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油层内部夹层分布模式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5
1
作者 陈程 孙义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4-27,共4页
油田开发后期,厚油层内夹层是控制复杂水淹形式的主要地质因素,是合理调整层内注水结构和产液结构的基础,因此研究夹层及其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利用密闭取心、密井网、水淹测井解释、数值模拟和生产动态测试资料的基础上,精细... 油田开发后期,厚油层内夹层是控制复杂水淹形式的主要地质因素,是合理调整层内注水结构和产液结构的基础,因此研究夹层及其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利用密闭取心、密井网、水淹测井解释、数值模拟和生产动态测试资料的基础上,精细剖析了双河油田厚油层内部夹层分布规律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双河油田厚油层内部夹层发育,夹层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或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砂砾岩、泥粉质砂砾岩;夹层的物性上限是:渗透率为20×10-3μm2,孔隙度是12 5%;各类夹层具有明显的电性特征,可以利用自然电位的异常幅度和微电极幅度差判别夹层,判别成功率达95 6%;夹层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以划分为三种分布模式:随机型、过渡型、连续型,体现了夹层在厚油层内纵向、横向和平面分布的差异性;夹层阻碍了重力驱替,降低了波及体积系数,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但可以利用夹层采用选择性射孔、局部细分层系、封堵高含水层等措施挖掘剩余油,在双河油田稳油控水中发挥了显著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夹层 分布模式 开发效果 注水结构 产液结构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厚油层内部相结构模式及其剩余油分布特征 被引量:81
2
作者 陈程 贾爱林 孙义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9-102,共4页
根据双河油田开发后期预测剩余油分布的需要 ,提出了厚油层内部相结构建模思路。由厚油层内部夹层分布特点 ,把其划分成多个流动单元 ,从而建立了厚油层内部结构框架。利用密井网和岩心资料 ,建立了厚油层内部相结构模式 :分流河道型、... 根据双河油田开发后期预测剩余油分布的需要 ,提出了厚油层内部相结构建模思路。由厚油层内部夹层分布特点 ,把其划分成多个流动单元 ,从而建立了厚油层内部结构框架。利用密井网和岩心资料 ,建立了厚油层内部相结构模式 :分流河道型、过渡型、席状砂型。它们反映出微相单元类型、规模、几何形态及组成比例上的差异。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 ,油层水淹程度的提高 ,剩余油分布趋于零散 ,但剩余油富集区明显地受相结构控制。小型透镜型和镶边搭桥型是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富集的两种类型 ,是注采井网对规模小、物性差的微相动用和控制差所致。在相结构模式中 ,骨架性微相组成、规模及连接方式决定了油水运动方式、剩余油分布的特征。因此 ,可以利用厚油层内部的相结构来预测剩余油分布 ,为稳油控水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相结构 剩余油 开发后期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水平井挖潜——以孤岛油田中一区Ng5~3层为例 被引量:72
3
作者 束青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4-38,共5页
孤岛油田是一个高渗透、高粘度、高饱和的河流相正韵律沉积的疏松砂岩油藏,Ng3-4砂层为曲流河沉积,Ng5-6砂层为辫状河沉积。运用室内实验、矿场测井和动态监测、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根据Ng5-6砂层正韵律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特征及实际注采... 孤岛油田是一个高渗透、高粘度、高饱和的河流相正韵律沉积的疏松砂岩油藏,Ng3-4砂层为曲流河沉积,Ng5-6砂层为辫状河沉积。运用室内实验、矿场测井和动态监测、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根据Ng5-6砂层正韵律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特征及实际注采状况,建立了水井钻遇夹层、油井钻遇夹层、夹层在油水井之间三种类型12种注采模式,研究了不同注采模式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层内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层内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夹层厚度、延伸规模和垂向位置。针对孤岛中一区Ng53正韵律厚油层地质特征和特高含水期顶部剩余油富集规律,提出了实施水平井挖潜的原则,并优化了水平井位置、水平段长度、生产压差和提液时机等参数。矿场实施16口水平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井区综合含水率已达93.7%,采出程度高达45.3%的情况下,水平井初期产油量达18-33.5t/d,是周围直井的3-4倍,综合含水率只有38.8%,比周围直井低3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正韵律 油层 注采 剩余油分布 孤岛油田 挖潜 富集规律 沉积 砂层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内剩余油描述及挖潜技术 被引量:60
4
作者 箭晓卫 赵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33,共3页
