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叶红梅 刘祖文 田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8-594,共7页
阐述了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机理;归纳了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因素:C/N、温度、pH、污泥停留时间、污染物等,并指明控制污泥厌氧发酵体系C/N比为20~30,温度为25~40℃,pH为10,污泥停留时间为5~10 d以及合适的污染物浓度有利于SCFAs积累;... 阐述了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机理;归纳了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因素:C/N、温度、pH、污泥停留时间、污染物等,并指明控制污泥厌氧发酵体系C/N比为20~30,温度为25~40℃,pH为10,污泥停留时间为5~10 d以及合适的污染物浓度有利于SCFAs积累;综述了共发酵和联合预处理这两种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两种产酸技术均可显著提高SCFAs产量;最后提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旨在为污泥处理与处置、厌氧消化实现资源最大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发酵 发酵 联合预处理
下载PDF
不同添加量玉米芯对牛粪厌氧发酵产酸性能的影响及其在反硝化碳源中的潜力研究
2
作者 杨森 贺钰 +1 位作者 孟凡超 张英健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4期31-34,共4页
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玉米芯对牛粪厌氧发酵产酸性能及其作为反硝化碳源的潜力。结果显示,添加10%质量分数玉米芯的发酵液表现出最佳产酸效果,产生的VFAs达到2 060 mg/L,平均为1 610 mg/L。此外,添加10%玉米芯的发酵液显著增加了碳释放量,... 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玉米芯对牛粪厌氧发酵产酸性能及其作为反硝化碳源的潜力。结果显示,添加10%质量分数玉米芯的发酵液表现出最佳产酸效果,产生的VFAs达到2 060 mg/L,平均为1 610 mg/L。此外,添加10%玉米芯的发酵液显著增加了碳释放量,七天的平均碳释放量为6 273.49 mg/L,远高于对照组。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碳氮比(C/N),发现添加10%玉米芯的发酵液具有较高的C/N值(68.76),适合作为反硝化碳源,具备良好的反硝化潜力。本研究为优化反硝化碳源的条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厌氧发酵 碳源 反硝化
下载PDF
瓜果废弃物厌氧发酵产酸及发酵液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的研究
3
作者 侯银萍 东王涛 +2 位作者 张安龙 王先宝 裴立影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7,共8页
瓜果废弃物有机质含量高,传统的填埋焚烧等处理方法易造成环境污染.针对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生物脱氮碳源不足问题,厌氧发酵技术能够将此类有机废弃物降解转化为有机酸作为补充碳源,促进生物脱氮.为此,课题组以瓜果废弃物作为研究对象... 瓜果废弃物有机质含量高,传统的填埋焚烧等处理方法易造成环境污染.针对城市污水处理中存在的生物脱氮碳源不足问题,厌氧发酵技术能够将此类有机废弃物降解转化为有机酸作为补充碳源,促进生物脱氮.为此,课题组以瓜果废弃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式实验方法,分别探索了接种乳酸菌和厌氧污泥条件下,接种比(F/M=0.5、1.0和1.5)和发酵菌种类对瓜果废弃物中温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并考察发酵液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的利用性能.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时,F/M=1.0和1.5条件下发酵液的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产量分别为9145±781 mg COD/L和7916±1081 mg COD/L,均大于F/M=0.5的VFAs产量,主要产物均以戊酸为主;厌氧污泥发酵时,F/M=0.5条件下的发酵液VFAs产量在11 d时最大,为11675±578 mg COD/L,其中乙酸占VFAs总量的67%.分别以乳酸菌发酵组F/M=1.0和1.5条件下的发酵液、厌氧污泥发酵组F/M=0.5的发酵液为碳源,进行活性污泥缺氧反硝化脱氮实验,污泥反硝化速率分别为:5.75 mg NO_(3)^(-)-N/(g MLSS·h)、3.68 mg NO_(3)^(-)-N/(g MLSS·h)和8.46 mg NO_(3)^(-)-N/(g MLSS·h),而对照组以乙酸钠为碳源时,反硝化速率为6.44 mg NO_(3)^(-)-N/(g MLSS·h).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厌氧污泥进行瓜果废弃物中温发酵,接种比F/M为0.5时,发酵产酸量最大,且发酵液作为活性污泥反硝化脱氮外加碳源时具有良好的利用性能.研究结果为后续深入探究瓜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活性污泥反硝化碳源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果废弃物 厌氧发酵 碳源利用 反硝化脱氮
