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3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的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强 王东进 +1 位作者 李庆国 朱凌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68-1169,F0003,共3页
目的:探索原代心肌细胞培养的条件和方法,建立一套高效快捷的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案,为组织工程心血管相关研究提供心肌细胞来源。方法:实验于2006-04/07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出生2d内的SD大鼠8只,切取心肌组织,将其反复剪成约1mm... 目的:探索原代心肌细胞培养的条件和方法,建立一套高效快捷的原代心肌细胞培养方案,为组织工程心血管相关研究提供心肌细胞来源。方法:实验于2006-04/07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出生2d内的SD大鼠8只,切取心肌组织,将其反复剪成约1mm3的块状,加入4mL消化液(0.8g/L的胰酶+2×105U/L胶原酶),然后收集细胞放在DMEM(pH7.2)培养基进行培养,以4×108L-1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并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用4g/L台盼蓝染色检测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不着色者为存活细胞,并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共计数800个细胞,其中42个染色阳性,成活率为95.89%。细胞培养未贴壁时心肌细胞呈圆形;24h后心肌细胞贴壁生长,细胞伸出伪足呈梭形、多角形;3~4d后形成细胞簇,并可出现同簇细胞的同步搏动,最后心肌细胞连接成片生长。结论:该心肌细胞培养方法存活率较高,是一种可靠的的心肌细胞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原代 培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原代培养条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佳南 张晓刚 +1 位作者 汤为学 郑丽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740-2745,共6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适合生长、培养的条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以及体外培养亦没有统一的方法,而培养出生长状态良好、数量足够多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进行以上实验的重要前提。目的:寻求适宜有效的大鼠骨髓...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适合生长、培养的条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以及体外培养亦没有统一的方法,而培养出生长状态良好、数量足够多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进行以上实验的重要前提。目的:寻求适宜有效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观察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4/09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中心完成。材料:6~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只,体质量120g,用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获取间充质干细胞,按不同接种密度(1×106,5×105,1×105,5×104,1×104cm-2)、血清体积分数(体积分数5%,10%,15%的胎牛血清)、首次换液时间(接种后6,12,24,48,72h)及pH值(分别为7.0~7.1,7.1~7.2,7.2~7.3,7.3~7.4,7.4~7.5)分组接种,10d后进行活细胞计数。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培养条件对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倍增时间;常规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传代间充质干细胞CD44、CD34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传代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周期。结果:①以1×106,5×105cm-2密度接种的细胞数较多,余3种接种密度获得细胞数明显低于上述2种密度(P<0.05)。首次换液时间为48h获得的细胞数量最多,各组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积分数5%血清组较体积分数10%、15%血清组细胞数量少(P<0.05)。pH值为7.1~7.2,7.2~7.3的培养液细胞生长活跃,细胞数量多,以pH值为7.0~7.1和pH7.4~7.5培养的细胞生长缓慢,数量较少。②刚接种的间充质干细胞呈圆形,培养6~8h后开始贴壁,呈纺锤状或类圆形;约10d左右细胞基本汇合长满瓶底;传代后,细胞形态以梭形为主;经过一二次传代后,细胞呈放射状或平行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原代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人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对中波紫外线辐射的应激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朱健伟 骆丹 +2 位作者 朱洁 徐丽贤 吉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369-371,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皮肤细胞即原代黑素细胞(MC)与角质形成细胞(KC)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的反应差异。方法:采用不同剂量(0、30、60、90、120mJ/cm2)UVB照射上述两种细胞,评估UVB对细胞作用的时间及剂量效应,以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受损程... 目的:观察两种皮肤细胞即原代黑素细胞(MC)与角质形成细胞(KC)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的反应差异。