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正确理解“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进程”?——申丹教授访谈 被引量:3
1
作者 段枫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1年第2期53-58,共6页
申丹教授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际顶级期刊《叙事》(美国)和《文体》(美国)的顾问、《语言与文学》(英国)的编委,以及欧美《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的顾问编委。近10年来,申丹教授在国内外陆续提出"隐性进程... 申丹教授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际顶级期刊《叙事》(美国)和《文体》(美国)的顾问、《语言与文学》(英国)的编委,以及欧美《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的顾问编委。近10年来,申丹教授在国内外陆续提出"隐性进程"以及由隐性进程和情节发展(显性进程)所构成的"双重叙事进程"概念,在叙事理论和文学研究界引起了巨大反响。2021年夏,申丹教授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接受了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段枫副教授的书面访谈。申丹教授对"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进程"概念进行了细致说明,介绍了这一理论在西方理论界引起的一些误解和争议,也深入剖析了造成误解和争议的根本原因。究其根本,对"隐性进程"和"双重进程"的把握,不但涉及对这一理论如何超越了长期研究传统的正确理解,也需要将这一原创性术语与其他概念进行辨析和比较。这一访谈旨在厘清"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进程"等概念,并阐明这一理论在应用于批评实践时容易遇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进程 双重叙事进程 访谈 厘清误解 避免误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