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鲁士蓝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1
作者 尉云平 刘婷玮 +2 位作者 陈涵睿 李金元 林猛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设计普鲁士蓝薄膜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的教学实验,将科学研究成果引入大学综合实验中。采用简单电化学沉积法,在ITO导电玻璃表面制备得到普鲁士蓝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设计普鲁士蓝薄膜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的教学实验,将科学研究成果引入大学综合实验中。采用简单电化学沉积法,在ITO导电玻璃表面制备得到普鲁士蓝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研究普鲁士蓝薄膜的物理化学性质。基于大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已掌握的实验技能,结合已有的电化学综合实验,设计搭建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及光电流测试平台。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在了解普鲁士蓝与普鲁士白等相互转化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普鲁士蓝电致变色现象及光电流产生的过程,以此激发学生对光电化学实验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科学发散思维的拓展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蓝 电致变色 原位紫外-可见光电化学 电流
下载PDF
苯胺与邻-氨基苯磺酸电化学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文华 王百木 +1 位作者 郎秋华 张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8-373,共6页
运用原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分别研究了苯胺(AN)和邻-氨基苯磺酸(ABSA)在0.1mol/L HClO4溶液中的单独聚合及共聚过程。结果表明,在AN和ABSA的共聚过程中,ABSA首先被氧化生成其阳离子自由基,然后ABSA阳离子自由基与继而生成... 运用原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分别研究了苯胺(AN)和邻-氨基苯磺酸(ABSA)在0.1mol/L HClO4溶液中的单独聚合及共聚过程。结果表明,在AN和ABSA的共聚过程中,ABSA首先被氧化生成其阳离子自由基,然后ABSA阳离子自由基与继而生成的AN阳离子自由基和溶液中的AN及ABSA单体发生交互反应,生成混合低聚物中间体,在吸收光谱中对应于550 nm处的吸收峰。另外,随着混合溶液中AN浓度的增加,AN的聚合逐渐占主导地位,说明AN与ABSA的共聚过程与单体浓度比有关。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BSA有效地连接在聚苯胺(PAN)骨架上,得到了自掺杂聚苯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邻-氨基苯磺酸 电化学共聚 原位紫外-可见光电化学
下载PDF
苯胺和邻氨基酚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研究
3
作者 张春花 张雷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377,共5页
采用原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苯胺(AN)和邻-氨基酚(OAP)在0.5mol/L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共聚过程。结果表明,在AN和OAP的共聚过程中,OAP首先被氧化生成其阳离子自由基,对应于460nm处的吸收峰,然后OAP阳离子自由基与继而生成的AN阳... 采用原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苯胺(AN)和邻-氨基酚(OAP)在0.5mol/L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共聚过程。结果表明,在AN和OAP的共聚过程中,OAP首先被氧化生成其阳离子自由基,对应于460nm处的吸收峰,然后OAP阳离子自由基与继而生成的AN阳离子自由基和溶液中的AN和OAP单体发生交互反应,生成混合二聚物中间体,对应于490nm处的吸收峰,此混合二聚物中间体再继续反应生成中性低聚物,对应于波长小于460nm处的吸收峰。在研究不同浓度比的AN和OAP进行电化学共聚时发现,当溶液中OAP浓度增大时,对AN的聚合会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邻-氨基酚 电化学共聚 原位紫外-可见光电化学
下载PDF
二苯胺和邻-氨基苯磺酸电化学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4
作者 郭成叶 袁文娟 +1 位作者 郎秋华 张雷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8-342,共5页
运用原位光谱电化学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二苯胺(DPA)和邻氨基苯磺酸(ABSA)在4.0mol/L H2SO4中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过程。CV结果表明,DPA和ABSA单独聚合与二者共聚过程具有不同的电化学行为,且共聚过程与... 运用原位光谱电化学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二苯胺(DPA)和邻氨基苯磺酸(ABSA)在4.0mol/L H2SO4中单独聚合,及二者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过程。CV结果表明,DPA和ABSA单独聚合与二者共聚过程具有不同的电化学行为,且共聚过程与二者浓度比有关。原位紫外-可见光谱研究采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为工作电极,电位保持为0.8V。结果表明,在DPA与ABSA的共聚过程中有中间体生成,此中间体是由DPA阳离子自由基和ABSA的阳离子自由基发生交互反应产生的,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对应于570nm处的吸收峰。另外,随着混合溶液中DPA浓度的增加,DPA的聚合逐渐占主导地位,说明DPA与ABSA的共聚过程与单体浓度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胺 邻-氨基苯磺酸 电化学共聚 原位紫外-可见光电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