在厚油层沉积单元精细解剖基础上,结合喇嘛甸油田的开发实际,通过纵向细分沉积单元、结构单元,平面上细分沉积微相,精细描述出了单砂体空间形态和不同砂体之间的边界关系。并采用多种监测方法综合分析、判断,结合油水井动静态资料和注... 在厚油层沉积单元精细解剖基础上,结合喇嘛甸油田的开发实际,通过纵向细分沉积单元、结构单元,平面上细分沉积微相,精细描述出了单砂体空间形态和不同砂体之间的边界关系。并采用多种监测方法综合分析、判断,结合油水井动静态资料和注采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厚油层内剩余油分布状况,并针对各类剩余油提出并实施了水力割缝射孔、注水井层内细分注水、采油井层内细分堵水为主的厚油层内挖潜措施,产油量增加效果明显,改善了厚油层动用状况,提高了厚油层驱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沉积单元 结构单元 剩余油 挖潜 驱油效率
下载PDF
双河油田厚油层内夹层分布特征 被引量:45
5
作者 王国鹏 何光玉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5-58,共4页
通过分析双河油田储层沉积特征、沉积机制、结构和各种类型夹层的成因,总结出适合其特点的细分对比新方法。展示了厚油层内夹层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最后提出厚油层挖潜方向。
关键词 油层 夹层 油层 沉积 非均质油田 油田开发
下载PDF
乌里雅斯太凹陷斜坡带湖底扇相砾岩体沉积特征与隐蔽油藏勘探 被引量:46
6
作者 崔周旗 李文厚 +3 位作者 吴健平 李莉 侯凤梅 王海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8,共8页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斜坡带发育一套厚度大、粒级粗和相变快的砾岩体,根据岩心观察、岩电组合特征和地震相分析等手段,结合岩矿等分析化验资料,认为该套砾岩体属具补给水道的湖底扇相沉积。砾岩体夹于较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发育沉...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斜坡带发育一套厚度大、粒级粗和相变快的砾岩体,根据岩心观察、岩电组合特征和地震相分析等手段,结合岩矿等分析化验资料,认为该套砾岩体属具补给水道的湖底扇相沉积。砾岩体夹于较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发育沉积物重力流成因的沉积构造,内扇、中扇和外扇等相带发育齐全,并具有多期发育的特点。物源区具有的线物源或多物源特征,以及极粗的粒级造成补给水道的稳定性较差、规模较小、迁移性较强,沿斜坡带形成了纵向上由南向北依次叠置、横向上叠加连片的多个湖底扇相砾岩体。坡度很陡的斜坡,特别是构造坡折带的存在控制了湖底扇的形成和发育,使湖底扇相砾岩体主要沿构造坡折带下部分布,具有很好的隐蔽油藏成藏条件,以中扇辫状沟道微相区最为有利,已有多口井发现厚油层并获工业油流,实现了隐蔽油藏勘探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体 斜坡带 湖底扇 隐蔽油藏 构造坡折带 沉积特征 勘探 凹陷 油层 微相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多学科综合研究及挖潜 被引量:45
7
作者 梁文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72,共5页
在喇嘛甸油田5-361井区厚油层精细解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地质统计学为理论依据,利用RMS软件储层随机模拟的优势,建立厚油层内部建筑结构模型,精细描述储层内部建筑结构间不同类型的隔层空间分布和建筑结构内砂体、结构界面、夹层的三... 在喇嘛甸油田5-361井区厚油层精细解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地质统计学为理论依据,利用RMS软件储层随机模拟的优势,建立厚油层内部建筑结构模型,精细描述储层内部建筑结构间不同类型的隔层空间分布和建筑结构内砂体、结构界面、夹层的三维空间分布,并以砂体、结构界面及夹层的空间分布为约束条件,精细描述厚油层内部的非均质性。同时,通过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量化了剩余油分布状况。并针对油层动用状况,优化了注采井的各项措施方案,有效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多学科 结构单元 剩余油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厚油层精细控水挖潜技术 被引量:37
8
作者 黄伏生 赵云飞 方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111,共6页
喇嘛甸油田萨、葡油层以河流相沉积砂体为主,厚油层发育,层内非均质性严重。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厚油层内既存在严重的无效、低效循环,又存在相对富集的剩余潜力。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现代沉积与野外露头考察,确定了厚油层内部... 喇嘛甸油田萨、葡油层以河流相沉积砂体为主,厚油层发育,层内非均质性严重。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厚油层内既存在严重的无效、低效循环,又存在相对富集的剩余潜力。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现代沉积与野外露头考察,确定了厚油层内部4级界面3种基本分布模式,确定了结构单元4种组合类型,揭示了层内结构非均质特征。在深化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实现相控建模与精细数模一体化量化剩余油分布,搞清了注采无效循环场的分布特征。通过创新层内细分注水与层内精细堵水技术控制无效注采循环,并通过代用井补孔方法不断完善结构单元注采关系挖潜层内剩余油,有效地改善了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嘛甸油田 油层 控水挖潜 特高含水期
下载PDF
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内部构型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鸣川 朱维耀 +1 位作者 董卫宏 石成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7,112,共4页
