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3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Ezrin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韦花媚 陆海善 +2 位作者 韦仕喜 黎俊楠 黄群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5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Ezrin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5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98例,采集组织石蜡标本,其中淋巴结转移58例,无淋巴结转移40例。9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Ezrin和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5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98例,采集组织石蜡标本,其中淋巴结转移58例,无淋巴结转移40例。9例肝组织正常样本采自正常肝组织。检测不同分组Ezrin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无淋巴结转移肝癌组及有淋巴结转移肝癌组中Ez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42.5%和69.0%,有淋巴结转移肝癌组Ezrin的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肝癌组(P<0.05)。正常对照组、无淋巴结转移肝癌组及有淋巴结转移肝癌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50.0%和84.5%,有淋巴结转移肝癌组Survivin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无淋巴结转移肝癌组(P<0.05)。Spearman法相关性分析提示,Ezrin与Surviv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Ezrin与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高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侵袭性行为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早期原发性肝细胞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 肝细胞 EZRIN SURVIVIN 淋巴结转移 相关性
下载PDF
Autologous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therapy in clinical trial phase I is safe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96
2
作者 MingShi BingZhang Zi-RongTang Zhou-YunLei Hui-FenWang Yong-YiFeng Zhen-PingFan Dong-PingXu Fu-Sheng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146-1151,共6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utologou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IK) cells on the phenotypes of CIK effector cells,peripheral T lymphocyte subsets and dendritic cell subset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 AIM: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autologou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IK) cells on the phenotypes of CIK effector cells,peripheral T lymphocyte subsets and dendritic cell subsets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were collected by a blood cell separator from 13 patients with HCC,then expanded by priming them with interferon- gamma (IFN-γ) followed by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against CD3 and interleukin-2 (IL-2) the next day.The phenotypic patterns of CIK cel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low cytometry on d 0,4,7,10,13 and 15 of incubation, respectively.Then,5 mL of venous blood was obtained from HCC patients before or 8-10 d after CIK cells were transfused into patients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CIK cells on the percentages of effector cells,and proportions of DC1 or DC2 in peripheral bloo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After two weeks of in vitro incubation,the percentages of CD3^+CD8^+,CD3^+CD56^+,and CD25^+ cell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33.5±10.1%,7.7±2.8%,and 12.3±4.5% to 36.6±9.0% (P<0.05),18.9±6.9% (P<0.01), and 16.4±5.9% (P<0.05),respectively.However,the percentages of CD3^+CD4^+ and NK cell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percentages of CD3^+ and CD3^+CD8^+ cells were kept at high levels during the whole incubation period,but those of CD25^+,and CD3^+CD56^+ cells began to decrease on d 7 and 13,respectively.The proportions of type Ⅰ dendritic cell (DC1) and type Ⅱ dendritic cell (DC2) subsets increased from 0.59±0.23% and 0.26±0.12% before CIK cell therapy to 0.85±0.27% and 0.43±0.19% (all P<0.01) after CIK cell transfusion,respectively.The sympto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CC patients were relieved without major side effects. CONCLUSION: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utologous CIK cells can efficiently improve the immunological status in HCC patients,and may provide a potent approach for HCC patients as the adoptive immun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 基因疗法 细胞因子 自杀基因 病毒性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75
