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心理特点及心理行为干预 被引量:24
1
作者 汤水琴 郑备琴 +1 位作者 周茜菁 余先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肝癌患者 心理行为干预 介入治疗 常见 动脉栓塞化疗 根治性治疗 手术切除率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复发率 高发区
下载PDF
影响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切除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季锡清 李朝龙 +4 位作者 杨进城 杨鸿魁 刘兴国 王孟龙 林智琪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索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4~ 1998年我院收治 189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切除术 ,随访 5年以上 ,选择 2 2项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等指标分析对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全组 3、5年生存率为 6 3... 目的探索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4~ 1998年我院收治 189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切除术 ,随访 5年以上 ,选择 2 2项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等指标分析对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全组 3、5年生存率为 6 3%和 4 5 % ,16 2例获得根治者 3、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6 7%、4 7%和 4 5 % ,2 6 % ;影响预后单因素为发现方式、瘤体大小、门静脉癌栓、肝癌结节数、肝硬化情况及结节类型、TNM分期、复发及复发后治疗方式、根治分类、分化程度、有无输血情况 (P =0~ 0 0 0 34) ;多因素分析表明 ,肝癌根治、肿瘤大小和复发后的治疗与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0 0 2 4 ) ;输血及肝硬化类型与无瘤生存率显著相关 (P =0 0 0 0 1)。结论根治分类、肿瘤大小 ,复发后再手术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高风险因素。肝硬化严重程度与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无瘤生存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切除术 预后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晓东 梁群兴 赵萍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69-1871,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各项特征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诊断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住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10个肝内占位性病灶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等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个研究...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的各项特征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诊断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住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10个肝内占位性病灶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等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个研究因素采用逐步引入-剔除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维超声中的晕环征(OR=7.997,95%CI=2.099~30.477)、能量多普勒(OR=13.503,95%CI=1.965~92.772)、造影剂增强方式(OR=10.283,95%CI=1.864~56.731)、肿瘤内彩色血管平均密度(OR=49.175,95%CI=7.543~320.603)对HCC有预测作用。结论晕环征、能量多普勒、造影剂增强方式、肿瘤内彩色血管平均密度对HCC的诊断有预测价值。以超声特征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HCC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灶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超声造影 LOGISTIC回归模型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基因hOGG1的遗传多态与肝癌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昊 郝冰涛 贺福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索DNA损伤修复基因hOGG1的遗传多态Ser326Cys与肝细胞肝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96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和96例对照外周血DNA进行测序分型。结果:Ser/Cys杂合子个体的OR值为1.5,Cys/Cys纯合子个体的OR值为1.9,表现出剂量效应... 目的:探索DNA损伤修复基因hOGG1的遗传多态Ser326Cys与肝细胞肝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96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和96例对照外周血DNA进行测序分型。结果:Ser/Cys杂合子个体的OR值为1.5,Cys/Cys纯合子个体的OR值为1.9,表现出剂量效应。结论:DNA修复基因hOGG1的Cys等位基因可能增加肝细胞肝癌的遗传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DNA修复基因 遗传多态
下载PDF
直接灸“肝俞”对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大鼠凋亡抑制因子Livin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贾文睿 董峰 +5 位作者 谢锡亮 王培 张秋菊 王玥琦 侯中伟 睢明河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观察直接灸"肝俞"对原发性肝癌(HCC)癌前病变大鼠凋亡抑制因子Livin的影响,探讨直接灸法对HCC癌前病变大鼠肝癌变的延缓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预防1组(15只)、预防2组(15... 目的:观察直接灸"肝俞"对原发性肝癌(HCC)癌前病变大鼠凋亡抑制因子Livin的影响,探讨直接灸法对HCC癌前病变大鼠肝癌变的延缓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预防1组(15只)、预防2组(15只)。以二乙基亚硝胺逐步诱导建立HCC模型,为期12周。预防1组、预防2组从造模开始即给予"肝俞"穴麦粒灸,5壮/穴,0.5mg/壮,隔日1次,分别持续一疗程(20d)与两疗程(40d),预防结束后继续造模至第12周。ELISA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预防第1疗程结束时,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FP含量显著升高(P<0.01),预防1组AF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预防第2疗程结束时,模型组AF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预防2组AF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结束时,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FP含量显著升高(P<0.01)。造模结束时Livin在模型组肝脏组织中表达的累积吸光度(IOD)值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预防1组、预防2组与模型组相比,Livin表达的IOD值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直接灸法通过增强肝细胞自我修复功能、降低凋亡抑制因子Livin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可能对延缓HCC癌前病变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癌前病变 凋亡抑制 脏Livin 甲胎蛋白
原文传递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概述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允怡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7-259,共3页
