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西橡胶树初生乳管分化与苗生长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吴继林 谭海燕 +1 位作者 曾日中 郝秉中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1-6,T001,T003,共8页
利用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苗圃芽接幼树为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初生乳管分化与茎叶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苗端最初的乳管的分化和原形成束的分化相伴发生,这些乳管出现在原形成束附近,... 利用巴西橡胶树无性系热研7-33-97苗圃芽接幼树为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初生乳管分化与茎叶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苗端最初的乳管的分化和原形成束的分化相伴发生,这些乳管出现在原形成束附近,束的近轴一侧。但是当维管形成层形成时,束间形成层在初生乳管的近轴一侧产生,因而随着次生形成层的活动,初生乳管被定位于次生韧皮部远轴一侧。茎和叶中的初生乳管系统和初生维管系统一样连接成一个整体。最初形成的初生乳管是有节连接乳管,随后这些乳管侧壁向各个方向发生侵入生长,互相连接成为一个不规则的立体网状结构。在一个叶蓬生长过程中,茎和叶柄横切面上初生乳管的数目在芽萌动至叶古铜期期间迅速增加,到叶淡绿期增长基本停止。在差不多经历一个生长季的茎部,才产生次生乳管。当次生乳管出现时,初生乳管由于茎的次生加粗而被拉伸,同时这些乳管在茎组织中分布的密度减少。笔者假定,这种正在变老的初生乳管会产生导致次生乳管分化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乳管分化 形成层 苗生长
下载PDF
喜树原形成层到形成层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席梦利 包少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83-87,共5页
观察了枣树茎中原形成层到形成层的转化过程。距茎端0.5mm处,节间开始伸长之前,横切面上4—5个原形成束及束间的分生组织组成原形成层环。径向切面观,原形成层环呈现出较均一的结构。随着节间开始伸长,由于原形成层细胞发生假横向... 观察了枣树茎中原形成层到形成层的转化过程。距茎端0.5mm处,节间开始伸长之前,横切面上4—5个原形成束及束间的分生组织组成原形成层环。径向切面观,原形成层环呈现出较均一的结构。随着节间开始伸长,由于原形成层细胞发生假横向分裂,出现了长短两类细胞,长细胞多数端壁倾斜,短细胞多数端壁平截。以后,长细胞发育为纺缍状原始细胞,短细胞发育为射线原始细胞,部分射线原始细胞可以伸长井侵入生长而转化为纺缍状原始细胞。在节间伸长将停止时,此种转化基本完成。喜树为非叠生形成层,纺缍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都有多核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 形成层 形成层 转化
下载PDF
刺桐(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兰利琼 包少康 +2 位作者 李平 卿人韦 傅华龙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28-533,共6页
作者对刺桐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转化的研究表明 ,刺桐的维管形成层为叠生形成层 ,由分散的、排列成环的原形成层束转化而来 ,其转化过程是渐进的 .在初生生长的很早阶段就出现了长、短两类细胞 ,即原初的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原初的射线原... 作者对刺桐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转化的研究表明 ,刺桐的维管形成层为叠生形成层 ,由分散的、排列成环的原形成层束转化而来 ,其转化过程是渐进的 .在初生生长的很早阶段就出现了长、短两类细胞 ,即原初的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原初的射线原始细胞 .它们分别发育转化为维管形成层中的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 .在转化过程中 ,长细胞的端壁由平截转变为尖削 ,短细胞则由短的长方形转变成近等径的多边形 .原初的射线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皆含有淀粉粒 ,纺锤状原始细胞的叠生状态直到次生生长出现以后才由于连续的径向垂周分裂而获得 .在 1~ 4年生枝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 ,射线高度减小 ,宽度增加 .射线原始细胞可以伸长而转变成纺锤状原始细胞 ,从而将轴向的高射线隔分成矮射线 ,纺锤状原始细胞也可以由于横分裂而产生新的射线 .纺锤状原始细胞的长度一般为 170~ 2 90 μm ;射线原始细胞的长度一般为 2 8~ 5 3μ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 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 转化 发育
下载PDF
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发生发育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尹增芳 樊汝汶 +1 位作者 甘习华 黄国兵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6-60,共5页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发育,结果表明:(1) 从顶端分生组织至原形成层,以及由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的转化是随着茎的发育逐渐向顶进行的,而且叶迹与维管组织的发育密切相关;(2) 维管形...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研究了美洲黑杨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发育,结果表明:(1) 从顶端分生组织至原形成层,以及由原形成层向维管形成层的转化是随着茎的发育逐渐向顶进行的,而且叶迹与维管组织的发育密切相关;(2) 维管形成层为叠生型,并在芽萌动前已开始活动,4 月中旬进入活动旺盛期,分裂形成的薄壁细胞迅速分化为导管参与构成次生木质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形成层 维管形成层 发生 发育
