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损伤中原代培养神经元凋亡的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江红 张苏明 +2 位作者 史庭慧 杨渊 张旻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 探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在模拟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展规律和机制 ,并对不同的凋亡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对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 ,运用流式细胞仪 (FCM)、TUNEL等手段检测缺血性损伤各时间点... 目的 探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在模拟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展规律和机制 ,并对不同的凋亡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对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 ,运用流式细胞仪 (FCM)、TUNEL等手段检测缺血性损伤各时间点的神经元凋亡以及Caspase 3在神经元中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与TUNEL检测均显示 :在血清剥夺和缺氧后 0 5h、 6h神经元的凋亡率显著增高 ,Caspase 3表达阳性率亦随之增高。结论 血清和氧剥夺早期由于神经元内的保护性基因反应性上调 ,抑制Caspase 3的激活及凋亡的进展 ,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 ,抑制凋亡基因向促凋亡基因转换 ,导致神经元进一步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损伤 细胞凋亡 CASPASE-3 流式细胞术 原位凋亡检测
下载PDF
甲状腺癌中细胞凋亡指数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林哲 王庆国 +2 位作者 曲姗姗 吴琼 全成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在甲状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试剂盒对36例甲状腺癌及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进行AI的检测。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细胞AI平均值为... 目的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在甲状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试剂盒对36例甲状腺癌及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进行AI的检测。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细胞AI平均值为12.39±2.21,甲状腺癌组织的细胞AI平均值为20.17±2.68,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I与病人的年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甲状腺癌组织的AI平均值高于正常对照组,肿瘤细胞凋亡的失衡在甲状腺癌发生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细胞凋亡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下载PDF
仙鹿活骨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师彬 孙国栋 +3 位作者 王平 吴清波 韩莉 李刚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5期68-71,共4页
目的从微观结构变化考察仙鹿活骨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细胞凋亡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给大鼠臀肌注射醋酸强的松龙造成激素型股骨头坏死模型,通过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光镜和电镜考察仙鹿活骨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细胞凋亡影响。... 目的从微观结构变化考察仙鹿活骨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细胞凋亡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给大鼠臀肌注射醋酸强的松龙造成激素型股骨头坏死模型,通过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光镜和电镜考察仙鹿活骨丸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细胞凋亡影响。结果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分析,发现模型大鼠给仙鹿活骨丸后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光镜观察可以发现,仙鹿活骨丸可以减少空缺骨陷窝数,降低股骨头组织坏死程度。电镜观察可以发现,仙鹿活骨丸治疗后的骨细胞细胞核染色质和染色体相对均匀,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增多,而糖原溶解与脂肪空泡均较模型对照组减少,因而可提高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功能,有助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过程。结论仙鹿活骨丸可以减少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细胞凋亡,改善坏死部位的组织形态学,治疗股骨头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鹿活骨丸 股骨头坏死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电镜观察
下载PDF
吸烟对牙龈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于西佼 李纾 +1 位作者 薛兰德 肖长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吸烟患者的牙龈上皮棘层和基底层细胞凋亡的情况,评价吸烟对牙龈上皮细胞正常代谢和蛋白质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47例具有不同吸烟史、无严重系统疾病且行牙冠延长术或智牙拔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6例,年龄18...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吸烟患者的牙龈上皮棘层和基底层细胞凋亡的情况,评价吸烟对牙龈上皮细胞正常代谢和蛋白质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47例具有不同吸烟史、无严重系统疾病且行牙冠延长术或智牙拔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6例,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1.4岁),根据吸烟史、日平均吸烟支数和总吸烟支数,将患者分为Ⅰ(轻)度(吸烟史<5a,或2≤日均支数<10且总支数约1.5万支以下)19例,Ⅱ(重)度(5a≤吸烟史,或10≤日均支数且总支数约1.5万支以上)28例。另取无吸烟史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dT-me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法检测牙龈上皮棘层和基底层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Newman-Keuls法比较各吸烟组之间及其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取α=0.05水准。结果:吸烟者的牙龈上皮棘层和基底层细胞凋亡阳性的表达高于未吸烟者,且棘层(P<0.01)改变较基底层(P<0.05)明显。轻度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吸烟对牙龈上皮棘层的凋亡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干预上皮细胞的正常蛋白分泌和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细胞凋亡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牙龈上皮