3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8-912,共5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在中国,85%~90%是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肝癌是一种富血供肿瘤,90%以上的血供来源于肝动脉。用加入化疗药物的栓塞剂栓塞肿瘤...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在中国,85%~90%是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肝癌是一种富血供肿瘤,90%以上的血供来源于肝动脉。用加入化疗药物的栓塞剂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称经导管的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这种治疗方法一方面阻断肿瘤血供,同时在肿瘤局部聚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性栓塞治疗 原发性肝细胞 技术操作规范 动脉 导管 CARCINOMA ARTERIAL 专家
原文传递
自体CIK细胞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49
4
作者 施明 王福生 +4 位作者 张冰 汤紫荣 雷周云 王慧芬 冯永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集 30例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在体外经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2 (IL 2 )、抗CD3单克隆抗体 (anti CD3McAb)等诱导成CIK...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 (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集 30例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在体外经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2 (IL 2 )、抗CD3单克隆抗体 (anti CD3McAb)等诱导成CIK细胞后回输给患者 ,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树突状细胞(DCs)亚群的变化。结果 CIK细胞回输后 ,2 3例 (77% )患者出现发热 ,持续时间 2~8h,大部分自行消退 ,无其他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 、CD3+ CD8+ 、CD3+ CD5 6 + 和CD2 5 +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 ,而且DC1和DC2细胞的比例也上升 ,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肝癌患者自体CIK细胞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原发性肝细胞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 被引量:52
5
作者 范建高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1期4-6,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西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第一大慢性肝病以及肝酶异常的首要病因,普通成年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10%~15%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后者10年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西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第一大慢性肝病以及肝酶异常的首要病因,普通成年人NAFLD患病率为20%~33%,其中10%~15%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后者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为15%~25%,而脂肪性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肝衰竭和移植肝复发的概率为30%。40%。肥胖症者单纯性脂肪肝(6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 流行病学 非酒精性脂肪性 原发性肝细胞 硬化患者 中国 单纯性脂肪 LIVER
原文传递
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颖 王家龙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63-466,共4页
目的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中的一种 ,选择性地表达于恶性肿瘤组织。该文研究Sur vivin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收集 2株肝细胞癌细胞株 ,4 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 ,以Westernblotting法检... 目的 Surv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中的一种 ,选择性地表达于恶性肿瘤组织。该文研究Sur vivin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收集 2株肝细胞癌细胞株 ,4 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 ,以Westernblotting法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 ;半定量RT PCR法检测SurvivinmRNA表达 ;肝癌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结果  2株肝癌细胞株和 85 % (34例 )的肝癌组织表达Survivin蛋白和mRNA ,而癌旁组织内无一例阳性表达。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肝内转移组为 93.5 % ,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组 (5 5 .6 % ,P <0 .0 5 ) ;在门静脉癌栓浸润组为 92 .8% ,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浸润组 (6 6 .7% ,P <0 .0 5 )。RT PCR显示 ,2株肝癌细胞株和 85 .0 % (34例 )的肝癌组织表达SurvivinmRNA ,与Westernblotting的结果一致 ,SurvivinmRNA的表达水平在肝内转移组 (1.10 5± 0 .396 )和门静脉癌栓浸润组 (1.137± 0 .4 0 4 )中 ,显著高于肝内无转移组 (0 .5 72± 0 .0 82 )和无门静脉癌栓浸润组 (0 .6 2 7± 0 .12 2 ,P <0 .0 5 )。所有肝癌组织标本中均可检测到凋亡细胞 ,但Survivin表达阳性组的凋亡指数 (1.15 2 %± 0 .32 6 % )显著低于Survivin表达阴性组 (4.5 0 2 %± 0 .830 % ,P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 凋亡抑制蛋白 细胞凋亡 原位末端标记法 RT-PCR法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细胞癌介入治疗基本模式的转变——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序贯联合消融治疗 被引量:25