下载PDF
刺桐(Erythrina arborescens Roxb.)维管分生组织原形成层的发育 被引量:2
5
作者 兰利琼 逯多 +1 位作者 傅华龙 包少康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5-99,共5页
刺桐的一年生枝条 ,在距顶端约 180 μm处 ,由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剩余分生组织 ;在距顶端约2 40 μm处 ,剩余分生组织分散形成原形成层束 .原形成层细胞向外、向内分别衍化出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 .由于原形成层细胞横分裂频率的不同 ... 刺桐的一年生枝条 ,在距顶端约 180 μm处 ,由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出剩余分生组织 ;在距顶端约2 40 μm处 ,剩余分生组织分散形成原形成层束 .原形成层细胞向外、向内分别衍化出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 .由于原形成层细胞横分裂频率的不同 ,产生长、短两类细胞 ,短细胞与束间细胞一样 ,含有淀粉粒 .原形成层束间的基本分生组织可以分裂产生新的维管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 形成层 发育 豆科 维管 分生组织
下载PDF
橡胶树体细胞胚胎的起源及个体发育
6
作者 N.Michaux-Ferriere 田郎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3年第6期8-11,共4页
在本研究培养条件下,从未成熟橡胶种子内珠被的切割部分产生的愈伤组织,其胚胎发生的诱导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细胞起源的,很短暂,仅能产生球形状原胚;另一种是多细胞起源,并能产生胚胎。在某一特定的基因型中,特定的培养条件看来有助于... 在本研究培养条件下,从未成熟橡胶种子内珠被的切割部分产生的愈伤组织,其胚胎发生的诱导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细胞起源的,很短暂,仅能产生球形状原胚;另一种是多细胞起源,并能产生胚胎。在某一特定的基因型中,特定的培养条件看来有助于其中的一种诱导方式。多细胞起源胚胎的个体发育不通过合子型胚胎发生的典型阶段。在大多数体细胞胚胎中所观察到的结构异常很可能就是造成其低萌发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细胞胚 愈伤组织 胚胎数 内珠被 薄壁组织细胞 培养基成分 细胞起源 诱导方式 形成层
下载PDF
玉米叶片原形成层细胞衰退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欧阳学智 谢绍萍 贺竹梅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6期570-575,共6页
在玉米(ZeamaysL.)叶片原形成层发育的不同阶段常出现细胞衰退的现象,其衰退方式可分为自溶型和凝缩型。自溶型衰退的特点是细胞发生一系列降解活动最后导致细胞自溶死亡。衰退早期的细胞出现明显的自体吞噬活动,伴随核糖... 在玉米(ZeamaysL.)叶片原形成层发育的不同阶段常出现细胞衰退的现象,其衰退方式可分为自溶型和凝缩型。自溶型衰退的特点是细胞发生一系列降解活动最后导致细胞自溶死亡。衰退早期的细胞出现明显的自体吞噬活动,伴随核糖体和细胞质电子密度下降。衰退最后阶段的细胞自溶导致所有原生质组分的解体和消失,其中细胞核和质膜是最后消失的组分。凝缩型衰退的起动则伴随细胞质密度的增大。随着衰退的进行,原生质组分以一定顺序逐步退化解体:首先是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接着是质体、细胞核和部分线粒体。但到衰退后期当细胞被挤压塌陷时仍有质膜、核糖体和线粒体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片 形成层细胞 衰退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朝鲜白头翁分生结节的诱导与组织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廉玉姬 林光哲 赵小梅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0-549,共10页
以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koreana)的叶柄为材料诱导分生结节,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树脂包埋切片法研究了朝鲜白头翁离体形态发生的解剖学特点。结果表明:叶柄在MS+3 mg L–1玉米素(zeatin,ZEA)+0.5 mg L–1吲哚乙酸(IAA)的诱导培养基... 以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koreana)的叶柄为材料诱导分生结节,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树脂包埋切片法研究了朝鲜白头翁离体形态发生的解剖学特点。结果表明:叶柄在MS+3 mg L–1玉米素(zeatin,ZEA)+0.5 mg L–1吲哚乙酸(IAA)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42天后,分生结节诱导率为82.5%;培养56天后,95%的分生结节转化成不定芽。组织解剖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培养7、14、28和42天时分别观察到前分生结节结构、形成层和拟分生组织结构、顶端分生组织、叶原基结构。朝鲜白头翁的不定芽起源于分生结节内部的维管中心。新分化芽基部类似愈伤组织的细胞团的显微切片结果显示,基部组织上分布着表皮细胞或下表皮细胞、维管束形成层和拟分生组织细胞,它们在朝鲜白头翁器官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伤组织 类似愈伤组织 分生结节 组织解剖 形成层细胞 朝鲜白头翁
