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视阈下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琦 杨磊鑫 《党史文苑》 2021年第12期56-60,共5页
新媒体时代,革命历史博物馆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实体性空间,体验功能、展陈叙事及传播路径均已发生重大转变。革命历史博物馆具有弥合历史断裂感、唤醒身份认同感、强化集体记忆等功能。革命历史博物馆借古鉴今,不仅成为红色文化的... 新媒体时代,革命历史博物馆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实体性空间,体验功能、展陈叙事及传播路径均已发生重大转变。革命历史博物馆具有弥合历史断裂感、唤醒身份认同感、强化集体记忆等功能。革命历史博物馆借古鉴今,不仅成为红色文化的建构之地,为受众提供一个重塑记忆的空间,同时成为强化受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博物馆 新媒体时代 历史断裂 传播路径 身份认同感 受众 实体性 路径探析
下载PDF
“启蒙理性”的逻辑与展演:美国学校体育的历史解构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涛 王健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9,共8页
近年,我国学校体育学研究秉承"一方面吸收外来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的理念对美国学校体育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地域、语言、文化及意识形态的不同,学界对当前美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社会文化成因进行深... 近年,我国学校体育学研究秉承"一方面吸收外来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的理念对美国学校体育进行了大量研究,由于地域、语言、文化及意识形态的不同,学界对当前美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社会文化成因进行深入了解的途径较为单一,通过直观的体育教学观摩、间接的体育课程文本翻译以及赴美参加学术会议等途径难以满足系统、全面研究美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的要求,难以长期地、常态地跟踪与调查美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整体生态环境,同时出现了个案研究居多,理论研究不足的问题。研究以"启蒙理性"与美国学校体育的逻辑关系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对美国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进行研究,认为启蒙理性与美国学校体育之间构成因果关系与协调关系,启蒙理性在美国学校体育的7个历史阶段内曾展演出"新教伦理"、"工具理性"、"技术理性"等逻辑,当下表现为"现代性"。以福柯的"历史断裂"与"局部斗争"为理论工具对美国学校体育进行解构,认为"现代性"带来的人的主体性危机是当前美国学校体育问题的本质。为了避免类似问题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出现,建议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应客观认识"美国经验",并重新审视"现代化"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理性 美国 学校体育 现代性 历史断裂 局部斗争 结构性顽疾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王蒙小说中的矛盾叙事及其文化意蕴
3
作者 郭宝亮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4年第3期20-27,共8页
20世纪90年代,王蒙小说叙境中包含了诸多的矛盾,主要体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前瞻与怀旧的矛盾,纪实与虚构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悖反性地统一在王蒙的小说中。而所有的这些矛盾,又都可以归结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矛盾。时... 20世纪90年代,王蒙小说叙境中包含了诸多的矛盾,主要体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前瞻与怀旧的矛盾,纪实与虚构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悖反性地统一在王蒙的小说中。而所有的这些矛盾,又都可以归结为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矛盾。时代的这一矛盾聚焦纽结在王蒙身上,使他成为言说时代矛盾体验的代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矛盾叙事 历史断裂 文化意蕴
下载PDF
另一条巨流河——论齐邦媛的文学世界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天舟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3,共8页