7
作者 吴沛宏 张福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70-871,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 介入治疗 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 序贯疗法 联合 消融疗法
原文传递
PDCA循环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王莹 付建军 +2 位作者 张巧玲 王敏 熊光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370-1373,共4页
慢性乙型肝炎不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也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的肝硬化、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疾病。
关键词 PDCA循环 用药依从性 乙型 生存质量 护理干预 衰竭 干预组 护理人员 服药依从性 原发性肝细胞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蒋富强 卢伟 杨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807-810,共4页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观察组(53例)、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观察组(53例)、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对照组(53例),比较两组整体疗效、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肿瘤活性相关指标、肿瘤复发相关指标等差异。结果:治疗后1周和2周时,观察组CR和PR例数均高于对照组,SD例数与对照组无差异,PD例数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周时,两组血清中MDA、SOD、GSH、CRP、TNF-α以及ESR无差异,观察组血清中EC、VEGF、MMP、AFP、CA199、GGT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肝癌病灶生长,降低肿瘤相关血清标志物水平,抑制肿瘤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 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和饮酒习惯与肝癌的易感性 被引量:16
10
作者 丁建华 吴建中 +7 位作者 高长明 李苏平 周建农 曹海霞 苏平 周学富 丁保国 王如鸿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 研究乙醛脱氢酶 2 (ALDH2 )基因多态性和饮酒习惯与肝癌的易感性关系。方法 在肝癌高发区江苏省泰兴市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病例为确诊的原发性肝癌 (2 0 8例 )新发病例 ,对照 (2 0 8例 )按 1∶1配对 ,选取与病例同性别、年龄... 目的 研究乙醛脱氢酶 2 (ALDH2 )基因多态性和饮酒习惯与肝癌的易感性关系。方法 在肝癌高发区江苏省泰兴市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病例为确诊的原发性肝癌 (2 0 8例 )新发病例 ,对照 (2 0 8例 )按 1∶1配对 ,选取与病例同性别、年龄相差不超过 2岁 ,与病例居住同村或同一街道的非肿瘤居民 ,调查了研究对象的饮酒习惯等因素 ,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PFLP)方法检测了他们的ALDH2基因型。结果  (1)肝癌组中的ALDH2 1 1、ALDH2 1 2 、ALDH2 2 2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5 7.6 9%、30 .77%、11.5 4 % ,与对照组的 6 4 .2 5 %、2 8.5 0 %、7.2 5 %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χ2 =2 .6 4 ,P =0 .2 6 7)。 (2 )携带ALDH2变异基因型 (ALDH2 1 2 或ALDH2 2 2 )的饮酒者与携带ALDH2野生 (ALDH2 1 1)基因型的不饮者相比 ,若开始饮酒年龄 <2 5岁、每月饮酒量 >30 0 0 g、饮酒年数 >2 3年和饮酒总量 >3千克年时 ,前者患肝癌的危险性分别是后者的 3.6 2 (95 %CI=1.2 3~ 10 .70 )、3.5 1(95 %CI=1.38~ 8.95 )、3.0 2 (95 %CI =1.18~ 7.71)和 3.30 (95 %CI =1.2 3~ 8.83)倍。 (3)携带ALDH2变异基因型的饮酒者 ,患肝癌的OR值与饮酒总量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趋势 (P值 =0 .0 4 4 )。(4)HBsAg阳性并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 乙醛脱氢酶2(ALDH2) 病例对照研究 饮酒 乙型炎表面抗原
下载PDF
分子靶向药物及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在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1
作者 赖军明 胡爽 +2 位作者 林红 罗辉 骆永彪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6-409,共4页
自从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肝细胞癌(HCC)靶向治疗的一线药物,多年来的临床研究尚未证实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优于或不劣于索拉非尼,或用于索拉非尼治疗失败后二线治疗.但2017年的多项临床研究中这种现状有所改变,其中RE... 自从索拉非尼作为晚期肝细胞癌(HCC)靶向治疗的一线药物,多年来的临床研究尚未证实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优于或不劣于索拉非尼,或用于索拉非尼治疗失败后二线治疗.但2017年的多项临床研究中这种现状有所改变,其中REFLECT研究表明,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HCC的疗效不亚于索拉非尼. RESORCE研究、CheckMate-040研究分别证实瑞格非尼、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纳武单抗用于索拉非尼治疗后进展的二线晚期HCC治疗.这些药物的研发,将为晚期HCC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原发性肝细胞 分子靶向药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蛋白1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及MRI在肝脏肿瘤诊断鉴别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12
作者 牛亚峰 项坤 +1 位作者 孙秋原 安永涛 《肝脏》 2017年第1期84-86,共3页
