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子核集体转动行为的壳模型配对理论研究进展
1
作者 雷杨 路毅 +1 位作者 傅冠健 覃珍珍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757-3769,共13页
近十年来,从原子核壳模型理论框架出发对重核区原子核集体转动的研究已成为核结构领域的前沿课题.尽管现代计算技术不断拓展大规模壳模型的应用范围,但在处理重核区转动原子核时,壳模型组态空间维数仍远超人类现有的计算能力.核子配对... 近十年来,从原子核壳模型理论框架出发对重核区原子核集体转动的研究已成为核结构领域的前沿课题.尽管现代计算技术不断拓展大规模壳模型的应用范围,但在处理重核区转动原子核时,壳模型组态空间维数仍远超人类现有的计算能力.核子配对截断作为一种有效的组态空间截断方案,在壳模型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往发展的多种壳模型配对理论成功描述了近球形和过渡区原子核的低激发态性质,然而在转动核问题上面临挑战.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发展的两种壳模型配对理论框架,分析了SU(3)转动极限情况下多核子系统的核子配对机制,探讨了壳模型配对理论对原子核形状共存、形状演化以及转动带回弯现象的理论解释.这些新方法为壳模型在重核区转动核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物理图像,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原子核的复杂结构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转动 原子核壳模型 配对理论 形状共存 形状演化 回弯
原文传递
近球形核^(94)Nb的高自旋态研究
2
作者 李韵秋 李聪博 +20 位作者 郑云 李天晓 吴晓光 洪锐 吴鸿毅 郑敏 赵子豪 贺子阳 李金泽 李广顺 郭成宇 倪磊 周振翔 贺创业 刘伏龙 周小红 柳敏良 张玉虎 王守宇 王硕 竺礼华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0-255,共6页
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82)Se(^(18)O,p5n)^(94)Nb布居了94Nb的高自旋态,实验中使用的18O束流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束流能量为82和88 MeV。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13条新的γ跃迁并调整了部分能级的摆放位... 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82)Se(^(18)O,p5n)^(94)Nb布居了94Nb的高自旋态,实验中使用的18O束流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束流能量为82和88 MeV。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13条新的γ跃迁并调整了部分能级的摆放位置,将^(94)Nb的自旋推至24^(-),激发能至10.6 MeV,结合DCO比值和线极化测量对部分能级的自旋、宇称进行了指定。在质子π(1f_(5/2),2p_(3/2),2_(P1/2),lg_(9/2))和中子(2p_(1/2),1g_(9/2),2d_(5/2),1g_(7/2))空间下将^(94)Nb的能级结构与壳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94)Nb的中子质子激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自旋态 在束谱学 原子核壳模型
原文传递
用重正交化Lanczos法求解大型非正交归一基稀疏矩阵的特征值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焦宝宝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1-48,共8页
在^(116)Sn原子核壳模型结构下,利用广义辛弱数截断多体空间得到的哈密顿矩阵是一个大型的实对称非正交归一基稀疏矩阵,因此求解大型矩阵的能量特征值和能量特征向量是原子核物理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利用重正交化Lanczos法与Cholesk... 在^(116)Sn原子核壳模型结构下,利用广义辛弱数截断多体空间得到的哈密顿矩阵是一个大型的实对称非正交归一基稀疏矩阵,因此求解大型矩阵的能量特征值和能量特征向量是原子核物理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利用重正交化Lanczos法与Cholesky分解法和Elementary transformation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用内存较小的计算机求解大型实对称非正交归一基稀疏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用这种方法计算小型矩阵得到的特征值和精确值符合得较好,且运用这个方法计算了^(116)Sn壳模型截断后的大型非正交归一基稀疏矩阵的能量特征值,得到的原子核低态能量与实验测量能量相吻合,计算结果表明Lanczos法在Matlab编程和大型壳模型计算中的精确性和可行性.此方法也有助于求解一些中质核或者重核的低态能量,同时也有利于用内存稍大的计算机求解更大的非正交归一基矩阵的特征值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核壳模型 特征值 哈密顿量