本文通过对齐邦媛文学世界的梳理与诠释,指出文学恰是齐邦媛回应1949年历史大断裂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外省人"在台生活经验与文学书写予以不同层次的刻画与评介,齐邦媛在历史迷魅与意识形态依旧难分难解的当下,用文学开辟出... 本文通过对齐邦媛文学世界的梳理与诠释,指出文学恰是齐邦媛回应1949年历史大断裂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外省人"在台生活经验与文学书写予以不同层次的刻画与评介,齐邦媛在历史迷魅与意识形态依旧难分难解的当下,用文学开辟出一条通往历史现场以及历史亲历者心灵的新路。然而,受制于战争思维模式的影响,这种基于人性的文学对话与历史反思在当今的大陆学界尚属罕见。若想真正从1949年历史断裂的伤痕之中超拔而出,营造起一个平等互谅的两岸对话空间,学界的内省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邦媛 《巨流河》 历史断裂 台湾文学 外省人写作
下载PDF
宋元明时期苍坡李氏家族变迁史——兼论所谓的宋元明转型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铮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2-132,共11页
对于"总体社会"的历史而言,无数家族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相似性或一致的趋势,但对于不同的家族而言,却是在这个过程完成了"各自"的历史进程。宋元明时期,永嘉苍坡李氏家族经历了经济豪强、科举士绅、武装豪强、平民... 对于"总体社会"的历史而言,无数家族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相似性或一致的趋势,但对于不同的家族而言,却是在这个过程完成了"各自"的历史进程。宋元明时期,永嘉苍坡李氏家族经历了经济豪强、科举士绅、武装豪强、平民宗族等不同的阶段。明初苍坡李氏的生存状态,相对于元代是全新的时代,相对于南宋可谓恍若隔世,北宋的历史在家族记忆中更退化为难以捉摸的神话。无论是作为家族史本身还是作为历史叙述的族谱,苍坡李氏奇迹般地存在了上千年,正是在这样的"历史主体"面前,历史本身断裂为不同的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坡李氏 宋元明转型 族谱 历史断裂
下载PDF
中年的丝绸(组诗)
6
作者 李之平 《诗林》 2009年第6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丝绸 中年 时间 树木 岳麓书院 黄土高原 历史断裂 正统文化 阳光 乡村路
原文传递
德国的宗教改革与国家统一
7
作者 刘新利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12期78-79,共2页
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最早呈规模地发展,并很快全面地影响政治、社会、文化乃至军事等方方面面;另一是带有明确的民族性。同样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统一运动也具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最... 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最早呈规模地发展,并很快全面地影响政治、社会、文化乃至军事等方方面面;另一是带有明确的民族性。同样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统一运动也具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最晚实现,并很快深刻地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事务中发生影响;另一是带有显然的历史断裂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改革运动 欧洲其他国家 历史断裂 国际事务 民族性 德国
原文传递
探掘大地隐痛,寻唤精神故乡——评刘亮程的《凿空》
8
作者 范玉彬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6-49,共4页
从“黄沙梁”到“虚土庄”,再到“阿不旦村”,刘亮程书写另类乡村经验,描绘出极具边疆特色的艺术环境。《凿空》是一部“声音之书”,更是一部“理解之书”,它敞开乡村世界的声音,以“声音”救赎被现实包裹束缚的孤寂灵魂,找寻现代化侵... 从“黄沙梁”到“虚土庄”,再到“阿不旦村”,刘亮程书写另类乡村经验,描绘出极具边疆特色的艺术环境。《凿空》是一部“声音之书”,更是一部“理解之书”,它敞开乡村世界的声音,以“声音”救赎被现实包裹束缚的孤寂灵魂,找寻现代化侵蚀下的乡村文明,寻唤失落的乡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亮程 凿空 孤独病体 精神寻路 历史断裂 理性反讽
下载PDF
被分成两半的人生
9
作者 汪天艾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第5期44-47,共4页
新冠疫情期间的2020年6月,在"一席北京"演讲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西班牙语文学译者、研究者汪天艾讲述了"被分成两半的人生"的非常罕见的故事,这是两个西班牙人分别经历同一场外部历史断裂之后的人生。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外国文学研究 历史断裂 西班牙人 西班牙语 人生
