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氨酯的FTIR光谱与热分析研究 被引量:49
1
作者 江治 袁开军 +1 位作者 李疏芬 周允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4-628,共5页
采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聚酯型聚氨酯和聚醚型聚氨酯在空气气氛中从室温到400℃之间的热解反应,实时考察了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残留物的基团特性。利用热分析技术考察了它们在不同气氛下从室温到700℃之间的热解反应。... 采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聚酯型聚氨酯和聚醚型聚氨酯在空气气氛中从室温到400℃之间的热解反应,实时考察了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残留物的基团特性。利用热分析技术考察了它们在不同气氛下从室温到700℃之间的热解反应。探讨了在有氧条件下的热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聚酯型聚氨酯在空气中存在硬段和软段先后分解的两个阶段,而聚醚型聚氨酯则是硬段与软段同时分解。热分解结果也显示,硬段相同的聚氨酯,聚酯型聚氨酯的起始失重温度高于聚醚型聚氨酯,显示聚酯型的热稳定性强于聚醚型。同时聚氨酯在空气中的起始失重温度比在氮气中提前,说明氧气的存在能促进聚氨酯主链上C—C和C—O键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型聚氨酯 聚醚型聚氨酯 原位红外光谱
下载PDF
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制氢反应与原位红外表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越湘 吕功煊 +1 位作者 李树本 董禄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研究了在Pt/TiO2悬浮体系中单组分和双组分污染物为电子给体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比较了污染物甲醛、甲酸和草酸为电子给体光催化放氢反应效率,发现其活性为:草酸>甲酸>甲醛.原位ATR(衰减全反射)红外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放氢活... 研究了在Pt/TiO2悬浮体系中单组分和双组分污染物为电子给体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比较了污染物甲醛、甲酸和草酸为电子给体光催化放氢反应效率,发现其活性为:草酸>甲酸>甲醛.原位ATR(衰减全反射)红外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放氢活性与污染物吸附特性有关.还研究了草酸与甲酸双组分污染物体系的光解水放氢和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发现总的放氢和污染物降解速率与污染物组分在TiO2表面的吸附强度和溶液浓度有关.污染物在TiO2表面的竞争吸附决定了反应动力学.原位ATR-IR方法研究双组分混合物体系的吸附,直观地证实了上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 氢气 制备 有机污染物 原位红外光谱 表征 草酸 甲酸 甲醛
下载PDF
SCR脱硝中催化剂表面NH_4HSO_4生成及分解的原位红外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束航 张玉华 +2 位作者 范红梅 张亚平 杨林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460-4468,共9页
采用工业用V2O5-WO3/Ti O2催化剂,基于傅里叶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 FT-IR)技术考察了SCR脱硝过程中催化剂表面NH4HSO4的生成与分解特性。结果表明:在V2O5-WO3/Ti O2催化剂表面ABS的生成可由催化剂V═O基团上Lewis酸上配位吸附活化态的NH... 采用工业用V2O5-WO3/Ti O2催化剂,基于傅里叶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 FT-IR)技术考察了SCR脱硝过程中催化剂表面NH4HSO4的生成与分解特性。结果表明:在V2O5-WO3/Ti O2催化剂表面ABS的生成可由催化剂V═O基团上Lewis酸上配位吸附活化态的NH3在O2环境中与SO2反应生成,也可由SO2与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的吸附态金属硫酸盐中间物VOSO4与气态NH3直接反应生成;NO能通过与NH4HSO4中的NH+4直接反应来降低NH4HSO4降解的温度窗口,促进其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行为,NO的脱除与NH4HSO4的生成是相互抑制关系;NH4HSO4本身的负载量影响其分解与挥发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光谱 选择催化还原 催化剂 脱硝 NH4HSO4 化学反应
下载PDF
用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NiB和NiP非晶态合金的还原及苯加氢反应过程 被引量:8
4
作者 程庆彦 李伟 +2 位作者 张明慧 关乃佳 陶克毅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NiB和Ni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 ,并用XRD ,DSC ,SEM和TEM鉴定了样品的非晶性 ,用ICP测定了样品的组成 .在脉冲微反 色谱装置上考察了这两种催化剂催化苯加氢反应的活性 .采用在线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这两种... 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NiB和Ni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 ,并用XRD ,DSC ,SEM和TEM鉴定了样品的非晶性 ,用ICP测定了样品的组成 .在脉冲微反 色谱装置上考察了这两种催化剂催化苯加氢反应的活性 .采用在线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这两种催化剂的还原及苯加氢反应过程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NiB和NiP合金均为非晶态 ,且都是纳米尺度 .NiB的粒度要比NiP小 ,晶化温度也比NiP低 ,表明Ni与B之间同Ni与P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 .对苯加氢反应 ,NiB非晶态合金具有更大的优势 ,原位红外光谱结果证实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与还原态镍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合金 镍硼合金 镍磷合金 加氢 原位红外光谱 催化剂 催化活性
下载PDF