下载PDF
A=20附近丰中子和丰质子核分离能的壳模型计算
4
作者 袁岑溪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50-1252,1264,共4页
使用原子核壳模型,研究A=20附近丰中子和丰质子核的分离能及滴线性质。在丰中子区,采用新的有效哈密顿量YSOX,此哈密顿量考虑了(2-3)核子的激发态,在此基础上研究C、N和O丰中子同位素的单双中子分离能。在丰质子区,通常的有效哈密顿量如... 使用原子核壳模型,研究A=20附近丰中子和丰质子核的分离能及滴线性质。在丰中子区,采用新的有效哈密顿量YSOX,此哈密顿量考虑了(2-3)核子的激发态,在此基础上研究C、N和O丰中子同位素的单双中子分离能。在丰质子区,通常的有效哈密顿量如USD系列没有考虑质子位于1s1/2轨道时的弱束缚效应,考虑此弱束缚效应修正哈密顿量,并用其研究18 Ne、19 Na、20 Mg、21 Al和22Si等丰质子核的单双质子分离能。这些修正的哈密顿量对丰中子和丰质子核的分离能及滴线性质的描述比之前的哈密顿量有了显著的改善,正确地描述了已观测到的滴线性质,说明在研究滴线性质时弱束缚效应和多核子激发态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核壳模型 丰中(质)子核 中(质)子滴线 中(质)子分离能
下载PDF
轻质量及中质量核结构的壳模型研究
5
作者 袁岑溪 亓冲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16,共5页
壳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轻质量及中质量核的性质,它能很好地描述这些原子核的基态和低激发态的能量、电磁矩和电磁跃迁以及β衰变等性质。本文简要介绍了原子核壳模型的基本框架,如何选择单粒子基矢和构建模型空间和有效哈密顿量。对不... 壳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轻质量及中质量核的性质,它能很好地描述这些原子核的基态和低激发态的能量、电磁矩和电磁跃迁以及β衰变等性质。本文简要介绍了原子核壳模型的基本框架,如何选择单粒子基矢和构建模型空间和有效哈密顿量。对不同区域的原子核的壳模型最新研究做了回顾。在psd区,介绍一个新的相互作用成功地描述碳、氮、氧的中子滴线及其它性质以及A=20附近弱束缚丰质子核的谱学性质;在fp区,介绍了N=Z奇奇核中不同同位旋形成的转动带,以及通过N=Z附近的镜像核研究核力的电荷对称性破缺;在更重的区域,介绍了92Pd这个N=Z的原子核中同位旋标量质子中子对起主导作用,以及Sn同位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核壳模型 轻质量及中质量核 低激发态 能谱 电磁跃迁 质子中子对
原文传递
一些近期发现的同核异能态的壳模型解释
6
作者 袁岑溪 刘梦兰 葛育霖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7-454,共8页
近期,在^(101)In、^(123,125)Ag和^(218)Pa等核中,首次观测到同核异能态。本工作通过原子核壳模型解释In、Ag同位素和N=127同中素中的这些同核异能态及相关的同核异能态背后的物理原因。^(101-109)In这五个奇A核In同位素中,观测到的_(1/... 近期,在^(101)In、^(123,125)Ag和^(218)Pa等核中,首次观测到同核异能态。本工作通过原子核壳模型解释In、Ag同位素和N=127同中素中的这些同核异能态及相关的同核异能态背后的物理原因。^(101-109)In这五个奇A核In同位素中,观测到的_(1/2)^(-)同核异能态的激发能非常接近。这可以通过引入中子0g_(7/2)和1d_(5/2)轨道间的很强的组态混合来解释。更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奇A核In同位素中,从9/2^(+)基态到_(1/2)^(-)同核异能态,一个质子从1p_(1/2)轨道激发到0g_(9/2)轨道。这一质子组态变化可能引发中子0g_(7/2)和1d_(5/2)轨道的单粒子能变化。这样一个原子核内的组态依赖的壳演化被称为第二类壳演化。与In同位素类似,^(123,125)Ag的同核异能态被发现是_(1/2)^(-)态,对应着一个质子空穴在1p_(1/2)轨道。但之前观测到的^(115,117)Ag的_(1/2)^(-)态是基态。这意味着质子1p_(1/2)轨道和0g_(9/2)轨道在N=72附近发生了反转。壳模型分析表明张量力是造成这两个轨道反转的决定性原因。之前观测到的奇奇核N=127同中素^(210)Bi、^(212)At、^(214)Fr和^(216)Ac中,基态是1-态,同时存在高自旋的同核异能态。