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麻诱导时不同压力控制面罩通气对胃胀气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梅玫 张从利 +1 位作者 张颖 程向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527-1530,1537,共5页
目的:评价全麻诱导时不同压力控制面罩通气对胃胀气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病人45例,根据通气压力值不同分为P10组、P15组和P20组,各15例,面罩通气时分别给予10、15、20 cmH_(2)O压力。于麻醉诱导前(T0)和扣紧面罩通... 目的:评价全麻诱导时不同压力控制面罩通气对胃胀气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病人45例,根据通气压力值不同分为P10组、P15组和P20组,各15例,面罩通气时分别给予10、15、20 cmH_(2)O压力。于麻醉诱导前(T0)和扣紧面罩通气30 s(T1)、60 s(T2)、90 s(T3)、120 s(T4)时记录病人血氧饱和度(SpO_(2))及潮气量,记录喉罩置入后即刻(T5)病人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记录手术开始时腔镜下胃形态分级,并于T0和T5时采用超声测量病人胃窦前后轴径及左右轴径,计算胃窦部横截面积(CSA)及胃胀气百分比。结果:除P20组1例病人喉罩漏气未纳入统计外,其余病人均完成研究。T0时3组病人胃窦部C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P20组CSA差值均高于P10组和P15组(P<0.05),P15组亦高于P10组(P<0.05)。3组病人胃胀气百分比和胃形态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5时P20组PETCO_(2)均低于P10组和P15组(P<0.05),P15组亦低于P10组(P<0.05)。T0时3组病人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时,P15和P20组SpO_(2)均高于P10组(P<0.05),T2和T3时,P20组SpO_(2)亦均高于P15组(P<0.05)。T1~T4时,P20组潮气量均高于P10组和P15组(P<0.05),P15组亦均高于P10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时,面罩通气采用10~15 cmH_(2)O压力模式通气,可在保证病人肺通气充足情况下减少胃胀气;且超声测胃窦面积评价胃胀气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面罩通气 压力通气 胃胀气 胃窦部横截面积 胃部超声
下载PDF
容量目标通气用于早产儿机械通气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冰冰 曾子 +3 位作者 申靓亮 王晴晴 孙似锦 王燕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7年第8期2861-286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容量目标通气应用于早产儿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Periodical Databases,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关于容量目标通气对比压力通气应用于早产儿机械通气的随机对照试验,经筛选文献,提取... [目的]系统评价容量目标通气应用于早产儿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Periodical Databases,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关于容量目标通气对比压力通气应用于早产儿机械通气的随机对照试验,经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与评价质量后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834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压力通气比较,容量目标通气能够降低机械通气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OR=0.63,95%CI(0.43,0.92),P=0.02],缩短机械通气时间[MD=-1.31,95%CI(-1.75,-0.87),P=0.000],减少3级或4级脑室内出血[OR=0.41,95%CI(0.25,0.68),P=0.000 6]、脑室内白质软化[OR=0.27,95%CI(0.13,0.56),P=0.000 4]、气胸[OR=0.47,95%CI(0.23,0.98),P=0.0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OR=0.12,95%CI(0.04,0.34),P=0.000]的发生。[结论]与压力通气比较,容量目标通气能够减少早产儿机械通气情况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重度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目标通气 压力通气 机械通气 早产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脑室内出血 气胸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META分析
下载PDF
适应性压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孙德军 林建东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04-305,267,共3页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压力通气 适应性 急性加重时 临床应用 COPD患者 呼吸力学参数 压力支持通气
下载PDF
实时超声评估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后胃内进气量与喉罩正压通气的关系
4
作者 关邵宇 张运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4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 探究通过胃部超声监测腹腔镜手术的小儿患者麻醉诱导后与术后的胃窦的横截面积变化情况,为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选择麻醉诱导期和术中气道管理提供临床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4月本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 目的 探究通过胃部超声监测腹腔镜手术的小儿患者麻醉诱导后与术后的胃窦的横截面积变化情况,为小儿腹腔镜手术患者选择麻醉诱导期和术中气道管理提供临床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4月本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小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3~7岁,ASA分级Ⅰ级。所有患儿均按小儿腹腔镜手术全麻常规进行快速静脉诱导及15 cmH_(2)O压力面罩通气,按压力控制(PCV)模式下气道峰压(PIP)设定值随机分为三组:P15组(PIP 15 cmH_(2)O)、P17组(PIP 17 cmH_(2)O)和P19组(PIP 19 cmH_(2)O),每组均为20例。行机械通气,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及术后即刻超声下胃窦横截面积(CSA)、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随访患儿术后24 h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P19组患儿胃窦CSA显著增加,另两组无明显差异;P15组患儿PETCO_(2)高于P17组和P19组;P19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另两组明显增加。结论 17 cmH_(2)O是小儿行腹腔镜手术的最佳压力控制通气压力,在该压力通气下可提供充足的呼吸潮气量,同时避免术中二氧化碳潴留及胃胀气的发生,降低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部超声 小儿麻醉 压力通气 胃窦部横截面积
下载PDF
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与压力通气模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氧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伊利亚尔·买买提力 王良刚 +1 位作者 葛春林 谈玉华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评价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protective lung ventilation mode,PLV)与压力通气模式(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拟于我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计144例,按随... 目的:评价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protective lung ventilation mode,PLV)与压力通气模式(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拟于我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计144例,按随机序列号分为PLV组和PCV组,每组72例。PLV组潮气量6 ml/kg,吸呼比1∶2,呼吸频率16次/min,呼气末正压5 cmH 2O(1 cmH 2O=0.098 kPa);PCV组设定通气压力维持潮气量8 ml/kg,吸呼比1∶2,呼吸频率12~16次/min。分别于气管插管后5 min(T1)、气腹后10 min(T2)、气腹后20 min(T3)、撤除气腹后10 min(T4)记录患者气道峰压(airway peak pressure,Ppeak)、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并计算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yn)。