原文传递
《变形记》——后现代人零散化的预示
10
作者 师彩霞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11,23,共4页
后现代理论大师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是人的零散化。零散化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它与主体之死、历史断裂、精神分裂、情感消失可谓是相通的。卡夫卡是一个现代主义的作家,但他的创作又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其小... 后现代理论大师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是人的零散化。零散化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它与主体之死、历史断裂、精神分裂、情感消失可谓是相通的。卡夫卡是一个现代主义的作家,但他的创作又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其小说《变形记》在主体之死、历史断裂、精神分裂、情感消失4个方面预示了后现代人的零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变形记》 零散化 主体之死 历史断裂 精神分裂 情感消失
下载PDF
古老的华夏民族为何没有产生史诗
11
作者 刘国祥 佘忠平 《文化与传播》 2013年第5期50-53,共4页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古代没有史诗"这一现象提出学术探讨,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华夏民族没有史诗提出看法,这三个方面分别是环境、生产方式和文明的断裂。
关键词 文明古国 历史断裂 华夏
下载PDF
早期陈映真小说与“战后”问题
12
作者 彭明伟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9,共8页
陈映真毕生的小说创作可说是从“战后”出发的,中国台湾“光复”后的政治动荡以及两岸的分裂所带来历史的挫败感,成为他创作思想的原点,甚至是他毕生苦恼意识的根源。本文试图厘清1960年代陈映真初登文坛的早期思想与创作架构,除了以往... 陈映真毕生的小说创作可说是从“战后”出发的,中国台湾“光复”后的政治动荡以及两岸的分裂所带来历史的挫败感,成为他创作思想的原点,甚至是他毕生苦恼意识的根源。本文试图厘清1960年代陈映真初登文坛的早期思想与创作架构,除了以往分析陈映真作品所常用的人道主义、左翼思想这些概念,还以影响陈映真思想与创作至深的鲁迅作品为中介,探究陈映真早期所关注的市镇小知识分子的思想议题与战后的历史现实有何关联,以及他的思想后续又有何发展变化,以致1968年他成为政治犯被捕入狱。在当前,我们有必要从陈映真这一代“战后”世代的感受与视野出发,重新思考“战后”问题,也即如何认真面对日本殖民地的历史和国共内战延续的社会与文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战后 鲁迅 罪的自觉 历史断裂 两岸 《乡村的教师》
下载PDF
当下人文生态及其文化工业语境(上)──当代音乐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约定的历史承诺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锺恩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39-42,共4页
自从历史进入本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文化,发生了一系列超常生态的骤变,此前相对稳定的主导型单元文化取向遂被多元并存型文化取向的频繁转型所取代,处在文化工业语境中的音乐文化,一方面表现为传统文化言路的断裂... 自从历史进入本世纪70年代以来,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文化,发生了一系列超常生态的骤变,此前相对稳定的主导型单元文化取向遂被多元并存型文化取向的频繁转型所取代,处在文化工业语境中的音乐文化,一方面表现为传统文化言路的断裂;另方面又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回归",以实现其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约定的历史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下人文生态(历史断裂、文化转型、身位蜕变) 20世纪音乐 文化工业语境后现代主义文化约定 人文知识分子 人文意识形态 元约定(人与自然的约定)自然文化 人文化 自然的人文化 生命尊严
下载PDF
论福柯思想的变化过程(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锺陵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5-16,152,共13页
