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7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旧文化事件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59
1
作者 赵静蓉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195,245,共15页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怀旧成为现代性视域下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事件。它是人的一种意识行为,是一种历史感和价值论,且带有审美体验的性质。现代怀旧体现了作为一种幻想文化在真实与想象之间的文化冲突,它顺应并满足了现代人对于心灵宁静...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怀旧成为现代性视域下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事件。它是人的一种意识行为,是一种历史感和价值论,且带有审美体验的性质。现代怀旧体现了作为一种幻想文化在真实与想象之间的文化冲突,它顺应并满足了现代人对于心灵宁静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分析 怀旧文化 事件 20世纪中后期 社会文化 意识行为 审美体验 文化冲突 日常生活 现代精神 现代性 价值论 历史感 现代人 视域
原文传递
遗产本质上都是非物质的:遗产批判研究和博物馆研究 被引量:55
2
作者 劳拉简·史密斯 张煜 《文化遗产》 CSSCI 2018年第3期62-71,共10页
遗产本质上是一种制造意义的文化生产过程,包括激发观众的记忆,建构其身份认同,地方感等。对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博物馆的观众访谈表明观众参观博物馆过程中体现的记忆和身份认同。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于遗产有多样的利用与理解的方式,遗... 遗产本质上是一种制造意义的文化生产过程,包括激发观众的记忆,建构其身份认同,地方感等。对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博物馆的观众访谈表明观众参观博物馆过程中体现的记忆和身份认同。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于遗产有多样的利用与理解的方式,遗产和博物馆专家不能一直主导遗产利用和观众社群重构遗产的方式。创造历史感的不仅仅是与遗产相关的机构,在博物馆和遗产点的观众同样会建构历史感。博物馆观众是遗产的利用者,他们用多种方式去理解和利用遗产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 身份认同 历史感 遗产制造
下载PDF
我们怎样叙述底层?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继明 《天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 精英文化 精英主义 主流意识形态 人文学者 知识精英 文化趣味 知识界 历史感 美学原则
原文传递
“落不定的尘埃”暂且落定──《尘埃落定》的意象化叙述方式 被引量:40
4
作者 周政保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35,共6页
“落不定的尘埃”暂且落定《尘埃落定》的意象化叙述方式周政保《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是阿来的长篇处女作,也是近年来可以被称为“佳作”的小说。如何谈论这部小说?很理性地分析其中的故事及思情倾向,固然不失... “落不定的尘埃”暂且落定《尘埃落定》的意象化叙述方式周政保《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是阿来的长篇处女作,也是近年来可以被称为“佳作”的小说。如何谈论这部小说?很理性地分析其中的故事及思情倾向,固然不失为一种方式,但最契合实际的方式,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埃落定》 意象化 长篇小说 “尘埃落定” 社会人性 叙述方式 历史感 “人” 文化符号 精神原乡
下载PDF
后现代城市的趋向 被引量:29
5
作者 徐巨洲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13,共4页
本文不是全面解释后现代城市的论文,只是从现代城市“理性”中分离出来,转向对“历史感”的主题,看一看西方城市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思维交点上,它们遇到了哪些困境和痛苦,对我们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城市,不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文不是全面解释后现代城市的论文,只是从现代城市“理性”中分离出来,转向对“历史感”的主题,看一看西方城市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思维交点上,它们遇到了哪些困境和痛苦,对我们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城市,不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城市 理性思维 历史感
下载PDF
“文学上海”与城市文化身份建构 被引量:23
6
作者 陈惠芬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近十年来描写上海的作品 ,构成了“文学上海”的文化现象。有关的描写以“纪实”与“虚构”的方式 ,将“既有”的城市经验与个人“传奇”结合起来 ,提供了人们想象上海的“依据” ,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遏制”了人们的想象。有关作品的... 近十年来描写上海的作品 ,构成了“文学上海”的文化现象。有关的描写以“纪实”与“虚构”的方式 ,将“既有”的城市经验与个人“传奇”结合起来 ,提供了人们想象上海的“依据” ,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遏制”了人们的想象。有关作品的“历史感”并没还原出一个“实存”的上海 ,而对“上海神话”的迷恋则阻隔了对于未来真正丰富有力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化 上海 “文学上海” 文化现象 想象 历史感 文学评论 《张可女士》 陈丹燕 《上海的风花雪月》 《木已成舟》 素素 《前世今生》 《上海探戈》 程乃珊 《叔叔的故事》 小说 《长恨歌》 王安忆
原文传递
论人口流动对村级治理的影响 被引量:28
7
作者 贺雪峰 《学海》 2002年第1期16-19,共4页