于T3、T4时点行血气分析记录PaO 2、PaCO 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i-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A-aDO 2),并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结果:PLV组T3时点Ppeak、Pmean显著高于PCV组,但Cdyn低于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V组T4时点Ppeak显著高于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3时点Ppeak、Pmean较T1时点显著升高,而Cdyn显著低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V组T3时点Ppeak、Pmean显著高于T2时点,Cdyn显著低于T2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V组T3时点PaO 2、OI显著高于PCV组,而PaCO 2、A-aDO 2显著低于P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4时点PaO 2、OI较T3时点显著升高,而PaCO 2、A-aDO 2较T3时点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4时点PaO 2、PaCO 2、A-aDO 2、O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而言,PCV有助于维持患者呼吸动力学稳定,而小潮气量PLV有助于维持患者术中氧合功能,二者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腹腔镜检查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压力通气模式 氧合功能
原文传递
适应性压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简 郑铠军 叶春华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380-382,共3页
目的 探讨适应性压力通气(AP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与传统的定压通气(PV)模式比较的优点。方法将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病区的168例需要呼吸机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 目的 探讨适应性压力通气(AP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与传统的定压通气(PV)模式比较的优点。方法将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病区的168例需要呼吸机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88例应用APV模式,对照组80例应用PV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ean)、PCO2、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PIP、Pmean低(P〈0.01);血气分析指标PCO2正常率高(P〈0.05);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1);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气压伤及肺不张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AP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较传统的PV模式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少,诊疗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压力通气模式 定压通气模式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原文传递
间质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素省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5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间质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6例应用B IPAP进行无创性双向压力通气,观察应用疗效。结果无创通气8h、无创通气48h与无创通气前比较呼吸、心率、血pH、Pa...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间质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6例应用B IPAP进行无创性双向压力通气,观察应用疗效。结果无创通气8h、无创通气48h与无创通气前比较呼吸、心率、血pH、PaCO2、PaO2,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间质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救治过程中,重视应用B IPAP进行无创性双向压力通气,改善肺通气,纠正呼吸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性双向压力通气 分析
原文传递
容量和压力通气模式在婴幼儿喉罩麻醉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达文 邱郁群 黄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喉罩麻醉中分别使用容量和压力通气模式,对患儿气道压力与血气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行喉罩全麻手术的100例婴幼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取容量通气模式)与观察... 目的探讨婴幼儿喉罩麻醉中分别使用容量和压力通气模式,对患儿气道压力与血气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茂名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行喉罩全麻手术的100例婴幼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取容量通气模式)与观察组(50例,采取压力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T_(0))、气腹后10 min(T_(1))、气腹放气后5 min(T_(2))的气道压力、潮气量、漏气率及血气指标,以及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_(1)、T_(2)时,观察组患儿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T_(0)相比,T_(1)、T_(2)时观察组患儿吸气潮气量(TV)先升高后降低,漏气率先降低后升高,而观察组T_(1)时吸气T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漏气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T_(0)相比,T_(1)、T_(2)时两组患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_(2))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但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PaO_(2))、PaCO_(2)、A-aDO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喉罩全麻时应用压力通气模式和容量通气模式,均可维持良好的气道压力,而压力通气模式可进一步保证有效肺通气,降低气道压力及喉罩漏气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麻醉 容量通气模式 压力通气模式 气道压力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补肾纳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康 张晓云 罗燕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6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 PAP)联合补肾纳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标准治疗+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和观察组(标准治疗+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联合补肾纳气法),观察2...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 PAP)联合补肾纳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标准治疗+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和观察组(标准治疗+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联合补肾纳气法),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72h、7d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气分析明显改善,观察组总的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补肾纳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可以可明显增加患者的气体交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补肾纳气法
下载PDF
