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从历史上论证黄河中游的土地合理利用是消弭下游水害的决定性因素 被引量:154
1
作者 谭其骧 《学术月刊》 1962年第2期23-35,共13页
提起黄河,人人都知道它在解放以前是一条灾害性很严重的河流,经常闹漫溢、决口、改道。这是历史事实。但从整个历史时期看来,黄河水灾的频率与严重性并不是前后一律的。我在1955年5月为中国地理学会所作的一次题为“黄河与运河的变迁”... 提起黄河,人人都知道它在解放以前是一条灾害性很严重的河流,经常闹漫溢、决口、改道。这是历史事实。但从整个历史时期看来,黄河水灾的频率与严重性并不是前后一律的。我在1955年5月为中国地理学会所作的一次题为“黄河与运河的变迁”的讲演词里,已着重指出了这一点。在那篇讲演词里,我把从有历史记载以来直到解放为止全部黄河历史,分成唐以前和五代以后前后二期,指出黄河在前期决徙次数并不很多,基本上利多害少,只是到了后期,才变成决徙频仍,有害无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长期安流 黄河流域 水土流失 关中盆地 东汉 西汉 下游水 历史时期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5
2
作者 朱士光 王元林 呼林贵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共11页
关中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发祥地,历史时期气候曾发生多次明显的变化。通过对这一地区考古发掘、抱粉分析研究成果以及丰富的史籍文献、地方志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划分出全新世早期寒冷、全新世中期暖湿、西... 关中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发祥地,历史时期气候曾发生多次明显的变化。通过对这一地区考古发掘、抱粉分析研究成果以及丰富的史籍文献、地方志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划分出全新世早期寒冷、全新世中期暖湿、西周冷干、春秋至西汉前期暖润、西汉后期至北朝凉干、隋和唐前中期暖润、唐后期至北宋凉干、金前期温干、金后期和元凉干、明清冷干等10个气候变化阶段,从而建立起该地区历史时期完整的气候变化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关中地区 气候变化 古气候
下载PDF
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被引量:149
3
作者 谭其骧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1991年第1期37-45,共9页
这是谭其骧先生在1981年5月下旬召开的“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曾得到与会者的极大重视和高度评价。本刊将讲话发表于此。题目为作者所加,内容作者做了一些修改。
关键词 中原王朝 少数民族 中原地区 准噶尔 历史时期 中国历代 民族英雄 中国范围 史地研究 中国边疆
原文传递
法律移植论 被引量:91
4
作者 阿兰.沃森 贺卫方 《比较法研究》 CSSCI 1989年第1期61-65,共5页
法律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悖论。其中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或许是,一方面一个民族的法律可以被看作专属于它自己的,是该民族认同的一种符号,而且在事实上,即使是两个往来密切的国家在其法律的重要细节上,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从... 法律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悖论。其中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或许是,一方面一个民族的法律可以被看作专属于它自己的,是该民族认同的一种符号,而且在事实上,即使是两个往来密切的国家在其法律的重要细节上,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从最早的有记录的历史时期起,法律移植——即一条法规,或者一种法律制度自一国向另一国,或自一族向另一族的迁移——却一直是屡见不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移植 历史时期 法律制度 民族认同 悖论 民族精神 法规 公元前 希腊 自由人
原文传递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被引量:88
5
作者 邓小平 《文艺研究》 1979年第4期3-6,共4页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今天,我国各民族的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表演艺术家、电影工作者和其他文艺工作者的代表欢聚一堂,共同总结三十年来文艺工作的基本经验,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商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繁荣文艺事业,这是一...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今天,我国各民族的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表演艺术家、电影工作者和其他文艺工作者的代表欢聚一堂,共同总结三十年来文艺工作的基本经验,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商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繁荣文艺事业,这是一件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工作者 文艺事业 历史时期 历史意义 戏剧家 中国文学艺术 基本经验 艺术家 民族 美术家
下载PDF
谈中国英语教育的转型 被引量:88
6
作者 王守仁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共3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使国家走上复兴之路。改革开放为中国英语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文革"结束时,中国的英语教育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英语教育从小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使国家走上复兴之路。改革开放为中国英语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文革"结束时,中国的英语教育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英语教育从小到大,取得了显著进步,现在青年学生的外语水平比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要好,成绩是主要的,出现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之路 许国璋 青年学生 历史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外语专业 语言能力 普通本科高校 语言技能训练 一体两翼