方法:采用不同剂量(0、30、60、90、120mJ/cm2)UVB照射上述两种细胞,评估UVB对细胞作用的时间及剂量效应,以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受损程度,细胞记数法记录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UVB照射后,KC的形态学改变、生长曲线及细胞活性的损伤程度随照射剂量加大而加重;MC在较低剂量时无明显受损,但达到一定剂量后其损伤程度亦随照射剂量加大而加重。另经30mJ/cm2照射孵育24h、48h及72h后,分别对两种细胞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细胞活性比值比较(72h/48h,72h/24h),发现KC活性比依次递减(分别为1.81和1.23);MC的活性比则相反(分别为0.94和1.01)。结论:低剂量UVB照射后,MC无形态学受损,其细胞突起增多,活性增强;较高剂量UVB照射后,MC和KC均有不同程度受损,KC的损伤程度随孵育时间延长而加重,而MC仍可在48h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紫外线 黑素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原代 MTT法 应激能力
下载PDF
川芎嗪对中波紫外线诱导黑素细胞黑素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金颂良 苏荣健 +1 位作者 朱健伟 骆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1001-1003,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诱导正常人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常规分离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分别用30mJ/cm2、90mJ/cm2的UVB照射细胞,然后加入100μg/ml、300μg/ml、600μg/ml的TMP孵育至7...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诱导正常人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常规分离培养正常人黑素细胞,分别用30mJ/cm2、90mJ/cm2的UVB照射细胞,然后加入100μg/ml、300μg/ml、600μg/ml的TMP孵育至72h,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30mJ/cm2的UVB能诱导黑素细胞增殖,加强酪氨酸酶活性,促进黑素生成,TMP能显著抑制该效应,并呈剂量依赖性;90mJ/cm2的UVB对黑素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细胞增殖下降,黑素合成减少,TMP则能减轻其细胞毒作用,并也表现为剂量依赖性,以600μg/ml的TMP作用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MP不但能抑制低剂量UVB照射诱导的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而且还能减轻高剂量UVB照射对黑素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对黑素细胞起一定的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黑素细胞 原代 中波紫外线
下载PDF
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 被引量:8
5
作者 汤婷婷 官志忠 禹文峰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建立原代培养的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体系.方法:取新生24 ~48 h的SD大鼠,无菌操作取出大脑皮层,剪碎后用胰酶消化、机械吹打制成分散细胞悬液,网筛过滤,将细胞悬液接种培养7~9d;置于摇床(37℃、250 r/min振摇6h),弃掉... 目的:建立原代培养的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体系.方法:取新生24 ~48 h的SD大鼠,无菌操作取出大脑皮层,剪碎后用胰酶消化、机械吹打制成分散细胞悬液,网筛过滤,将细胞悬液接种培养7~9d;置于摇床(37℃、250 r/min振摇6h),弃掉含脱离细胞的细胞悬液,去除小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细胞传代,进行GFAP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GFAP免疫荧光鉴定星形胶质细胞比例在95%以上.结论:采用该培养方法能够成功的建立原代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体系,为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可靠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Sprague-Dawley 星形胶质细胞 大脑皮层 细胞培养 原代 模型 细胞
下载PDF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丽春 何治 李剑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116-1121,共6页
背景:与骨髓、外周血、脂肪及胚胎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脐带和胎盘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易于获得、不引起供者不适以及不存在道德伦理争议等优势。目的: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传代的方法及其分化潜... 背景:与骨髓、外周血、脂肪及胚胎等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脐带和胎盘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易于获得、不引起供者不适以及不存在道德伦理争议等优势。目的: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传代的方法及其分化潜能,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研究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有关的文章,中文检索词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英文检索词为"Placenta-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Inductionanddifferentiationinvitro"。