肝脏肿瘤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肿瘤性疾病,通常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种,较为常见的类型包括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原发性肝细胞癌、血管瘤等。在我国良性肿瘤中以肝血管瘤最为常见,而原发性肝癌于我国肝脏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前者因无... 肝脏肿瘤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肿瘤性疾病,通常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种,较为常见的类型包括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原发性肝细胞癌、血管瘤等。在我国良性肿瘤中以肝血管瘤最为常见,而原发性肝癌于我国肝脏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前者因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B超检查及手术中发现,经过早期治疗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但后者易转移,合并症较多,预后较差,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肿瘤 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 诊断鉴别 脏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细胞 血管瘤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中p33^(ING1b)与p53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0
13
作者 祝峙 朱明华 倪灿荣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9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 研究p33ING1b与p5 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ING1b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突变率。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了 5 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5 1例癌旁肝组织及 12例正常肝组织中p33ING1b和p5 3蛋白的表... 目的 研究p33ING1b与p5 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ING1b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突变率。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了 5 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5 1例癌旁肝组织及 12例正常肝组织中p33ING1b和p5 3蛋白的表达 ,并分析了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中乙肝病毒 (HBV)的感染率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检测了 2 8例配对癌及癌旁肝组织中ING1b基因两个外显子的突变情况 ,对有异常泳动条带的DNA片段分别克隆测序。结果 在 5 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中 ,p33ING1b、p5 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 4 2 1%和 5 7 9% ,p33ING1b、p5 3表达均呈阳性者有 19例 (33 3% ) ,且两者在癌组织中阳性分布区域相同 ;p33ING1b蛋白表达与p5 3蛋白表达在癌组织中呈显著正相关 (r =0 783,P <0 0 1) ;配对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均为阴性 ,p33ING1b蛋白在 13例癌旁肝组织及 2例正常肝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 ;在 5 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 35例 (6 1 4 % )HBVX蛋白呈阳性 ,其病理类型均为肝细胞肝癌 ,在 5 1例癌旁肝组织中检出HBVX蛋白阳性者 39例 (76 4 7% ) ,癌组织中HBV感染与p33ING1b、p5 3蛋白表达均有关(P <0 0 1) ;PCR SSCP结果表明 ,ING1b基因在原发性肝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 P53基因 肿瘤 p33^ING1b基因 单链构象多态性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人原发肝细胞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颜政 方驰华 高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04-1306,共3页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特征。方法取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分离、培养肝癌细胞,按照卵圆细胞表面标记(CD34、c-Kit、Thy-1、CK7、CK14、CK19)分选肿瘤细胞,各个表面标记阳性与阴性肿瘤细胞亚群细胞分别异体移植裸鼠,检测体...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特征。方法取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分离、培养肝癌细胞,按照卵圆细胞表面标记(CD34、c-Kit、Thy-1、CK7、CK14、CK19)分选肿瘤细胞,各个表面标记阳性与阴性肿瘤细胞亚群细胞分别异体移植裸鼠,检测体内成瘤能力差异,并且稀释成瘤能力强的细胞亚群,分析低密度下强成瘤能力细胞亚群与相应阴性细胞亚群成瘤差异。结果(1)CD34、c-kit、CK7等3个标记的阳性与阴性肿瘤细胞移植裸鼠后,成瘤能力差异显著(P<0.05)。(2)在低细胞密度下,CD34-、CK7+、c-kit+肿瘤细胞亚群成瘤能力仍强于对应阴性或阳性肿瘤细胞亚群。结论(1)人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细胞中存在成瘤能力差异巨大的肿瘤细胞亚群。CD34-、CK7+、c-kit+可能是人肝细胞癌干细胞的部分表面标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 细胞 表面标记
下载PDF
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杨茂 郭志 +4 位作者 司同国 邢文阁 刘方 李保国 于海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天津肿瘤医院13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ACE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天津肿瘤医院13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ACE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TACE联合CIK治疗67例为研究组,单纯TACE治疗69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相同时间点取外周血,测定AFP、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计数变化;术后1个月采用增强CT、MRI或PET-CT评价肿瘤坏死程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及AFP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分别由(50.26±6.37)%、(53.20±9.29)%、(21.03±8.58)%、1.58±0.43下降至(48.95±8.83)%(P>0.05)、(50.09±9.99)%(P<0.01)、(19.63±8.42)%(P>0.05)、1.44±0.52(P<0.01),CD8+、Treg细胞比率分别由(35.70±8.71)%、(6.55±1.47)%上升至(38.04±10.50)%(P<0.05)、(6.76±1.67)%(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分别由(50.51±12.37)%、(52.48±15.55)%、(20.67±10.92)%、1.76±0.90上升至(53.62±11.37)%(P<0.01)、(55.62±14.63)%(P<0.05)、(23.23±10.37)%(P<0.01)、1.94±0.84(P<0.01),CD8+、Treg细胞比率分别由(35.61±12.90)%、(6.57±4.88)%下降至(32.68±10.56)%(P<0.05)、(4.77±1.99)%(P<0.01)。