原文传递
历史时期关中地区农田灌溉中的水权问题 被引量:70
7
作者 萧正洪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66,共17页
关中农村灌溉用水资源权属关系的最基本特点是所有权与使用权二者的分离,农民只享有使用权,而包含于水粮之中的水资源使用权费是国家所有权藉以实现的经济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中,水权的取得方式和分配原因、实现的途径和管理方式存在... 关中农村灌溉用水资源权属关系的最基本特点是所有权与使用权二者的分离,农民只享有使用权,而包含于水粮之中的水资源使用权费是国家所有权藉以实现的经济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中,水权的取得方式和分配原因、实现的途径和管理方式存在着若干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资源 水权分配 水资源使用权 关中地区 农田灌溉 水册 水使用权 历史时期 明清时期 渠灌区
原文传递
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 被引量:53
8
作者 郭延礼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8,共11页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近年来虽较活跃 ,但主要集中在现当代研究领域 ,中国前现代女性文学研究则至今仍未引起学界重视。本文以明清女性文学为例 ,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女性文学遗产作了初步梳理 ,并对明清女性文学所呈现的文学现象进行了钩玄提...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近年来虽较活跃 ,但主要集中在现当代研究领域 ,中国前现代女性文学研究则至今仍未引起学界重视。本文以明清女性文学为例 ,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女性文学遗产作了初步梳理 ,并对明清女性文学所呈现的文学现象进行了钩玄提要的论述。本文指出明清女性文学现象的五大特点 :一是创作主体的家庭化 ;二是明清女性多才多艺 ,其创作体裁丰富多彩 ;三是女性结社的出现 ;四是女性诗人开始与男性文士交往 ;五是女性作家开始否定“内言不出于阃”的传统观念 ,重视文学的传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作家 文士 文学现象 创作主体 诗人 明清 结社 历史时期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影响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64
9
作者 满志敏 葛全胜 张丕远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从北魏平城迁都、元朝中叶岭北地区移民、 1 2世纪初科尔沁沙地演变、明初兀良哈三卫南迁等四个历史实例出发 ,讨论了气候变冷变干时 ,农牧过渡带变化以及相应的社会变化现象。可以肯定 ,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变迁的影响是存在的... 从北魏平城迁都、元朝中叶岭北地区移民、 1 2世纪初科尔沁沙地演变、明初兀良哈三卫南迁等四个历史实例出发 ,讨论了气候变冷变干时 ,农牧过渡带变化以及相应的社会变化现象。可以肯定 ,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变迁的影响是存在的。同时气候变化对农牧过渡带的影响是通过人类社会系统起作用的 ,不同的社会状态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农牧过渡带实况和相应的社会问题。当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农牧过渡带附近对峙时 ,气候向寒冷方向的变化常常成为社会动荡的触发因素 ,极端情况下可以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牧过渡带 历史时期 个例研究
下载PDF
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几种不同培养模式的再认识 被引量:41
10
作者 汪海燕 陈长庚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29,共3页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以分为"金字塔式"、"塔楼式"、"迁移式"等几种,各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分别适应不同的项目和情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从宏观角度进一步认识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不...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以分为"金字塔式"、"塔楼式"、"迁移式"等几种,各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分别适应不同的项目和情况。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从宏观角度进一步认识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探索和完善当前并行的几种培养模式,使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人才 认识 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主义建设 金字塔式 历史时期 培养工作 宏观角度 社会发展 体育事业 迁移式 优缺点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影响概述 被引量:65
11
