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方加减联合细胞免疫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思容 陈亮 彭立生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评估肝癌方联合细胞免疫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以肝癌方加减联合细胞免疫治疗以及单纯细胞免疫治疗的晚期HCC患者60例,分别为32例、28例。按照RECIST 1.1版标准评估疗... 目的:评估肝癌方联合细胞免疫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以肝癌方加减联合细胞免疫治疗以及单纯细胞免疫治疗的晚期HCC患者60例,分别为32例、28例。按照RECIST 1.1版标准评估疗效,按照《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WHO标准)》评估不良反应。结果:58例可评价疗效,客观有效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5.9%和77.6%;中位生存期为34个月,累积1年生存率为77.6%,2年生存率为62.1%,3年生存率为50.0%。单纯细胞免疫治疗与肝癌方加减联合细胞免疫治疗的ORR、DCR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2%、66.7%;29.0%、90.3%;18个月、46个月,DCR及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发热、恶心呕吐及腹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免疫治疗晚期HCC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肝癌方加减联合细胞免疫治疗HCC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细胞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治疗 原发性肝细胞(hcc)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肖冰 崔生达 +13 位作者 方蓉蓉 郭文 陈村龙 蓝琳 白岚 吴保平 程天明 姚永莉 白杨 刘思德 张亚历 智发朝 张振书 姜泊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64-366,369,共4页
目的观察与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从2000年1月~2007年6月,B超引导下对2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354例次RFA,治疗前后行AFP、B超或CT检查,治疗后随访,最长随访5年以上。结果2例治疗后24h内... 目的观察与分析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从2000年1月~2007年6月,B超引导下对2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354例次RFA,治疗前后行AFP、B超或CT检查,治疗后随访,最长随访5年以上。结果2例治疗后24h内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RFA术后并发症有:感染、发热223例次(62.99%),肝细胞明显损害117例次(33.05%),黄疸明显加重67例次(18.92%),血性腹水14例次(3.95%),气胸3例次(0.84%),消化道出血2例次(0.56%)。治疗后随访到6月者187例,AFP下降50%者129例(68.98%),死亡23例,存活164例(87.70%)。随访1年者129例,AFP下降50%者67例(51.93%),死亡37例,存活92例(71.3l%)。随访3年者83例,AFP下降50%者28例(37.73%),死亡5l例,存活32例(38.55%)。随访5年者56例,AFP下降50%者12例(21.42%),死亡44例,存活12例(21.42%)。肝脏肿瘤个数少和病灶体积小或者肝功Child-Pugh分级较好的患者生存率高。结论RFA具有简单、微创、安全、有效和反复治疗等优点,尤其对于无手术指征及TACE风险较大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当肿瘤〈5cm尤其是单个病灶或肝功Child-Pugh分级较好时效果更加明显。但并发症较多,长期疗效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RFA) 原发性肝细胞(hcc) 生存率 并发症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生物标志物:新的发现和未来之路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忠伟 樊怡昕 +3 位作者 胡汉宁 魏艳红 胡康洪 叶啟发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33-40,47,共9页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从HCC的临床案例看,长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增加了罹患HCC的风险.现有的早期筛查手段采用定期腹部超声及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然而无论是单独或是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检...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从HCC的临床案例看,长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增加了罹患HCC的风险.现有的早期筛查手段采用定期腹部超声及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然而无论是单独或是结合使用这两种方法,检测准确性均不高.近年研究发现,外周血中存在更为准确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如新的蛋白质标志物、非编码RNA和病理学标志物,从而有效提高HBV相关HCC临床诊断和预后监测,但其临床可靠性有待大规模标本验证.本研究综述了这些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hcc) 乙型炎病毒(HBV) 慢性感染 生物标志物 非编码RNA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高云飞 高凤成 +3 位作者 李清峰 马强 邢通潮 杜婷婷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采用TACE治疗的172例HCC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采用TACE治疗的172例HCC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PDGFBB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1周和1月的血清PDGF-B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ACE术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DGF-BB水平与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和有无癌栓相关(P<0.05)。TACE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与肿瘤数目、肿瘤大小、有无癌栓、术前血清AFP水平和术后1周血清PDGF-BB水平显著相关(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周血清PDGF-BB(OR=2.665, 95%CI:1.231~5.769, P=0.000)和肿瘤数目(OR=1.904, 95%CI:1.023~3.544, P=0.005)均是影响TACE术后疗效的因素。结论血清中PDGF-BB水平与TACE术后HCC患者的短期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hcc) 经皮动脉化疗栓塞(TACE)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
下载PDF
p16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潇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27-132,共6页