结论 TACE术后联合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免疫状态,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有可能降低中晚期HCC患者TACE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CD4+CD25+调节T细胞(Treg细胞)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方法的原发性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等级预测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桐桐 董怡 +8 位作者 韩红 戴猛 姚钊 郭威 张炜彬 曹佳颖 罗惠高 余锦华 王文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本文基于影像组学方法,用常规灰阶超声(GS-US)图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微血管侵犯(MVI)指标和肿瘤分化等级进行预测。方法:根据影像组学的基本流程,本研究通过四个步骤: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特征筛选和分类判别,分别建立对经... 目的:本文基于影像组学方法,用常规灰阶超声(GS-US)图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微血管侵犯(MVI)指标和肿瘤分化等级进行预测。方法:根据影像组学的基本流程,本研究通过四个步骤: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特征筛选和分类判别,分别建立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病人的两个指标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回顾性预测。结果:结果表明,肝脏的二维图像和MVI以及分化等级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留一法(LOOCV)使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预测,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的面积(ROC)分别达到0.76(MVI)、0.89(肿瘤分化)。结论:灰阶超声图像蕴含和MVI以及肿瘤分化相关的相关信息,对HCC的灰阶超声图像的影像组学研究有助于患者的术前诊断和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高通量特征 原发性肝细胞 微血管侵犯 分化等级 灰阶超声
下载PDF
Correlation between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and the presence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 huma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ossible role in tumor promotion and angiogenesis 被引量:21
17
作者 Melchiorre Cervello Daniela Foderà +4 位作者 Ada Maria Florena Maurizio Soresi Claudio Tripodo Natale D'Alessandro Giuseppe Montalt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30期4638-4643,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cyclooxygenase-2 (COX-2) expression with angiogenesis and the number and type of inflammatory cells (macrophages/Kupffer cells; mast cells) with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cyclooxygenase-2 (COX-2) expression with angiogenesis and the number and type of inflammatory cells (macrophages/Kupffer cells; mast cells) withi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tissues and adjacent non-tumorous (NT) tissues.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for COX-2, CD34, CD68 and mast cell tryptase (MCT) was performed on 14 well-characterized series of liver-cirrhosis-associated HCC patients. COX-2 expression and the number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 tumor lesions and surrounding liver tissues of each specimen were compared. Moreover, COX-2, CD34 staining and the number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 areas with different histological degrees within each tumor sample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COX-2 positive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NT tissues than in tumors. COX-2 expression was higher in well-differentiated HCC than in poorly-differentiated tissues. Few mast cells were observed within the tumor mass, whereas a higher number was observed in the surrounding tissue, especially in peri-portal spaces of NT tissues. Abundant macrophages/ Kupffer cells were observed in NT tissues, whereas the number of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umor mass. However, a higher cell number was observed in the welldifferentiated tumor and progressively decreased in relation to the differentiation grade. Within the tumor,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COX-2 