宽工作温度烟气脱硝催化剂制备及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郭凤 余剑 +2 位作者 牟洋 初茉 许光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TiO2载体,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V2O5-WO3/TiO2催化剂,借助BET、NH3-TPD、H2-TPR、SEM、活性评价、In-situ FT-IR等手段,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酸性、还原性、脱硝活性及反应机理等。介孔TiO2载体比表面积为158.6...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TiO2载体,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V2O5-WO3/TiO2催化剂,借助BET、NH3-TPD、H2-TPR、SEM、活性评价、In-situ FT-IR等手段,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酸性、还原性、脱硝活性及反应机理等。介孔TiO2载体比表面积为158.6 m2/g,制成催化剂后比表面积略有降低,约为136.7 m2/g。针对模拟烟气在φNH3/φNO=0.8的条件下测试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温度窗口为250~400 ℃,脱硝转化率达到80%。NH3-TPD和H2-TPR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在活性温度范围内具有典型的表面酸性位,载体TiO2与V2O5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使得V2O5还原温度降低。利用In-situ FT-IR研究NH3和NO在V2O5-WO3/TiO2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的反应过程发现,NH3可同时吸附在L酸位和B酸位,NH3在活性位上氧化脱氢形成NH2物种是SCR脱硝反应的控制步骤。研究NO+O2+NH3反应时发现,吸附NH3的催化剂引入NO和O2后,共价吸附的NH3首先消失。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吸附态NH3和气态或弱吸附态的NO之间,该反应遵从Eley-Rideal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 原位红外光谱 NH3吸附 反应机理
下载PDF
CO在负载型钯金属催化剂上吸附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振花 宋瑛 +2 位作者 王保伟 马新宾 许根慧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5-28,共4页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分别对CO在钯金属催化剂及其载体上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CO在催化剂载体上也存在表面吸附态 ,吸附峰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 ,其中HCOO-吸附态比较稳定。CO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存在两种吸附态 :桥式吸附态和线式...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分别对CO在钯金属催化剂及其载体上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CO在催化剂载体上也存在表面吸附态 ,吸附峰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 ,其中HCOO-吸附态比较稳定。CO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存在两种吸附态 :桥式吸附态和线式吸附态 ,桥式吸附态比线式吸附态稳定 ,且CO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载体的部分表面被Pd所覆盖 ,导致了CO在催化剂载体部分的吸附量减少。实验还测定了氢气对CO在催化剂上吸附性能的影响 ,发现氢气会影响CO在催化剂活性中心及载体上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负载型钯金属催化剂 原位红外光谱 一氧化碳 吸附 气相催化偶联 草酸二烷基酯 合成
下载PDF
Ag/Al_2O_3选择性催化丙烯还原氮氧化物表面反应机理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余运波 贺泓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5-390,共6页
在富氧条件下Ag/Al2 O3 对以丙烯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NOx 的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本实验成功地利用原位红外光谱分析手段 ,在真实的催化反应条件下 ,探讨了丙烯选择性还原NOx 的反应机理 ,证实了催化剂表面反应中间体Al NCO和Ag NC... 在富氧条件下Ag/Al2 O3 对以丙烯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NOx 的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本实验成功地利用原位红外光谱分析手段 ,在真实的催化反应条件下 ,探讨了丙烯选择性还原NOx 的反应机理 ,证实了催化剂表面反应中间体Al NCO和Ag NCO虽在真空中稳定 ,但在实际反应条件下极为活泼 .催化剂表面上R ONO和R NO2 分解成NCO是整个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 .这一结论与在真空系统条件下对其反应机理的研究结果一致 ,证明了在这一反应体系中两种研究方法的相关性 .同时本实验还从反应机理上探讨了催化剂的水蒸气中毒现象 .水蒸气的存在阻碍了催化剂表面R ONO和R NO2 的生成 ,并进一步阻碍了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 ,即R ONO和R NO2 向Al NCO和Ag NCO的转化 ,但这是一种完全可逆的暂时中毒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12O3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丙烯 氮氧化物 表面反应机理 原位红外光谱 氧化铝负载银催化剂
下载PDF
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Pd-Ag/Al_2O_3和Pd/Al_2O_3乙炔加氢催化剂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齐 戴伟 +1 位作者 穆玮 于海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7,共7页