然而,基于α衰变性质和壳模型计算,推荐^(218)Pa中的基态和新发现的同核异能态分别为8-态和1-态。奇奇核N=127同中素基态和同核异能态的演化是由质子中子相互作用从粒子粒子形式转化为空穴粒子形式以及质子组态混合所导致。总的来说,壳模型对这些双幻核^(100)Sn、^(132)Sn和^(208)Pb附近核中新发现的同核异能态有较好的描述。双幻核附近核中的同核异能态,也称为壳模型同核异能态,是核结构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同核异能态常常提供了中重质量区域极端丰中子和缺中子原子核中的第一个谱学性质,并包含了丰富的物理信息,比如质子中子相互作用及其在壳演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核壳模型 同核异能态 演化 组态混合 核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WLW原子核质量模型在γ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竹 牛中明 +2 位作者 孙保华 王宁 孟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7-102,共6页
本工作利用最近提出的WLW宏观-微观原子核质量模型,在经典r过程框架下很好地描述了太阳系r过程核素丰度分布.与常用的FRDM质量模型相比,新计算更好地再现了A≈135和A≈180质量区的太阳系r过程核素丰度,尤其避免了其他相似计算中A=135附... 本工作利用最近提出的WLW宏观-微观原子核质量模型,在经典r过程框架下很好地描述了太阳系r过程核素丰度分布.与常用的FRDM质量模型相比,新计算更好地再现了A≈135和A≈180质量区的太阳系r过程核素丰度,尤其避免了其他相似计算中A=135附近出现的与观测不符的丰度峰问题.分析表明,这种差异可能暗示WLW更为合理地处理了壳结构和对称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过程 原子核质量模型 结构演化 对称能
原文传递
原子核结构模型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钟泽 师耀武 《洛阳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40-44,共5页
综述了原子核结构模型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着重介绍了低能级核结构模型———壳层模型、集体运动几何模型、集体运动代数模型的研究思想。
关键词 原子核结构模型 模型 几何模型 代数模型 能级结构 集体运动 气体模型 集体模型
下载PDF
原子核代数模型中的F-旋混合态、回弯、电磁跃迁问题的研究
9
作者 龙桂鲁 张伟林 +5 位作者 纪华鹰 李岩松 屠长存 牛力 赵恩广 朱胜江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10,共5页
在原子核的代数模型框架下,讨论了集体回弯效应、较高自旋的F-旋混合对称态以及电磁跃迁几率等问题.
关键词 原子核代数模型 回弯 F-旋混合态 电磁跃迁
下载PDF
Weizscker-Skyrme核质量模型的统计误差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梦华 王宁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基于最大值近似估算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Weizscker-Skyrme(WS4)核质量模型的参数不确定性,并计算了WS4核质量模型理论预言值的统计误差。WS4核质量模型的理论预言值与实验值的偏差基本都小于模型的统计误差,表明采用最大值近似估算法... 基于最大值近似估算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Weizscker-Skyrme(WS4)核质量模型的参数不确定性,并计算了WS4核质量模型理论预言值的统计误差。WS4核质量模型的理论预言值与实验值的偏差基本都小于模型的统计误差,表明采用最大值近似估算法对WS4核质量模型理论预言的统计误差的分析是简捷而有效的。进一步研究了WS4核质量模型理论计算中最敏感的参数,结果表明,对称能系数相关的两个参数csym和κ对中子滴线附近的原子核质量有重要影响。此外还对WS4模型与WS*模型的参数不确定性及统计误差进行了对比研究,WS4模型中各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比WS*模型中相应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降低了1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核质量模型 理论预言 参数不确定性 统计误差
原文传递
α粒子散射轨迹的计算机模拟
11
作者 董丽荣 候伟 董德森 《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3期34-37,共4页
α粒子散射实验是物理学著名实验之一.实验解释了大角散射的现象,证实了原子核的存在,确立了原子核式模型.本文所用的方法是微机模拟α粒子在原子核中的散射实验,形象地描绘了α粒子被散射的运动轨迹.
