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核磁研究环氧丙烷的开环聚合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薇蔓 汪汉卿 +2 位作者 颜星中 黄学俭 韩秀雯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56-462,共7页
利用原位~1H-NMR(400MHz)和^(13)C-NMR(100MHz)研究了环氧丙烷在TPPAlCl催化剂上开环聚合的动力学行为,包括反应级数、聚合反应速度常数、反应活化能以及活性中心数目、聚合物链的平均长度和聚合物的立规度等。 本方法的特点是原位、简... 利用原位~1H-NMR(400MHz)和^(13)C-NMR(100MHz)研究了环氧丙烷在TPPAlCl催化剂上开环聚合的动力学行为,包括反应级数、聚合反应速度常数、反应活化能以及活性中心数目、聚合物链的平均长度和聚合物的立规度等。 本方法的特点是原位、简单、快速和信息量丰富,是定性和定量分析及动力学研究的有效的现代测量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环聚合 原位核磁 环氧丙烷
下载PDF
磷化氢与环烯烃反应的原位^(31)P NMR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夏春谷 宋焕玲 李达刚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4-348,共5页
本文应用加压原位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反应温度50~70℃、反应压力1.0~2.0MPa,氘代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的条件下,考察了磷化氢与环烯烃1,5-环辛二烯、双环戊二烯、1,3-环己二烯、1,4-环己二烯及1,5,9-环十二三烯的反应。实... 本文应用加压原位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反应温度50~70℃、反应压力1.0~2.0MPa,氘代苯为溶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的条件下,考察了磷化氢与环烯烃1,5-环辛二烯、双环戊二烯、1,3-环己二烯、1,4-环己二烯及1,5,9-环十二三烯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磷化氢与1,5-环辛二烯反应主要生成双环膦杂环壬烷;与其它环烯烃均不生成膦杂环化合物,仅为一取代伯膦或二取代仲膦产物。磷化氢与环烯烃反应仍为串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 环烯烃 原位核磁 NMR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催化碳二亚胺与膦氢化合物的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双兰 李荣龙 +3 位作者 冉巍巍 李峥嵘 王连军 易兵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100,共8页
以4种不同的稀土配合物RE(Ln)(Ln=La,Sc,Y和Lu)为催化剂催化膦氢化物与碳二亚胺的类似成胍反应,详细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溶剂、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各种反应底物的影响,合成了系列不同类型的膦杂胍化合物。研究表明:无催化剂,该类型... 以4种不同的稀土配合物RE(Ln)(Ln=La,Sc,Y和Lu)为催化剂催化膦氢化物与碳二亚胺的类似成胍反应,详细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及用量、溶剂、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各种反应底物的影响,合成了系列不同类型的膦杂胍化合物。研究表明:无催化剂,该类型的成胍反应不能发生,不同类型的稀土配合物,其催化活性不同,以离子半径较大的镧稀土配合物的催化活性最大;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取决于溶剂的溶解性以及底物的类型;碳二亚胺的取代基位阻及膦氢化物的酸性是影响反应底物能否顺利进行该类反应的关键因素;通过原位核磁分析该类型的反应经历了稀土配合物与膦化合物酸碱反应、碳二亚胺的插入反应、稀土配合物的解离以及质子的迁移过程形成催化循环及生成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碳二亚胺 膦氢化合物 催化 原位核磁
原文传递
以氧化石墨烯为酸催化剂制备2,5-二甲基-N-苯基吡咯(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春燕 郭晓亚 +4 位作者 吕广强 Christian Marcus Pedersen 乔岩 侯相林 王英雄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7,共8页
介绍了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高效且可回收的催化剂应用于2,5-己二酮与苯胺通过Paal-Knorr缩合反应合成N-取代吡咯。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用量以及苯胺与2,5-己二酮的摩尔比对2,5-二甲基-N-苯基吡咯收率的影响。通过原... 介绍了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高效且可回收的催化剂应用于2,5-己二酮与苯胺通过Paal-Knorr缩合反应合成N-取代吡咯。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用量以及苯胺与2,5-己二酮的摩尔比对2,5-二甲基-N-苯基吡咯收率的影响。通过原位核磁技术在分子水平上跟踪了Paal-Knorr缩合的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25℃下通过氧化石墨烯的催化作用反应6 h后吡咯的最大收率可达到90%。氧化石墨烯易回收,且经5次回收使用后还能表现出很好的循环使用性和高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Paal-Knorr 吡咯 非均相酸催化 原位核磁
下载PDF
加压原位NMR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5
作者 夏春谷 李达刚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503-508,共6页
介绍了一种风动式加压原位核磁测试管,其可在加温加压条件下(压力1~5.0MPa,温度一70~150℃),在化学反应的同时,捕捉各种稳定或不稳定的反应中间物,产物和反应物的NMR谱.同时报道了该技术在一些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原位核磁 NMR
下载PDF