以一氧化碳和乙炔为探针分子,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Pd-Ag/Al2O3和Pd/Al2O3催化剂上乙炔加氢反应以及催化剂本身的表面形态,动态考察了乙炔加氢的气相反应行为、CO吸附以及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d-Ag/Al2O3催化... 以一氧化碳和乙炔为探针分子,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Pd-Ag/Al2O3和Pd/Al2O3催化剂上乙炔加氢反应以及催化剂本身的表面形态,动态考察了乙炔加氢的气相反应行为、CO吸附以及催化剂表面吸附物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d-Ag/Al2O3催化体系中,由于Ag的加入而受到几何效应和电子效应的共同影响,引起了催化剂表面形态的改变从而改变了催化剂的性能。另外,乙炔加氢反应会导致钯催化剂表面形成由长分子链的饱和烃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层,该碳氢化合物层有可能是加氢反应形成的绿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光谱 乙炔 加氢 金属催化剂
下载PDF
基于原位红外光谱的热固性酚醛树脂固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晓静 李寅 +3 位作者 梁欢 曹文志 李毅 邓立松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77,共6页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测试方法,通过对同一样品在连续变温过程中的红外谱图分析研究热固性酚醛树脂在固化过程中的化学结构变化和固化行为。结果表明:该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固化过程主要存在两种反应,羟甲基与酚环上的氢之间的取代反应、羟甲...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测试方法,通过对同一样品在连续变温过程中的红外谱图分析研究热固性酚醛树脂在固化过程中的化学结构变化和固化行为。结果表明:该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固化过程主要存在两种反应,羟甲基与酚环上的氢之间的取代反应、羟甲基与羟甲基间的缩合反应,且取代反应早于缩合反应发生。随红外曲线的实时变化可知,羟甲基的缩合反应过程中有醚键形成,而羰基的出现与醚键的消失有关。通过对酚醛固化过程中基团变化的连续实时监测,可为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固化工艺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固性酚醛树脂 原位红外光谱 固化过程
下载PDF
聚氯乙烯微晶结构原位红外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其佳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0-223,共4页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 (in- situ FT- IR)法和差示扫描量热 (DSC)法研究了聚氯乙烯 (PVC)结晶区的熔融过程 ,以及淬火处理对 PVC聚集态结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原位红外光谱方法可以跟踪 PVC晶区和非晶区的红外特征吸收峰随温度的变化...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 (in- situ FT- IR)法和差示扫描量热 (DSC)法研究了聚氯乙烯 (PVC)结晶区的熔融过程 ,以及淬火处理对 PVC聚集态结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原位红外光谱方法可以跟踪 PVC晶区和非晶区的红外特征吸收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其中 142 5 cm-1和 638cm-1处的吸收峰表征 PVC结晶区 ,1434cm-1、615 cm-1和 696cm-1处的吸收峰表征 PVC非晶区 ;在 12 0℃~ 2 0 0℃的不同温度下加热 ,PVC的结晶过程和熔融过程发展很快 ,在 5 min内快速完成 ;在 160℃、180℃和 2 0 0℃下加热 ,待 PVC完全熔融后 ,立即经液氮淬火处理 ,可以明显减少 PVC的微晶部分含量 ,甚至可以得到完全无定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微晶结构 原位红外光谱 淬火 红外光谱 差示扫描量热
下载PDF
原位FTIR和XPS研究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齐和日玛 袁蕙 +2 位作者 张韫宏 李会峰 徐广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52-1757,共6页
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燃油质量标准,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选择性加氢脱硫(HDS)是生产低硫汽油的重要技术。提高HDS活性、减少烯烃的饱和是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研制的关键,而催化剂中活性相状态及其分布将决定催化剂的性... 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燃油质量标准,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选择性加氢脱硫(HDS)是生产低硫汽油的重要技术。提高HDS活性、减少烯烃的饱和是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研制的关键,而催化剂中活性相状态及其分布将决定催化剂的性能。认识催化剂的活性相状态及其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有助于研制、开发高性能的HDS催化剂。采用CO吸附原位红外光谱和XPS技术对系列硫化态Co-Mo/Al2O3系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将表征结果与微反HDS活性和选择性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CoMoS相的增多明显有利于催化剂HDS的活性和选择性。CoMoS和MoS2活性中心数目的比值与HDS选择性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CoMoS活性中心的强缺电子特性是CoMoS相有助于提高HDS活性和选择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光谱 一氧化碳 X射线光电子能谱 CoMo/Al2O3催化剂 选择性加氢脱硫
下载PDF
The pivotal effects of oxygen vacancy on Bi_2MoO_6:Promoted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d reaction mechanism 被引量:11
12