expression and the number of macrophages/Kupffer cells and mastcells. Moreover,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D34 and COX-2 expression in tumor tissues. Comparison between well- and poorly-differentiated HCC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CD34-positive cells decreased with dedifferentiation. However, COX-2 was the only independent variable showing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D34 in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presence of inflammatory cells and COX-2 expression in liver tumor suggests a possible relationship with tumor angiogenesis. COX-2 ex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2 HCC ANGIOGENESIS Mast cells Macro-phages
下载PDF
血清AFP、GPC3、VEGF、IGF-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8
作者 李鹏 翟云 +3 位作者 刘晖 吕福东 李宁 丁惠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2702-2706,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AFP、GPC3、VEG、IGF-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经病理确诊的HCC患者和1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FP,ELISA检测GPC3、VEGF及IGF-Ⅱ.AF... 目的:分析血清AFP、GPC3、VEG、IGF-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经病理确诊的HCC患者和16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FP,ELISA检测GPC3、VEGF及IGF-Ⅱ.AFP≥400μg/L作为诊断HCC临界值,根据ROC曲线确定GPC3、VEGF及IGF-Ⅱ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单独分析4个指标对HCC诊断价值:其敏感度依次为GPC3>IGF-Ⅱ>AFP>VEGF,特异度依次为AFP>GPC3>VEGF>IGF-Ⅱ.AFP联合其他指标,以AFP+GPC3诊断效能最高.其中,AFP<20μg/LHCC患者,GPC3的阳性率最高达51.1%,早期HCC(BCLC,StageA)患者,GPC3阳性率高达50.0%.结论:血清AFP≥400μg/L对HCC患者诊断有较大局限性,AFP联合GPC3明显提高HCC的诊断效能,值得扩大病例数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 ROC曲线 血清肿瘤标志物 诊断
下载PDF
腹腔镜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洪海杰 蔡欣然 +3 位作者 陈敏敏 潘韡 林圣哲 陈燕凌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LAH)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LNAH)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CC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AH组66例,LNAH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LAH)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LNAH)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HCC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AH组66例,LNAH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情况及术后生存率等近、远期疗效。结果LAH组和LNAH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35.0±249.9)mL vs(117.7±311.3)mL]、住院时间[(18.0±5.0)d vs(16.3±5.4)d]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AH组的手术时间较LNAH组长[(173.0±65.6)min vs(145.3±65.7)]min,P<0.05];LAH组术后1,3,5 a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4.8%,63.2%及52.2%)高于LNAH组(80.5%,39.2%及24.9%,P<0.05);LAH组术后1,3,5 a累积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5%,78.6%及68.4%)高于LNAH组(92.7%,64.3%及44.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肿瘤>5 cm、LNAH及包膜侵犯是影响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肿瘤>5 cm、LNAH及包膜侵犯是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LAH治疗HCC具有更好的近、远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 腹腔镜切除术 无瘤生存 总体生存
下载PDF
肝脏肿瘤病理学研究展望 被引量:15
20
作者 朱明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21-722,共2页
肝脏不仅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而复杂的功能,也是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好发的器官,其中原发性肝癌占肝脏全部肿瘤的85%以上,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二大组织学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原发性肝癌发病率... 肝脏不仅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而复杂的功能,也是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好发的器官,其中原发性肝癌占肝脏全部肿瘤的85%以上,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二大组织学类型。在世界范围内原发性肝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我国则位居男性第三位。全球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肝癌,其中我国占56%,约有34万人因肝癌死亡,为恶性肿瘤的第二死因。随着生物医学技术和理论的发展,肝脏肿瘤特别在肝癌病理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突破性进展还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理学 脏肿瘤 原发性 内胆管细胞 原发性肝细胞 原发性肿瘤 人体生命活动 生物医学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