人口流动产生了人口流出的村庄和人口流入的村庄 ,这两类村庄因为人口流动的方向不同 ,而具有十分不同的特征。一般情况下 ,人口流入村庄较人口流出村庄更容易建立村庄共同体意识和对村庄未来生活的稳定预期 ,从而更容易建构起村庄的历... 人口流动产生了人口流出的村庄和人口流入的村庄 ,这两类村庄因为人口流动的方向不同 ,而具有十分不同的特征。一般情况下 ,人口流入村庄较人口流出村庄更容易建立村庄共同体意识和对村庄未来生活的稳定预期 ,从而更容易建构起村庄的历史感。这就构成了人口流入村庄较人口流出村庄优越的村级治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村民自治 村庄秩序 历史感 治理
下载PDF
论史料教学 被引量:21
8
作者 朱煜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999年第1期33-35,共3页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有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等。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这些史料中获得的。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痕迹。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有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等。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这些史料中获得的。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现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史料教学 太平天国 蒋介石 历史思维能力 明末农民战争 历史感 三大发明 文字史 论史
原文传递
论《罂粟之家》——苏童创作中的历史感与美学意昧 被引量:24
9
作者 陈晓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118,共13页
说苏童是一个天生的小说家,在20年前肯定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今天再说这样的话,可能就像在诉说一个古旧的童话。不过,中国人总是喜新厌旧,顽强的健忘症也容易使人们对曾经有过的经验变得淡漠。今天,苏童似乎稍逊风骚,那是与他... 说苏童是一个天生的小说家,在20年前肯定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今天再说这样的话,可能就像在诉说一个古旧的童话。不过,中国人总是喜新厌旧,顽强的健忘症也容易使人们对曾经有过的经验变得淡漠。今天,苏童似乎稍逊风骚,那是与他自己相比。文坛正是有一批一批人前赴后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罂粟之家》 苏童 历史感 美学 创作 喜新厌旧 小说家 中国人
原文传递
历史理性与历史感 被引量:21
10
作者 彭刚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5-92,共8页
在史学实践的范围内,历史理性可以理解为人们在把握过去时的精神结构和智力装备,历史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人事变易无常的意识、对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异同的敏锐感受、健全的历史观、开放而自我克制的历史想象力、微观研究与宏... 在史学实践的范围内,历史理性可以理解为人们在把握过去时的精神结构和智力装备,历史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人事变易无常的意识、对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异同的敏锐感受、健全的历史观、开放而自我克制的历史想象力、微观研究与宏观视野的结合,都是历史感在史家史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分析学派的和叙事主义的史学理论都未能将历史感纳入自身的研究焦点。史学理论的当前转向为历史理性和历史感得到更为清晰的理论阐发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理性 历史感 安克斯密特
下载PDF
思索与见证:黄建新作品 被引量:16
11
作者 戴锦华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6-52,共7页
思索与见证:黄建新作品戴锦华1.现实主义视野黄建新似乎是第五代群体中的一个个例。除却他1993年的新作《五魁》,黄建新作品始终在充当着当代都市生活的目击者与记录者。怀着一份盎然的兴味、深切的关怀与不无痛楚的思索,黄建... 思索与见证:黄建新作品戴锦华1.现实主义视野黄建新似乎是第五代群体中的一个个例。除却他1993年的新作《五魁》,黄建新作品始终在充当着当代都市生活的目击者与记录者。怀着一份盎然的兴味、深切的关怀与不无痛楚的思索,黄建新颇为敏锐地注视着激变中的大陆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建新 现实主义主题 现代化进程 中国知识分子 影片 人文情怀 现代都市 历史感 作品 社会语境
下载PDF
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晓东 《天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6-183,共8页
关键词 小说空间 空间形式 空间化 现代小说 空间性 叙事者 福克纳 昆丁 《喧哗与骚动》 历史感
原文传递
田汉论──纪念田汉诞辰一百周年 被引量:15
13
作者 董健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8,53,共10页
田汉(1898─1968)的经历给人一种特别强烈的“历史感”,这是因为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其在艺术实践中被探索被解决的历史轨迹均与田汉紧密相关。从在整个中国戏剧现代化运动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来看,田汉不愧是... 田汉(1898─1968)的经历给人一种特别强烈的“历史感”,这是因为中国戏剧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其在艺术实践中被探索被解决的历史轨迹均与田汉紧密相关。从在整个中国戏剧现代化运动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来看,田汉不愧是一位绝伦而轶群的剧坛领袖,是梨园行的一代宗师。他具有一贯的“开放型”的文化心态,这形成了他兼收并蓄、丰富深厚的学养与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才华和人格魅力使他在现代戏剧运动中发挥着“盟主”的作用,成为现代中国的“戏剧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汉 中国戏剧 现代化 历史感 剧坛领袖 戏剧魂