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加重期COPD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玲 姜淑娟 +2 位作者 王茂芬 李怀臣 陈方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4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早期应用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指征和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对照组和标准治疗+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BiPAP)观察组,分别于入选后2、24、72h、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早期应用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指征和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9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对照组和标准治疗+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BiPAP)观察组,分别于入选后2、24、72h、7d观察生命体征、测定肺功能、监测血气分析和氧饱和度,进行呼吸困难分级和辅助呼吸肌评分,从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气体交换情况、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入组后2、24、72h、7d观察组较对照组PaCO2明显降低。观察组总的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其中,当PaCO2≥65mmHg时两组患者插管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PaCO2<65mmHg时观察组较对照组插管率明显下降(P=0.04)。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早期应用BiPAP可明显增加患者的气体交换,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早期 应用
下载PDF
不同通气方案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张睿 王喆妍 +1 位作者 张晓坤 骆璇 《现代医学》 2018年第11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实施不同通气方案对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寻求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术中最佳的通气方案。方法:将84例择期行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容量控制通气(V)组、压力控制通气(P)组、V+小潮气量控...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实施不同通气方案对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寻求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术中最佳的通气方案。方法:将84例择期行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容量控制通气(V)组、压力控制通气(P)组、V+小潮气量控制通气(E)组及P+E组,观察各组患者开胸前、体外循环结束后30 min、关胸后即刻及关胸后4 h的生命体征参数、呼吸相关参数及其他临床参数。结果:在关胸后即刻P+E组较其余3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升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及肺内分流率显著降低。在关胸后4 h P+E组较V组及P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升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及肺内分流率显著降低;气道峰压较其余3组均显著降低,气道平均压较V组及V+E组显著降低。结论:在心脏手术中使用压力通气模式联合体外循环中给予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患者关胸后4 h的氧合状态,减少围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是此种手术最适宜的通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通气模式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呼气末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应用
12
作者 顾延刚 高伟 刘青莲 《临床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指征和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4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对照组和标准治疗加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B iPAP)观察组,分别于入选后2h、24h、72h...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指征和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4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对照组和标准治疗加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B iPAP)观察组,分别于入选后2h、24h、72h、7d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血气分析和氧饱和度,从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气体交换情况、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气管插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入组后2h、24h、72h、7d观察组较对照组PaCO2明显降低。观察组总的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应用B iPAP可明显增加患者的气体交换,改善患者的预后,减轻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气道压力通气 慢性阻塞性怖疾病 应用
原文传递
适应性压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13
作者 麦友刚 檀卫平 +1 位作者 张红珊 赖文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适应性压力通气(AP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比较15例APV与17例CMV模式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平均时间、第一次血气恢复至正常范围时平均的机械通气各参数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APV模式治... 目的:观察应用适应性压力通气(AP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比较15例APV与17例CMV模式治疗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平均时间、第一次血气恢复至正常范围时平均的机械通气各参数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APV模式治疗组第一次血气恢复正常时平均PIP及MAP较CMV治疗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EEP、RR、FiO2及需要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PV模式可安全应用于新生儿及早产儿呼吸衰竭的治疗,能降低PIP及MAP,有利于减少肺气压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压力通气 新生儿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氧浓度 呼吸频率
下载PDF
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嘉 郭建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35期78-79,共2页
目的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力通气(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COPD急性加重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无创正压通气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药... 目的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力通气(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COPD急性加重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无创正压通气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药物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两组之间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等指标。结果经治疗2、24h后,治疗组在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上均有明显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更有效的提高PaO2、降低PaCO2、呼吸频率,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气道正压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下载PDF