关键词 动脉化疗栓塞 治疗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CT增强扫描在评估原发性肝细胞肝癌TACE术后疗效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吴水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3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评估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TACE手术治疗的PLC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手术前后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评估原发性肝癌(PL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TACE手术治疗的PLC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手术前后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诊断“金标准”,探讨CT增强技术在评估原发性肝细胞肝癌TACE术后疗效中的应用价值。结果DSA检查发现72例患者有112个病灶,其中新发病灶有24个,残留病灶有88个,病灶大小<3cm77个,≥3cm35个,病灶供血动脉来源:41个肠系膜上动脉供血,71个腹腔动脉供血,且CT平扫在PLC术后病灶大小、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均显著低于CT增强扫描;DSA检查、CT检查在肿瘤复发、肿瘤包膜病灶方面诊断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57例肿块型PLC患者在TACE手术治疗后复查发现碘油沉积Ⅰ型17例(29.82%)、Ⅱ型31例(54.39%)、Ⅲ型6例(10.53%)、Ⅳ型3例(5.26%);15例结节型PLC患者在TACE手术治疗后复查发现Ⅰ型11例(73.33%)、Ⅱ型3例(20.00%)、Ⅲ型1例(6.67%)。结论CT增强扫描能有效评估PLC患者TACE术后疗效,在病灶及供血动脉来源分析中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还可对肿块型、结节型碘油沉积分型进行有效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TACE 疗效
下载PDF
AFP水平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仕模 胡永浩 李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36,共3页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高度恶性,在全球癌症相关病死率中位居第三,在我国肿瘤相关死亡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肺癌。AFP广泛用于肝癌的筛查与临床诊断。作为一种糖蛋白,AFP在胚胎时期浓度较高,...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高度恶性,在全球癌症相关病死率中位居第三,在我国肿瘤相关死亡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肺癌。AFP广泛用于肝癌的筛查与临床诊断。作为一种糖蛋白,AFP在胚胎时期浓度较高,生理情况下人体内水平低于20μg/L。当肝脏发生癌变时,AFP可以被激活呈高水平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 AFP P水平 相关分析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CARCINOMA 预后 患者
原文传递
肝尾状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6
9
作者 彭淑牖 冯雪冬 +10 位作者 刘颖斌 钱浩然 李江涛 王建伟 许斌 方河清 曹利平 沈宏伟 杜建军 蔡秀军 牟一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讨尾状叶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方式及其影响。方法 自 1995年至 2 0 0 3年 ,对 39例尾状叶原发性肝癌进行了手术切除 ,其中单独尾状叶切除 19例 ,联合切除 2 0例。并对两组病例中可能影响术后肝功能的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  3... 目的 探讨尾状叶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方式及其影响。方法 自 1995年至 2 0 0 3年 ,对 39例尾状叶原发性肝癌进行了手术切除 ,其中单独尾状叶切除 19例 ,联合切除 2 0例。并对两组病例中可能影响术后肝功能的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  39例患者均被成功切除肿瘤 ,1例于术后 30d因肾功能衰竭死亡 ,3例并发胸腔积液 ,4例并发腹水 ,1例并发胆漏 ,其余病例均顺利恢复。术后 30例获得随访 ,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3%、5 0 %、39%。结论 尾状叶切除是治疗原发于尾状叶肝癌的有效手段 ,若肿瘤原发于肝尾状叶而又无其他肝叶侵犯时 ,单独尾状叶切除该是外科治疗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尾状叶 肿瘤 术后 外科治疗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原发性肝癌 恢复
原文传递
肝癌复发后再次肝切除与射频消融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蒋恒 万圣云 +3 位作者 侯辉 周连邦 喻宗繁 耿小平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因恶性程度高、容易转移复发导致治疗效果一般较差,死亡率位列我国第三的恶性肿瘤,且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手术切除仍被公认为可切除肝癌的第一选择,肝癌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50%[1],而5年无瘤生存率仅为16% ~ 27.4...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因恶性程度高、容易转移复发导致治疗效果一般较差,死亡率位列我国第三的恶性肿瘤,且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手术切除仍被公认为可切除肝癌的第一选择,肝癌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50%[1],而5年无瘤生存率仅为16% ~ 27.4%.对于肝癌术后的复发,医患双方对于再次行肝切除术的治疗方式都心存疑虑,更多的选择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射频消融等非手术治疗.在此,我们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已发表的临床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定量评价,以期对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肝癌复发 射频消融 治疗效果 切除术 再次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肝癌切除术后
原文传递
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miRNA-214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11
作者 谢俊 梁先春 唐永梁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4期1434-1437,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患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微小RNA-214(miRNA-214)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将87例行TACE治疗的PHC患者根据TACE术后1个月疗效分为病情控制组(56例)和病情...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患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微小RNA-214(miRNA-214)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将87例行TACE治疗的PHC患者根据TACE术后1个月疗效分为病情控制组(56例)和病情进展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TACE治疗前后TSGF水平及miRNA-214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SGF、miRNA-214对TACE术后疗效的预测价值,并根据ROC的截断值分析治疗前TSGF、miRNA-214表达水平对患者3年生存期的影响。结果TACE治疗前,病情控制组与病情进展组患者TSGF、miRNA-214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治疗后,两组患者TSGF表达水平均下降,miRNA-214表达水平均升高,且病情控制组患者TSGF表达水平低于病情进展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SGF、miRNA-214表达水平预测TACE术后病情控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95%CI=0.759~0.938)、0.807(95%CI=0.707~0.907),Cut-off值分别为181.32 U/ml、0.63。