p16基因又称肿瘤抑制基因(MTS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在细胞周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现对p16基因的结构、p16蛋白的作用途径以及该基因突变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 P16基因 细胞周期 原发性肝细胞(hcc)
下载PDF
血清NOV/CCN3在肝癌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6
作者 王蒙蒙 季君 +1 位作者 程铖 高春芳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1,共6页
探讨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NOV/CCN3表达产物在肝病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其在肝癌演进中的病理意义。采用ELISA方法共检测38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92例肝硬化(LC)患者和102例正常人血清中NOV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肝癌的临... 探讨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NOV/CCN3表达产物在肝病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其在肝癌演进中的病理意义。采用ELISA方法共检测38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92例肝硬化(LC)患者和102例正常人血清中NOV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LC组NOV含量高于HCC组及正常对照组(P<0.001)。将L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血清NOV水平做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41,NOV在cutoff值为7.812ng/ml时敏感度为67.4%,特异度为73.5%。在HCC组中,NOV水平与肿瘤的TNM分期、肿瘤大小呈负相关。NOV对于AFP阴性人群的诊断效率经ROC曲线分析提示,曲线下面积为0.803,NOV在cutoff值为7.68ng/ml时,敏感度为83.8%,特异度为71.6%。NOV可辅助诊断肝硬化、肝癌,该分子可能与肝硬化发生相关并在肝癌的演进中发挥负性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hcc) 硬化(LC) 肾母细胞瘤过度表达基因NOV/CCN3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细胞癌与IL-2、IFN-γ基因多态性关系
7
作者 柏桦 仇小强 +4 位作者 刘顺 贝春华 杨艳 曾小云 余红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40-1144,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基因-330T/G(rs2069762)位点和IFN-γ基因-1615C/T(rs2069705)、+5171A/G(rs206972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07年6月—2010年7月在广西医...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基因-330T/G(rs2069762)位点和IFN-γ基因-1615C/T(rs2069705)、+5171A/G(rs206972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07年6月—2010年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肿瘤医院收集784例HCC患者和同期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广西区医院体检中心1 017名健康对照人群进行环境暴露调查;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上述位点进行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组间基因-环境和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 IFN-γ的-1615C/T和+5171A/G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D'=0.976,r2=0.549,P=2.22-16),单倍型CG在人群中发生频率<0.03,其他3种单倍型CA、TA、TG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330T/G和IFN-γ-1615C/T、+5171A/G 3个位点的基因型在HCC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和携带HBV等环境暴露因素与-330T/G位点的突变基因G对HCC的发生有协同作用,交互作用指数S分别为1.38、1.50、1.03;吸烟、饮酒、有肝癌相关家族史和携带HBV等环境暴露因素与-1615C/T、+5171A/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HCC患病风险中存在负交互作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携带IL-2的-330T/G位点突变基因G并且同时携带IFN-γ的-1615C/T、+5171A/G位点的突变纯合子TT/GG能增加HCC患病风险(OR=1.84,95%CI=1.08~3.83)。结论 IL-2基因-330T/G和IFN-γ基因-1615C/T、+5171A/G位点多态性与环境暴露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基因-环境、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可能增加HCC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hcc) 病例对照研究 IL-2 IFN-Γ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原文传递
水通道蛋白AQP2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多柔比星耐药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叶龙云 潘洁雪 余正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索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耐药的机制,为进一步提高HCC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提供前期探索。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OX处理后的上皮间质化转变(EMT)的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情况,使... 目的探索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耐药的机制,为进一步提高HCC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提供前期探索。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OX处理后的上皮间质化转变(EMT)的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干性标记CD133的变化情况,使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DOX处理后的细胞机制变化。结果 DOX能诱导HCC细胞发生上皮间质化转变,并且能提升HCC细胞CD133的比例(3.5%vs 35.5%,P<0.05);基因芯片提示HCC细胞内水通道蛋白AQP2基因显著上调;敲降AQP2基因后,能显著减弱DOX诱导HCC细胞产生EMT的效果。结论水通道蛋白AQP2在肝细胞肝癌多柔比星耐药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降低AQP2的表达可以减弱多柔比星诱导肝癌细胞上皮间质化转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hcc) 多柔比星(DOX) 上皮间质化转变 水通道蛋白AQP2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