作者 邹逸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S1期12-24,共13页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干流全长为5,464公里,流域面积为752,443平方公里。黄河在中游流经一片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黄土结构疏松,易受侵蚀,又因中游地区雨量集中,自然植被破坏,每年夏秋暴雨季节,水土流失严重,各条支流将大量...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干流全长为5,464公里,流域面积为752,443平方公里。黄河在中游流经一片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黄土结构疏松,易受侵蚀,又因中游地区雨量集中,自然植被破坏,每年夏秋暴雨季节,水土流失严重,各条支流将大量泥沙汇集到黄河里,随着水流带至下游。据近年秦厂站实测资料,每年输送到下游的泥沙有十六亿吨,其中大约有十二亿吨输送入海,四亿吨沉积在河床上,日积月累,使河床抬高,成为“悬河”。今天黄河下游河床一般高出地面3—5米,最高处竟达10米,成为海河和淮河水系的分水岭。洪水来时对下游河道威胁很大。历史时期黄河的水沙条件和今天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北 河北平原 历史时期 黄河流域 运河 太行山 十七年 地理志 河南 水经注
下载PDF
近0.3ka来龙感湖流域人类活动的湖泊环境响应 被引量:54
12
作者 羊向东 王苏民 +3 位作者 沈吉 朱育新 张振克 吴艳宏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31-1038,共8页
通过210Pb测年、历史事件记载和沉积记录,对钻孔岩芯沉积物年代进行了确定.利用花粉、硅藻、磁参数、色素及结合态磷等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讨论了近0.3ka来龙感湖流域植被、土壤侵蚀变化与湖泊环境演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龙感湖营养态的... 通过210Pb测年、历史事件记载和沉积记录,对钻孔岩芯沉积物年代进行了确定.利用花粉、硅藻、磁参数、色素及结合态磷等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讨论了近0.3ka来龙感湖流域植被、土壤侵蚀变化与湖泊环境演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龙感湖营养态的变化.湖泊经历了两次由贫营养向中等营养的转变,两次富营养化的发生(1770AD后和1906AD后)与人类活动增强导致的湖泊营养外负荷的增加密切相关.历史时期降水的变化又是决定该区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的诱因.近0.04ka来,湿地的严重破坏和流域化学肥料的使用,使得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呈现明显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龙感湖流域 人类活动 湖泊营养演化 植被 土壤侵蚀 富营养化
原文传递
利用树轮重建秦岭地区历史时期初春温度变化 被引量:57
13
作者 刘洪滨 邵雪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9-884,共6页
采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利用秦岭地区树轮长年表资料重建秦岭地区历史时期初春温度,表明各气象站点重建序列与器测序列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重建序列与实测记录的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7以上,其他站的相关系数取值也均接近或超过0.6... 采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利用秦岭地区树轮长年表资料重建秦岭地区历史时期初春温度,表明各气象站点重建序列与器测序列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重建序列与实测记录的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7以上,其他站的相关系数取值也均接近或超过0.6,说明重建序列能较好地反映秦岭地区的初春温度变化.对重建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近300年来秦岭地区的初春温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冷暖时段:1715~1740年、1773~1804年和1893~1958年三个时段的初春温度相对较高,持续时间分别为26年、32年和66年;而1741~1772年、1805~1892年、1959~1992年三个时段的初春温度相对较低,持续时间分别为32年、88年和34年,在整体上具有升温快速降温缓慢的特征.重建结果的变化趋势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极为一致.但是在20世纪后期,无论是在重建序列还是在器测序列中至少到1992年均未反映出明显的增温趋势.秦岭西部地区初春季节变冷与增暖的幅度均大于秦岭中东部地区.此外,秦岭地区初春温度变化具有100年左右、50~60年、7~8年以及2~3年等准周期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 秦岭地区 历史时期 初春温度 温度变化 年轮气候学 准周期变化
下载PDF
光绪三年北方大旱的气候背景 被引量:59
14
作者 满志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8-35,共8页
光绪三年北方地区的大旱灾是清朝后期社会影响最严重的旱灾。大旱灾形成的原因,在于在全球性的特强ENSO事件影响下,亚洲地区的季风显著减弱。东亚季风的减弱,使季风雨带的推进过程和降水特征发生变异,这是北方大旱灾的气候背景... 光绪三年北方地区的大旱灾是清朝后期社会影响最严重的旱灾。大旱灾形成的原因,在于在全球性的特强ENSO事件影响下,亚洲地区的季风显著减弱。东亚季风的减弱,使季风雨带的推进过程和降水特征发生变异,这是北方大旱灾的气候背景。夏季风雨带北推比常年偏晚,而雨带在进入北方地区后,至少可以分辨出两条雨带,其南面一条出现于六月中旬,北面一条出现于在六月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历史气候 历史时期
下载PDF
2500年来艾比湖的环境演变信息 被引量:55
15
作者 阎顺 穆桂金 +3 位作者 远藤邦彦 Nobuhiko Handa Masao Uchida Naomi Harada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7-232,共6页
通过对艾比湖缘 1.8m浅孔的沉积相和孢粉组合 ,结合14 C测年资料分析 ,指出近 2 5 0 0年来艾比湖的沉积环境总体是比较稳定的 ,但由于气候波动引起艾比湖水位曾发生较明显的变化。约在公元前 30 0~ 4 0 0年 ,是艾比湖面积缩小时期 ;约... 通过对艾比湖缘 1.8m浅孔的沉积相和孢粉组合 ,结合14 C测年资料分析 ,指出近 2 5 0 0年来艾比湖的沉积环境总体是比较稳定的 ,但由于气候波动引起艾比湖水位曾发生较明显的变化。约在公元前 30 0~ 4 0 0年 ,是艾比湖面积缩小时期 ;约公元前 30 0~公元 30 0年 ,即东周末至西晋 ,是艾比湖水位较高时期 ;约公元 30 0~ 14 0 0年 ,即东晋至 15世纪初 ,是艾比湖的高水位时期 ;约 15世纪初至 17世纪中是艾比湖的水位下降期 ,但水位比现代仍然高 ;约 17世纪中至 19世纪初的小冰期是艾比湖的水位上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 历史时期 环境信息 孢粉 新疆