作者 Yanjuan Sun Hong Wang +4 位作者 Qian Xing Wen Cui Jieyuan Li Sujuan Wu Lidong Sun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655,共9页
Bi2MoO6,a typical Bi-based photocatalyst,has received increasing interests and been widely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However,the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Bi2MoO6 is still restricted by some obstacles,s... Bi2MoO6,a typical Bi-based photocatalyst,has received increasing interests and been widely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However,the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Bi2MoO6 is still restricted by some obstacles,such as limited photo-response and low charge separation efficiency.In this work,we developed a facile method to introduce artificial oxygen vacancy into Bi2MoO6 microspheres,which could effectively address these problems and realize highly efficient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is.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methods were combin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oxygen vacancy on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toward NO remova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NaBH4 during catalyst preparation induced the formation of oxygen vacancy in Bi2MoO6,which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extending the visible light absorption of Bi2MoO6.The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Bi2MoO6 with oxygen vacancy was obviously enhanced with a NO removal ratio of 43.5%,in contrast to that of 25.0%with the pristine Bi2MoO6.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oxygen vacancy that creates a defect energy level in the band gap of Bi2MoO6,thus facilitating the charge separation and transfer processes.Hence,more reactive radicals were generated and participated in the photocatalytic NO oxidation reaction.The in situ FT-IR was used to dynamically monitor the photocatalytic NO oxidation process.The reaction intermediates were observed and the adsorption-react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It was found that the reaction mechanism was unchanged by introducing the oxygen vacancy in Bi2MoO6.This work could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xygen vacancy in photocatalysis and gas-phase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 vacancy PHOTOCATALYSIS Reaction mechanism In situ FT-IR NO removal
下载PDF
化学修饰氧化铝负载钴基催化剂吸附与反应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俊岭 陈建刚 +2 位作者 董庆年 任杰 孙予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1-304,共4页
提出了一种改进催化剂活性和 C+5烃选择性的方法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TPSR和费 -托合成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分散、吸附与反应行为的关系 .研究表明 ,载体处理的差异决定了 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形态 ,钴负载在氨修饰氧化铝上有... 提出了一种改进催化剂活性和 C+5烃选择性的方法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TPSR和费 -托合成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还原、分散、吸附与反应行为的关系 .研究表明 ,载体处理的差异决定了 CO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形态 ,钴负载在氨修饰氧化铝上有利于桥式 CO吸附 ,而醋酸改性氧化铝则增进了金属钴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催化剂以线形吸收态为主 .CO加氢反应表明 ,氨修饰氧化铝负载钴催化剂能促进活性和 C+5烃选择性的提高 ,而醋酸修饰氧化铝可抑止钴催化剂的活性和碳链增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负载钴基催化剂 吸附 反应行为 Co/Al2O3催化剂 化学修饰 原位红外光谱 CO 加氢 一氧化碳
下载PDF
CO/H_2在Cu/ZrO_2催化剂表面吸附行为原位红外表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贵升 赵宁 +2 位作者 陈小平 任杰 孙予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0-493,共4页