关键词 Α粒子 原子核模型 散射 微机
下载PDF
利用3D Studio MAX制作原子核式模型
12
作者 程笑宇 《物理教学探讨(中教版)》 2004年第6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3D STUDIO MAX 原子核模型 初中 物理教学 课件制作
下载PDF
核素的分布范围
13
作者 刘风勤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S2期89-90,共2页
利用原子核结合能公式,给出了可能存在的最重的原子核的,Z值和偏离稳定线最远的原子核的Z值。
关键词 核素 稳定线 分布范围 原子核液滴模型
下载PDF
Lower Energy α Elastic Scattering on ^(20)Ne and Anomaly of α+^(20)Ne Scattering System
14
作者 杨永栩 谭海兰 李清润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655-658,共4页
The a+^2+ Ne elastic scattering angular distributions at lower incident energies of Eα= 12.7-31.1 Me V have been analyzed by using the a-folding potential based on the α+^16O structure model of the ^20Ne nucleus.... The a+^2+ Ne elastic scattering angular distributions at lower incident energies of Eα= 12.7-31.1 Me V have been analyzed by using the a-folding potential based on the α+^16O structure model of the ^20Ne nucleus. The a-folding potential with a standard Woods-Saxon type imaginary part, can reasonably describe experimental cross sections and the anomalous large angle scattering (ALAS) features. The anomaly of the a+^20Ne scattering system is further confirmed , in the lower incident energy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nucleus elastic scattering folding potential nuclear cluster model
下载PDF
原子核质量模型的检验
15
作者 李涛 黎春青 +1 位作者 周厚兵 王宁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5-92,共8页
基于AME2016发布的基态原子核质量数据,分别从模型的精度及实验预言的中子新幻数两方面系统比较分析了八个普适核质量模型的可靠性及预言能力.分区系统的计算了八个核质量模型预言的核质量均方根偏差,分析发现对现有实验数据精确度较好... 基于AME2016发布的基态原子核质量数据,分别从模型的精度及实验预言的中子新幻数两方面系统比较分析了八个普适核质量模型的可靠性及预言能力.分区系统的计算了八个核质量模型预言的核质量均方根偏差,分析发现对现有实验数据精确度较好的是Bhagwat和WS4两个模型.通过分析中子壳能隙随中子数的变化趋势发现KTUY,WS3和WS4三个模型可以较好地再现中子新幻数N=32引起的突变行为,预言了在Cl和Ar同位素链中N=32极有可能是新的幻数.通过分析超重区域α衰变能随中子数的变化趋势发现FRDM12,WS3和WS4三个模型均可以较好地再现N=152,162的子壳现象,且预言了对于质子数Z=108—114同位素链在N=184处原子核的寿命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核质量模型 均方根偏差 新幻数
下载PDF
质子和中子滴线附近原子核衰变能特征的研究
16
作者 朱伟平 冯笙琴 王正清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16,19,共5页
利用原子核液滴模型,研究位于滴线附近的原子核的中子和质子衰变的衰变能Ed随质量数A和原子序数Z的变化关系.
关键词 原子核液滴模型 质子滴线 中子滴线
下载PDF
从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看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7
作者 郑福昌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4期91-94,共4页
本文通过对原子核式模型建立过程的回顾,说明了物理学史内容和教材有机结合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高中物理教材和物理学史结合的设想。
关键词 物理学史 原子核模型 科学素质
下载PDF
原子核模型 利用核子点阵达到统一
18
作者 N. D. Cook 丁亦兵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2011年第9期17-18,共2页
这是给那些对原子核结构感兴趣的读者写的一本非专业性的书,并附有非常直观的和物理上精确的核模型可视化软件。作者希望能以一种像化学或细胞生物学那样的描述方式来解释原子核物理。和许多其它科学领域相比,原子核物理知识的普及,... 这是给那些对原子核结构感兴趣的读者写的一本非专业性的书,并附有非常直观的和物理上精确的核模型可视化软件。作者希望能以一种像化学或细胞生物学那样的描述方式来解释原子核物理。和许多其它科学领域相比,原子核物理知识的普及,一般而言是很不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核模型 原子核物理 点阵 核子 利用 原子核结构 可视化软件 细胞生物学
原文传递
理想核模型
19
作者 刘大中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86-88,共3页
本文建立了核自旋与原子核对称性之间的联系,并且提出合理的核模型。质子与中子反应生成原子核是建立核模型的开端。本文还讨论了核对称性与自旋关联的理论根据:泡利原理。以及核模型的理想条件:T=OK。原子核对称性具有静态的表达,也就... 本文建立了核自旋与原子核对称性之间的联系,并且提出合理的核模型。质子与中子反应生成原子核是建立核模型的开端。本文还讨论了核对称性与自旋关联的理论根据:泡利原理。以及核模型的理想条件:T=OK。原子核对称性具有静态的表达,也就是原子核模型的几何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核模型 空间对称 本征对称 核自旋 n-p反应 测不准关系 零点能 完整对称性 原子核模型的几何表达
下载PDF
本期说明
20
作者 史跃远 《科学与社会》 1985年第1期3-4,共2页
为纪念尼尔斯·玻尔——丹麦物理学家和量子物理学创始人——诞辰一百周年,本杂志发此专刊以庆祝自然科学史上这一重要的日子。
关键词 量子物理学 量子力学 物理学家 玻尔理论 丹麦 稳定性 自然科学史 普朗克 原子核模型 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