 张红玉 +6 位作者 付立忠 程俊文 吴学谦 许修宏 李海波 吴庆其 魏海龙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0,共3页
以4个生产上常用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为亲本,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取单核体材料,按4个组合在不同亲本的单核体间配对杂交,以锁状联合为细胞标记共选出17个杂交子,比较了这些杂交子的菌丝生长速度、摇瓶培养菌丝的三萜和总糖... 以4个生产上常用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为亲本,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取单核体材料,按4个组合在不同亲本的单核体间配对杂交,以锁状联合为细胞标记共选出17个杂交子,比较了这些杂交子的菌丝生长速度、摇瓶培养菌丝的三萜和总糖量,为后继的育种工作提供亲本材料选择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原生质单核 杂交育种
下载PDF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遗传工程研究室
14
《菌物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长期注重开展食用菌遗传学的应用基础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食用菌遗传学研究室,系统地对遗传育种方式、路径和本质开展相关研究,建立了食用菌原生质体单核化和无性杂交育种技术体系,提出了对称杂交...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长期注重开展食用菌遗传学的应用基础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就成立了食用菌遗传学研究室,系统地对遗传育种方式、路径和本质开展相关研究,建立了食用菌原生质体单核化和无性杂交育种技术体系,提出了对称杂交和非对称杂交等育种理论。2014年食用菌遗传室进行了学科调整,分解为遗传工程研究室和资源利用与栽培过程工程研究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研究所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育种理论 原生质单核 学科调整 遗传育种 遗传工程 应用基础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