共检索到文献9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33篇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国外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实验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且也在临床应用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取材方便,不引起供者不适以及不涉及伦理道德问题,与捐献骨髓或采集动员外周血相比,供者无痛苦,感染机会少,扩增能力强等,在临床治疗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综述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诱导分化 分离培养 原代 传代 多向分化 分化潜能 胎盘 临床应用 综述文献 其他基金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原代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程薇 张茵 +1 位作者 翟亚萍 马保根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12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人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初诊人AML细胞按雷公藤红素浓度分成5组,A组为阴性对照组,B~E组分别为雷公藤红素1,2,5,10μmol/L处理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兰比色法...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人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初诊人AML细胞按雷公藤红素浓度分成5组,A组为阴性对照组,B~E组分别为雷公藤红素1,2,5,10μmol/L处理组,应用四甲基偶氮唑兰比色法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雷公藤红素对细胞的生长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作用。结果作用不同时间后,B~E组增殖抑制率随雷公藤红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增殖抑制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红素抑制作用的最适浓度为2μmol/L;C~E组作用6,12,24h时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3h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B~E组作用于AML细胞6h后均能诱导AML细胞凋亡,D组细胞凋亡率最高;2μmol/L雷公藤红素作用于AML细胞3,6,12,24h,其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结论雷公藤红素有明确抗AML细胞增殖的能力,其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雷公藤红素 原代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一种改良原代海马神经元糖氧剥夺/复氧模型的建立
8
作者 史晋朝 马娜 +4 位作者 张倩 陈静 钟锦 周阳 李建国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71-474,480,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的原代海马神经元糖氧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模型。方法 从SD乳鼠脑组织中分离海马组织,制备海马神经元悬液,通过抑制胶质细胞数量,将海马神经元悬液分为无抑制、部分抑制和完全...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的原代海马神经元糖氧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模型。方法 从SD乳鼠脑组织中分离海马组织,制备海马神经元悬液,通过抑制胶质细胞数量,将海马神经元悬液分为无抑制、部分抑制和完全抑制组,经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确定原代海马神经元的最佳培养条件。在此基础上,将海马神经元进行糖氧剥夺0.5、1和1.5 h,再分别复氧0、24、36和48 h,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含量,CCK-8法测定神经元存活率,以LDH含量较高,对神经元存活率影响较小的条件为原代海马神经元OGD/R模型的最佳建模条件。结果 部分抑制胶质细胞时,神经元纯度较高,生长状态均一良好,胶质细胞与海马神经元数量比约1∶1,可保留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间的结构和功能联系。与OGD 1 h组比较,OGD 1 h/R 36 h时,LDH含量显著升高(t=4.31,P <0.05),神经元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P> 0.05)。结论 获得了胶质细胞与神经元数量约为1∶1的原代海马神经元,且生长状态良好。OGD 1 h/R 36 h条件下建立的OGD/R模型,神经元树突缩短,活力受损,存活率较高。本研究为后续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 原代 糖氧剥夺/复氧模型 乳酸脱氢酶 细胞存活率
原文传递
奶牛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及β酪蛋白mRNA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蒲俊华 朱小瑞 +3 位作者 绪欣 卢徐斌 毛永江 杨章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75-1981,共7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系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进行β酪蛋白mRNA的表达验证。取新鲜泌乳期的乳腺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纯化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生长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β酪蛋白mRN... 本试验旨在建立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系的体外培养方法,并进行β酪蛋白mRNA的表达验证。取新鲜泌乳期的乳腺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纯化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生长计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β酪蛋白mRNA表达。结果显示,纯化培养的原代乳腺上皮细胞集聚成岛屿状生长,具有典型的铺路石和鹅卵石形状,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符合一般细胞的生长规律,并成功表达β酪蛋白mRNA。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奶牛原代乳腺上皮细胞,为后续的乳腺上皮细胞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细胞试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原代 乳腺上皮细胞
