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 Ⅰ:结构表征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彤辉 阮文红 +2 位作者 王跃林 容敏智 章明秋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1-76,共6页
以熔融原位接枝的方式,制得聚丙烯酸丁酯(PBA)接枝改性纳米SiO2/聚丙烯复合材料,并利用转矩流变、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动态力学分析等技术研究了原位接枝的机理以及相应复合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熔融共混... 以熔融原位接枝的方式,制得聚丙烯酸丁酯(PBA)接枝改性纳米SiO2/聚丙烯复合材料,并利用转矩流变、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镜和动态力学分析等技术研究了原位接枝的机理以及相应复合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熔融共混过程中PBA通过化学键的形式接枝到纳米SiO2的表面,促使其在聚丙烯基体中得到较好的分散,而且粒子表面的接枝聚合物分子链和基体大分子链相互缠结,这样的结构加强了纳米粒子和基体间界面相互作用,将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二氧化硅 原位接枝聚合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光固化纳米二氧化硅/环氧丙烯酸酯杂化涂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文军 陈范才 陈良木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58,共5页
通过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锚固热引发剂,然后在活性稀释单体中对纳米SiO2进行原位接枝聚合改性。将改性纳米SiO2和活性稀释单体的混合物直接与其他原料共混,制备了光固化纳米SiO2/环氧丙烯酸酯(EA)杂化涂料。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通过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锚固热引发剂,然后在活性稀释单体中对纳米SiO2进行原位接枝聚合改性。将改性纳米SiO2和活性稀释单体的混合物直接与其他原料共混,制备了光固化纳米SiO2/环氧丙烯酸酯(EA)杂化涂料。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和涂膜性能试验等对杂化涂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链段通过化学键接枝到了纳米SiO2粒子表面;改性后的纳米SiO2在杂化膜中分散良好;在引入改性纳米SiO2后,涂膜的耐热性、抗冲击性、硬度、附着力等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涂料 纳米二氧化硅 原位接枝聚合 改性
下载PDF
原位化学氧化接枝聚合法制备PANI/AMTES-ATP复合材料 被引量:4
3
作者 敏世雄 王芳 +3 位作者 许伟义 韩玉琦 冯雷 佟永纯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0-376,共7页
首先用偶联剂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AMTES)对凹凸棒土(ATP)进行表面修饰(AMTES-ATP),然后通过苯胺单体在AMTES-ATP表面的原位化学氧化接枝聚合,制备了基于共价键结合的聚苯胺(PANI)/AMTES-ATP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 首先用偶联剂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AMTES)对凹凸棒土(ATP)进行表面修饰(AMTES-ATP),然后通过苯胺单体在AMTES-ATP表面的原位化学氧化接枝聚合,制备了基于共价键结合的聚苯胺(PANI)/AMTES-ATP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和热重-差热(TG-DTA)分析等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PANI高分子链是通过偶联剂AMTES以化学键的方式与ATP相结合的,AMTES的桥连作用增加了两相间的接触面积,使PANI在ATP表面形成均匀的包覆层。PANI与ATP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力,限制了PANI的生长和结晶。由于ATP表面的界电限域效应,使PANI以伸展分子链构象存在。ATP的加入和两相间作用力的存在使复合材料中PANI的热稳定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凹凸棒土 偶联剂 原位接枝聚合
下载PDF
BA原位接枝聚合PVC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贺瑞玲 王庆海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41,共3页
采用水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PVC-BA共聚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证明:共聚产物PVC-BA具有接枝结构。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结果发现:PVC接枝聚合后分子量变大,分布变宽。采用透射电镜(TEM)研究反应前后PVC颗粒内部结构形态的变化,证明在PV... 采用水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PVC-BA共聚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证明:共聚产物PVC-BA具有接枝结构。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结果发现:PVC接枝聚合后分子量变大,分布变宽。采用透射电镜(TEM)研究反应前后PVC颗粒内部结构形态的变化,证明在PVC初级粒子间孔隙中BA发生了原位接枝反应。热失重分析(TG)表明:PVC-BA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较PVC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酸酸丁酯 原位接枝聚合 颗粒形态 热稳定性
下载PDF
聚氯代对二甲苯表面原位引发接枝聚合提升膜表面能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剑 高刘德 李深焱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7,共5页
通过钠-萘络合物的处理,在聚氯代对二甲苯膜表面形成自由基,通过表面自由基原位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在薄膜表面引入极性基团以提高膜表面黏结性能。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显微镜对接枝改性后薄膜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 通过钠-萘络合物的处理,在聚氯代对二甲苯膜表面形成自由基,通过表面自由基原位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在薄膜表面引入极性基团以提高膜表面黏结性能。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显微镜对接枝改性后薄膜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运用聚合物膜表面接触角的变化表征了其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由聚氯代对二甲苯膜表面自由基引发,从Cl位置接入,接枝链以共价键的形式与聚氯代对二甲苯膜连接;接枝改性后聚氯代对二甲苯膜表面出现—C=O的特征吸收峰,—CH2的吸收峰随接枝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接枝后薄膜的表面能由28.6 mJ/m2提高到54.1 mJ/m2,拉伸强度由150.5 kPa提高到222.5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代对二甲苯 原位接枝聚合 改性 表面能 表面形貌
下载PDF
制备氯引发PE接枝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志强 王双双 +3 位作者 王娜 闫志佩 赵季若 冯莺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27,共5页
为提高氯化原位接枝过程中聚乙烯(PE)接枝顺丁烯二酸酐(MAH)的接枝率,加入了第二单体苯乙烯(St)。以FTIR,1H-NMR、GPC及凝胶含量研究PE氯化原位接枝MAH/St接枝共聚物(PE-cg-(MAH/St)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第二单体St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 为提高氯化原位接枝过程中聚乙烯(PE)接枝顺丁烯二酸酐(MAH)的接枝率,加入了第二单体苯乙烯(St)。以FTIR,1H-NMR、GPC及凝胶含量研究PE氯化原位接枝MAH/St接枝共聚物(PE-cg-(MAH/St)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第二单体St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MAH的接枝率,同时没有交联结构的产生。研究了反应温度、单体配比、单体总质量分数、氯气流速等对接枝产物PE-cg-(MAH/St)接枝率的影响,并对接枝物的热性能进行了探索。当反应温度控制在80~90℃,MAH/St单体比例为9∶7,单体总量16份,氯气流速29 mmol/min,MAH的接枝率可达3.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顺丁烯二酸酐 苯乙烯 氯化原位接枝聚合 结构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