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尊宿语录》偈颂用韵考 被引量:3
1
作者 丁治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共6页
穷尽考察《古尊宿语录》中的偈颂用韵,得韵系为18部,但也有为数不少的以18部中某两部相押现象。本文利用前修时贤对宋代用韵的研究成果和现代方言,并考证禅师的籍贯和行迹,以确定异部相押的性质。
关键词 偈颂用韵 异部相押 历史方音
原文传递
试论语音史研究框架的转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南 《长江学术》 CSSCI 2023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形成于20世纪初的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框架,是一种以通语语音发展为主的单线模式的研究框架。经过百余年的研究,随着历史方音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原框架因忽略方音研究造成的对文献中复杂语音现象的描写与解释的困难逾益突出,一种兼顾时... 形成于20世纪初的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框架,是一种以通语语音发展为主的单线模式的研究框架。经过百余年的研究,随着历史方音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原框架因忽略方音研究造成的对文献中复杂语音现象的描写与解释的困难逾益突出,一种兼顾时空维度的新的研究框架正在形成,以通语语音史为主、历史方音为辅的语音史研究框架的转型正在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音史 时代音系 通语语音史 历史方音 研究框架
下载PDF
试论汉语语音史的历史方音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南 《中文学术前沿》 2015年第1期28-43,共16页
分析语音史'一线制'架构形成原因,探讨并反思自有清以来数百年的'一线制'语音史存在的内部矛盾,分析清儒'古音说'、'古合韵说'和'通转说'各自的特点及存在的困难,通过现代语言学家对历史方音... 分析语音史'一线制'架构形成原因,探讨并反思自有清以来数百年的'一线制'语音史存在的内部矛盾,分析清儒'古音说'、'古合韵说'和'通转说'各自的特点及存在的困难,通过现代语言学家对历史方音全方位考察的有效推进与古今类比的成功,确认语音史中历史方音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设想新的语音史框架需要包含两个层次:上位层是通语音系,下位层是历史方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音史 历史方音 古今类比 合韵 通转 谐声关系
原文传递
唐宋叶音异同说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南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6,共10页
叶音萌于南朝,唐代得到发展,宋代大兴。唐、宋两代的叶音是否相同?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宋叶在继承唐叶注重语音根据的学术传统基础上,在注叶形式、对象与内容等方面作了术语规范化、对象集中化、操作规程严谨化等改进。尤可称道... 叶音萌于南朝,唐代得到发展,宋代大兴。唐、宋两代的叶音是否相同?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宋叶在继承唐叶注重语音根据的学术传统基础上,在注叶形式、对象与内容等方面作了术语规范化、对象集中化、操作规程严谨化等改进。尤可称道者,宋人叶音较唐代有两大新的拓展。一是在语音根据上的拓展,即运用当时方音和切韵学"四声互用""切响通用"原理作叶;一是在使用范围上的拓展。宋人除了传统的读古诗作叶谐韵之外,还将叶音运用到现时诗歌创作之中,有效地扩大了诗歌押韵的自由度,为诗人突破诗韵僵化的框架,利用实际语音押韵提供了根据;同时保留了宋代实际语音,为语音史留下了珍贵的语料。这些材料对诗律史、文学史甚至是科举史也都有研究价值,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叶音 古音学 实际语音 历史方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