下载PDF
人结肠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伟平 聂占国 +6 位作者 代忠明 热合曼 游云 雷婷 陈红 张新 刘国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546-1548,共3页
目的:探讨人结肠上皮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结肠功能及相关疾病提供细胞模型。方法:人正常结肠黏膜取自结肠癌病人手术切除的癌旁正常组织,运用胶原酶和嗜热菌蛋白酶消化分离,接种于适当培养液内,根据成纤维细胞贴壁时间的差... 目的:探讨人结肠上皮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结肠功能及相关疾病提供细胞模型。方法:人正常结肠黏膜取自结肠癌病人手术切除的癌旁正常组织,运用胶原酶和嗜热菌蛋白酶消化分离,接种于适当培养液内,根据成纤维细胞贴壁时间的差异并运用胶原酶来纯化。结果:联合运用Ⅰ、Ⅳ型胶原酶和嗜热菌蛋白酶消化可分离出健全绒毛隐窝单位,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可长出单层不规则形细胞,经鉴定为人结肠上皮细胞。结论:使用合适的方法及培养液,可以分离培养出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结肠上皮细胞 原代 培养
下载PDF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细胞培养方法改良及鉴定
11
作者 岳宇娇 徐平 《医学信息》 2023年第17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索一种稳定、经济、实用的SD新生鼠海马神经元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选用出生24 h内的SD新生鼠,分离新生大鼠双侧海马组织制备海马组织单细胞悬液,采用DMEM/F12+2%B27培养体系维持培养,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取培养5 d的海马神... 目的探索一种稳定、经济、实用的SD新生鼠海马神经元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选用出生24 h内的SD新生鼠,分离新生大鼠双侧海马组织制备海马组织单细胞悬液,采用DMEM/F12+2%B27培养体系维持培养,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取培养5 d的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细胞,采用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纯度。结果提取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高,生长状态良好;MAP2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纯度达(95.20±1.50)%。结论本培养方法在保证海马神经元细胞纯度及细胞活性的同时,降低原代神经元培养成本,是一种稳定、经济、实用的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元 原代 培养 微管相关蛋白2
下载PDF
大鼠原代肝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2
作者 倪慧 王玲玲 +1 位作者 韩涛 刘学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2期226-227,共2页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方法很多,但均存在一些缺陷。对胶原酶灌流法进行改良,采用细胞密度为6×105个/mL,细胞生长状态好,既能保证细胞活率,又能满足下一步试验要求。用胰酶代替胶原酶进行肝脏灌注,胰酶最适浓度为0.18%,且灌流... 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的方法很多,但均存在一些缺陷。对胶原酶灌流法进行改良,采用细胞密度为6×105个/mL,细胞生长状态好,既能保证细胞活率,又能满足下一步试验要求。用胰酶代替胶原酶进行肝脏灌注,胰酶最适浓度为0.18%,且灌流时维持最适温度37℃,分离得到的肝细胞存活率大于90%,且纯度很高,是一种操作简便、细胞存活率和纯度较高的新的大鼠原代肝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原代 大鼠
下载PDF
硝普钠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表面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奕 楼宜嘉 王红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 评价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一氧化氮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加入不同浓度NO供体硝普钠 (SNP)和 (或 )细菌内毒素 (LPS)后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ICAM 1的表达情况。结果 当培养时间达4... 目的 评价模拟肝脏急性炎症期一氧化氮与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加入不同浓度NO供体硝普钠 (SNP)和 (或 )细菌内毒素 (LPS)后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ICAM 1的表达情况。结果 当培养时间达4h ,各组肝细胞均未见ICAM 1显著表达 ;但当培养至 8,2 4h ,LPS组的肝细胞ICAM 1表达强度明显升高 (P <0 .0 5 ) ,SNP则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肝细胞ICAM 1的表达。结论 SNP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ICAM 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肝细胞 原代 培养 粘附