下载PDF
陕南汉江上游历史洪水灾害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58
16
作者 殷淑燕 王海燕 +1 位作者 王德丽 黄春长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2-528,共7页
根据陕南汉江上游历史时期以来的洪水灾害史料和水文站记录,统计分析了189BC-2008AD近2200年间的洪水发生频率,并对此时间段内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后期到现代,是汉江上游洪水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洪水发生频率为18.94次/50a;... 根据陕南汉江上游历史时期以来的洪水灾害史料和水文站记录,统计分析了189BC-2008AD近2200年间的洪水发生频率,并对此时间段内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后期到现代,是汉江上游洪水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洪水发生频率为18.94次/50a;其次是明末至清前中期和唐末期,洪水发生频率分别为6.5次/50a和6次/50a;再次是西汉初、北宋中期至南宋前中期、明代,是3次/50a左右的频率。洪灾的出现往往与气候的异常波动有密切关系,历史时期,汉江上游的洪水在气候冷暖交替变化时期较为频繁,气候平稳期出现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气候变化 历史时期 汉江上游
原文传递
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影响与响应的过程与机理 被引量:53
17
作者 方修琦 郑景云 葛全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1-1298,共8页
基于现代全球变化研究中关于脆弱性和粮食安全的概念,把历史时期的粮食安全分解为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给安全、粮食消费安全3个层次,以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水平为起点,分析气候变化-农(牧)业收成-食物的人均供给量-饥民-社会稳定... 基于现代全球变化研究中关于脆弱性和粮食安全的概念,把历史时期的粮食安全分解为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给安全、粮食消费安全3个层次,以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水平为起点,分析气候变化-农(牧)业收成-食物的人均供给量-饥民-社会稳定性的驱动-响应链中的关键过程,指出气候变化影响的驱动-响应关系不能归结为简单的因果关系,诸如耕地、人口、政策、外来势力都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起着放大或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历史时期 气候变化影响 中国
下载PDF
鄱阳湖演变的历史过程 被引量:49
18
作者 谭其骧 张修桂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42-51,共10页
鄱阳湖位于江西北部、长江九江河段的南岸,洪水期面积3841平方公里,容积260亿立方米,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集水湖盆,自西向东接纳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鄱江等水,由湖口注入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达143... 鄱阳湖位于江西北部、长江九江河段的南岸,洪水期面积3841平方公里,容积260亿立方米,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一个重要集水湖盆,自西向东接纳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鄱江等水,由湖口注入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达1433亿立方米.根据湖盆地貌形态和历史演变情况,以老爷岭、杨家山之间的婴子口为界,鄱阳湖可分为鄱阳北湖和鄱阳南湖两部分(图一).从历史文献、考古遗址、卫星象片和新构造运动情况的综合分析中可以看出,历史时期的鄱阳湖,曾经历着沧桑巨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江 豫章郡 历史时期 历史文献 地理志 平原 抚河 汉书 都昌县 江西
下载PDF
《黄帝内经素问》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2) 被引量:51
19
作者 兰凤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6-180,共5页
4.2第二阶段1978-1997年.这一历史时期产生了4种<素问>英译本:加拿大人Henry C.Lu的译本,Maoshing Ni的译本,吴连胜、吴奇的译本,以及周春才、韩亚洲编绘的题为<<黄帝内经>养生图典>的漫画版译本.
关键词 译事 英译本 《黄帝内经素问》 描写性研究 译本 历史时期 阶段 《素问》 养生 事业
下载PDF
从异国情调、真实反映到批判、创造——试论中国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反映 被引量:41
20
作者 吴冰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3-80,共8页
由于作家生活和写作的时代不同 ,中国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反映也不同 ,其中起作用的除作家的家庭出身、所受教育、个人思想认识等因素外 ,当时美国的社会状况以及国际局势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黄玉雪的《华女阿五》( 1 945... 由于作家生活和写作的时代不同 ,中国文化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反映也不同 ,其中起作用的除作家的家庭出身、所受教育、个人思想认识等因素外 ,当时美国的社会状况以及国际局势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黄玉雪的《华女阿五》( 1 945)、朱路易的《吃碗茶》( 1 96 1 )以及汤亭亭的《女勇士》( 1 976 )和《中国佬》 ( 1 980 )的分析 ,探讨华裔美国文学如何从异国情调的描写、真实记述 ,发展到对中国文化的批判性、创造性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历史时期 华裔美国文学 黄玉雪 朱路易 汤亭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