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动脉脉压是影响大动脉僵硬度的主要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肖文凯 叶平 +3 位作者 白永怿 骆雷鸣 吴红梅 高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9,55,共7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探讨哪种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及血管损害标志物更密切相关。方法从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中筛选出820名高血压患者,同时入选820名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压正常者。采用脉搏波传...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探讨哪种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及血管损害标志物更密切相关。方法从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中筛选出820名高血压患者,同时入选820名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压正常者。采用脉搏波传播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和颈-桡动脉PWV;应用张力测量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和中心动脉脉搏波增强指数(AIx)。同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被测定。结果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显著低于相应的肱动脉收缩压和脉压,这种脉压扩增在血压正常组9.85±6.55 mm Hg明显低于高血压组12.64±6.69 mm Hg,但在脉压扩增比上两组未见差异。大动脉僵硬度受血压及年龄的影响,高血压组具有较高的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脉压扩增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单因素分析见中心脉压相对其它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和血管损害标志物的相关性更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受中心脉压的独立影响而外周平均动脉压及脉压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中心动脉脉压相对其它血压指标可能是中心动脉僵硬度更直接的指示器和更好的血管老化的标志,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可能更多地将中心动脉压作为治疗的靶目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心动脉压 动脉僵硬度 压力反射
下载PDF
接受降压治疗患者的压力波反射及中心动脉收缩压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文凯 叶平 +2 位作者 骆雷鸣 刘德军 吴红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0-824,共5页
目的探讨接受降压治疗患者不同血压分级间压力波反射和中心动脉收缩压变化及不同种类降压药物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北京地区5100名自然人群中筛选出1371例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679例,女性692例),年龄33—87(47.2... 目的探讨接受降压治疗患者不同血压分级间压力波反射和中心动脉收缩压变化及不同种类降压药物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北京地区5100名自然人群中筛选出1371例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679例,女性692例),年龄33—87(47.2±11.5)岁。采用科林HEM-9000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I)检测仪,用桡动脉张力测量法测量桡动脉AI及中心动脉收缩压。结果桡动脉AI随血压水平的升高而逐渐增高(P〈0.01)。中心动脉收缩压低于相对应的肱动脉血压(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桡动脉Al的因素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标准化β=-0.09,P〈0.0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标准化β=-0.07,P=0.01)、钙离子拮抗剂(标准化β=-0.12,P〈0.01)及利尿剂(标准化13=0.14,P=0.04);而中心动脉收缩压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标准化β=-0.07,P:0.0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标准化β=-0.08,P=0.01)及钙离子拮抗剂(标准化β=-0.15,P〈0.05)的降压影响。结论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积极有效降压可以减少波反射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作用,降压药物的选择应更加注重对动脉血管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桡动脉 弹性 压力反射
原文传递
叶片排间耦合对跨声速压气机转子颤振特性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翔 卫海洋 +2 位作者 党永杰 陈玉春 黄秀全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7,共11页
高推重比、强紧凑性的设计要求迫使压气机相邻叶片排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小,在加剧排间非定常扰动的同时,势必对叶片的气动弹性稳定性产生影响。本文针对1.5级跨声速压气机,基于谐波平衡非定常求解技术,结合单向耦合的能量法,开展排间耦... 高推重比、强紧凑性的设计要求迫使压气机相邻叶片排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小,在加剧排间非定常扰动的同时,势必对叶片的气动弹性稳定性产生影响。本文针对1.5级跨声速压气机,基于谐波平衡非定常求解技术,结合单向耦合的能量法,开展排间耦合对1.5级跨声速压气机叶片颤振特性影响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非定常/定常混合模型的颤振预测结果可以发现:排间压力波反射对振荡叶排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是造成转子颤振特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上、下游静叶对转子气动弹性稳定性恶化程度并不相同,且不符合线性叠加原理。对于近失速工况,非定常压力波反射导致转子叶片气动阻尼系数减小75%,定常/非定常混合预测方法可能导致颤振特性预估过于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排间耦合 颤振特性 平衡 压力反射
下载PDF
桩基无损检测的应力波反射法及其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常辉 《科技视界》 2015年第34期135-135,188,共2页
桩基础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通过质量检测可及时发现和消除桩基工程质量隐患,质量检测是控制桩基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桩基检测 无损检测 压力反射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