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应用解剖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振强 朱新生 《武警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765-766,共2页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是指位于肝背侧下腔静脉窝和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之间的一段相对少血管带,为一潜在性间隙。2001年Belghiti等提出了这一概念。国内外均有学者认为通过该间隙在肝后成功建立隧道,与绕肝带的使用可...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是指位于肝背侧下腔静脉窝和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之间的一段相对少血管带,为一潜在性间隙。2001年Belghiti等提出了这一概念。国内外均有学者认为通过该间隙在肝后成功建立隧道,与绕肝带的使用可以简化原位(前入路)肝切除术等高难度肝切除术。但当前缺乏相关的解剖资料,为此,我们观察肝后下腔静脉,旨在为改进高难度肝切除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后隧道 原位切除术
下载PDF
非原位肝切除技术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吐尔洪江·吐逊 阿卜杜萨拉木·艾尼 +8 位作者 李玉鹏 沙地克·阿帕尔 张皓 李涛 吐尔干艾力·阿吉 玉素甫·依米提 赵晋明 邵英梅 温浩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2251-2257,共7页
目的评价非原位肝切除术(ESLR)治疗侵犯肝静脉回流区域肝脏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hochrane、国际临床移植注册平台、移植电子图书馆等数据库,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非原位肝切除术(ESLR)治疗侵犯肝静脉回流区域肝脏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hochrane、国际临床移植注册平台、移植电子图书馆等数据库,系统评价可行性、安全性和肿瘤疗效,就其中转异体移植率、并发症发生率、90 d死亡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有46篇文献报道191例ESLR(其中自体肝移植术101例,半离体肝切除术90例)。最常见的手术适应证是肝细胞癌(49例),其次为结肠癌肝转移(37例)、肝泡型包虫病(33例)、胆管细胞癌(26例)。手术成功率为84.5%(CI=76.6%~90.1%)、中转异体移植率为13.5%(CI=8.5%~21.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8.1%(CI=48.5%~67.1%)、Ⅲa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43.1%(CI=33.6%~53.1%)和90 d死亡率为19.5% (CI=12.7%~28.8%)。结论ESLR是治疗侵犯肝静脉汇合区和肝后下腔静脉肿瘤的有效治疗措施。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前精确评估自体供肝"质和量"及精准的外科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切除术 自体移植 脏肿瘤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