下载PDF
不同吸烟程度对牙龈上皮凋亡抑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于西佼 唐开亮 +1 位作者 杜毅 薛兰德 《社区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吸烟患者的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37名行牙龈切除、拔除智齿及牙冠延长术的患者,年龄21~65岁,男34例,女3例。按照吸烟史分为Ⅰ组(吸烟史<6年,日均支数<11支)17例,Ⅱ组(吸烟史≥6年,日均支数≥11...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吸烟患者的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37名行牙龈切除、拔除智齿及牙冠延长术的患者,年龄21~65岁,男34例,女3例。按照吸烟史分为Ⅰ组(吸烟史<6年,日均支数<11支)17例,Ⅱ组(吸烟史≥6年,日均支数≥11支)20例。选7例健康牙龈作为对照组。牙龈标本制作石蜡切片,行组织学观察。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进行组织定位。石蜡切片脱蜡、水化至水,按照SP免疫组化说明书步骤操作,常规脱水封片后行组织学观察。Bcl-2的阳性表达呈棕黄色,阴性为蓝色。PBS作阴性对照。结果 Bcl-2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颗粒层和棘层,胞质呈棕黄或褐色,越接近基底层表达越强。吸烟组Bcl-2的在颗粒层和棘层的阳性表达细胞数较对照组减少且着色变浅,基底层细胞则都为阴性表达。凋亡阳性表达的细胞胞核呈棕黄褐色。对照组较吸烟组阳性表达弱,胞核着色轻。对照棘层和基底层的细胞凋亡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31和0.672,低于各吸烟组的平均水平。吸烟组牙龈上皮基底层及棘层细胞的阳性表达与对照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吸烟Ⅰ组与吸烟Ⅱ组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吸烟可导致牙龈Bcl-2基因的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BCL-2
原文传递
吸烟者和正常牙龈上皮细胞凋亡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薛兰德 徐冬梅 +2 位作者 路吉坤 于西佼 李纾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11期38-40,共3页
目的对比吸烟者和未吸烟者的牙龈上皮细胞凋亡的情况不同,评价吸烟对牙龈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1例行冠延长术的男性患者,年龄为30~45岁,无相关系统疾病和明显的牙龈疾病。无吸烟史10人作对照,切取的牙龈... 目的对比吸烟者和未吸烟者的牙龈上皮细胞凋亡的情况不同,评价吸烟对牙龈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1例行冠延长术的男性患者,年龄为30~45岁,无相关系统疾病和明显的牙龈疾病。无吸烟史10人作对照,切取的牙龈上皮经新鲜配置4%多聚甲醛固定、脱水、石蜡包埋,TUNEL(TdT.mediated—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牙龈上皮的细胞凋亡情况。Newman—Keuls法计算各吸烟组与对照组及各吸烟组之间的差异,取α=0.05水准。SP免疫组化法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进行组织定位。结果各吸烟组与对照组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轻度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Bcl-2在吸烟者的牙龈上皮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弱。结论吸烟促进牙龈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干扰牙龈上皮的正常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细胞凋亡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牙龈上皮
原文传递
核转录因子-κB在膀胱癌中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张国玺 丁国富 +2 位作者 王勤章 李锋 李洪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39-441,共3页
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54例,正常对照标本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F-κBP65和PKC蛋白在54例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运用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分析NF-κB与PKC、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探讨NF-κB在膀胱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54例,正常对照标本1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NF-κBP65和PKC蛋白在54例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运用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分析NF-κB与PKC、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探讨NF-κB在膀胱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F-κBP65和PKC蛋白在54例膀胱癌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81.5%,显著高于正常膀胱标本(P<0.01);54例膀胱癌中细胞凋亡的发生率为88.9%,凋亡指数均数为29.5741,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NF-κBP65蛋白的表达与PKC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6,P<0.01),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0.390,P<0.01)。因此推论,NF-κB可能被PKC激活后,通过某种途径抑制细胞调亡,促进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PKC 膀胱肿瘤 免疫组化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下载PDF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技术体会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敏 李蓓云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6-277,共2页
