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疆三工河流域厚层包气带区地下水垂向补给量的厘定
被引量:
7
1
作者
孙芳强
尹立河
+4 位作者
王晓勇
马洪云
张俊
董佳秋
贺帅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3-923,共11页
通过对荒漠区荒地、绿洲区耕地及摞荒地厚层包气带剖面土壤水的含水率、易溶盐离子及稳定同位素(δD、δ18O)的测定和分析,对厚层包气带区土壤水的补给来源及地下水的垂向补给量进行了厘定。结果表明:荒漠区荒地、绿洲区耕地与摞荒地土...
通过对荒漠区荒地、绿洲区耕地及摞荒地厚层包气带剖面土壤水的含水率、易溶盐离子及稳定同位素(δD、δ18O)的测定和分析,对厚层包气带区土壤水的补给来源及地下水的垂向补给量进行了厘定。结果表明:荒漠区荒地、绿洲区耕地与摞荒地土壤含水率、易溶盐中氯离子与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在垂向上均呈现旋回变化,每个旋回经历了一次新水入渗补给的过程。绿洲区土壤水与荒漠区土壤补给水中的δD值为-124.10‰^-94.44‰,土壤补给水来源于冬季大气降水或降雪的入渗补给。绿洲内耕地区、摞荒地区及荒漠区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分别为1.29~5.53 mm/a、0.52~1.85 mm/a及0.03~0.08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厚
层
包气带
垂向入渗补给量
δD峰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北省石家庄市南部污灌区厚层包气带污染物自然衰减的微生物作用潜力评价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翠云
张胜
+2 位作者
何泽
殷密英
宁卓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9,共7页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传统的培养技术和现代的磷脂脂肪酸 PLFA(Phosphor Lipid Fatty Acid)技术、Biolog技术、16 S rRNA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及测序技术,调查石家庄市南部污灌区厚...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传统的培养技术和现代的磷脂脂肪酸 PLFA(Phosphor Lipid Fatty Acid)技术、Biolog技术、16 S rRNA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及测序技术,调查石家庄市南部污灌区厚近30 m包气带微生物含量、分布、活性和多样性,评价污灌区厚层包气带污染物自然衰减的微生物作用潜力。包气带沉积物样品通过岩芯钻探获得,用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层(5~20 cm)微生物含量高,活性高,代谢类型多,可培养的异养菌与自养菌、好氧异养菌、兼性厌氧异氧菌和专性厌氧异养菌共存;土壤层下伏包气带微生物含量较低,活性降低,代谢类型减少,可培养的细菌主要是好氧性异养菌、兼性厌氧异养菌和好氧自养菌,而且随岩性而变化,在砂层和重粘土层含量低,活性低,而在亚粘土层含量和活性大。研究结果指示土壤层具有很高的污染物生物自然衰减潜力,而且下伏包气带仍有这种潜力,特别是下部溶解有机碳 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含量高的层位潜力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作用潜力
自然衰减
厚
层
包气带
污灌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疆三工河流域厚层包气带区地下水垂向补给量的厘定
被引量:
7
1
作者
孙芳强
尹立河
王晓勇
马洪云
张俊
董佳秋
贺帅军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3-923,共11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11047)资助~~
文摘
通过对荒漠区荒地、绿洲区耕地及摞荒地厚层包气带剖面土壤水的含水率、易溶盐离子及稳定同位素(δD、δ18O)的测定和分析,对厚层包气带区土壤水的补给来源及地下水的垂向补给量进行了厘定。结果表明:荒漠区荒地、绿洲区耕地与摞荒地土壤含水率、易溶盐中氯离子与土壤水氢氧同位素在垂向上均呈现旋回变化,每个旋回经历了一次新水入渗补给的过程。绿洲区土壤水与荒漠区土壤补给水中的δD值为-124.10‰^-94.44‰,土壤补给水来源于冬季大气降水或降雪的入渗补给。绿洲内耕地区、摞荒地区及荒漠区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分别为1.29~5.53 mm/a、0.52~1.85 mm/a及0.03~0.08 mm/a。
关键词
干旱区
厚
层
包气带
垂向入渗补给量
δD峰值
Keywords
arid area
thick unsaturated zone
vertical infiltration recharge
δ D isotopes peak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北省石家庄市南部污灌区厚层包气带污染物自然衰减的微生物作用潜力评价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翠云
张胜
何泽
殷密英
宁卓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9,共7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6346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472200)联合资助
文摘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传统的培养技术和现代的磷脂脂肪酸 PLFA(Phosphor Lipid Fatty Acid)技术、Biolog技术、16 S rRNA基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及测序技术,调查石家庄市南部污灌区厚近30 m包气带微生物含量、分布、活性和多样性,评价污灌区厚层包气带污染物自然衰减的微生物作用潜力。包气带沉积物样品通过岩芯钻探获得,用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层(5~20 cm)微生物含量高,活性高,代谢类型多,可培养的异养菌与自养菌、好氧异养菌、兼性厌氧异氧菌和专性厌氧异养菌共存;土壤层下伏包气带微生物含量较低,活性降低,代谢类型减少,可培养的细菌主要是好氧性异养菌、兼性厌氧异养菌和好氧自养菌,而且随岩性而变化,在砂层和重粘土层含量低,活性低,而在亚粘土层含量和活性大。研究结果指示土壤层具有很高的污染物生物自然衰减潜力,而且下伏包气带仍有这种潜力,特别是下部溶解有机碳 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含量高的层位潜力更大。
关键词
微生物作用潜力
自然衰减
厚
层
包气带
污灌区
Keywords
microbial process potential
natural attenuation
thick vadose zone
wastewater-irrigated area
分类号
P641.1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Q936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疆三工河流域厚层包气带区地下水垂向补给量的厘定
孙芳强
尹立河
王晓勇
马洪云
张俊
董佳秋
贺帅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河北省石家庄市南部污灌区厚层包气带污染物自然衰减的微生物作用潜力评价
张翠云
张胜
何泽
殷密英
宁卓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