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列宁社会辩证法的思考
- 1
-
-
作者
郭丽双(译)
-
机构
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哲学与法学研究所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8,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反启蒙与新文明:俄罗斯宗教哲学的当代启示”(18AZX0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俄罗斯哲学研究”(18ZDA018)
-
文摘
列宁社会过程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法的"核心"——对立面的统一与斗争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精神和社会科学的阶级特征。基于这些基本原理,在列宁的社会辩证法结构里呈现出这样一些必要的元素,如历史性原则、总体性、反映/表达机制和超意识机制等。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中的主要贡献是,对处境做出具体的历史分析,以及让积极、主动的革命主体返回到社会历史实践之中。
-
关键词
唯物主义辩证法
总体性
历史性
超意识
历史的首创精神
革命主体
-
Keywords
materialist dialectics
totality
historicity
super-consciousness
initiative of history
revolutionary subjects
-
分类号
A82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理论创新不应当回避“中国模式”问题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程伟礼
-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
出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3年第2期223-230,共8页
-
文摘
"中国模式"命题最早是邓小平提出来的。自"后社会主义"概念提出以来,"中国模式"就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必然趋势。在邓小平的心目中,"中国模式"的本质归结为"全方位改革开放"的"章程",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蓝图"。从世界文明演进、现代化内涵到社会主义发展看,"中国道路"向"中国模式"的演进具有历史必然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体制目标看,"中国道路"向"中国模式"的演进有十大理由。因此,理论创新不应当回避"中国模式"问题。国际学术界已出现一个"中国模式"研究的热潮,在"中国模式"问题上"失语",就意味着失去中国的明天。
-
关键词
全方位改革开放的章程
体制改革目标
话语体系的创造
历史首创精神
-
分类号
D261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