压力通气抢救成功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庚 陆志华 +1 位作者 顾永良 陈晓红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693-693,共1页
关键词 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创伤 压力通气 急救
下载PDF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ICU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16
作者 刘朝晖 钟南山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10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ICU采用双相气道正压(BIPAP)压力支持通气治疗多种心肺疾病的适应证范围、监测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治疗作用。方法:对采用BIPAP压力支持通气的33例患者进行心率、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血压(MBP)... 目的:探讨ICU采用双相气道正压(BIPAP)压力支持通气治疗多种心肺疾病的适应证范围、监测指标的选择和评价治疗作用。方法:对采用BIPAP压力支持通气的33例患者进行心率、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血压(M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频率和节律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的监测。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2~4小时后PaO2和SaO2明显提高,通气前后比较P<0.05;PaCO2和PetCO2亦有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能有效地改善支气管哮喘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通气状态;减慢急性肺水肿患者的心率,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对于各种病因的低氧血症,治疗2~4小时后均得以纠正。结论:BIPAP压力支持通气基本不影响血压,对心率和呼吸频率无负性影响,不增加循环系统负担,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气道正压 压力支持通气 心肺疾病
下载PDF
压力支持通气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17
作者 刘又宁 丁杰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呼吸衰竭 压力支持通气
原文传递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宋邵华 田惠玉 +1 位作者 杨秀芬 胡振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的疗效,同时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程度,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 目的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的疗效,同时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程度,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各种原因所致ALU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PRV组采用APRV模式;对照组采用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SIMV+PEEP)。所有患者均应用AVEA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记录呼吸机设置参数及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n)、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尿量、镇静/肌松剂使用情况等。通过AVEA呼吸机“转折点(Pflex)操作”,采用低流速法描记肺准静态压力-容积曲线(P—V曲线),自动测量并计算高、低位拐点(UIP、UP)和三角区Pflex容积(Vdelta)。根据准静态P—V曲线结果设置呼吸机参数,通气24h后再次描记准静态P—V曲线。分别抽取患者入组时及通气24h和48h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唾液酸化大分子黏蛋白(KL-6)水平,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28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人选26例ALI/ARDS患者,其中22例完成试验,APRV组10例,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人组时基线资料及准静态P—V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通气24h和48h时氧合均明显改善,但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APRV组Pmean(cmH2O,1cmH2O=0.098kPa)明显高于对照组(24h为24.20±4.59比17.50±3.48,P〈0.01;48h为18.10±4.30比15.00±2.59,P〈0.05)。通气24h时,APRV组Vdelta增加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90%比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 氧合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两种控制通气模式对老年患者喉罩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时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张文文 叶保国 +3 位作者 韩春莹 左伟文 王虎山 麻海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7-388,共2页
喉罩是由英国医生ArchieBrain在1981年根据成人咽喉部解剖结构研制的一种人工气道,让患者既可自主呼吸,也可正压通气。由于喉罩不进入气道,对气管黏膜无刺激且较少的咽喉部并发症,比气管导管更有利于降低气道反应性^1-],经喉罩正... 喉罩是由英国医生ArchieBrain在1981年根据成人咽喉部解剖结构研制的一种人工气道,让患者既可自主呼吸,也可正压通气。由于喉罩不进入气道,对气管黏膜无刺激且较少的咽喉部并发症,比气管导管更有利于降低气道反应性^1-],经喉罩正压通气已经广泛应用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使用喉罩通气,可显著减轻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麻醉 腹腔镜手术 压力控制通气
下载PDF
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在ARDS肺保护通气策略中的比较 被引量:23
20
作者 葛颖 万勇 +3 位作者 王大庆 苏小林 李俊英 陈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24-427,共4页
目的 比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时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 ,压力控制通气 (PCV)和容量控制通气 (V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 0例 ARDS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 PCV组和 VCV组进行机械... 目的 比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时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 ,压力控制通气 (PCV)和容量控制通气 (V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 0例 ARDS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 PCV组和 VCV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均实行允许高碳酸血症策略和肺开放策略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PCV组通气 2 4 h气道峰压低于 VCV组 ,而平均气道压高于 VCV组 ;两组通气 2 4 h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 ,而 VCV组上升更明显 ;两组治疗后心率显著减慢 ,PCV组改善更明显 ;两组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均未发生气压伤 ;两组治疗2 4 h后 Pa O2 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 ,PCV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对于 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 ,PCV和 VC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 ,防止气压伤的发生 ,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PCV模式控制气道峰压更有效 ;主张对于 ARDS患者尽量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肺保护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