目的 探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最佳条件。方法 各取 2 0例大肠癌组织和鼠脑组织 ,分成A、B两组 ,A组按照宝灵曼公司推荐的条件操作 ,B组按照本实验室改进后的条件操作。结果 A组与B组细胞凋亡阳性率无区别 (P >0 .0 5 ) ,A组背... 目的 探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最佳条件。方法 各取 2 0例大肠癌组织和鼠脑组织 ,分成A、B两组 ,A组按照宝灵曼公司推荐的条件操作 ,B组按照本实验室改进后的条件操作。结果 A组与B组细胞凋亡阳性率无区别 (P >0 .0 5 ) ,A组背景着色明显高于B组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技术 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TUNEL
下载PDF
惊厥持续状态幼年大鼠海马CHO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婷婷 王海萍 李光乾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432-1435,1438,共5页
目的观察惊厥持续状态(SC)幼年大鼠海马前凋亡因子CHOP动态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依达拉奉(ED)对二者的影响。方法将195只SD幼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9 g.L-1盐水对照组(NS组)、SC组和ED组,每组65只,各组均按SC后处死时间点分为2 h... 目的观察惊厥持续状态(SC)幼年大鼠海马前凋亡因子CHOP动态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依达拉奉(ED)对二者的影响。方法将195只SD幼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9 g.L-1盐水对照组(NS组)、SC组和ED组,每组65只,各组均按SC后处死时间点分为2 h、12 h、24 h、48 h、72 h 5个亚组,每组13只。应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建立大鼠SC模型,用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动态观察SC后大鼠海马CHOP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海马CA1区CHOP蛋白表达;并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理改变,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数。结果 1.RT-PCR法:SC组幼年大鼠海马CHOP mRNA表达于2 h开始增加,于12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与NS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与SC组比较,ED组(2 h,12 h,48 h)CHOP 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Pa<0.05,0.01)。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SC组幼年大鼠海马CHOP蛋白表达于2 h开始增加,12 h明显增加,24 h达高峰;与NS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ED组各时间点均较SC组明显降低(Pa<0.01,0.05)。3.TUNEL结果:SC组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于惊厥后24 h迅速增加,48 h达高峰(Pa<0.05,0.01);与NS组比较,12~72 h时间点组均明显高于NS组(Pa<0.01);与SC组比较,ED组12~72 h CA1区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0.01)。4.HE染色:SC后出现神经元变性及丢失,48 h组病理改变最显著,与TUNEL表达一致;而ED组病理改变减轻。结论 SC后早期幼年大鼠可能触发了内质网应激中CHOP介导的凋亡信号途径,从而引起了脑损伤;而ED可能通过下调其表达,从而缓解惊厥后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内质网应激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惊厥 依达拉奉
原文传递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孟龙 唐晋 +1 位作者 程飞 张献全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0年第5期684-686,690,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实验研究需要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方法 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气对照组(AC组)和模型组(CO组),每组32只。采用静态吸入式染毒,选取染毒后3、7、14、28d为时相点,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平均潜...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实验研究需要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方法 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气对照组(AC组)和模型组(CO组),每组32只。采用静态吸入式染毒,选取染毒后3、7、14、28d为时相点,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平均潜伏期等学习记忆能力,Tunel法检测海马回神经元凋亡。结果 CO组大鼠较AC组平均潜伏期延长(F=35.93,P<0.01),海马回神经元凋亡指数增高(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可行性较高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提供比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MORRIS水迷宫实验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寻常型天疱疮与大疱性类天疱疮皮损原位细胞凋亡研究
11
作者 林有坤 梁伶 +4 位作者 冯启明 罗虹 郑文军 严煜林 曹存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962-963,共2页
目的 :探讨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在寻常型天疱疮 (PV)和大疱性类天疱疮 (BP)皮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TUNEL)方法研究两病患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1)性别、年龄、病程、疗后评分、住院天数、激... 目的 :探讨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在寻常型天疱疮 (PV)和大疱性类天疱疮 (BP)皮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TUNEL)方法研究两病患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1)性别、年龄、病程、疗后评分、住院天数、激素总量等对天疱疮的凋亡指数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但天疱疮的疗前评分高者 ,凋亡指数较高 (P <0 0 1) ;(2 )性别、年龄、病程、疗前评分、疗后评分、住院天数、激素总量等全部分析因素对类天疱的凋亡指数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3 )正常对照 8例表皮细胞凋亡指数均 <0 0 0 5 ,天疱疮与类天疱疮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4 )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发生部位 :PV ,疱内分离的及疱周围的棘层、基底层细胞 ;BP ,水疱上方及附近的棘层、基底层细胞。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 角质形成细胞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