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烷基稠油火驱开发中焦炭生成规律及物理化学特征
1
作者 陈登亚 游红娟 +4 位作者 陈昂 郭文轩 陈龙 王旭生 郭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为明确环烷基稠油在火驱过程中生成焦炭的规律和石油焦炭基本性质,应用动态气流氧化原油装置,开展了环烷基稠油注空气燃烧生成焦炭过程的研究,并对生成的石油焦炭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研究表明:环烷基稠油在250~300℃开始生成焦炭,随... 为明确环烷基稠油在火驱过程中生成焦炭的规律和石油焦炭基本性质,应用动态气流氧化原油装置,开展了环烷基稠油注空气燃烧生成焦炭过程的研究,并对生成的石油焦炭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研究表明:环烷基稠油在250~300℃开始生成焦炭,随着反应温度升高,焦炭产率逐渐增加,温度达到450℃时,焦炭产率最高,为10.8%;温度为500~600℃时,焦炭的燃烧反应加剧,焦炭收率降至4.6%。电镜观察焦炭为0.05~1.00μm碳层叠加的致密片层结构,以400℃为分界点可以将焦炭分为2类。300~350℃生成焦炭的H/C为0.78~0.82,为含有大量烷基链的氧化焦炭;400℃时裂解反应加剧,稠油成焦过程由加氧反应为主转变为裂解反应为主;400~600℃生成焦炭的H/C为0.33~0.47,为芳香度和石墨化程度更高的裂解焦炭。该研究对环烷基稠油火驱开发点火及火线控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原位燃烧 焦炭 低温氧化 高温氧化 环烷基 物理化学特征
下载PDF
重油、油砂原位燃烧技术进展及发展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思娜 安雷 +1 位作者 赵阳 吴非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6-111,共6页
重油、油砂原位燃烧技术具有成本低、热能利用率高和采收率高等优点,是目前重油和油砂开发的研究热点。在技术调研的基础上,对常规原位燃烧技术的燃烧机理、燃烧类型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并详细介绍了水驱正向燃烧法、水平井火烧... 重油、油砂原位燃烧技术具有成本低、热能利用率高和采收率高等优点,是目前重油和油砂开发的研究热点。在技术调研的基础上,对常规原位燃烧技术的燃烧机理、燃烧类型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并详细介绍了水驱正向燃烧法、水平井火烧油层法、顶部燃烧重力驱油法、燃烧辅助重力驱油法和氧添加蒸汽辅助重力驱油法等最新原位燃烧技术的驱油原理、井网几何结构、适用性、优缺点和工程难点。研究认为,目前原位燃烧技术的创新研究主要集中于井网几何结构创新和与其他工程及增产措施融合,一方面避开了传统原位燃烧技术的难点,有利于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现场应用;另一方面可以融合注蒸汽法和原位燃烧法的技术特点,改善驱油效果,提高重油、油砂油藏采收率,早日实现效益产出。原位燃烧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我国正在起步的重油、油砂资源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我国原位燃烧后续技术储备及创新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油砂 原位燃烧
下载PDF
地下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周娜娜 杨利 韩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7期221-223,共3页
为了加速能源转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使用以氢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已成为大的趋势,国内外能源行业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来获取这种环保资源。利用地下丰富的不易开采的煤炭、石油资源进行气化,进而提取氢能源的研究重新引起了世... 为了加速能源转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使用以氢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已成为大的趋势,国内外能源行业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来获取这种环保资源。利用地下丰富的不易开采的煤炭、石油资源进行气化,进而提取氢能源的研究重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地下煤炭气化制氢技术、地下油藏原位燃烧制氢技术及相关氢气提纯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可为我国能源转型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技术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燃烧 煤碳地下气化 制氢 氢气提纯 氢能 碳减排
下载PDF
湿式燃烧动力学模型综述
4
作者 高楠 赵法军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9期1942-1944,1982,共4页
原位燃烧是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它包括将空气注入储层中,通过油与氧气的接触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形成一系列的反应,高温氧化反应能够放出大量的热;氧气与热解形成的类似焦炭的材料发生反应,该反应生成的热量可以维持燃烧前缘的传播,在... 原位燃烧是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它包括将空气注入储层中,通过油与氧气的接触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形成一系列的反应,高温氧化反应能够放出大量的热;氧气与热解形成的类似焦炭的材料发生反应,该反应生成的热量可以维持燃烧前缘的传播,在高温下驱替和改质稠油。湿式燃烧是该过程的变形,在湿式燃烧中,水与空气同时或交替注入,由于水的比热容高,蒸发的潜热可以使蒸汽能够更高效的将热量传播至燃烧前缘。对于湿式反应来说,还会发生水热裂解反应。介绍了将水热裂解反应考虑在内的全部湿式燃烧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燃烧 动力学模型 水热裂解 湿式燃烧
下载PDF
弱碱三元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措施探究
5
作者 牛一琼 《化工管理》 2019年第20期222-223,共2页