原文传递
碎片化与整体性——《喧哗与骚动》的历史感之建构 被引量:11
14
作者 易晓明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63,共8页
本文认为 ,《喧哗与骚动》不直接写历史而又成功地表现出丰富的历史感 ,是来自作品中的碎片化与完整性的对立、转换与统一的结构与叙事手法。对人物间的“意向性”关系与潜意识层面的开掘 ,双重地决定了作为不充分主体的人物心理与话语... 本文认为 ,《喧哗与骚动》不直接写历史而又成功地表现出丰富的历史感 ,是来自作品中的碎片化与完整性的对立、转换与统一的结构与叙事手法。对人物间的“意向性”关系与潜意识层面的开掘 ,双重地决定了作为不充分主体的人物心理与话语的破碎 ;而心理“碎片”的聚集、单元间的结构关联、人物“意向性”关系的双向建构功能等又形成了人物形象的完整性。而所有人物的共通性 ,最终指向了家庭的共同困境以及南方社会被瓦解的那段阵痛的历史。历史感的本质内容 ,是社会急遽变化时期文明与文化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碎片化 整体性 历史感 当代意义 小说 美国文学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
15
作者 董 健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中国当代文学”,从文化、语言、民族的统一性来考察,应由三个“板块”构成:大陆文学、台湾文学、香港与澳门文学。这正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的三个“板块”相续接。近年来有三种研究倾向不利于把握“当代文学”的根本特征... “中国当代文学”,从文化、语言、民族的统一性来考察,应由三个“板块”构成:大陆文学、台湾文学、香港与澳门文学。这正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的三个“板块”相续接。近年来有三种研究倾向不利于把握“当代文学”的根本特征与历史定位,研究失去了历史感。“当代文学”这一文学时段,是五四启蒙精神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从消解到复归、文学现代化进程从阻断到续接的一个文学时段,文学史在这里走了一条“之”字形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五四启蒙精神 历史感
原文传递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郑栋材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2007年第3期118-120,共3页
一、史料运用于教学的作用 (一)能增加教材的真实感、历史感,使学生能贴近历史去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气息。如音像史料、历史照片再现历史事件过程和历史人物音容笑貌等。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史料运用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历史照片 真实 历史感 教材
下载PDF
《尘埃落定》:人与历史的命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周政保 《民族文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0-84,共5页
《尘埃落定》(人民文学版,1997年)是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虽不能说臻善臻美,但就其美学创造性来说,却在近年来疯长的长篇小说领域中造就了一道独特风景。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小说创作 描写 历史进程 历史感 社会人性 叙述方式 故事 土司 普遍意义
全文增补中
关于理论及其体系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正聿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0-13,共4页
1.什么是理论?理论不仅是解释对象的概念系统,而且是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概念系统。具体地说,理论在观念上规范着人们想什么和不想什么、怎样想和不怎样想,即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理论又在实践上规范着人们做什么和不做... 1.什么是理论?理论不仅是解释对象的概念系统,而且是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概念系统。具体地说,理论在观念上规范着人们想什么和不想什么、怎样想和不怎样想,即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理论又在实践上规范着人们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怎样做和不怎样做,即规范着人们的实践内容和行为方式。在这个意义上,理论是理性的人类的存在方式,理论的发展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体系建设 前提批判 历史感 现实 变革与创新 概念系统 思想与行为 体系化 概念发展 黑格尔哲学
原文传递
“红色经典”再度走红的内在机缘 被引量:8
19
作者 宝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0年第2期4-5,共2页
关键词 经典 历史感 艺术性 “文革”时期 文化记忆 历史境遇
下载PDF
论历史感与历史学 被引量:9
20
作者 雷戈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7-63,共7页
历史感是比美感更加深刻和内在的人类的本能感受,是将个体生命的历史与历史——现实的本体总过程直接无碍地结合起来而产生的深刻感受。本文认为,单凭历史观、历史理论、历史方法只能研究历史,而不能理解历史,历史学只有奠定在新历史感... 历史感是比美感更加深刻和内在的人类的本能感受,是将个体生命的历史与历史——现实的本体总过程直接无碍地结合起来而产生的深刻感受。本文认为,单凭历史观、历史理论、历史方法只能研究历史,而不能理解历史,历史学只有奠定在新历史感的基础上才能有活力,才能获得一种与时俱进的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感 历史学家 历史研究 历史 历史著作 研究历史 研究模式 历史方法论 历史理论 个体生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