下载PDF
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实现太湖蓝藻泥的减量与资源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陆小游 刘宏波 +4 位作者 黄芳 董璐 温佳欣 张慧旻 刘和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6-1384,共9页
采用热碱预处理及厌氧发酵技术实现了太湖蓝藻生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结果表明,热碱预处理(T=90℃,pH=12)可以促进蓝藻中的固相有机质溶于液相中,溶解性的化学需氧量(SCOD)、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相比未预处理分别提高了10.3、12.3和4.... 采用热碱预处理及厌氧发酵技术实现了太湖蓝藻生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结果表明,热碱预处理(T=90℃,pH=12)可以促进蓝藻中的固相有机质溶于液相中,溶解性的化学需氧量(SCOD)、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相比未预处理分别提高了10.3、12.3和4.8倍。三维荧光光谱(3D-EEM)分析表明,热碱预处理能提高蓝藻可生物利用性,同时降低腐殖酸的含量,有利于后续生物转化。在序批式厌氧发酵产酸运行模式下,平均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s)浓度达到18.64 g·L-1,产酸效率(1 g VSS中VFAs的占比)为46%。半连续运行模式下,平均TVFAs可以达到15.56 g·L-1,产酸效率为26%。蓝藻中溶解性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降解率分别为50.43%和47.04%。同时,蓝藻中总悬浮固体(TSS)和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的降解率分别为24.5%和43.4%,达到了很好的减量化效果,但残留物中还存在大量有机物未生物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蓝藻 热碱预处理 厌氧发酵 有机物释放 挥发性脂肪(VFAs)
原文传递
污泥厌氧发酵产酸中试反应器的启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淮 黄天寅 +2 位作者 刘锋 曾建雄 王涌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43-47,共5页
厌氧发酵产酸是城市污水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随着处理规模的提高,如何快速高效启动反应器是该工艺应用推广的一个技术瓶颈。应用逐步培养法启动有效容积为125m。的污泥厌氧发酵产酸反应器,整个启动过程未添加任何辅助药剂... 厌氧发酵产酸是城市污水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随着处理规模的提高,如何快速高效启动反应器是该工艺应用推广的一个技术瓶颈。应用逐步培养法启动有效容积为125m。的污泥厌氧发酵产酸反应器,整个启动过程未添加任何辅助药剂。通过对反应器内温度、pH值、SCOD、STOC、溶解性碳水化合物、氨氮、磷酸盐、VFAs等指标进行监测来揭示反应器的启动规律。结果表明,反应器在80d内完成了以产酸茵为主导优势的微生物种群培养过程。启动结束时,反应器内温度稳定在30~40℃,pH值稳定在7.0左右,污泥的水解酸化情况趋于稳定,VFAs浓度保持在120mg/L以上,其中乙酸构成比稳定在4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厌氧发酵 中试 启动
原文传递
发酵时间对酱渣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6
作者 齐希光 李秀芬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9期38-41,共4页
通过优化酱渣厌氧发酵产酸的发酵时间,将酱渣中的有机成分尽可能多的转化成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可在实现酱渣减量化的同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是获得良好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发酵至8d时,酱渣预处理液中剩余溶解性蛋白质... 通过优化酱渣厌氧发酵产酸的发酵时间,将酱渣中的有机成分尽可能多的转化成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可在实现酱渣减量化的同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是获得良好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发酵至8d时,酱渣预处理液中剩余溶解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浓度最低,其降解率分别为68.60%和81.21%,相对而言,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更易为产酸微生物降解利用;总有机酸和乙酸浓度最大,分别为28.82g/L和22.91g/L;乙酸是主要产物,占总酸比例为79.49%。在可溶性底物被逐步消耗时,所产有机酸被微生物作为底物吸收再利用。有机酸中存在一定量的丙酸累积,发酵8d时丙酸累积量最高,约为5.0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渣 厌氧发酵 发酵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