下载PDF
人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R132H突变型脑胶质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耀 茹懿 +4 位作者 魏学辉 王秦豪 张梅 李霞 林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843-847,共5页
目的:建立简单、方便、高效的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型胶质瘤原代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IDH1突变型脑胶质瘤提供细胞模型。方法:样本组织取自低级别脑胶质瘤手术患者,采用组织块法行原代细胞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点;... 目的:建立简单、方便、高效的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型胶质瘤原代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IDH1突变型脑胶质瘤提供细胞模型。方法:样本组织取自低级别脑胶质瘤手术患者,采用组织块法行原代细胞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点;瘤组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胶质瘤病理类型以及级别;原代细胞提取基因组行碱基序列测序以鉴定IDH1突变类型;采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检测IDH1突变型细胞的体外增殖特性。结果:成功建立WHOⅡ级IDH1 R132H突变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细胞株,并可传代。结论:应用合适的方法以及培养液,可以培养出IDH1 R132H突变型人脑胶质瘤原代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突变 原代 培养
下载PDF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观察与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惠文 张梅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第9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观察及鉴定方法,建立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模型,为体外研究动脉硬化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实验手段。方法采用终浓度为0.125%胰蛋白酶+0.01% EDTA或0.1%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培...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观察及鉴定方法,建立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模型,为体外研究动脉硬化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实验手段。方法采用终浓度为0.125%胰蛋白酶+0.01% EDTA或0.1%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培养,以0.25%胰蛋白酶进行消化传代,并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内皮细胞的形态观察和鉴定。结果原代培养的内皮细胞在接种后约1h开始贴壁生长,5~7d融合成单层。光镜下内皮细胞呈铺路石状镶嵌排列;免疫组化可见内皮细胞胞浆中人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电镜下可见胞浆巾有W-P小体,证实培养的细胞为内皮细胞。结论用酶灌注消化法消化脐静脉可获得高纯度的内皮细胞,细胞存活率高。本方法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 内皮 原代 培养
下载PDF
兔原代破骨细胞与鼠单核细胞诱导破骨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16
作者 王荣昌 刘超玮 +3 位作者 林彦君 吴东 许江汉 陈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60-1764,共5页
目的通过提取新生兔骨髓破骨细胞及诱导鼠单核细胞破骨分化,比较原代破骨细胞与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之间的形态差异,阐明单核细胞-破骨分化融合过程中的阶段变化特点。方法取2~4 d龄新西兰乳兔骨髓细胞,贴壁法富集原代破骨细胞。取6~8周... 目的通过提取新生兔骨髓破骨细胞及诱导鼠单核细胞破骨分化,比较原代破骨细胞与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之间的形态差异,阐明单核细胞-破骨分化融合过程中的阶段变化特点。方法取2~4 d龄新西兰乳兔骨髓细胞,贴壁法富集原代破骨细胞。取6~8周龄SD大鼠骨髓细胞,M-CSF与RANKL诱导其单核细胞破骨细胞分化。使用HE,Actin-red、Lyso-tracker Green、TRAP染色分别对细胞骨架、溶酶体、抗酒石酸酶进行观察。结果兔原代破骨细胞贴壁速度快,呈现多核(10~50个)煎饼状外观,溶酶体荧光染色呈现强阳性,抗酒石酸酶染色阳性;鼠单核细胞诱导形成的巨噬细胞,贴壁过程较慢,表现为胞质逐渐伸展,细胞折光性逐渐降低,胞浆嗜酸性,溶酶体荧光染色强阳性,细胞内肌动蛋白微丝分布散在。诱导后期TRAP阳性的单核破骨细胞,部分细胞发生融合形成胞质紧贴皿底,形态巨大的多核,细胞骨架染色部分可呈现典型的“封闭环”样结构。结论兔原代破骨细胞与鼠单核细胞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形态具有一定相似度,但后者诱导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大,形态复杂多变,在诱导早期阶段可借助细胞光镜下的形态特征,溶酶体荧光染色及细胞骨架染色与杂细胞-间充质细胞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原代 巨噬细胞 形态学 动物实验 大鼠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MA-104和Vero-E6传代细胞上繁殖动态的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宏开 姚益新 张荣淦 《微生物学杂志》 CAS 1987年第4期42-43,共2页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陈株)分別感染MA-104和Vero-E6传代细胞,结果受病毒感染的MA-104细胞荧光阴性细胞出现早,感染滴度高,胞浆内颗粒大,提示MA-104细胞用于该病毒的分离传代及抗原片的制作等方面优于Vero-E6细胞。