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控制机械通气应用于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通气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斌 姜山 +1 位作者 孙志鹏 冯春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444-1446,1454,共4页
目的:评价压力控制机械通气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通气效果。方法:拟行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患儿90例,年龄10个月~3岁,体重8~16kg,ASAⅡ~Ⅲ级。随机分为H组(30例)、P组(30例)和S组(30例):H组高频喷射通气,P组通过硬支气管镜侧... 目的:评价压力控制机械通气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通气效果。方法:拟行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患儿90例,年龄10个月~3岁,体重8~16kg,ASAⅡ~Ⅲ级。随机分为H组(30例)、P组(30例)和S组(30例):H组高频喷射通气,P组通过硬支气管镜侧孔行压力控制机械通气,S组保留自主呼吸。记录患儿术前、术毕即刻血气分析,记录术者置镜满意情况、术中缺氧发生率、异物取出情况、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和不良事件(屏气、呛咳、支气管或喉痉挛、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3组血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术毕的动脉氧分压明显低于H组和P组(P〈0.05),CO_2分压则高于H组和P组(P〈0.05);与S组比较,H组与P组术者置镜满意情况、术中缺氧发生率、异物移除情况、手术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组比较,P组手术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术中缺氧发生率、术毕血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控制机械通气用于小儿异物取出术,与高频喷射通气效果相当,且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机械通气 高频喷射通气 气道异物 儿童
原文传递
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模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2
作者 陆艳霞 李荣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24-28,59,共6页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本院头低脚高位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容量控制通气+呼气末正压(VCV+...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本院头低脚高位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容量控制通气+呼气末正压(VCV+PEEP,VP组),压力控制通气+呼气末正压(PCV+PEEP,PP组),每组各3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人工气腹后30 min(T2)、60 min(T3)、人工气腹后90 min(T4)、120 min(T5)和关闭气腹(T6)拔管后(T7)八个时间点的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分钟通气量(MV)]、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在T0、T3、T7三个时间点采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根据测量值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并观察术前和术后24 h(T8)患者血氧饱和度(SpO_(2)),记录术后24 h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并于T0、T7两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手术前1d,术后1、3、7d采用目前常用的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PP组在T1~T6时间点的Ppeak值和Pmean值显著低于VP组(P<0.05);两组患者在4个时间点MMSE测量值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VP组术后1d的下降幅度较PP组明显;血清TNF-a和IL-6水平在T3、T6时间点,VP组显著高于PP组;术后24 h PP组氧饱和度显著高于VP组;两组在T3、T7时间点氧合指数比较,PP组显著高于VP组。结论:压力控制机械通气可降低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ysfunction,PND)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压力控制降低气道压,降低血清炎症因子TNF-a和IL-6水平从而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 压力控制机械通气 神经认知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PEEP结合PCV+SIMV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ARDS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苏秋缘 许奋勇 陈小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7期40-41,共2页
目的:总结探讨PEEP联合压力控制SIMV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急性肺损伤、ARDS的经验与不足。方法: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急性肺损伤部分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6例,在医院硬件条件具有可操作性下,依据其血气、PaO2/FiO2等的变化,予... 目的:总结探讨PEEP联合压力控制SIMV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急性肺损伤、ARDS的经验与不足。方法: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急性肺损伤部分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6例,在医院硬件条件具有可操作性下,依据其血气、PaO2/FiO2等的变化,予设定最佳PEEP的前提下结合压力控制SIMV通气模式辅助呼吸,观察其通气指标、临床生化转变情况及病情的预后转归。结果:16例急性肺损伤、ARDS的患者好转出院12例,死亡4例,有效率75%,死亡原因多为肾功能衰竭、脓毒症、心力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等。结论:PEEP结合压力控制SIMV机械通气模式在治疗急性肺损伤、ARDS能够更大程度上减少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取得明显的疗效与良好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 压力控制SIMV机械通气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下载PDF
吸气平台压力控制性机械通气治疗外伤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
作者 陈浩波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4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 探讨吸气平台压力控制性机械通气对外伤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将 56例外伤性ARDS随机分为平台压力控制组和常规通气组 ,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及气压伤、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平台压力控制组的病死率显著低... 目的 探讨吸气平台压力控制性机械通气对外伤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将 56例外伤性ARDS随机分为平台压力控制组和常规通气组 ,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及气压伤、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 平台压力控制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 ,气压伤及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结论 吸气压力平台控制性机械通气能显著减少外伤性ARDS的病死率及气压伤、低血压的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平台压力控制机械通气 治疗 外伤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休克 并发症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