目前中国大部分厚油层类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水淹严重,剩余油高度分散。为明确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面控制建模方法建立点坝精细构型地质模型;并运用数值模拟方... 目前中国大部分厚油层类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水淹严重,剩余油高度分散。为明确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在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面控制建模方法建立点坝精细构型地质模型;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实验相结合,对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剩余油整体分散,局部富集;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点坝顶部、侧积层遮挡部位以及井间水驱未波及区域;侧积层倾角、注水方式、侧积面曲率、侧积间距、井网以及侧积层连通性等因素均会对剩余油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侧积层倾角越小,连通性越差,侧积间距越大,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的开发效果越好。根据曲流河点坝型厚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可采取在其上部钻水平井、中部转换注水方式和下部调堵油水井的方式进行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点坝 剩余油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非均质厚油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薛国勤 苗润航 陈小瑜 《河南石油》 2000年第4期21-23,共3页
针对双河油田非均质厚油层特高含水期的主要开发特征,从揭示厚油层层内结构、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入手,通过厚层层内三维定量化精细描述、精细数值模拟和全方位评价,认识非均质原油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部位、类型及形成的控... 针对双河油田非均质厚油层特高含水期的主要开发特征,从揭示厚油层层内结构、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入手,通过厚层层内三维定量化精细描述、精细数值模拟和全方位评价,认识非均质原油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部位、类型及形成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 油层 剩余油分布 特高含水期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厚油层顶部挖潜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杨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1-186,共6页
喇萨杏油田主力油层受非均质性的影响,注入水无效低效循环严重,开采效果差,厚油层顶部存在大量剩余油,目前技术水平下,缺乏有效的动用手段。针对不同的油层条件,从油层沉积类型入手,分析了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挖潜工艺... 喇萨杏油田主力油层受非均质性的影响,注入水无效低效循环严重,开采效果差,厚油层顶部存在大量剩余油,目前技术水平下,缺乏有效的动用手段。针对不同的油层条件,从油层沉积类型入手,分析了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挖潜工艺技术。水平钻孔技术和改性氰凝封堵封窜技术,适用于挖潜层内有稳定夹层的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定位压裂人造隔板技术和层内相渗透改善剂控水挖潜技术,适用于挖潜无稳定夹层的厚油层顶部剩余油。这4项技术研发成功后,可为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挖潜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水平钻孔 人工隔板 相渗改善剂 封堵封窜
下载PDF
对大庆老区水平井水淹问题的认识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波 石成方 +2 位作者 孙光胜 王广运 程宝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9-40,共2页
随着水平井钻井工艺水平的提高及钻井成本的降低,利用水平井技术挖潜厚油层顶部的剩余油已成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途径之一。在对国内外水平井技术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庆老区厚油层水平井水淹问题的几点认识以及今后如何应用水平... 随着水平井钻井工艺水平的提高及钻井成本的降低,利用水平井技术挖潜厚油层顶部的剩余油已成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途径之一。在对国内外水平井技术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庆老区厚油层水平井水淹问题的几点认识以及今后如何应用水平井技术的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老区 油层 水平井 水淹 三次采油
下载PDF