原油在多孔介质中的燃烧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会发生几个连续的、相互竞争的反应。由于原油的复杂性,不可能准确地描述ISC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反应。准确描述所有原油氧化反应的动力学需要大量的动力学表达式和参数键... 原油在多孔介质中的燃烧是一个复杂的反应过程;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会发生几个连续的、相互竞争的反应。由于原油的复杂性,不可能准确地描述ISC过程中发生的所有反应。准确描述所有原油氧化反应的动力学需要大量的动力学表达式和参数键,它们可以连续或同时发生反应,并经常产生分子内反应。碳氢化合物氧化反应的详细模型只适用于最简单的碳氢化合物分子,由几个反应步骤(方程式)组成。此外,即使存在详细的碳氢化合物氧化模型,也不能将它们纳入现有的原位燃烧模拟器。这是由于升级问题,但也因为计算机的限制。详细的氧化模型已开发和验证,只适用于最简单的模型系统。真实的情况还不能在模型中捕捉到。近年来建立了描述原位燃烧过程中化学反应的简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ISC过程 原位燃烧
下载PDF
搅拌叶片表面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高锰钢复合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军 范明洋 +1 位作者 杨吉春 胡宇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1,47,共6页
采用燃烧合成反应铸渗结合真空消失模铸造工艺,在ZG120Mn13Cr2高锰钢搅拌叶片表面制备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高锰钢复合层,研究了该复合层的显微组织、硬度以及在湿砂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并与BTMCr20高铬铸铁和ZG120Mn13Cr2高锰钢的硬... 采用燃烧合成反应铸渗结合真空消失模铸造工艺,在ZG120Mn13Cr2高锰钢搅拌叶片表面制备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高锰钢复合层,研究了该复合层的显微组织、硬度以及在湿砂磨损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并与BTMCr20高铬铸铁和ZG120Mn13Cr2高锰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进行对比,测试了复合层叶片在稳定土条件下的现场使用寿命。结果表明:复合层与高锰钢基体呈冶金结合,其组织由原位合成的细小TiC颗粒、外加的粗大TiC颗粒和高锰钢基体相构成,原位合成的TiC颗粒呈圆球或近圆球状均匀分布在基体相中;复合层的平均硬度为58 HRC,高于高锰钢低于高铬铸铁,磨损质量损失略高于高铬铸铁但远低于高锰钢。复合层叶片的现场使用寿命为1700 h,为高锰钢叶片的2倍以上,略高于高铬铸铁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燃烧合成 金属陶瓷复合层 真空消失模铸造 搅拌叶片
下载PDF
基于原位燃烧模型的外梯度法
7
作者 曹梦霖 《应用数学进展》 2022年第5期3035-3046,共12页
为了更好求解原位燃烧模型,给出了一种外梯度法。首先在离散格式上采用Crank-Nicolson中心差分方案,其次迭代算法选取外梯度法,将非线性互补问题通过投影转化为不动点方程的等价形式,进而使用外梯度法求解,最后给出该算法在满足线性收... 为了更好求解原位燃烧模型,给出了一种外梯度法。首先在离散格式上采用Crank-Nicolson中心差分方案,其次迭代算法选取外梯度法,将非线性互补问题通过投影转化为不动点方程的等价形式,进而使用外梯度法求解,最后给出该算法在满足线性收敛条件下的数值模拟结果,并与内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算法在解决原位燃烧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燃烧模型 非线性互补算法 外梯度法 偏微分方程
下载PDF
原位燃烧合成陶瓷保护层高炉风口节能效果的研究
8
作者 黄晓煜 杨大正 翟玉春 《有色矿冶》 2005年第6期51-53,共3页
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用传热学计算的方法对比了原位燃烧合成陶瓷保护层高炉风口与无阻热层的紫铜风口的节能效果。并将前者的理论节能效果与实际工业试验节能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者数据匹配性较好,说明原位燃烧合成陶瓷保护层高炉... 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用传热学计算的方法对比了原位燃烧合成陶瓷保护层高炉风口与无阻热层的紫铜风口的节能效果。并将前者的理论节能效果与实际工业试验节能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者数据匹配性较好,说明原位燃烧合成陶瓷保护层高炉风口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燃烧合成 高炉风口 节能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CuO-CeO_2/Al_2O_3/FeCrAl整体催化剂结构、粘附稳定性和催化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曾尚红 苏海全 +3 位作者 王岩 刘国扬 王坤 潘慧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9-484,共6页
采用浸渍法、粉末涂覆法、沉积沉淀浸渍法、溶胶高温分解法、原位溶液燃烧法和微乳液法制备了CuO-CeO2/Al2O3/FeCrAl整体催化剂,并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超声波振动和热振荡等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活性组分的负载及... 采用浸渍法、粉末涂覆法、沉积沉淀浸渍法、溶胶高温分解法、原位溶液燃烧法和微乳液法制备了CuO-CeO2/Al2O3/FeCrAl整体催化剂,并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超声波振动和热振荡等手段研究了制备方法对活性组分的负载及其分布、催化剂结构、粘附稳定性和催化CO优先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高温分解法、原位溶液燃烧法和微乳液法制备的整体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CO优先氧化反应性能和较高的粘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 氧化铈 氧化铝 整体催化剂 溶胶高温分解 原位溶液燃烧 微乳液法 一氧化碳 优先氧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