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7
1
作者 何中华 郝书翠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23,共9页
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内在联系的科学体系。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推向新的境界。这一科学体系,贯彻并体现着实践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自觉表征着马克思"历史... 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内在联系的科学体系。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推向新的境界。这一科学体系,贯彻并体现着实践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自觉表征着马克思"历史地思"的运思方式,既是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指导下的新系统思维,也是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国理政 实践唯物主义 历史 唯物辩证法 唯物史观
原文传递
“平等”问题的历史规定及其超越——重读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被引量:7
2
作者 何中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43-50,共8页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平等"观念只是一种历史的规定,并未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其是否过时取决于人们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平等"说到底只是一个前共产主义的概念。当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劳... 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平等"观念只是一种历史的规定,并未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其是否过时取决于人们所处的特定历史条件,"平等"说到底只是一个前共产主义的概念。当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劳动的异化被历史地扬弃、财富的尺度发生历史性的改变之际,使"平等"和"不平等"及其关系成为问题的问题域本身便被历史地超越和辩证地扬弃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平等"问题所采取的运思方式是"历史地思",马克思总是寻求问题本身赖以成立的人的存在论根源、在历史的超越中把握未来的可能性、致力于解构和颠覆使问题赖以成立的条件本身。在"历史地思"的运思方式中,逻辑的完备性只能被归结为历史的辩证法或实践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平等 "历史" 资产阶级权利 共产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历史地思与浪漫主义 被引量:3
3
作者 何中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6,127,共15页
浪漫主义的历史感,在一定意义上促成了马克思的历史地思的运思方式的自觉确立。马克思哲学运思的真正基础是"世纪"而不是"原理",这正是它的真实历史感所在。维科关于人只能认识自己的产物、观念顺序取决于事物顺序... 浪漫主义的历史感,在一定意义上促成了马克思的历史地思的运思方式的自觉确立。马克思哲学运思的真正基础是"世纪"而不是"原理",这正是它的真实历史感所在。维科关于人只能认识自己的产物、观念顺序取决于事物顺序等思想,同马克思关于"剧中人"和"剧作者"的同一性、人的生存方式决定范畴的思想具有某种一致性。德国浪漫派关于历史规律本身的历史性、对超历史的永恒人性的批判等思想,也启示了马克思关于"历史性的规律"、人性在历史上不断改变等思想的建构。但马克思哲学并不像浪漫主义那样是作为启蒙主义的反题出现的,而是作为扬弃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之对立的合题出现的。马克思的历史地思,仅仅是在此意义上同浪漫主义之间存在着思想史联系。它不能被无视,但也不应被夸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 历史 浪漫主义 历史性规律
原文传递
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的《资本论》 被引量:3
4
作者 何中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共10页
《资本论》是马克思终其一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只有把《资本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才能如其所是地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因此,立足于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维度,乃是读懂《资本论》的关键。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 《资本论》是马克思终其一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只有把《资本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才能如其所是地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因此,立足于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维度,乃是读懂《资本论》的关键。马克思的《资本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受到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所秉持的"实体即主体""自己构成自己"的绝对立场和展现方法的启迪,且与海德格尔实存主义现象学的"回到事情本身"和现象的自我显现具有某种亲和性。马克思沿着"商品→货币→资本"的脉络所展开的历史和逻辑的叙述,为开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矛盾的本质,提供了内在的可能性。这种反思层面上的显现,正是人的存在的现象学的任务。作为马克思现象学方法的重要特征,自否性和历史感孕育了马克思所特有的"历史地思"的运思路径,体现着现象学叙事方式的方法论诉求。马克思的《资本论》所采取的叙述方法,是由抽象到具体的展开,它所实现的是以观念的方式再现和把握现实的现象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 《资本论》 人的存在的现象学 历史 “自己构成自己” “回到事情本身” 黑格尔 海德格尔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历史地思”——重读马克思给安年科夫的一封信 被引量:2
5
作者 何中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9,共8页
马克思在给安年科夫的信(1846年12月28日)中,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所作的批判,体现着"历史地思"这一独特的运思方式。在马克思那里,人的现实生活获得了存在论含义。这一批判,使"历史地思"在哲学上成为一种必然的... 马克思在给安年科夫的信(1846年12月28日)中,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所作的批判,体现着"历史地思"这一独特的运思方式。在马克思那里,人的现实生活获得了存在论含义。这一批判,使"历史地思"在哲学上成为一种必然的诉求。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蒲鲁东以"神圣的历史"代替"世俗的历史"、以"观念的历史"代替"人类的历史"的错误,把倒置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进而把矛盾的解决和二元论的超越诉诸历史本身的辩证法。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时所秉持的"历史地思"的运思方式,内在地蕴涵着革命的和批判的结论,这也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 蒲鲁东 《贫困的哲学》 历史 历史的实在进程
下载PDF
“社会关系总和”论实现的批判范式转换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鹏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年第3期9-16,共8页
马克思以"社会关系总和"批判费尔巴哈"类"本质,实现了批判范式的全面转换。批判出场方面,费尔巴哈以经验直观方法理解人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将社会关系作为人的本质,实现了人学基础的转换。批判立场方面,费尔巴哈... 马克思以"社会关系总和"批判费尔巴哈"类"本质,实现了批判范式的全面转换。批判出场方面,费尔巴哈以经验直观方法理解人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将社会关系作为人的本质,实现了人学基础的转换。批判立场方面,费尔巴哈从市民社会出发,以爱为基础建立宗教的人本学;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性质,"总和"的实现只能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批判方法方面,马克思基于总体性考察,扬弃了费尔巴哈对人类社会研究的形而上学方法,将其唯物主义立场与辩证法有机融合起来,完成了运思方式的变革。批判指向方面,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仅在思维领域革命的不足,主张现实地改变世界,为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总和 费尔巴哈 市民社会 共产主义 历史
下载PDF
“圣之时者”与历史地思--马克思与儒家在运思方式上的契合
7
作者 何中华 《新华文摘》 2021年第2期43-45,共3页
儒家思想有其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感,这是它同马克思主义能够相契合的一个重要缘由。因为马克思所特有的运思方式,就在于在西方哲学史上恢复了对时间性的信赖,开辟了“历史地思”的独特路径。《周易•彖传》释随卦曰:“大亨贞,无咎,而... 儒家思想有其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感,这是它同马克思主义能够相契合的一个重要缘由。因为马克思所特有的运思方式,就在于在西方哲学史上恢复了对时间性的信赖,开辟了“历史地思”的独特路径。《周易•彖传》释随卦曰:“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王弼注曰:“得时,则天下随之矣。随之所施,唯在于时也;时异而不随,否之道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方式 圣之时者 西方哲学史 儒家 历史 时间性 契合
原文传递
“圣之时者”与历史地思——马克思与儒家在运思方式上的契合
8
作者 何中华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5-9,F0002,157,共7页
儒家思想有其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感,这是它同马克思主义能够相契合的一个重要缘由。因为马克思所特有的运思方式,就在于在西方哲学史上恢复了对时间性的信赖,开辟了“历史地思”的独特路径。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运思方式上的一致,才是... 儒家思想有其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感,这是它同马克思主义能够相契合的一个重要缘由。因为马克思所特有的运思方式,就在于在西方哲学史上恢复了对时间性的信赖,开辟了“历史地思”的独特路径。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运思方式上的一致,才是两者实现其可能之会通的根本前提。因为它从哲学意义上保证了会通双方在元问题(meta)层面上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之时者” 历史 马克 儒家 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