低TSGF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70.45%(31/44),高于高TSGF组的30.23%(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miRNA-214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61.70%(29/47),明显高于miRNA-214低表达组的的37.50%(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8,P=0.008)。结论PHC患者TACE术后TSGF水平降低,miRNA-214表达水平升高,治疗前血清TSGF、miRNA-214表达水平对TACE远期疗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动脉化疗栓塞术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微小RNA-214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尚梅 赵建军 +1 位作者 杨晓洁 胡敬群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1期68-70,74,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 )对机体细胞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常规检测,应用荧光标记抗体及三色激光流式细胞仪对5 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和17例对照样本术前、术后外周血的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T辅助淋巴细胞(...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 )对机体细胞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血常规检测,应用荧光标记抗体及三色激光流式细胞仪对5 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和17例对照样本术前、术后外周血的细胞免疫指标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T辅助淋巴细胞(THL) ,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 ,NK细胞,单核细胞,并进行手术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术后THL、CTL、NK和单核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绝对值的平均值较术前分别增高0 .91% ,8.5 8% ,8.85 % ,3 1.45 % ,66.5 5 % ,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或P <0 .0 1)。良性对照组的术前与术后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肝细胞肝癌(HCC)对机体的细胞免疫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在肿瘤切除之后,这种抑制能力随之减弱,细胞免疫得到恢复。而良性对照组对机体细胞免疫的抑制不显著。综合分析细胞免疫的变化情况,对判断HCC的预后及肿瘤复发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体细胞免疫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细胞毒T淋巴细胞 激光流式细胞 T辅助淋巴细胞 显著性差异 荧光标记抗体 细胞免疫指标 单核细胞 手术前后 血常规检测 免疫机能 肝癌患者 检测项目 NK细胞 对比分析 0.05 指标比较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肝切除术中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海民 窦科峰 +3 位作者 何勇 赵青川 陈勇 周景师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法的合理选用。方法采用半肝血流阻断、缺血预处理、间歇性全肝血流阻断3种方法行肝切除术。对3组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及术中出血进行比较。结果83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两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术前...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时肝血流阻断法的合理选用。方法采用半肝血流阻断、缺血预处理、间歇性全肝血流阻断3种方法行肝切除术。对3组术前、术后肝功能变化及术中出血进行比较。结果83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两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术前水平,3组分别为95.8%(23/24)、74.1%(20/27)和56.3%(18/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8±31.70)ml、(196±45.54)ml和(389±74.10)ml,前两组与后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肝切除时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的有效肝血流阻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血流阻断 缺血预处理 间歇性血流阻断 切除术
下载PDF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近心旁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曹贵文 杜苗苗 +6 位作者 崔新江 邢辉 张志超 于志军 韩金龙 张风庆 刘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近心旁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癌灶位于近心旁的67例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行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近心旁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癌灶位于近心旁的67例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行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对照组单纯行TACE治疗。取术前及术后第1个月静脉血检测AFP、AST、ALT、ALB,术后第3个月复查MRI评价近期疗效;术后随访36个月,计算生存率。结果与术前相比较,两组术后第1个月血AFP、AST、ALT降低而ALB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74.3%、疾病控制率为8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1%、65.6%(P均<0.05)。观察组术后6、12、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8.6%、77.1%、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34.4%、18.8%(P均<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中心肌酶谱出现轻度改变3例,5例出现放射性胃肠反应改变,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序贯治疗近心旁HCC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125I放射性粒子 动脉化疗栓塞术 序贯治疗 近心肿瘤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估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流灌注的改变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明 徐明 +4 位作者 黄光亮 周路遥 林满霞 吕明德 谢晓燕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2-267,共6页
目的 通过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1个月内残余肿瘤血流灌注随时间变化情况,探讨其在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 通过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1个月内残余肿瘤血流灌注随时间变化情况,探讨其在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一次TACE治疗的HCC患者61例纳入本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60例,女性1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3±13)岁。纳入病例在TACE术前及术后接受多次超声造影(CEUS)检查。利用定量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提取出各个定量参数,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及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TACE术前的峰值强度(IMAX)及灌注指数(PI)明显高于术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52、-3.723,P均<0.01)。TACE术后3 d的PI低于术后3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2,P=0.009)。TACE前后峰值强度及灌注指数的变化大致表现为术后3 d IMAX及PI值显著下降,术后15 d较术后3 d略有上升,术后30 d较术后3 d则有较明显上升,但仍低于术前。结论 TACE术后残余病灶的血流灌注水平在术后3~15 d范围内处于最低。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提供了一种评估TACE术后血流灌注改变的无创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血流灌注