孤岛油田河流相厚油层储层构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建民 束青林 +1 位作者 张本华 毛卫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针对孤岛油田河流相厚油层油藏非均质特征,采用油藏综合分析、测井响应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密井网条件下以成因单元为边界的微型构造及辫状河心滩坝、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研究,建立了厚油层层内10m×1cm级精细三维模型,... 针对孤岛油田河流相厚油层油藏非均质特征,采用油藏综合分析、测井响应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密井网条件下以成因单元为边界的微型构造及辫状河心滩坝、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研究,建立了厚油层层内10m×1cm级精细三维模型,进一步深化了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剩余油研究。针对孤岛油田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富集规律,提出了采用水平井挖潜。在井区综合含水率已达93.7%,采出程度高达45.3%的情况下,矿场实施23口水平井。水平井初期产油量达31.9t/d,是同期投产直井产量的3—4倍,综合含水率比同期投产直井降低了3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油层 储层构型 孤岛油田
下载PDF
厚油层层内夹层对剩余油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胡丹丹 唐玮 +2 位作者 常毓文 仵元兵 左松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9-52,共4页
厚油层层内夹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北一区东中块葡Ⅰ组油层为例,分析了厚油层层内夹层的分布特征,并对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利用北一区断东中块相关资料建立数值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正... 厚油层层内夹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北一区东中块葡Ⅰ组油层为例,分析了厚油层层内夹层的分布特征,并对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利用北一区断东中块相关资料建立数值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正交试验分别研究了侧积夹层、水平夹层不同发育形态下的剩余油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侧积夹层逆夹层注水、水平间距及倾角越小,遮挡区域的纵向驱替面积越小,剩余油越富集;而水平夹层数量越多,位于油水井异侧,因夹层的隔挡作用,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剩余油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层内夹层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挖潜工艺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德喜 张建军 +2 位作者 高志刚 余兴华 王川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0,106,共4页
针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不同结构界面的情况和剩余油分布的类型,提出了3种厚油层精细挖潜的采油工艺:①长胶筒封隔器细分注水、堵水工艺,胶筒长1~3m,封卡薄隔层及附近的炮眼,封卡结构界面厚度为0.2m;②层内水力割缝射... 针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不同结构界面的情况和剩余油分布的类型,提出了3种厚油层精细挖潜的采油工艺:①长胶筒封隔器细分注水、堵水工艺,胶筒长1~3m,封卡薄隔层及附近的炮眼,封卡结构界面厚度为0.2m;②层内水力割缝射孔工艺,该工艺定位控制精度高,割缝无震动,对薄夹层及水泥环不产生损伤,试验的最小隔层厚度达到0.2m;③层内定位平衡压裂工艺,利用6种工艺管柱,可保护上、中、下结构界面及压裂层上、下结构界面,实施的结构界面厚度达到0.4m。这3种精细挖潜工艺均得到了应用,对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挖潜有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嘛甸油田 特高含水期 油层 剩余油分布 注水工艺 机械堵水工艺 水力割缝 定位平衡压裂
下载PDF
夹层对厚油层采收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刘睿 姜汉桥 +1 位作者 刘同敬 陈民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厚油层存在明显的韵律性,隔夹层的存在,增加了开采指标预测的难度。从渗流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推导了厚油层内夹层对垂向渗流控制作用的数学公式——层间传导率校正系数的函数表达式,量化了夹层参数与厚油层垂向流动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厚油层存在明显的韵律性,隔夹层的存在,增加了开采指标预测的难度。从渗流力学基本原理出发,推导了厚油层内夹层对垂向渗流控制作用的数学公式——层间传导率校正系数的函数表达式,量化了夹层参数与厚油层垂向流动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对水驱采收率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不同夹层类型,包括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及其发育厚度对开发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藏采用逐层上返方式开采时,泥岩夹层所起的遮挡作用越强,防止层间窜流的效果越好;砂泥岩夹层次之,其对层间油水运移的遮挡作用受到厚度的限制;泥质砂岩夹层最差,已经不适合采用逐层上返开采,建议采用传统方式开采。研究结果对量化认识厚油层夹层的作用,准确预测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夹层 采收率 层间传导率 逐层上返
下载PDF
反韵律厚油层夹层分类及纵向剩余油分布模式——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15砂层组为例 被引量:17