用原位FT IR法比较了Cu ZrO2 和ZrO2 催化剂表面对CO及CO H2 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CO在 5 0℃便可以在Cu ZrO2 表面形成b HCOO Zr、Zr COO- 和b HOCOOZr物种 ,吸附温度升高 ,b HOCOOZr逐渐分解生成Zr OH和CO2 ,而b HCOO Zr吸附物种逐... 用原位FT IR法比较了Cu ZrO2 和ZrO2 催化剂表面对CO及CO H2 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CO在 5 0℃便可以在Cu ZrO2 表面形成b HCOO Zr、Zr COO- 和b HOCOOZr物种 ,吸附温度升高 ,b HOCOOZr逐渐分解生成Zr OH和CO2 ,而b HCOO Zr吸附物种逐渐增强。b HCOO Zr物种在Cu ZrO2 催化剂表面生成速率远远大于ZrO2 催化剂。在Cu ZrO2 催化剂表面 ,所形成的合成甲醇中间物种 (HCOO Zr和CH3O Zr)均和ZrO2 有关 ,意味着CO加氢反应主要在ZrO2 表面进行 ,铜组分主要向ZrO2 提供吸附CO及H2 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rO2 CO 吸附行为 二氧化锆 负载型催化剂 一氧化碳 加氢反应 原位红外光谱 表征
下载PDF
对硝基苯酚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化学还原反应机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美超 吴海峰 +1 位作者 胡佳琦 马淳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37-1940,共4页
采用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对硝基苯酚在铜电极表面及硫酸介质中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对硝基苯酚首先经电还原反应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和对羟胺苯酚,对亚硝基苯酚可发生缔合生成反式二聚体,最后在较低的电位下,对羟胺苯酚经电还原生成... 采用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对硝基苯酚在铜电极表面及硫酸介质中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对硝基苯酚首先经电还原反应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和对羟胺苯酚,对亚硝基苯酚可发生缔合生成反式二聚体,最后在较低的电位下,对羟胺苯酚经电还原生成了对氨基苯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硝基苯酚 原位红外光谱 电还原 硫酸
下载PDF
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和部分氧化反应机理的原位及非原位谱学表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翁维正 龙瑞强 +1 位作者 陈明树 万惠霖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49-359,共11页
采用原位红外和原位显微 Raman光谱技术及 XPS、吡啶 (Py)吸附的漫反射 UV谱、Py-TPD、CO2 - TPD等方法对含氟稀土基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 (OCM)反应活性氧物种、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进行了考察 .在 O2 预处理和 /或工作条件下的 Sr F2 / L... 采用原位红外和原位显微 Raman光谱技术及 XPS、吡啶 (Py)吸附的漫反射 UV谱、Py-TPD、CO2 - TPD等方法对含氟稀土基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 (OCM)反应活性氧物种、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进行了考察 .在 O2 预处理和 /或工作条件下的 Sr F2 / L a2 O3 ,Sr F2 / Nd2 O3 ,L a OF,Ba F2 / L a OF和 Ba F2 / Ce O2 等催化剂上原位观测到超氧物种 (O-2 ) ,并在其中前 4种催化剂上检测到 O-2 物种与CH4 反应生成的气相 C2 H4 ,CO2 和表面碳酸盐等 OCM反应主、副产物 .这些结果为 O-2 是相应催化剂上 OCM反应的活性氧物种首次提供了直接的光谱证据 .研究结果还表明 ,催化剂的 OCM反应性能与其表面酸碱性的强弱并无简单的对应关系 .采用原位时间分辨红外光谱和原位显微 Raman光谱技术对 Si O2 和γ- Al2 O3 负载的 Rh、Ru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 (POM)制合成气反应的研究表明 ,由 CH4 直接氧化生成 CO和 H2 是 Rh/ Si O2 上 POM反应的主要途径 ,而燃烧 -重整机理是 Ru/ γ-Al2 O3 和 Ru/ Si O2 上 CO和 H2 生成的主要途径 ,反应条件下催化剂表面氧 (O2 -)物种浓度的差异很可能是导致这两种催化剂体系上 POM反应机理不同的主要原因 ,其本质可能源于 Rh和 Ru对氧的亲合力的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氧化偶联 部分氧化 氧物种 反应机理 原位红外光谱 原位显微Raman光谱 含氟稀土 基催化剂
下载PDF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复盛 庄严 施燕萍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24,共3页
利用DSC及原位FTIR技术研究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获得了在固化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结合热分析数据,确立了最佳固化工艺。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 树脂固化 DSC技术 原位红外光谱
下载PDF
Rh基催化剂上CO加氢制C_2含氧化物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尹红梅 丁云杰 +5 位作者 罗洪原 何代平 熊建民 陈维苗 潘振栋 林励吾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47-550,共4页
用原位红外光谱考察了Rh Mn Li Fe/SiO2 和Rh/SiO2 催化剂表面上CO的吸附态及CO加氢反应过程中吸附物种的变化 .结果表明 ,CO在Rh/SiO2 催化剂上仅有线式吸附态存在 ,而CO在Rh Mn Li Fe/SiO2 催化剂上既有线式吸附态存在 ,又有孪生吸附... 用原位红外光谱考察了Rh Mn Li Fe/SiO2 和Rh/SiO2 催化剂表面上CO的吸附态及CO加氢反应过程中吸附物种的变化 .结果表明 ,CO在Rh/SiO2 催化剂上仅有线式吸附态存在 ,而CO在Rh Mn Li Fe/SiO2 催化剂上既有线式吸附态存在 ,又有孪生吸附态存在 .这说明Rh Mn Li Fe/SiO2 催化剂中Rh的分散度较高 .经CO加氢反应 (3 0MPa ,5 93K)后 ,在Rh Mn Li Fe/SiO2 催化剂上可观测到C2 含氧化物前驱物种的吸收谱带 ,而在Rh/SiO2 催化剂上未观测到相应的谱带 ;CO在这两种催化剂上主要以线式吸附态存在 ,孪生吸附态基本消失 .结合催化剂对CO加氢的催化性能 ,可以认为线式吸附的CO对生成C2 含氧化物有贡献 .Rh Mn Li Fe/SiO2 催化剂的高活性是由于助剂的存在削弱了其表面吸附CO的C O键 ,促进了CO的活化 ,从而有利于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铑基催化剂 一氧化碳 加氢 碳二含氧化物 原位红外光谱