完整地勾勒福柯思想的变化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法国以至西方学术思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递嬗。福柯思想承受了两脉来源:一是法国的科学史传统,一是德国哲学。他还处于一个批判理性以及结构主义的一时兴盛与衰落的时代。他的文化边界... 完整地勾勒福柯思想的变化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法国以至西方学术思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递嬗。福柯思想承受了两脉来源:一是法国的科学史传统,一是德国哲学。他还处于一个批判理性以及结构主义的一时兴盛与衰落的时代。他的文化边界课题的研究天然地同后现代思潮批判理性、消解主体性、否定由启蒙运动而来的人的解放及社会不断进步的思想相符合。从而,他的"人之死"的观点奏出了消解主体性的最强音。他还构建出了断裂的历史观,以反对理性主义的连续性思想。但科学史是一种史的研究,完全否定连续性而从事史的研究是难以想象的。福柯的解决办法是将历史划分为几个断裂的时期。《词与物》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最明显,从而出现了"知识型"的概念。因为外在的批评与自己在理论上的困境,福柯进而又从考古学向着谱系学发展,一改在《知识考古学》中反对追根溯源的观点,而用"身世"与"创始"的概念来谈论实际上仍然与起源相关的问题。福柯整体的思想变化,以1968年五月风暴划界,主要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总的趋势:一是从方法上说,是由受结构主义影响的状态向着后结构主义过渡,一是从观点上说,由重在颠覆理性中心、消解主体性转向强调权力的作用。他的《规训与惩罚》这部书的写法是由监狱而写社会,由犯人而写人民。如果连同《性经验史》的二、三两卷而论,则福柯的思想呈现出一个大的回旋:从消解主体,中经权力研究,再到研究主体。从欧美思想的嬗变上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福柯是将海德格尔所阐述的"在世界中"改变为在权力-知识的秩序中了,由此,人的存在的历史性与社会性就大大加强了,从而为布尔迪厄的力量场文学观以及新历史主义思潮的兴起准备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之死 历史断裂”论 权力-知识观 考古学 谱系学
下载PDF
论福柯思想的变化过程(上)
15
作者 王锺陵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5-17,146,共14页
完整地勾勒福柯思想的变化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法国以至西方学术思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递嬗。福柯思想承受了两脉来源:一是法国的科学史传统,一是德国哲学。他还处于一个批判理性以及结构主义的一时兴盛与衰落的时代。他的文化边界... 完整地勾勒福柯思想的变化过程,有助于我们了解法国以至西方学术思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递嬗。福柯思想承受了两脉来源:一是法国的科学史传统,一是德国哲学。他还处于一个批判理性以及结构主义的一时兴盛与衰落的时代。他的文化边界课题的研究天然地同后现代思潮批判理性、消解主体性、否定由启蒙运动而来的人的解放以及社会不断进步的思想相符合。从而,他的“人之死”的观点奏出了消解主体性的最强音。他还构建出了断裂的历史观,以反对理性主义的连续性思想。但科学史是一种史的研究,完全否定连续性,从事史的研究是难以想象的。福柯的解决办法是将历史划分为几个断裂的时期。《词与物》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最明显,从而出现了“知识型”的概念。因为外在的批评与自己在理论上的困境,福柯进而又从考古学向着谱系学发展。一改在《知识考古学》中反对追根溯源的观点,而用“身世”与“创始”的概念来谈论实际上仍然与起源相关的问题。福柯整体的思想变化,以1968年五月风暴划界,可以主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总的趋势:一是从方法上说,由受结构主义影响的状态向着后结构主义过渡;一是从观点上说,由重在颠覆理性中心、消解主体性转向强调权力的作用。他的《规训与惩罚》这部书的写法是由监狱而写社会,由犯人而写人民。如果连同《性经验史》的二、三两卷而论,则福柯的思想呈现出一个大的回旋:从消解主体,中经权力研究,再到研究主体。从欧美思想的嬗变上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福柯是将海德格尔所阐述的“在世界中”,改变为在权力-知识的秩序中了,由此,人的存在的历史性与社会性就大大加强了,从而为布尔迪厄的力量场文学观以及新历史主义思潮的兴起准备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柯 人之死 历史断裂”论 权力-知识观 考古学 谱系学
下载PDF
西方文明观与现代性观念
16
《历史教学(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33,共1页
不同民族在其文明进程中具有不同的文明观,就西方世界而言,古希腊人的“蛮族”观念和犹太人的一神教,奠定了后来西方文明观中“文明—野蛮”二分法的基础。其后西方文明进程中的历史断裂和对外殖民扩张,进一步塑造了其文明观与现代性观... 不同民族在其文明进程中具有不同的文明观,就西方世界而言,古希腊人的“蛮族”观念和犹太人的一神教,奠定了后来西方文明观中“文明—野蛮”二分法的基础。其后西方文明进程中的历史断裂和对外殖民扩张,进一步塑造了其文明观与现代性观念中的二元思维——传统与现代、文明与野蛮两组对立的范畴,由此催生了19世纪的文明等级观。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赋予西方文明以“优越性”和“普世性”,对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者所倡导的“现代化理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观念 文明与野蛮 二元思维 西方中心主义 文明进程 殖民扩张 历史断裂 二分法
