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原子偏好理论的直觉模糊偏好成因分析
1
作者 王志远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6-11,共6页
Atanassov在Zadeh的基础上提出了直觉模糊集,把选择中行动主体的模糊偏好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隶属度、非隶属度和犹豫度。这一分析方法较为贴近行动主体的实际选择。然而直觉模糊偏好何以能够形成,是直觉模糊理论所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Atanassov在Zadeh的基础上提出了直觉模糊集,把选择中行动主体的模糊偏好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隶属度、非隶属度和犹豫度。这一分析方法较为贴近行动主体的实际选择。然而直觉模糊偏好何以能够形成,是直觉模糊理论所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原子偏好基于逻辑原子主义思想而提出,通过原子偏好建构偏好的过程,就是行动主体形成事物间偏好关系的过程。直觉模糊偏好之所以能够形成,根本的原因在于形成行动主体的原子偏好中,有些是不可比较性原子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逻辑 决策逻辑 直觉模糊偏好 原子偏好 模糊偏好
下载PDF
选择中的原子偏好——基于逻辑原子主义对单主体模糊偏好形成的探究
2
作者 王志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62,107,共5页
选择依赖于偏好,但偏好尤其是模糊的形成机制问题,是选择理论或行动逻辑中最具根基性的问题。基于逻辑原子主义,提出了原子偏好概念,把行动主体(模糊)偏好形成问题看成是一个逻辑建构的过程,即把形成事物间偏好关系的判断因素划分为若... 选择依赖于偏好,但偏好尤其是模糊的形成机制问题,是选择理论或行动逻辑中最具根基性的问题。基于逻辑原子主义,提出了原子偏好概念,把行动主体(模糊)偏好形成问题看成是一个逻辑建构的过程,即把形成事物间偏好关系的判断因素划分为若干个原子比较方面或原子比较因素,由于原子方面形成原子偏好,若干原子偏好在整体上最终决定并形成事物间的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好 原子偏好 模糊偏好 行动逻辑 单主体 社会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