17
作者 崔文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5,共4页
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15砂层组为对象,系统研究了三角洲前缘反韵律沉积的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特征,将夹层分为54种组合,分析了不同组合对油水运移形成的四种遮挡类型。应用多种矿场资料分析了该类储层特高含水期的七种纵向剩余油分布模式,... 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15砂层组为对象,系统研究了三角洲前缘反韵律沉积的厚油层层内夹层分布特征,将夹层分为54种组合,分析了不同组合对油水运移形成的四种遮挡类型。应用多种矿场资料分析了该类储层特高含水期的七种纵向剩余油分布模式,制定了相应的挖潜对策,在胜坨油田调整挖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油田 油层 剩余油分布 沙二段 特高含水期 调整挖潜 夹层 砂层 三角洲 运移
下载PDF
厚油层内部夹层特征及在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余成林 国殿斌 +4 位作者 熊运斌 陈德斌 曾萍 周凯 常振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5-39,54,共6页
以岩芯、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和展布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挖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厚油层的夹层类型... 以岩芯、测井、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厚油层内部夹层类型、成因和展布特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及其在挖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厚油层的夹层类型主要有泥质、物性和钙质夹层三类,以泥质夹层为主,前两者属沉积成因,而钙质类层主要属成岩成因。从厚油层内部夹层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可将其分为层状连续分布夹层、片状不稳定分布夹层和不规则冲刷-充填夹层3种。统计结果表明:横向延展非常稳定且井间对比性较强的夹层数量约占30%,而横向延展稳定性较差且连片程度不高,具空间随机性分布特征的夹层数量约占70%。夹层空间分布特征与注采配置方式共同控制了厚油层内部的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对夹层的深入研究有效提高了对厚油层内部剩余油的认识精度。从不同空间分布夹层所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出发,采用水平井、井网整体调整、补孔等方法和措施可获得较好的挖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夹层 剩余油 挖潜 沙河街组 古近系 东濮凹陷
下载PDF
夹层对厚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姜建伟 李庆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35-38,共4页
本文研究了夹层对厚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所谓夹层系指岩性致密、孔隙度小于12%、渗透率小于0.020μm2的不渗透层或特低渗透层,它把厚油层分成多个独立的流动单元。本文从双河油田厚油层的特点出发,对如何利用夹层改善注水... 本文研究了夹层对厚油层开发效果的影响。所谓夹层系指岩性致密、孔隙度小于12%、渗透率小于0.020μm2的不渗透层或特低渗透层,它把厚油层分成多个独立的流动单元。本文从双河油田厚油层的特点出发,对如何利用夹层改善注水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油层 开发效果 双河油田 储层
下载PDF
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富集区水平井段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延忠 陈德坡 +2 位作者 刘志宏 贾俊山 李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2-44,108,共4页
水平井技术是挖潜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富集区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多种因素中,水平井段长度是水平井设计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水平井的开发水平。本文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74小层为例,建立相似油田概念模... 水平井技术是挖潜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富集区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多种因素中,水平井段长度是水平井设计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水平井的开发水平。本文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74小层为例,建立相似油田概念模型,利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水平井段长度和无因次水平井段长度下的整个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研究成果为同类型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的水平井挖潜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正韵律 油层 剩余油 水平井 数值模拟 胜坨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