原文传递
外媒
17
《中国报道》 2022年第5期10-10,共1页
《商报》[德]4月9日俄乌冲突或将改变世界俄乌冲突仍在持续,而对世界各国而言,这场冲突不仅是一种历史断裂,还对大国关系、地缘政治的影响非常深远,同时也深刻关系到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即使是发达国家,未来也很难通过直接资本投入... 《商报》[德]4月9日俄乌冲突或将改变世界俄乌冲突仍在持续,而对世界各国而言,这场冲突不仅是一种历史断裂,还对大国关系、地缘政治的影响非常深远,同时也深刻关系到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即使是发达国家,未来也很难通过直接资本投入弥合这些新裂痕。这次冲突也意味着一个史无前例的新时代的到来,让人类社会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脆弱性,使世界进一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无论结局如何,“以贸易促变化”的原则并未过时。贸易将不同国家团结起来,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往往会减少发生战争冲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报》 历史断裂 大国关系 地缘政治 不确定性 脆弱性 经济和文化 贸易
下载PDF
跃过,惟有跃过……——致奥运火炬手
18
作者 陈计会 《散文诗世界》 2008年第8期40-40,共1页
跃过……沿着闪电开辟的道路跃过……(点亮春天的花朵或梦想的灯盏。)跃过群山、危崖、荒原,墨绿色的橄榄丛……带着众神的祝福,带着宙斯的神谕,带着五千年的期盼。
关键词 太平洋 火炬 奥运 上海租界 珠穆朗玛峰 东方专制主义 母亲 历史断裂 青铜色 地中海
原文传递
圣经研究与政治哲学
19
作者 陈会亮 《圣经文学研究》 2021年第2期I0007-I0007,共1页
欧洲悠久的圣经阐释史本是“二希”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从早期教父到晚期经院哲学,对经文的阐释往往与政治思想密切相关。进入现代以来,新兴政治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统绪发生历史断裂,这种断裂几乎都建立在对圣经进行重新阐释的基础上。... 欧洲悠久的圣经阐释史本是“二希”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从早期教父到晚期经院哲学,对经文的阐释往往与政治思想密切相关。进入现代以来,新兴政治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统绪发生历史断裂,这种断裂几乎都建立在对圣经进行重新阐释的基础上。现代政治哲学的奠基者霍布斯、斯宾诺莎的代表作均系对圣经的再度阐释。在20世纪公法学家施米特看来,国家理论本身就是神学理论世俗化的结果。欲深入研究圣经在现代政治思想中所发生的影响,运用政治哲学眼光重新释读圣经不可或缺。政治哲学式的圣经研究实际上是对圣经的政治诠释学,旨在通过深研经文本义,来辨识现代政治思想的纷繁脉络。政治哲学解读法承认圣经文本存在着字面含义和深层寓意之分,主张透过圣经的撰述方式释读文脉的实际旨归。这种研究并非依托圣经为某种政治理念张目,而是从经文本义入手深究圣经的撰述意图,以求厘清历史上多种政治理念的圣经根源。本栏目编选的三篇论文均从经义解释出发,进而辨识现代政治思想史中的核心问题。由此可见,圣经解释在现代性思想和制度中发挥着持久影响,而政治哲学式释经法正是审理这一现象的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研究 斯宾诺莎 施米特 经院哲学 历史断裂 基督教神学 霍布斯 政治思想史
下载PDF
文本的冒险:历史碎片拼贴的迷宫——论姜文《太阳照常升起》的后现代叙事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小平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6期98-101,共4页
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里以先锋的姿态,挑战传统的电影叙事,颠覆大众惯常的观影经验,把新中国从50年代到"文革"的这段历史拆解开来,又将这些历史的碎片拼贴、缝合在一起,在怀旧的情绪和委婉的反讽中完成了电影文本语义的编... 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里以先锋的姿态,挑战传统的电影叙事,颠覆大众惯常的观影经验,把新中国从50年代到"文革"的这段历史拆解开来,又将这些历史的碎片拼贴、缝合在一起,在怀旧的情绪和委婉的反讽中完成了电影文本语义的编织。在这个时空交错的文本里,权力、性、爱、道德、政治在喜剧的舞台上竞相上演。影片以反线性叙事、历史碎片的缝合、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反讽的修辞策略把后现代电影叙事演绎得婀娜多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断裂 文化碎片 超现实主义 反讽修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