基于Diels-Alder点击反应构建壳聚糖-O-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
6
作者 金玉存 卢毅 +4 位作者 於麟 曹墨源 熊晗 王利群 蒋宏亮 《高分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3-908,共6页
通过Diels-Alder(D-A)反应,合成了具有规整化学结构的接枝共聚物,壳聚糖-O-聚乙二醇(CS-O-PEG).D-A反应所需双烯体(呋喃环)通过糠基硫醇与端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之间的巯基-丙烯酸酯(thio-acrylate)反应合成得到;马来酰亚胺基丙酸通过... 通过Diels-Alder(D-A)反应,合成了具有规整化学结构的接枝共聚物,壳聚糖-O-聚乙二醇(CS-O-PEG).D-A反应所需双烯体(呋喃环)通过糠基硫醇与端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之间的巯基-丙烯酸酯(thio-acrylate)反应合成得到;马来酰亚胺基丙酸通过活泼酯法偶联到十二烷基硫酸钠-壳聚糖复合物(SCC)羟基上,从而获得亲双烯体.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表征了中间产物与最终产物的结构,并用原位核磁监测D-A反应及其逆反应过程.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双烯体可在水介质中温和条件下定量接枝到壳聚糖羟基上,反应具有点击特征;同时,聚乙二醇与壳聚糖之间的连接键在高温下(90℃)可通过D-A逆反应而发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DIELS-ALDER 聚乙二醇 原位核磁
原文传递
仲膦与直链单烯烃反应的原位31PNMR研究(Ⅱ)
7
作者 夏春谷 宋焕玲 李达刚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4-57,共4页
应用原位核磁波谱技术,在反应温度140~145℃、压力0.5MPa、氘代苯为溶剂、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的条件下,考察了9膦双环壬烷与不同碳数直链单烯烃反应的原位31PNMR谱。实验结果表明,主产物均为烷基-9膦双... 应用原位核磁波谱技术,在反应温度140~145℃、压力0.5MPa、氘代苯为溶剂、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的条件下,考察了9膦双环壬烷与不同碳数直链单烯烃反应的原位31PNMR谱。实验结果表明,主产物均为烷基-9膦双环壬烷C8H14PCnH2n+1,但反应速度随烯烃碳数的增加而下降。同时在反应温度70~75℃、压力0.5MPa、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条件下,考察了十八烷基伯膦C18H37PH2与1,5-环辛二烯反应的原位31PNMR谱。主产物仍然为叔膦C8H14PC18H37,且反应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膦 伯膦 直链单烯 环烯 原位核磁波谱 有机磷
原文传递
基于硅基硼掺金刚石电极的电化学-原位核磁共振波谱电解池的设计、制备与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浩 孙惠军 +4 位作者 周志有 申琳璠 黄龙 曹烁晖 孙世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2-338,共7页
电化学与核磁共振波谱联用技术(EC-NMR)可以实时监测电化学反应过程,从分子水平阐释反应机理,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无损在线检测技术。本文首次报道以硅基硼掺金刚石(Si/BDD)作为工作电极的原位EC-NMR三电极单室电解池的设计和制作。研究... 电化学与核磁共振波谱联用技术(EC-NMR)可以实时监测电化学反应过程,从分子水平阐释反应机理,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无损在线检测技术。本文首次报道以硅基硼掺金刚石(Si/BDD)作为工作电极的原位EC-NMR三电极单室电解池的设计和制作。研究表明,由于尺寸12.5 mm×1.2 mm×0.5 mm的Si/BDD电极在核磁检测区的体积较小且电极材料厚度较薄,因此该电极对射频场的阻碍较小,对磁场均匀性破坏也相应较小。运用自制的EC-NMR电解池并以经典的对苯二酚(QH2)电氧化生成对苯二醌(Q)作为模型体系,原位研究了该电化学反应的整个动态过程。在1.2 V恒电位下电解0.1 mol·L^(-1) QH264分钟,监测到位于位于6.83 ppm处的Q特征峰逐渐生成,反应过程中核磁谱峰未发生裂分或明显的展宽。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所设计并制备的原位EC-NMR电解池,可有效对电化学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将可在后续的电化学原位核磁波谱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硼掺金刚石 原位电化学核磁波谱联用技术 EC-NMR电解池 电氧化 对苯二酚
下载PDF
手性氮磷配体与钌的配位过程的研究—原位变温^(31)P核磁及分子模拟计算
9
作者 周丹红 李琛 +2 位作者 刘秀梅 韩秀文 包信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8-244,共7页
用原位变温31PNMR和分子模拟研究了手性氮磷配体与金属钌的配位过程。首先确定了配体及其与金属的配合物的化学位移信号分别在δ=-13.0ppm和δ=48.2ppm。配位过程在293~343K温度范围内,相继生成四配位和五配位中间体。四配位体在31PNM... 用原位变温31PNMR和分子模拟研究了手性氮磷配体与金属钌的配位过程。首先确定了配体及其与金属的配合物的化学位移信号分别在δ=-13.0ppm和δ=48.2ppm。配位过程在293~343K温度范围内,相继生成四配位和五配位中间体。四配位体在31PNMR上对应于30.8ppm和-15.0ppm的两个信号;五配位中间体对应于35.1ppm和-16.5ppm的两个信号;最后在343K,产物中只有六配位的配合物存在,其信号出现在48.2ppm。为了得到各种中间体的结构,用分子模拟方法进行了结构优化计算,并比较了它们的构象能。计算结果表明,四配位中间体有两种构象,能量相差9kcal·mol-1,它们可能同时存在于平衡状态。而五配位中间体只有一种绝对优势构象,尚有一个磷原子未参与配位。六配位的钌金属配合物的结构优化结果显示,两个氯原子分别位于PNNP原子所构成平面的两侧。其构象能为162.0kcal·mol-1,其中键角能的贡献是112.5kcal·mol-1,而非键静电作用是-41.4kcal·mol-1,这表明分子内的静电吸引力对于形成完全配位产物是十分有利的,但是收敛的配体分子却承受了较大的键角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氮磷配体 原位变温核磁 分子模拟 结构 配位过程 配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