下载PDF
氨基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二氧化碳吸附机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艾宁 姜哲 +3 位作者 徐茜 钱琪枫 伍希 王家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623,共8页
以氨基硅烷为改性剂,采用超声剥脱的方法合成了氨基改性的层状双氢氧化物。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XRD)、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和热重分析(TGA)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样品在25~150℃温度范围内的二氧化碳吸附... 以氨基硅烷为改性剂,采用超声剥脱的方法合成了氨基改性的层状双氢氧化物。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XRD)、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DRIFTS)和热重分析(TGA)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样品在25~150℃温度范围内的二氧化碳吸附能力。在80℃下,NiMgAl N2在纯CO2和15%CO2/N2混合气中达到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02mmol.g-1和1.89mmol.g-1。吸附/脱附再生实验显示140℃为最佳的脱附温度。利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对二氧化碳在样品上的吸附进行了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吸附 原位红外光谱 层状双氢氧化物 氨基
下载PDF
Synergistic photo-thermal catalytic NO purification of MnO_x/g-C_3N_4:Enhanced performance and reaction mechanism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鹏 董帆 +1 位作者 冉茂希 李佳芮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9-629,共11页
Both MnOx and g‐C3N4 have been proved to be active in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NO,and their individual mechanisms for catalytic NO conversion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However,the mechanism of photo‐thermal cata... Both MnOx and g‐C3N4 have been proved to be active in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NO,and their individual mechanisms for catalytic NO conversion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However,the mechanism of photo‐thermal catalysis of the MnOx/g‐C3N4 composite remains unresolved.In this paper,MnOx/g‐C3N4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molar ratio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precipitation approach at room temperature.The as‐prepared catalysts exhibit excellent synergistic photo‐thermal catalytic performance towards the purification of NO in air.The MnOx/g‐C3N4 catalysts contain MnOx with different valence states on the surface of g‐C3N4.The thermal catalytic reaction for NO oxidation on MnOx and the photo‐thermal catalytic reaction on 1:5 MnOx/g‐C3N4 were investigated by 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in situ DRIFTS).The results show that light exerted a weak effect on NO oxidation over MnOx,and it exerted a positive synergistic effect on NO conversion over 1:5 MnOx/g‐C3N4.A synergistic photo‐thermal catalytic cycle of NO oxidation on MnOx/g‐C3N4 is proposed.Specifically,photo‐generated electrons(e?)are transferred to MnOx and participate in the synergistic photo‐thermal reduction cycle(Mn4+→Mn3+→Mn2+).The reverse cycle(Mn2+→Mn3+→Mn4+)can regenerate the active oxygen vacancy sites and inject electrons into the g‐C3N4 hole(h+).The active oxygen(O?)was generated in the redox cycles among manganese species(Mn4+/Mn3+/Mn2+)and could oxidize the intermediates(NOH and N2O2?)to final products(NO2?and NO3?).This paper can provide insightfu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etter catalysts for NOx pur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X g‐C3N4 Synergistic catalysis Photo‐thermal In situ DRIFTS NO oxid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