原文传递
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Ⅱ 茎的结构与发育 被引量:1
9
作者 祝建 马德滋 《农业科学研究》 1992年第4期13-18,共6页
本文是绵刺营养器官解剖学研究的一部分着重部分了绵刺茎的发育及其解剖结构。绵刺茎的结构与一般木本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相似,但其皮层较宽,由两种类型的细胞构成而且其内侧的皮层细胞最后形成厚壁的纤维细胞。茎为典型的旱性结构。绵... 本文是绵刺营养器官解剖学研究的一部分着重部分了绵刺茎的发育及其解剖结构。绵刺茎的结构与一般木本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相似,但其皮层较宽,由两种类型的细胞构成而且其内侧的皮层细胞最后形成厚壁的纤维细胞。茎为典型的旱性结构。绵刺茎的发育与其叶的发育密切相关,茎中维管其上束的数目与配置是由叶和叶迹在茎中向下延续的程序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层 叶迹
下载PDF
CLE多肽参与植物分生组织维持与分化平衡的、信号转导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锦斌 宋银 +2 位作者 乔睿 强毅 王国栋 《生命科学》 CSCD 2013年第4期421-426,共6页
CLE(CLAVATA3/Embryo surrounding region-related)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多肽激素,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尤其是对于茎尖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根尖分生组织(rootapical meristem,RAM)和维管(原)形成层... CLE(CLAVATA3/Embryo surrounding region-related)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多肽激素,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尤其是对于茎尖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根尖分生组织(rootapical meristem,RAM)和维管(原)形成层((pro)cambium)中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之间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CLE多肽激素参与不同分生组织维持与分化的分子机制较为类似,但亦有不同之处。综述了CLE多肽激素调控不同分生组织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CLE多肽控制和影响植物维管(原)形成层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信号通路,并对CLE多肽激素影响树木次生生长等重要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多肽 ()形成层 受体激酶 类受体蛋白 拟南芥
原文传递
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原形成层细胞壁构建的超微结构研究
11
作者 戴大临 兰莉琼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399-399,共1页
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原形成层细胞壁构建的超微结构研究戴大临兰莉琼*(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重庆630715)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原形成层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共同的微... 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原形成层细胞壁构建的超微结构研究戴大临兰莉琼*(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重庆630715)刺桐(ErythrinavariegataL.)原形成层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共同的微管使纺锤体与成膜体在细胞中央构成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桐 形成层 细胞壁 超微结构 豆科
下载PDF
棉花体细胞培养中畸形胚的初步形态学观察
12
作者 黄振英 黄建成 黎春玉 《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63-63,共1页
棉花体细胞培养中畸形胚的初步形态学观察黄振英,黄建成,黎春玉(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西安710062)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的体细胞组织培养,能够通过产生愈伤组织,继而分化出再生植株。在短期培养中... 棉花体细胞培养中畸形胚的初步形态学观察黄振英,黄建成,黎春玉(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西安710062)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的体细胞组织培养,能够通过产生愈伤组织,继而分化出再生植株。在短期培养中,正常胚状体占很大比例,但随着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振英 胚状体 大学生物系 黄建成 愈伤组织 细胞团 形成层 球形胚 短期培养 基本分生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