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陈株)分別感染MA-104和Vero-E6传代细胞,结果受病毒感染的MA-104细胞荧光阴性细胞出现早,感染滴度高,胞浆内颗粒大,提示MA-104细胞用于该病毒的分离传代及抗原片的制作等方面优于Vero-E6细胞。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在某些原代及传代细胞上能适应增殖,国内外已有过报导。但用对轮状病毒十分敏感的恒河猴胚肾MA-104细胞培养和增殖EHFV并与通常使用分离该病毒的VeroE6细胞进行繁殖动态观察,尚未有过报导。本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比较观察EHFV在两种细胞上的增殖动态,为MA-104细胞代替常规Vero-E6细胞用于该病毒的分离、传代等研究以及抗原片的制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MA-104 原代 Vero-E6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下载PDF
简单高效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方法研究
18
作者 霍永宝 叶子冠 +1 位作者 陈瑞林 陶怡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探索简单高效的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方法。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对健康产妇正常分娩的脐带进行消化,分离出HUVECs,予含10%胎牛血清、1%内皮细胞生长液的PRM 1640培养液,在37℃、5% CO_2条件下培养,分别进行细胞鉴定及活... 目的:探索简单高效的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方法。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对健康产妇正常分娩的脐带进行消化,分离出HUVECs,予含10%胎牛血清、1%内皮细胞生长液的PRM 1640培养液,在37℃、5% CO_2条件下培养,分别进行细胞鉴定及活力检测。结果:分离获取的HUVECs呈典型的"鹅卵石、铺路石"样,有特异性vWF抗原表达,细胞活力好。结论:Ⅱ型胶原酶对健康产妇正常分娩的脐带进行消化分离,可获取大量纯度高、细胞活力好的HUVECs,简单高效、可行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原代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复合脂肪颗粒移植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林立新 黄勇 +3 位作者 王鹏 王学明 王玉婷 姜蕾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索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与脂肪颗粒复合移植对植入脂肪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将1ml通过吸脂术获得的纯化脂肪颗粒分别与1ml含有下列细胞浓度的PBS混合:①原代ADSCs1×10^6/ml(A组);②原代ADSCs2×10^6/ml(B组);... 目的探索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与脂肪颗粒复合移植对植入脂肪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将1ml通过吸脂术获得的纯化脂肪颗粒分别与1ml含有下列细胞浓度的PBS混合:①原代ADSCs1×10^6/ml(A组);②原代ADSCs2×10^6/ml(B组);③二代ADSCs2×10^6/ml(D组);④二代ADSCs2×10^7/ml(E组);对照组为单纯的脂肪颗粒和1mlPBS混合移植(C组)。随机注射移植于40只裸鼠背部皮下。移植12周后,取出移植物,进行如下测量:①大体观察;②重量和体积测定;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小血管形成情况;④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血管密度;⑤统计学比较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移植物体积、重量以及血管密度的差异。结果①湿重与体积:A、B、D、E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D、E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D、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管密度:A、B、D、E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D、E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原代和二代不同浓度的ADSCs与脂肪颗粒复合移植均可提高脂肪移植物成活率,相同浓度的原代与二代的ADSCs在促进脂肪颗粒成活上无显著差异,在一定范围内,随ADSCs浓度的增加,脂肪颗粒成活率也会相应提高;但是超过了一定范围,脂肪颗粒成活率不会随ADSCs浓度的增加而无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原代 二代 脂肪颗粒 细胞辅助脂肪移植
原文传递
兔肌腱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研究
20
作者 孙小平 刘运晃 +2 位作者 刘水涛 邢更彦 姜川 《武警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300-301,304,共3页
目的探索兔肌腱细胞的培养方法,为临床人工肌腱等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消化贴块法培养兔体肌腱细胞,用倒差显微镜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特征。结果兔肌腱细胞在体外呈长梭形,胞质均匀透明,细胞核均匀,汇合后呈... 目的探索兔肌腱细胞的培养方法,为临床人工肌腱等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消化贴块法培养兔体肌腱细胞,用倒差显微镜及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特征。结果兔肌腱细胞在体外呈长梭形,胞质均匀透明,细胞核均匀,汇合后呈平行致密排列并有层叠等特征,传代后生长特征仍保持稳定。结论本实验成功培养了兔肌腱细胞,为肌腱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的来源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细胞 原代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