原文传递
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青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678-1679,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登封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并行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检查...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MRI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登封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并行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7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检出96枚病灶,各型病灶数量及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和MRI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灶扫描多呈高-等-等、高-低-低、高-等-低信号,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快进快出”。CT和MRI显示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病灶包膜特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效能方面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多排螺旋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肝癌组织微血管计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青 张一心 +1 位作者 王志伟 陈玉泉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研究人肝癌组织微血管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D34S P免疫组化法对 74例人肝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标记并计数。结果 :肝癌分化差、组织学分级高的患者微血管计数高于分化好、组织学分级低的患者 ;有血管浸润者微血管计数高于无... 目的 :研究人肝癌组织微血管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D34S P免疫组化法对 74例人肝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标记并计数。结果 :肝癌分化差、组织学分级高的患者微血管计数高于分化好、组织学分级低的患者 ;有血管浸润者微血管计数高于无血管浸润患者 (P <0 .0 0 1) ;肝内多病灶患者微血管计数明显高于单病灶病例 (P <0 .0 1) ;Ⅱ ,Ⅲ ,Ⅳa期肝癌患者微血管计数明显高于Ⅰ期肝癌患者 (P <0 .0 1或P <0 .0 0 1)。结论 :肝癌组织中微血管计数与组织学特征密切相关 ,并与肝癌分期、肝内血管浸润及肝内病灶数有关 ,微血管密度高的肝癌预后不良或易发生肝内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微血管 免疫组织化学 CD34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嘉进 崔瑶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6期49-50,共2页
目的:对比应用多排螺旋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放射科室进行多排螺旋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的5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其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 目的:对比应用多排螺旋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放射科室进行多排螺旋CT与MRI动态增强扫描的5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其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扫描诊断结果。结果:MRI动态增强扫描的病灶检出率92.31%、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检出率94.00%,均高于多排螺旋CT扫描检出率80.00%、82.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多排螺旋CT扫描MRI动态增强扫描进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诊断的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MRI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估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喻朋辉 赵香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根据本研究相关标准,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共纳入行TACE术治疗的HCC患者30例,均为中晚期患者。在TACE术前1~2d进行双源CT平扫... 目的:分析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根据本研究相关标准,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共纳入行TACE术治疗的HCC患者30例,均为中晚期患者。在TACE术前1~2d进行双源CT平扫,在术后3~5d和术后1个月再行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和全肝灌注扫描,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和生理盐水,获取动脉扫描,获取术前和术后1个月灌注伪彩图。对比术前碘油完全沉积区与术后栓塞区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指数(HPI)、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量(ALP)、开始时间(TTS)、血容量(BV);对比术前术后碘油沉积区灌注参数HPI、PVP、ALP、TTS;对比参与术前术后残余病灶灌注参数,及术后残余病灶与碘油沉积区灌注参数。结果:(1)术后栓塞区与术前碘油完全沉积区(原发病灶) HPI降低,PVP、TTS升高,ALP、BV降低。P均<0. 05;(2)术后碘油沉积区与术前碘油沉积区相比,HPI、ALP降低,PVP、TTS升高,P均<0. 05;(3)术后残余病灶区与术前对比,HPI升高,PVP降低,P均<0. 05,ALP、TTS不变,P> 0. 05。(4)与术后碘油沉积区对比,术后残余病灶HPI较高,PVP较低,ALP较高,TTS较低,P均<0. 05。结论: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能评估患者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治疗效果,监测参与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双源CT成像 灌注 参与病灶 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血清标志物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冰洁 张佳光 杨婧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3期3101-3104,共4页
目前临床上诊断肝癌多以病理组织学及影像学为主要依据,但只有在瘤体长到一定体积时才能诊断,此时肿瘤已大多进入晚期,患者预后差。血清甲胎蛋白(AFP)作为肝癌筛查的主要血清学指标,由于敏感性不高导致其诊断的准确性差强人意,因此临床... 目前临床上诊断肝癌多以病理组织学及影像学为主要依据,但只有在瘤体长到一定体积时才能诊断,此时肿瘤已大多进入晚期,患者预后差。血清甲胎蛋白(AFP)作为肝癌筛查的主要血清学指标,由于敏感性不高导致其诊断的准确性差强人意,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肝癌血清标志物。本文将针对近年来肝细胞癌血清学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甲胎蛋白阴性肝癌 流行病学 早期诊断 血清学标志物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